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82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作为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成为目前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从2005年我国开始推行股权分置的改革后,国有上市公司在产权方面慢慢实现明晰化,企业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界限也将逐渐消除,这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有企业推行股权激励,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法律和市场环境逐渐在完善的条件下,股权激励制度将在现代企业中大有可为。因此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结合股权激励

2、的相关理论,对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利用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基于此实证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为国有上市企业推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共六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文献和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内容进行综述;第二章阐述股权激励相关的理论基础并梳理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脉络与现状;第三章定性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于企业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复杂关系;第四章对可能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基础,从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股

3、权激励方式、资本结构、企业成长性等方面提出与企业业绩之间相关关系的几种研究假设;第五章对变量进行界定,选取合适的指标变量,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基于相关假设结论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机理,从理论和模型可行性两方面建立最优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进而得到我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区间性影响的结论,为企业;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关键词: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公司绩效;实证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state

4、-owned enterprises, how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new normal state economy a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conomy. Especially, after non-tradable shares reform listed, in 2005, the property rights of state-owned e

5、nterprises will be gradually cleared,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radable shares and non-tradable shares will gradually be eliminated .It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Since 1990s, China has been carrying out equity incentive in succession, mainly in state-ow

6、ned companies, especially the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 But by the constraints of various factors,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aw and market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equity incentive as a modern enterprise incentive system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The

7、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existing equity incentive research.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equity incentive , making assump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of state-owned listed enterprise incentive and performance, establishing the data model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it will prov

8、ide valuable advice for the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to implement equity incentive.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ing the relevant equity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viewing motiv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9、ideas and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 The secon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equity incentive related theorie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hinas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equity incentiv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equity incentive on the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alyzes the

10、 factors having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 The four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relation hypothesis of the controlling variables and companies performance.The fifth chapt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hypothesis, and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n make the empirica

11、l study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we get the conclusions about the effects of equity incentive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 the generation interval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 impact exists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sixth chapter of this study will make a conclusion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K

12、ey Words: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Equity incentiv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earc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插图索引 VII表格索引 VIII第1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1选题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文献综述 21.2.1国外相关研究 21.2.2国内相关研究 51.3研究内容与方法 71.3.1研究内容 71.3.2研究方法 81.4研究的创新点 9本章小结 10第2章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22.1股权激励的内涵 122.1

13、.1股权激励的概念 122.1.2股权激励的特点 132.1.3股权激励的作用 142.2股权激励的基础理论 152.2.1委托代理理论 152.2.2人力资本理论 162.2.3西方激励理论 162.3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 182.3.1限制性股票激励 182.3.2股票期权 182.3.3股票增值权激励 192.4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脉络及现状 192.4.1 我国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总体发展情况 202.4.2 国有上市企业与非国有上市企业发展情况 212.4.3 国有上市企业与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方式比较 21本章小结 28第3章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的效应分析 233.1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14、 233.2 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的影响分析 24本章小结 31第4章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因素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264.1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 264.1.1股权激励的外部环境 264.1.2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274.1.3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内容 284.2研究假设的基础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314.2.1研究假设的基础 314.2.2研究假设的提出 33本章小结 35第5章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365.1变量的界定 365.1.1被解释变量衡量指标 365.1.2解释变量衡量指标 365.1.3控制变量的选择 375.2数据来源 395.3样本的描

15、述性统计分析 405.3.1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05.3.2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5.3.3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5.4 研究假设的实证分析 435.5 影响机理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455.5.1 影响机理与途径分析 455.5.2 控制变量的筛选 465.5.3 模型的建立 475.6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 485.6.1基于控制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模型实证研究 485.6.2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回归模型实证研究 495.7计量结果分析 52本章小结 54第6章结论与展望 556.1研究结论 556.2研究局限与展望 56参考文献 58致谢 60插图索引图1-1 研究思路

16、框架图 9图2-1 综合激励模式图 16图2-2 20052015年我国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数量统计图 19图2-3 2005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企业性质占比分析图 20图2-4 20052015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股权激励方式统计分析图 21图5-1 模型2的曲线拟合图 51表格索引表5-1 相关变量描述与量化指标汇总表 37表5-2 符合筛选条件的样本企业汇总表 38表5-3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的股权激励占比分段统计结果表 39表5-4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的股权激励占比统计汇总结果 40表5-5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的企业业绩描述性统计汇总结果

