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894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案的设计与研究.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验、探究、应用、创新 我校二期课改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上 海 市 闵 行 中 学2009年5月目 录第一篇 课题研究篇2一、研究背景及目标2二、实践研究进展情况3(一)创建了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网络学习平台31、平台设计依据32、平台设计思想3(二)初步形成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学案的教学策略5-体验探究应用创新5(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9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10第二篇 实施过程篇11一、教学实践环境建设11(一)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中心与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平台11(二)学校与教室的无线网络环境11(三)学生人手一机11二、教学操作流程11(一

2、)课前环节11(二)课中环节14(三)课后环节15第三篇 教学案例篇18一、语文案例18思考 碰撞 导引 提高作文教学案例一则18二、物理案例26第四章 周期运动 第一节 机械波26三、化学案例35第五章 第四节 氨气的性质35四、英语案例45Unit Four The Mystery of Hibernation45五、数学案例50第六章 第三节 函数y=Asin(x+)的图象50第一篇 课题研究篇一、研究背景及目标21世纪是以教育和学习为基础和核心作用的时代。为此,各国纷纷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课程改革已成为各国增强国力、积蓄未来竞争实力的战略举措。就上海市新一轮课程(简称二期课改)

3、实施而言,课程特征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确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整合,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性学习评价”。如何落实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主要领导必须思考的问题,现代教育改革必须借助现代的教学手段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要把教学作为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

4、输的过程。这也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关键是如何实现?这是每个学校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审视目前教学的现状,重视课内,忽视课外,重视教,忽视学,大部分教师在如何教上下功夫,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的,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能动性。基于以上一些问题的思考,我们确立了体验、探究、应用、创新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学案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力图在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环境下,创建一个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前,学生利用教师编制的多媒体学案导

5、向性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模拟实验、教师提供的视频、动画等进行体验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提出一些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课中,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网络平台进行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作业,对作业过程中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实现分层级学法指导,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这样就学生学习的时空来说,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就学习的目的来说,让学生经历一个 “体验、探究、应用和创新”的学习过程。从而落实二期课改提出的“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

6、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二、实践研究进展情况(一)创建了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网络学习平台1、平台设计依据借鉴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原则,重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重视直接经验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情知意行”的协调发展,而这种学习过程的体验更多着眼于的是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对学习满足感的获得。2、平台设计思想根据学生学习的时空,我们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并有机的整合在一个网络平台上:(1)课前环节:主要强调学生对情景的体验,在老师设计的学案指导帮助下,完成体验

7、式的初步学习,发现问题,并有效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准备教学内容。部分过程如图示:(2)课中环节:在老师的组织下,针对性的有效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部分过程如图示:(3)课后环节:老师编制复习学案,布置作业,对典型题设置提示信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回顾知识体系,完成作业并反馈;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提示系统,保障各类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通过讨论等环节对学习过程进行拓展。部分过程如图示:(二)初步形成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学案的教学策略-体验探究应用创新所谓体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

8、能力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多媒体的学案,学案的内容可与下堂课相关联的准备知识、或学科学习的思想方法。呈现的方式是根据学科特点可以是文本的、视频的、动画的,若是视频动画图形格式教师要配上必要的观察要求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学习后要通过网络平台将习得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体验性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打下基础,采用多媒体学案的方式是提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学习趣,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1、多媒体预习学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下内容是以学生身份进入网络平台所看到的内容一、自学要求1、什么叫向心力?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学习内容1、操作小实验:

9、体验向心力定义及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回答问题1用一水平的拉力,使球在尽量光滑的水平面上(光滑桌面)做圆周运动,体验对小球的拉力方向有什么特点?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答疑问题1:通过小实验体验拉力方向及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直接在线回答问题2、观看学习资源动画:向心力,回答问题2、问题3讨论答疑问题2:向心力大小在动画中怎样表示?问题3:向心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直接在线回答问题学习资源动画2:向心力下载说明: 分别改变动画中小球的质量m、圆周运动的半径r、角速度w,观察向心力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怎样变化?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打开

10、动画2;点击下载,可将动画2下载至硬盘这是物理学科的一个案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课前发给学生一个动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及观看动画,对向心力及向心力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体验,为课中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基础。由于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人手一机,使得多媒体学案的实现有了可能,学生的课前自学有了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反馈情况,在课中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案例2: 数学学科的多媒体案例函数y=Asin(x+)的图象 1. 复习在以前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ysinx的图象时,列表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2. 如何由函数ysin x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y3sinx、 ysin2x和 ysin(x+)的图象?3.

