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184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选择、判断)一、一些概念: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它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外贸易:如果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如果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2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通常以比重表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或地位,即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出口贸易额相比,以份额表示。4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进出口总额/GDP或GNP)*100%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5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顺差、贸易黑字、出超出口总额进口量,的超出部分。净进口:一国或一地区在某种商品大类的对外贸易中,出口量进口量,的超出部

3、分。(2)根据划分出口的标准不同:a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b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3)a有形贸易: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实物商品)b无形贸易:指非实物商品(无形商品)的贸易、例如教育、通讯、旅游、运输等服务的交换活动。(4)根据有无第三方参加:a直接贸易:指贸易商品由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不通过第三方直接进行的贸易活动。b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方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c转口贸易(中转贸易):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转口

4、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则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前者有第三国(地区)的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不论货物是否由第三国(地区)运送,后者则无第三国(地区)的商人参与;转口贸易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8服务贸易(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分类:过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

5、自然人流动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制定共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等措施,消除相互之间阻碍要素流动的壁垒,实现成员国的产品甚至生产要素在本地区内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超国家和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二、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2.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4.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5.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6.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7.对

6、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8.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9.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10.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 100。1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12.国际贸易地理方

7、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三.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4.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一五.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16.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17.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一八.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19.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

8、口的标准。20.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21.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22.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23.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24.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25.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26.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27.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28.垂直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

9、的贸易。三、思考题答题要点 1、国际贸易的特点答:(1)困难大;(2)复杂;(3)风险多。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答:(1)国际贸易的理论;(2)国际贸易的政策及宏观协调;(3)国际贸易实务;(4)国际贸易营销。4、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答:(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2)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3)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4)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5)

10、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式贸易,易货贸易;(6)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5 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3)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

11、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对于世界市场的含义,需重点了解以下两点: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世界市 场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4)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关系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关系体现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商品交换,也不会出现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际交换活动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也决定着世界市场的规模和内容;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又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手段和途径,其发展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6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答:战后国际贸

12、易地理格局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总的趋势是:战后初期略有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处于下降状态,此后呈现下降、上升的波动,总体变化不大;战后,原苏联、东欧国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虽有增减变化,但总的趋势变化不大,除个别年份外,大体上保持在占10左右。(2)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

13、3)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出口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下降的总趋势下,其相互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石油输出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而非石油输出国所占比重减少;在非石油输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较快。7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有何异同?答: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是两种不同的贸易理论。其中,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贸易差额论是后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1)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相同点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作为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其相

14、同点主要有:两者都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减少财富,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两者都把货币作为财富,认为对外贸易对增加一国财富有很大的作用,主张鼓励出口限制进口。(2)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不同点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不同点主要有:对货币输出的态度不同。货币差额论禁止金银输出,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而贸易差额论不主张限制货币输出;如何增加财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方面的主张不同。货币差额论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而贸易差额论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货币差额论认为必须保证对每一国的贸易都保持顺差,而贸易差额论认为不一

15、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只要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顺差即可。 8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贸易双方的规模收益不变,然而在規模经济条件下,即使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相同,双方也可以发生互利贸易。(2)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 特征。这样,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

16、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3)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需求相似论,从需求面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需求相似论的主要内容是: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满足外国的需求。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因此,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

17、易量也就越多。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上)一、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3.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4.绝对利益: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18、,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5.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6.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7.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8.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

19、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9 国际分工的类型:指各类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分工的基本形态。包括:a垂直型国际分工b水平型国际分工c混合型国际分工10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a.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b.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c.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1)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内部社会生

20、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否形成现实的国际分工,则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实际的生产力。2、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

21、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

22、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3、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一、名词解释:1.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

23、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及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2.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3.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4.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

24、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5.人力资本说:由凯能(Kenne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认为:高劳动生产率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对劳动力的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6.研究开发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等人提出的贸易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R&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R&D活动是影响工业品对外贸易格局与对外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5、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一种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对比较利益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是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贸易、投资(FDI)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8.技术差距贸易理?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认为,技术也是国家的一种资源,在一定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9.产业内贸易: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

26、。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10.国际产品同质性:又称相同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分为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属于该类产品。11.国际产品异质性:又称差异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答: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提出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1)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生产要素

27、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国家间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2、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

28、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9、?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内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

30、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4、产业内贸易如何量度?答:可以用巴拉萨指数和格鲁拜尔和劳埃德指数来量度产业内贸易。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是格鲁拜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Bj=1-|xj-mj|/xj+mj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B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Bj= 1。=例题:某国2001年纺织服

31、装出口100亿美元,同时进口纺织服装40亿美元,试测算该国本该国本年度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解: Bj=1-|xj-mj|/xj+mj=1-?100-40? /100+40=1-60/140=0.575、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第四章 国际市场的结构和特点一、名词解释1.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由世