17、40表5-6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表5-7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的资产规模指标描述性统计汇总结果 41表5-8 2010年-2014年35家企业的有形资产占比描述性统计汇总结果 42表5-9 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42表5-10研究假设的实证分析结果 43表5-11经研究假设分析筛选后的相关变量描述与量化指标汇总表 46表5-12基于控制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模型拟合优度结果 47表5-13 基于控制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模型方差分析表 47表5-14 基于控制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模型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48表5-15 股权激励与企业

18、业绩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结果 48表5-16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多元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结果 49表5-17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汇总结果 49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国外公司的多年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在解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矛盾上能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同时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得当的激励设计被激发,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股权激励引入中国,国内一些企业也做了初步尝试,因当时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加上企业自身原因,成功案例较少,不是无疾而终,就是未发挥理想效果。随着国内市场经

19、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股权激励制度问题上也陆续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尤其是,2006年9月30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被颁布后,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方面有了有利的法律环境保障。而且,随着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改革的深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流通股与非流股的这种不适应资本市场的独有情况也将慢慢得到改善,使得国有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实施方面的阻力减少。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以往追求快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化,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国有上市公司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重视经营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但是,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方面还有待发展完善,同时国有上市企业的

20、经理人一般由上级政府部门指定,价值和人力资本很难在企业家身上获得承认或者实现,“委托代理”关系的矛盾加剧,致使“59岁现象”频发,既不利于经营人才的培养,又损害了国家和股东利益。因此,本文课题正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着眼于国有上市企业长效发展而提出的。之所以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前两次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中,国企都是改革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训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国有上市公司在当下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发展需要的双重压力,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但股权激励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1.1.2研究意义股权激励的实质是通过对员工进行

21、激励,以激发其在生产中发挥最大创造力,以最优的资源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升值。在国外40年的实践中,股权激励能够较好的解决公司这一“委托代理”关系,据调查,美国500家大公司中约有百分之八十都在不同程度上选用多种股票期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我国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引入股权激励后,经历了四轮实践,前三轮的实践中,国有企业一直是实践的主力军,多数国企的股权激励计划要么无疾而终,要么变成鸡肋,2003年因国有企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国企的股权激励被财政部叫停。直至今日,我国国有上市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的比例也较少,股权激励在中国的第四轮实践中,虽然国有上市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具有

22、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股权激励在民营企业推行的风风火火,而在我国国有的上市企业中的推行和发展却步履维艰。随着2015年国有企业新一轮的改革的大力开展,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议论较多;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依然处于探索之中,由于股权激励的方式和占比等方面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实施,导致无法激发股东和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很难实现股权激励对于企业业绩的激励效应。股权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化地制定和实施,对于有效推进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于今后混合制企业改革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股权激励相关理

23、论的梳理,结合我国近些年来相关政策经济环境和国有上市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影响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阐述和分析,为我国国有上市企业审视自身条件推行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股权激励是通过对人起作用而达到上下同欲,进而推动公司业绩提升,本研究还采用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假设进行验证,为国有上市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2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于股权激励研究不少,美国是股权激励诞生的国家,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也最多最集中。国内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是伴随着产权改革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1.2.

24、1国外相关研究最早的股权激励是以员工持股形式出现的。1952年美国一家制药公司实施了员工股票购买计划,但当时实施计划的目的不再于激励企业高管,而是为了有效避税。并且当时的员工持股是面向普通员工,并且主要发生在一些职工人数不足1000名的小型企业;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日渐突出,股票期权计划开始兴起,目的是将经营者和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企业高管实行长期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股权激励内在原因研究:一部分学者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对股权激励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同人的行为一样,都源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因此股权激励也是由于要不断满足企业经营者需求层次而产生

25、的,但对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角色的特殊性和激励因素的作用涉及较少。另一类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剩余所有权等方面进行研究。1932年伯利(Berli)和明斯(Means)曾讨论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冲突,提出了有关“两权分离”和“利润最大化”的观点,认为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是有必要的,纠正其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上个世纪90年代,大卫艾勒曼(Daivd P.Ellerman)提出一种称为民主经济论的主张,认为民主经济制度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公司制之上,或者以劳动为基础的民主公司,员工应享有选举权和剩余索取权。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

26、d Meckling)提出了“利益汇聚假说”,认为管理层持股能促使管理层关注股东利益,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关于委托代理人关系中存在的信息获取方面不对称问题的研究,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Rothschild和Stiglitz,1976)、乔治阿克洛夫(Akeriof, 1970)和迈克尔斯彭斯因“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的研究成果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对信息非对称性,从非对称性信息的内容和信息发生的时间两个角度进行了划分,虽然逆向选择不会阻止所有的交易行为,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阻止了一些高效率的交易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