11、如何由函数ysin 2x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4. 如何由函数ysin(2x+)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y3sin(2x+)的图象?5. 先在纸上画出函数图像,分析特殊点坐标、寻求x变化,想想如何由函数ysin x的图像得到函数y3sin(2x+)的图像,然后通过几何画板作图验证你的结果。参考课件本数学多媒体学案旨在让学生在回顾旧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内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个探究性的几何画板动画来验证,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借助了动画提高了学习的感性认识,渗透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所谓探究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前体验性的学习

12、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练,结合恰当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的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可以是实验、在教师真实的实验基础上应用动画教具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案例3、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画教具进行自主探究进入动画课堂:探究横波的形成与传播,结合问题14,思考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问题1、波是怎样向前传播的呢?问题2:每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有什么规律?问题3、波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是怎样运动的?问题4、质点没有随波向前运动,波向前传播的是什么?问题5、某时刻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有什么规律?这是一个教师进行实验后,利用动画工具引导学生探究横波的形成与传播的一个片断。由于实验过程现象变化快

13、速,难以通过实验来说明,学生在观察到真实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利用动画工具,自己在计算机上动手操作探究其形成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课堂难以解决。所谓应用是指:教师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提供巩固练习,对习得的知识加以应用,学生及时提交学习情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课后学生在平台上完成部分作业,教师利用平台对学生在作业中碰到的困难进行思维点拨。案例4:这是化学老师课中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界面从这个界面上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组织讨论,对个别学生进行

14、个别指导。案例5:课后作业支持系统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课后作业支持系统导学先锋: P11 课后练习:118题说明:(1)选择题813将答案直接做在学案支撑系统上,上传即可 (2)其他直接做在书上,明天交题目解答提示:(1) 第2题提示:M、N两球向心力均由绳的拉力提供,所以向心力大小相等,且两球绕同一轴转动,所以角速度相同。(2) 第3题提示:利用:(3) 第4题提示:皮带传送中,两轮边缘线速度相等(4) 第6题提示:首先要确定P、Q两点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从而确定、(5) 第8题提示: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向心力F向、向心加速度a、合外力F大小均不变,但方向均在变化。(6) 第10题提示:

15、(7) 第11题提示: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合外力提供(8) 第13题提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平衡,壁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9) 第17题提示:, 利用求 , 利用求(10) 第18题提示: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判断哪个力提供向心力。利用平台作业的支持功能,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帮助学习困难生解决作业中问题,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所谓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到了一定阶段,教师利用平台中的研究性学习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包可以是本学科相关小课题、本学科前沿内容、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等,学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加以研究,相互交流,体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

16、联系。(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由于采用多媒体学案,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会课前根据要求进行自学并提出问题反馈给教师,课中听课把握了主动性,学习变得轻松了。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像贴吧那样不断跟贴,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话语权,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课后有了作业支持,独立完成作业变得有信心,学习有了成就感,变原先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采用网络平台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多媒体学案,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在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学重点有了明确的方向

17、,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要对学生的作业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教师的教学时空扩大了。第二篇 实施过程篇一、教学实践环境建设(一)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中心与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平台学校与清华同方合作,在引进清华同方部分资源库基础上,定制开发新课程教学平台及校本特色课程资源中心,实验平台有效支撑教师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各教与学环节;特色课程中心按我校实验班现使用教材,将对应到知识点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类多媒体资源配至各章节,为本实验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二)学校与教室的无线网络环境学校为两个实验班搭建了无线网络环境,学生在教室内可随时访问校园局域网及指定的互联网。(三)学生人手一机为

18、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课堂时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支持体验、探究式学习过程,两个实验班学生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二、教学操作流程(一)课前环节教师编制多媒体学案(图一),学生完成学案学习(图二),完成学案中的测试题并反馈信息(图三),教师针对性作教学准备,并按需要组织讨论(图四):(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二)课中环节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功能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演示、探究(图五),;利用测试系统,当堂组织测试(图六),系统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情况;课中也可组织讨论(见课前环节图四)。(图五)(图六)(三)课后环节教师编制复习学案,布置作业(图七),对典型题设置提示信息(图八);学生在教师

