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2227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简介 广播系统简介 公共广播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广播。在常规情况下,公共广播信号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广播线路传输,是一种单向的(下传的)有线广播。通常设置在社区、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大厦、超市及各种场馆之内,用于发布新闻和内部信息、发布作息信号、提供背景音乐以及用于寻呼和强行插入灾害性事故紧急广播等等。因而成为城乡及现代都市中各种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信在震惊世界的 9.11 事件中,世贸大厦倒塌之前,其公共广播系统必定在拯救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广播也有用无线传输的,但不是主流。 1 、 最简单的公共广播系统一个公共广播系统起码须配置下列

2、环节:广播扬声器,广播功放,话筒。最简单的系统如左图。 该系统中的术语: 话筒、线路、功放、扬声器等都是一般电声工作者或爱好者所熟悉的。但其中的广播线路、广播功放和广播扬声器与普通的音箱线、功放、扬声器略有不同。由于广播线路通常相当长(几十米乃至上千米),为减少传输损耗,广播信号原则上是用高电压 / 小电流的方式传输。所以广播线路一般不用昂贵的音箱线而只须用普通的双绞线;如果配置在室外,则应加防雷设施。由于系统用高压传输,所以广播功放须提供高压信号,因此广播功放都内置有输出变压器,而且是定压输出模式,其输出端子标示 70V/100V/120V 等规格;另外, 100W 以下常规的小功率广播功放

3、通常自备前置级,属合并式功放。相应地,广播扬声器应是高阻扬声器,它们都有内置的线间变压器,其输入端子也标示 70V/100V/120V 等适用电压规格。这个简易系统只能发布语音广播,如通知、寻呼、讲话等。 如要广播背景音乐、广播新闻、发布录音,则可添置 CD 、卡座、调谐器(收音机)等设备。广播功放通常备有多个线路输入接口,可以方便地同这些设备连接。 2 、智能化广播系统所谓智能化是指计算机化,实际上是要求把整个公共广播系统全盘置于计算机管理之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常规公共广播系统的许多环节先后都纳入了计算机管理,主要是用单片机管理。但直到上世纪末,把整个公共广播系统全盘置于计算

4、机管理之下的产品基本上还没有出现。从 2000 年起,各种计算机管理的公共广播系统才被陆续推出市场。 绝大多数智能化公共广播系统都是把系统置于一台通用的 PC 机的管理之下,由通用的键盘操控。系统中的其它环节仍然是常规的,只是添加了计算机接口。另一些更为专业化的系列,则是由一台专用的主机(当然,也应是一台计算机)虚拟了系统中除功放以外的所有环节(包括音源播放环节),直接在主机屏幕上操控。 它与常规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体积小、集成度很高,包容了常规系列中的分区、定时、告警、强插、寻呼、电话、监听、语音文件固化、 CD 播放等功能;功能比常规系统更灵活和更完善。 3 、 网络化广播系统指的是把传统的

5、公共广播网变成一个数据网。在传统的公共广播系统中,信息是靠模拟功率信号传输的,控制设备集中于机房。 功率传输线路不仅需要较大的线路截面,而且不便于实现多路传输(不便于实现线路复用)。 模拟信号不便于实现多点控制、不便于实现各个终端之间的互动。 现代智能建筑内部要求建立数据网、视频网和声频网。公共广播是声频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予以数据化,将可以实现三网合一。 在该系统中,除主机(即服务器)外,有四种功能不同的终端。其中,播发终端相当于传统的广播分区,一个播发终端就是一个分区;点播终端也是一种广播分区,但具有点播节目的功能;音源采集 / 寻呼终端是外设音源的接口,其采集的节目可供全网共享;远程控

6、制终端同智能化的远程控制终端相当。以上各种终端可以挂在网线到达的任何地方,所以安装、操控都十分方便和灵活。 广播系统防雷措施: 1 、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的防护、电源部分为使雷电流逐级泄放,建议电源部分采取多级保护,在广播室的电源切换柜的前端采取 B 级 MDLS 系列模块进行保护。 对在广播室广播设备交流配电柜前端加装 MP2-20/2 电源防雷模块,该防雷模块具有高能电涌保护、失效检测指示、遥信报警接口、可插拔更换防雷模块,具体参数可点击产品连接。 安装位置如下图所示。 、直流电源部分在直流电源柜的输出端加装直流防雷模块 MPDC-110 ,该防雷模块具有高能电涌保护、失效检测指示、遥信报

7、警接口、可插拔更换防雷模块,具体参数可点击产品连接。 安装位置如上图所示。 、广播信号部分在广播输出设备的输出端加装广播系统专用浪涌保护器 SF-120V/2SD ,该防雷模块具有高能电涌保护、失效检测指示、遥信报警接口、可插拔更换防雷模块,具体参数可点击产品连接。 安装位置如上图所示。 广播系统等电位连接: GB50057-94 ( 2000 年版)条文说明第 3.1.2 条第 3.1.1 款 : 为减小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生命危险,等电位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和第 3.3 款 : 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防止发生生命危险的最重要措施是采用等电位连接。 广播室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

8、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种金属部件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要求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 , 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部件和系统 , 都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如在防雷区 LPZO 和 LPZ1 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带上,将所有进入机房的金属导体都应做等电位连接。此外,这些线路在 LPZ1 和 LPZ2 交界处应安装 SPD 。 广播室的屏蔽: 广播系统的屏蔽 ( 包括空间和线路屏蔽 ) 除了信号线和电源线外,广播室也应作屏蔽处理 , 具体做法是把 金属导体、金属线槽 ( 架 ) 、 金属门、窗、天花龙骨和防静电专用地板连接至机房等电位连接排或环形等电位连接带。 广播室的布线: 目前,广播

9、系统的传输网络是通过电话交换机连接至 PSTN 网络,在室外是采用架空和埋地两种方法。其中对架空线缆应把电话线或电缆在入房前埋地,埋地长度 2 ( ) 1/2 ( 为接地电阻的电阻率,单位为 *m) ,但不得小于 15m 。 传输线埋地敷设并不能阻止雷击设备的发生,大量的事实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 30 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

10、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 15 米 ,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 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布放应尽量避免紧靠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并沿建 广播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广播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广播系统的接地: 广播系统的接地包括:配电箱柜外壳接地、直流电源接地、电信设备机壳或机架屏蔽接地、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接地、明线或电缆入站避雷器接地和信号电缆空线对的接地等。 根据 GB50343 2004 标准要

11、求,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雷接地应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享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接地装置应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增加人工接地体。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共享一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工程实例参考: 如下图所示: 小结:广播系统防雷防护特点:本文主要对简单的广播系统的雷电防护做了大体的介绍。广播系统多在现在的只能建筑中应用较多,而且智能化也越来越高。对于广播系统的防护应充分了解现场整个系统的配置结构,采用多级防护。 在整个系统设计施工之前,就要对该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设计合适的线缆布放方式、等电位、屏蔽及接地等各项措施防雷保护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产品:广播系统的雷电防护用到了 3 种防雷产品: MP2-20/2 、 MPDC-110 、 SF-120V/2S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