27、究成果是研究股权激励中代理人逆向选择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股权激励的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对股权激励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与业绩的关系、高管激励问题、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等方面。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有学者认为高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是相互影响的。不过大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者持股与企业业绩正相关,而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高管持投比例高管的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业绩相关性微弱、不显著甚至不相关。Morck,Shleifer and Vishny(1998)选择财富杂志1990年排名前500名公司中的371家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认为:高

28、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存在着利益一致和利益冲突两种结果,随着公司高管层持股比例的增减,利益一致和利益冲突两种结果互相起作用,从而引起公司市场价值的上升或下降。Panousi和Papanikolaou(2012)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对于薪酬合约凸性更大的企业,非系统性风险对投资的负面影响更小的结论,大部分薪酬为期权而不是股票可以降低管理者风险厌恶程度的结论。Jiang-hong Zeng等人(2014)基于2006-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的数据,研究了对管理者的股权激励与公司风险承担、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高管薪酬问题:股权激励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一部份,甚至在国外,高管的一半的收入

29、收入都来自于股权激励,因此高管薪酬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Jeffrey Liebman和Hall对1980年至1990年500家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劳动报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高管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比高管的工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更为密切。Carl R.Chen&Weiyu Guo,Vivek Mande(2003)对123家日本公司的样本研究表示,托宾Q值随高管持股单调增加,随着持股量的增加,股东与高管的利益趋于一致,然而,不同的研究者也得到不同的结果,Himmeelberg,Hubbard&Palia对美国60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又发现,高管持股并不一定可以提高公司

30、的业绩。股权激励作用的发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区间性,这种区间性的存在可能受到“利益趋同假说”、“掘壕自守假说”、“风险回避假说”的影响。1.2.2国内相关研究股权激励于我国而言是纯粹的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股权激励被引入我国,1996年开始在我国一小部分国有企业试点实施,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且企业产权不清等问题,股权激励试点在2005年被国资委和财政部叫停。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股权激励问题再次受到学界的重视。理论研究方面:我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外股权激励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周其仁(1997)分析了未进

31、行市场化改革的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提出了国家租金激励的概念。陈其安、张红真、徐礼在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模型的研究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结果表明,在股权激励的作用下,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最优股权数量会因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提高而呈减少的趋势。唐克敏(2014)的研究指出,2006年中国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其实质是通过对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进行核算并重新确定股价,解决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出现的同股不同价、不同权、不同利的问题。我国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在也是在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主要

32、集中在股权激励案例研究、股权激励实证研究、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等方面:案例研究:2005年我国经历管理层收购叫停之后的几年,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处于低迷时期,但其中也不乏勇者。针对当时为数不多的股权激励企业,不少研究者开始对这些企业个案进行研究,李小敏以万科公司为例,对万科一前一后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动因、设计方案的内容以及目前的实施结果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从中总结出对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完善对策和建议。夏翀对光明乳业股权激励实施的背景、方案设计以及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研究。刘李胜、刘铮(2012)从设计、比较和选择对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

33、通过对春兰、TCL、伊利等企业股权激励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对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帮助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解决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郝云宏等人(2015)基于“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制衡机制进行了研究,诠释了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与治理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情况。股权激励实证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结合我国股权激励的对象进行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研究方面。朱勇国以20062007年上半年深沪两市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4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主要受公司既往业绩的影响,同时还受企业最终控制人性质、董理长与总经理

34、是否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高管人均薪酬等的影响的结论。与此相对,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湛新民、刘善敏通过对250家沪市公司2001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的结论。在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环境方面,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仅占三成,而在国有上市企业中选择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比例更低。为此也有一些学者从我国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不同的经济类型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设计方案也各不相同,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在新的视角、新的板块

35、下进行研究。刘李胜、刘铮16(2012)在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一书中对当前流行的几种股权激励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说明。胡八一在对股权激励的9D模型进行研究时提出,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恰当使用才能使管理层与股东层达到利益最大化,并且介绍“柏明顿管理咨询”团队根据实践经验总的的9D模型,包括了股权激励的目标、对象、模式、数量、价格、时间、来源、条件、机制九大模块及其应用。张晨宇、韩永春等人(2015)基于2005年至2012年八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结论为当较大的控股权力被大股东控制时,高管能得到的股权激励会倾向于更少,并且高管的管理权力也会受到限制。沈小燕(2015)对股权