19、的指引下,回顾知识体系,完成作业并反馈(图九);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提示系统,保障各类学生都能有效的学习;同时通过讨论等环节对学习过程进行拓展。(图七)(图八)(图九)第三篇 教学案例篇一、语文案例思考 碰撞 导引 提高作文教学案例一则执 教 者 付雅辉授课班级 高一(七)班 授课时间 2009年4月1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各种尝试都难见成效。写前的作文指导、改后的作文讲评、抑或是片段写作以及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都只能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即便是对优秀作文的点评也只能是针对少数几篇。而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的个性化呈现,任何学生的作文都有其优点长处,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呈现个

20、性化,而课堂教学的一大困境就是难以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优点难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不足又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每次作文几乎都靠老师的详批详改,往往费时较多,并且当学生看见评语时,往往早已将自己当日所写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总是成效甚微,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同学谈作文如谈虎。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就高考“半边天”的地位而言,还是就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写作其实就是用笔说话,能迅速下笔成文,就不难出口成章。基于此,作文教学的困境是一定要突破的。无论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审题都是成败的关键环节。审题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全盘皆输。并且审题思维的训练更需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思

21、维过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于是,我充分利用我校的创新实践平台进行了多次的审题思维训练。课前讨论:一次课前,我在平台上给了同学们一个作文材料:联合利华新换了香皂自动包装机后,经常出现没有香皂的空盒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组建了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解决问题。不久,他们在装配线的一头上开发了全自动的X光透视检查线,透视检查所有待装箱的香皂盒,如遇空盒即用自动机械臂取走。很巧,浙江一乡镇企业在生产香皂包装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老板吩咐流水线上的小工务必想出对策解决。小工拿一电风扇放在流水线的末端,对着最后的成品吹风,如是空盒子立即就被风吹走了。读了上述材料

22、,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的分析过程,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分析的结论。同时提醒大家在自己的回复提交之后,认真浏览其他同学的分析,并指出自己赞同谁的,质疑谁的,同时也要说明理由。待同学基本回复结束后,我边浏览,边整理,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致赞同的观点是:联合利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而这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凡事应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为佳。而只有一个同学从大小两个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其所以采用不同方法的原因,并认识到二者尽管方法不同,但各自都解决了问题。同时他对多数同学对联合利华没有动脑、方法不够切实有效的批评提出了质疑,结果引来一片反对之声。看到网络平台上激烈的争论,我首先感到的是欣喜

23、,欣喜大家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都清晰呈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且能积极热烈地展开争论。对话即是思想碰撞的过程,那么争论就是激烈的思想交流了,而争论的背后积极活动的是每个同学的思维。每个同学都积极地思维着,这不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吗?同时,我也陷入了思考:大家思考问题的深度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还缺乏对问题全面、深入地分析认识的能力,而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少思辨、没有深度。指导训练的重点很快明晰了,那就是训练学生深入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几次的审题立意训练就达到目的将是不可能的。课堂的切入口也立即锁定了,那就是从同学们争论的焦点切入。附:平台上学生的

24、部分回复内容。(见文后)课中导引:教学目标:1。移植课前争论氛围,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材料以积极参与焦点讨论。3步步设疑,示范如何全面深刻把握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步步设疑,示范如何全面深刻把握材料。教学过程:一、移植情境我课前把同学的回复做了梳理,把被大多数同学赞同的观点集中在一起,同时把金庸同学的观点以及大家的反对意见集中到一起,课上首先给大家回放了平台里的回复,把大家课前的激烈争论巧妙地移到了课上。二、现场辩论回放完毕,我引领大家提炼出争论的焦点所在:目前达成一致的观点认为联合利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而小工的方法才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凡事应深入思考,选择简单高效的方法解

25、决问题为佳。而金庸同学认为联合利华和浙江小厂各自从经济和技术的实际条件出发,尽管方法不同,但都解决了各自的问题,不应批评联合利华没有深入思考。我提醒大家再次认真阅读材料,对争论的双方观点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明确说明:今天,我要站出来为金庸同学说几句话。话音一落,大家的表情现出喜悦,却未见锁起的眉头,我知道这思考的深入是有些难度的。一时间,反对的观点依然此起彼伏,金庸同学也无力为自己辩解。讨论基本停留于课下的水平。于是,我示意让争论暂停,提醒大家:我们都能坚持各自的观点很好,但在对问题的认识分析上,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守住自己的观点,而是要通过思考明确自己得出看法的理由,让对方信服。而要做