32、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市场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2.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内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消除歧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有机体。二、思考题1.国际市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答:一五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给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使世界市场进入萌芽阶段。从一八世纪60年爆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世界市场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此之后至20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

33、资本输出,殖民统治,金融寡头的巨大的经济实力与产业革命形成合力,从根本上推动了统一的国际市场的最终形成。2.用图说明国际市场的结构是怎样的?答:有形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商品市场无形国际商品市场 通过国际分工 国际金融市场联合起来的各 国际劳务市场国间市场 国际信息市场 其他市场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分工 进口商联合起来的各 批发商国国内市场 零售商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1).产品出口阶段 一般先间接出口,即通过代理人出口,其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缺点是需拿出佣金,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和垄断。待间接出口到一定阶段,取得经验,就转为直接出口。其优点是直接

34、面向市场,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缺点是投资较多,风险较大。2).到国外生产阶段 企业到国外生产时, 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合资企业;国际分包即外国控制的承包商将其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承包商;按照许可制造即外国持有人(许可人)给予买方(被许可人)该产品的制造和在当地市场及制定的出口市场的专有权。3).跨国经营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产、销售活动;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4.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 (1)国际市场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又具有集团化的强烈趋势;(2)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盲

35、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3)国际市场有着较大的动荡性,但又呈现出以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4)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5)国际市场上替代性与互补性并存;(6)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7)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5.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答:(1)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2)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

36、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3)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4)共同市场,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6)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财

37、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一概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基本主张:a.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是一国财富的唯一形式b.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一国获取货币财富的途径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就是要发展对外贸易c.增加财富的国际贸易政策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来促进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便达到多卖少买,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顺差。(基本思路:只能顺差,不能逆差)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威廉斯坦福,观点: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贵金属,人们在商品的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

38、上遵循多卖少买甚至不买的原则,从而使贵金属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由于早期重商主义特别强调金属货币金额,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但任然坚持买少买多的原则。在晚期重商主义看来,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甚于货币差额,因此晚期的重商主义又被人们称为贸易差额论。2绝对优势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 论点:a.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b.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c.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出口绝对优势产品,进口绝对劣势产品)3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者:

39、大卫李嘉图 观点:各国应该按绝对优势原理进行分工和交换,即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决定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也就是说,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本国集中生产那些绝对劣势较小的那个商品;而另一个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本国集中生产那些绝对优势最大的产品,即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同样不仅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交易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节约。4要素禀赋理论:提出者:赫克歇尔俄林(H-

40、O模型)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于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在所有造成国家之间相对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各国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因为这个原因,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常常又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5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

41、谜的解释:a.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b.人力资本的差异c.贸易壁垒的存在d.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e.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6产业内贸易理论(差异化产品理论),是解释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说明:同类产品的异质性;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内贸易的特点:a.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以产品的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b.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凭借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确定,而产业

42、内贸易则不可以简单地凭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确定贸易模式c.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产业内贸易是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所有的要素都可能从中受益d.产业间贸易是由各国要素禀赋之间存在的差异引起的,要素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者:弗农 制成品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8技术差距论(创新与模仿理论):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意味着一定的要素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样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保护贸易

43、理论1汉密尔顿:第一个提出保护关税论(不系统)这一观点的提出2幼稚工业保护论:提出者:李斯特(比较系统)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理论基础,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理论依据。主要论点:李斯特主张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其幼稚工业经过保护能够成熟,最终达到与国外竞争者匹敌的目的。李斯特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应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实行。保护目的: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保护重点:处于发展初期而又面临外国强大竞争的有发展前途的工业保护手段:关税,关税的征收因时间、产业而异,并主张逐步提高关税税率保护的程度:依据行业不同确定保护的期限: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最长不能超过30年3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4、出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进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4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理论:A.进口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替代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减少贸易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B.出口导向战略:就是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通过出口的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5超保护贸易政策:A它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幼稚工业,以增强其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场的垄断(目的改变);B保护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垄断资产阶级(保护对象扩大);C.保护的手法夜趋于多样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保

45、护手法增加)6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A.保护贸易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地贸易限制所取代B贸易政策措施朝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C其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边和多边谈判与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D.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7当代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是一国经济政策的组成成分,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发展民族工业;扩大商品或劳务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促进本国的产

46、业机构的改善与升级;累积资金,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a.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与保护政策,也称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替代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减少贸易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措施:加强进口限制,提高进口关税(运用贸易壁垒、进口许可证、进口数量限制等);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政策;提高本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以及实行复式汇率,有力的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入。b.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与扶持政策,也称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通过出口的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特点: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c.横向联合政策: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的国际经济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名词解释: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2.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