36、激励的研究中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来说,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薛乔、李刚(2015)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肯定了股权激励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效果。综上所述,国内外针对股权激励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作出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由于股权激励发展较早,理论和实证的相关研究也较国内学者起步早。但从国内外对股权激励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上未有统一的结论,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持肯定态度,实施股权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公司因产权分离出现的“委托代理”关系矛盾,激励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努力工作,减少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促

37、进企业业绩的提升,同时也从研究中证明了,企业业绩反过来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程度也有影响,说明股权激励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另外,研究还表明,股权激励的效果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研究者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也表明,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不能够直接照搬国外经验,必须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自身特点。另外,从研究中发现现,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专门针对国有上市企业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在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中,比较多的样本选择的是所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情况并未能清晰的呈现出来。2005年我国股权激励试点虽被叫停,但由它引起了

38、社会各界对我国企业的产权问题、股权激励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同时相关部门制度出了针对于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为今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打下了基础。在外部环境的逐步完善下,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有上市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委托代理”矛盾、核心人才流失等问题,而股权激励也很有可能成为多数企业的首选。前人研究方法和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由于样本时间的选择,与现在企业内外环境的差异较大,更多是代表了过去一阶段的情况,因此,在当前的新环境下,我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这一特定主体,前人的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国有上市企业,这是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进行

39、证明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国有上市企业在制度股权激励政策的制度上提供参考建议。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权激励促进员工能力提升,从而促使企业价值提高为逻辑思路,根据前人研究提出合理假设,并利用近五年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关于我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相关结论,从而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参考建议。本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内容进行评述;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股权激

40、励的概念、特点、作用等,梳理了股权激励的几种主要的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西方激励理论,对股权激励的几种主要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脉络和现状;第三章 :从定性方面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于企业业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企业业绩影响的复杂性;第四章 :主要对影响股权激励的主要因素进行概括,并提出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相关关系的几个假设;第五章:对变量进行界定、指标数据的选取和来源进行说明,基于样本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基于研究假设的结论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机理,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

41、析;第六章: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图1-1所示。1.3.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本文拟从万德咨询数据库中,筛选出我国进行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通过相关指标的确定,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实证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对结论进行讨论。规范研究:全文主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文章进行阅读学习,分析概括,充分理解其中的精髓部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假设,以避免价值判断的主观片面性,力求真实反映研究结果。比较分析法:本文中有对中外股权激励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同时,也有对国内上市公司股

42、权激励的发展、环境进行纵向对比,以求从多角度真实反应股权激励对企业发展的影响。20701046990研究问题提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我国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的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与建议研究基础分析研究假设提出变量界定实证分析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几种假设相关关系我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研究问题提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我国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产生的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与建议研究基础分析研究假设提出变量界定实证分析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几种假设相关关系我国

43、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图1-1 研究思路框架图1.4研究的创新点本文基于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提出控制变量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相关假设,并利用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第一,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到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提出我国国有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的假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考虑到企业业绩和股权激励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建立股权激励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模型前,还选取了几个主要的控制变量,建立控制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模型,

44、作为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的基础;第三,本文选取的数据为截止2014年底,剔除数据不全以及期间停止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以及同时发行B或H股的公司后得到的35家企业数据,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有效性。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提出本文所研究的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的问题,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创新点进行了大体的介绍,为后续论文的全面展开做铺垫。第2章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经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股权分置”等几个阶段的改革,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随之而来经理人激励问题、企业长期发展问题成为企业特别是国有

45、上市企业关注的焦点。股权激励被证明对缓解以上问题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对股权激励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研究股权激励的必要步骤。2.1股权激励的内涵股权激励是随着现代股份公司的兴起而萌芽的,伴随公司股权分散化和管理技术复杂化的变化,各国股份公司为了合理高效的激励员工、以企业长期发展和利益为目标,陆续开始实施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2.1.1股权激励的概念我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对股权激励做如下定义:“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简单理解就是上市公司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公司股票为标的物授予

46、给高级管理人员,高管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同时可以分享企业利润,同时也必须共担企业风险的中长期的激励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经上百年的公司发展,形成了较成熟的企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为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上仍有较大差距,股权激励的落地实施,更需要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情相适应。因此,本文所述股权激励实施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公司必须是具备上市条件,且经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因上市公司选择不同的发行地点和计价方式,又将其分为A股、B股、H股、N股,而对于我国国有上市企业而言,大部分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因此,本文主要以深沪两所上市的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第二,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管,主要是指一个组织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主要职责是参与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制定,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