26、到这一点,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材料,并深入解读材料。三、设疑导思于是我带领大家先分析材料:问题对象解决方法结果香皂空盒联合利华博士专家组X光透视线 自动机械臂解决了问题浙江小厂小工 电风扇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解决了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法?真的是小工善于动脑思考,而博士专家组没有动脑吗?金庸同学的分析是有见地的:因为技术、资本等原因,联合利华与那个小工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空盒子的问题,小工厂受资本、技术的限制,采用了最简单的,可行的方法去解决。而联合利华是一所大的公司,所以其有资本有条件去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我们不禁要继续追问:博士们真的没

27、有想到一个电风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应该可以想到,但马上被否定了,为什么想到了又否定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一下两种解决办法的优劣了。同学们跟着我的思路渐渐进入了思考的状态,不再是刚上课时那种简单的胜利表情了。我乘势追问:小工的方法真的很简单有效吗?大家没有立即点头,但也没有立即摇头。我接着问:香皂的包装都有哪些材质?电风扇无论什么都能吹走吗?并且能百分之百吹走吗?大家纷纷摇头了。对,用电风扇来解决问题需要香皂包装的材质要轻,如果换成木质或金属的,就很难办到了,况且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这样看来,博士专家组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就不是多余的了吧,而恰恰是一劳永逸之举。我们先前对他们的否定是否轻率了点?

28、这时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浙江小厂不可能生产那么高级的香皂,充其量就是纸质的包装,所以小工的方法还是最经济有效的。我问他即便如此,电风扇能否做到万无一失,他没有立即回答。我趁势问大家:要不要做到万无一失?要!异口同声。做到与否直接影响的是什么?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大家说得很好。看来,各自之所以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不仅与其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有关,还与各自的企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从各自的目标出发,对二者的方法我们不必一定要贬抑一个,因为都解决了问题。如若从解决问题的实效和企业的发展来讲,我们要认识到:小工的方法只是权宜之计,而博士专家组的方法却能一劳永逸。小厂遇到问题若能突破自身的条件限制,也

29、引入一些科技的元素,是不是会让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呢?同样,大厂遇到问题时,也能尝试一下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否也能减少一定的资本投入呢?点头的同学多了起来!这时,我又问了一问题:能一劳永逸也好,能简单经济也罢,博士和小工是否都忽略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很快有人回答:自动包装机!对,所以出现空盒现象,应该是自动包装机本身出了问题。如果能考虑到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否会更加经济高效地解决问题呢?四、立意示例分析到这里,从同学们的表情看,大家的思路基本完全打开了。可是对于这则材料,如何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还需要给大家梳理一下,一方面让大家明白对于一则材料的分析立意过程,同时还要让大家明白立意是有高下之分的,而

30、且立意的高下直接与思考的深浅有关。立意1:二者虽方法不同,但都解决了问题,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立意2:赞同小工的方法,简单、经济、高效为解决问题之最佳途径。立意3:赞同博士的方法,考虑问题深谋远虑,一劳永逸。立意4:二方法各有优长,建议双方打破思维定势,相互借鉴,让小聪明与大智慧完美组合。立意5:二者虽都解决了问题,但却都避开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不应舍本逐末。以上五个立意的得出,是建立在我们对材料全面深入的分析基础之上的,从分析的过程我们很快看出这五个立意的高下之分,若从高到低排列,应该这样:立意5立意4立意3立意1立意2。小结:对于一则叙事性的材料,我们同学首先要从整体上理清各叙事角度之间

31、的关系,理清事件的因果关系,然后深入分析因和果,执果索因或由因寻果,即可一步步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作文可多角度立意,但所选取的角度不是随心所欲的,观点要来自于材料,要能得到材料很有力的论证才行。任何材料的分析,都是考查我们同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深度,我们切忌不加思索的轻下结论,一定要深入思考,力求全面、客观、辩证。课后作业:任何的立意,都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的,而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的工作恰是材料作文的开头要做的。同时,好题一半文。请大家从以上老师分析的立意中选择一个能够驾驭的,自拟题目,写一个开头。大家浏览推荐精彩的作文题目和开头。(注:下节课重点指导学生的作文拟题和如何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教

32、学反思:借助于网络平台,作文审题的思维训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让每一个同学的思维过程能够全面清晰地呈现,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每个同学在平台提交自己的回复,让自己的表达不再是呈现给教师一人,而是呈现给每个同学,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激励。激励大家尽可能深入地思考,激励大家尽全力流畅地表达。同时,大家浏览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思想的碰撞过程,每一个同学都在这碰撞中积极地思考着。再加上老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导引,写作兴趣、写作思维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将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学生审题思维水平的提高,并非是仅仅依靠几次这样的作文审题训练就能够提高的,这将是一个长期

33、的过程。审题立意水平的高下,实际也取决于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所以,目的明确的审题训练当然重要,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大量的阅读积累亦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平台上也尝试让学生上传自己的优秀随笔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推荐大家阅读的美文以给大家创建一个共同阅读交流赏析的空间,以培养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附:平台上学生的部分回复内容。回复人:徐婷婷时间:2009-4-1 19:47:29批注我认为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复杂化,虽然联合利华和浙江一乡镇企业都解决了问题,但是他们的方法不同。联合利华既复杂又浪费,相反的,乡镇企业则要简便的多。所以,我们想问题多

34、考虑是有必要的,但是复杂化是没必要的。 回复人:杨紫彤时间:2009-4-1 19:58:07批注联合利华作为一家大公司,它认为只有花大价钱使用高科技产品才可以解决问题,而资本有限的小乡镇企业在经过努力思考之后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两家企业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出两个企业不同的思维方式,它告诉了我们并不是只有花费大量财力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其实只要我们努力思考,有许多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我的观点是:多想一想简单的方法,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回复人:丁紫君时间:2009-4-1 20:00:40批注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最简便的方

35、法去实行。就像浙江的一个乡镇企业他们想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用电风扇将空的香皂包装盒子吹掉,而联合利华则花费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请博士小组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最简便、最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要花费大精力去解决小问题。 回复人:王又佳时间:2009-4-1 20:05:02批注联合利华为了解决空肥皂盒的问题,请来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解决了问题。而乡镇企业虽然实力远不及大公司,却只需小工的灵机一动便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我的结论是:有时切实的方法会比高深的理论更加实用 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1 20:12:04批注不同的人解决相同的困难有各自的方法,每个人所用的

36、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因为技术,资本等原因,联合利华与那个小工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空盒子的问题,小工厂受资本,技术的因素,采用了最简单的,可行的方法去解决。而联合利华是一所大的公司,所以其有资本,条件去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是两个公司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一样的都是解决空盒子的问题。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去解决相同的问题是会有不同的做法(我前面几个都提到了联合利华没有动脑子,但是给的是“公司组建了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解决问题”显然我前面几个说的有一点点的) 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1 20:19:27批注丁紫君和王又佳的“有时切实的方法

37、会比高深的理论更加实用”观点我不理解。这两个是不同的公司,联合利华是用“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解决问题”,而小工厂是用的小工,两者的学历不同所以文化程度不同,因而见识,理论都不同,可是为什么说“有时切实的方法会比高深的理论更加实用”两者不能比较的吧!(我猜的) 回复人:姜霞 时间:2009-4-1 20:23:16批注联合利华公司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没经过其他的思考就直接用专业博士小组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每件事都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后变得简单,就像一些小企业同样的问题,但却是一样的问题用更简单地方法就解决啦。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38、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2 1:30:54批注对于姜霞等人的观点,我提出质疑!什么叫“没经过其他的思考就直接用专业博士小组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你是怎么知道他们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他们不知道动用这样一个庞大的技术团是要许多物力,财力,人力,精力!他们未尝没想过呢?他们宁愿多花钱吗?哪个企业会想着一直去多投入,少盈利呢!(你说呢?)(我有不对的可以指出,谢谢!)回复人:吴宇华时间:2009-4-1 21:16:25批注有时候问题其实可以很简单的解决,我们要学会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像我们的学习的数学,有时题目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解决,可是我们有时却

39、会把题目复杂化,要学会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尽量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寻找捷径,减少无用功,提高效率。回复人:南楠时间:2009-4-1 20:43:20批注解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对于同一个问题,联合利华公司组建了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解决问题。相比于他们,浙江的这一乡镇企业,用了既省事又省时的方法,非常切合实际。回复人:张向向 时间:2009-4-2 9:10:32批注我赞同吴宇华,南楠,丁紫君,徐婷婷的观点,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要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回复人:朱俊伟时间:2009-4-2 9:12:08批注我不理解金庸的这句话“我

40、前面几个都提到了联合利华没有动脑子,但是给的是“公司组建了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研究小组来解决问题”显然我前面几个说的有一点点的”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2 9:13:45批注我说的是针对我前面说提的人!你再去看看!你看完了再说回复人:王鼎 时间:2009-4-2 9:18:03批注我严重反对金庸的观点,一道数学题也许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做,可以开发思维。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数学题,要学会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成本来达成同样的目的。现在都在说能源危机,当然能省则省。金庸,你居然提出了“哪个企业会想着一直去多投入,少盈利”那你的观点不就和你反驳他人的观点矛盾了

41、?自相矛盾,可见你的观点不好。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2 9:22:47批注我强调一点我的观点!“不同的人解决相同的困难有各自的方法,每个人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你看明白再说!回复人:钱宇润时间:2009-4-2 9:30:31批注我同意吴宇华的观点,最简单才最有效。不太同意金庸回复人:张磊时间:2009-4-2 9:42:02批注我严重反对金庸同学的观点,当今社会说到底还是讲究效率,在你开发这些设备的时候,人家的经济危机早就解决了!能省则省,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四言绝句你懂不?既然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你何必再去做那么多无用功呢!?回复人:崔撼秋时间:2009-4-

42、2 10:52:29批注不太同意金庸的看法,联合利华大耗经费和精力的研究是明显的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区别。万事求简为上,联合利华是杀鸡用了宰牛刀。回复人:陈琛时间:2009-4-2 13:01:55批注不同意金庸的观点,现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求简单,你从学校到家能先到美国,在回来,你认为有意思吗?回复人:徐婷婷时间:2009-4-2 14:27:25批注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2 22:29:31批注同学们!我不得不重申一下题目的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的分析过程,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分析的结论。”我的观点是“不同的人解决相同的困难有各自的方法,每个人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最终

43、的目的是相同的”(分析见我的原稿)回复人:金庸时间:2009-4-2 22:31:54批注对于杨紫彤的!我认为:你既然说了“因为在这个社会每一家企业的领导思想都是不同的”!你为什么还要反对我的呢!二、物理案例第四章 周期运动 第一节 机械波 执 教 者 孙春柳授课班级 高一(八)班 授课时间 2009年5月8日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高一物理基础型教材第四章周期运动中机械波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周期运动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为下一节波的描述、电学中交流电、电磁波等后续知识做准备。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重现学生课前摆动窗帘的小实验,使

44、学生进一步对机械波有感性认识。通过绳波实验和动画模拟,分析得出产生机械波的条件。学生利用电脑结合动画课堂对机械波的传播过程进行探究,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特征。通过演示纵波的实验,及学生利用动画课堂对绳波和弹簧波进行对比,总结出机械波的分类。最后利用网络平台对本节课概念进行巩固。课后针对作业对课堂知识点进行点拨、提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特征。方法是:课前制作多媒体学案让学生通过摆动窗帘的小实验体验波的形成过程,并对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运动有一感性认识。课中通过绳波实验、动画演示及结合动画课堂自主探究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总结出波传播过程中的特征。通

45、过课堂反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根据波的传播特征,描绘波形图。方法是:学生利用电脑,结合动画课堂操作波形成的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波传播特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0、T等各时刻的波形,加深学生对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情况,及波传播过程中波形向前传播的理解,从而绘制波形。并通过自主活动、课堂反馈加深理解。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获得亲身体验感受的基础上,理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同时感受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感悟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多媒体预习学案:机械波的产生以下内容是以学生身份进入网络平台所看到的内容一、小实验1、实验目的

46、体验波的形成2、实验过程(1)、抓住窗帘的一端,在垂直于窗的方向上前后摆动窗帘,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问题1(2)、在窗帘水平方向上距离手30cm左右的位置夹一个小夹子,再次重复步骤1,摆动窗帘,观察夹子的运动。回答问题2讨论答疑问题1:摆动窗帘观察到什么现象?问题2:小夹子怎样运动?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直接在线回答问题预习反馈:(见下图)3、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在上述“摆动窗帘”的小实验过程中,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至问题3,以供讨论。讨论答疑问题3: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还有什么疑问吗?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直接在线回答问题,预习反馈:见右图4、学习资源动画课堂4:横波的形成与传播下载说明: 科学模拟了波形成过程中波源的振动与各个质点的运动情况说明 :点击蓝色字链接,可打开动画课堂1;点击下载,可将动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