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19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8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为尽可能科学地分析2010年煤价走势,本文选取秦皇岛普混煤平仓价作为代表价格,对2003年3月至今的煤价波动进行了回顾,探索几年来煤价波动的基本规律。本文分为4部分:一、20032009年煤价整体走势分析;二、2008年和2009年煤价波动特殊性分析;三、20032009年煤价各年波动分析;四、判断2010年煤价走势特征。考虑到各煤种的价格波动具有高度关联性,本文以普混煤秦皇岛港平仓价为煤价代表指标,不对各煤炭品种的价格进行分门别类的讨论。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20032009年,煤炭供需大体平衡。其中,20032006年,为紧平衡,供给略低于需求;2007年以来,

2、则为宽松平衡,供给量略高于需求量。第二、在供求平衡的态势下,煤价之所以长期上涨,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成本提升后煤炭企业通过提价向下游转移;二是随着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第三、20032005年,煤价上涨迅速,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煤价的市场化改革,煤炭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合理定位。因此,20032005年的煤价大幅上涨不具有可参考性和可持续性。第四、如果说煤价长期上涨的原因是成本提升和通货膨胀,那么,煤价短期内波动的原因则是暂时性的供求失衡,这主要来源于煤炭区域性失衡和季节性失衡。第五、2010年煤炭供求整体上依然呈现宽松平衡态势,但会出现季节性波动。一、20032009年价格走势分析

3、为整体回顾2003年2009年间煤价走势,可选取7年来的月度煤价,绘制走势图(图一)如下:7年间,国内煤价稳步上升。最高价为670元/吨,出现在2008年7月;次高价为610元/吨,出现在2009年年底;最低价为176元/吨,出现在2003年7月。7年间波动绝对值高达494元/吨。(一) 价格波动的不同阶段20032009年的价格波动情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3月2004年10月,价格第一轮攀升。从200元/吨上涨到245元/吨,22个月上涨22.5%。(见图二)第二阶段:2004年11月2008年1月,价格第二轮攀升.从245元/吨涨到355元/吨,38个月上涨45%

4、。(见图三)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价格第三轮攀升。从355元/吨涨到最高670元/吨,6个月上涨将近90%。(见图四)第四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价格急剧下跌。从670元/吨的高位跌至最低350元/吨,4个月跌幅48%。(见图五)第五、2009年1月2009年11月,价格基本平稳,在370元/吨和410元/吨之间窄幅震动。(见图六)第六阶段:2009年11月至今,价格再次急速上升。从410元/吨涨到640元/吨,两个月上涨56%。(图七)(二) 20032009年的价格基本走势通过以上回顾,可以发现:20032009年间,煤炭价格整体上呈现逐步上涨的走势,其中,

5、2003年2008年稳步攀升的走势尤其明显。此结论可经分析对比各年平均价格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20032009年的周度价格,分别计算每年平均价格和增长率如下(表一):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均值(元)189239286303326471388增长率26.4%19.7%5.9%7.6%44.5%-17.6%表一:20032009年煤炭平均价格和增长率上述平均值的求取方法为简单平均而非加权平均,其假设前提为秦皇岛港每周销售量大致相同。从7年的长时间来看,这一假设基本符合现实。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3月至今,除了2009年,其他每年的价格都在增长

6、,其中增长率最快的是2008年,高达44.5%。但是,2008年价格出现了“过山车”似的暴涨暴跌,价格并不具有代表意义。故而,选择2008年煤价低于年度平均值471元的周度价格,求取其平均值为375.6元。调整后的平均价格和增长率如下(表二):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1112月2009年平均值(元)189239286303326376388增长率26.4%19.7%5.9%7.6%15.3%3.2% 表二:调整后的平均价格和增长率。考虑到2009年11月以来的价格暴涨情况,和2008年6月、7月的暴涨情况非常相似,再求取2009年110月平均煤价进行

7、对比如下(表三):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1112月2009年1112月平均值(元)189239286303326376366增长率26.4%19.7%5.9%7.6%15.3%-2.7%由表三可见:2004年、2005年和2008年均价上涨速度较快,分别为26.4%、19.7%和15.3%;2006年和2007年价格保持稳步上升,分别为5.9%和7.6%。2009年110月,均价相对于2008年,出现了2.7%的小幅下跌。(三)20032009年价格稳步上涨的原因分析 煤炭是一种商品,而非一种资产。在这一前提下,煤价由其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调节

8、。如果供不应求或者基本平衡,煤价则会随着其成本上升而逐渐上涨,而且从长时期来看,上涨将表现出明显刚性。 同时,煤炭作为商品,其价格也会受到社会物价指数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便其实际价格不变,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变动,其货币价格也会变化。 最后,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走势也会受到国家政策、其他能源价格、国际煤炭价格等的影响。 因此,下面分别从供求关系、物价指数、成本变动等方面分析20032009年间煤价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1.20032009年的基本供求关系 1.1.20032009年年度供应量分析 年度煤炭供应量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煤炭供应量=生产量+净进口量+社会库存变动量 200

9、32009年煤炭产量分别为(表四):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煤炭产量(万吨)172200199200220500237300252597278800299347增长率12.4%10.7%7.6%6.4%10.4%7.4%表四: 2003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统计数据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里要说明的是,2009年的产量数据尚未公布,但考虑到111月产量为270547万吨,11月产量为28800万吨,因此,假设12月份和11月份产量相同,则预估2009年产量为299347万吨。这一数据比较保守。 20032009年各年度煤炭净进口数量分别为(表五

1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进口(万吨)1076186126173825510240409768(110月)出口(万吨)8298856871686330531745432240(全年)净进口(万吨)-7222-6707-4551-2505-215-5038910(111月) 表五:20032009年煤炭进出口情况从表五可见,20032009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逐步增加,2009年,净进口首次为正数,总量预计将超过1亿吨。(111月净进口已经达到8910万吨,10月、11月的月度进口量都超过了1100万吨。而全年出口量已定为2207万吨。) 煤炭净进口

11、量逐年增加,政策因素不可忽视。2004年7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出台的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开始颁布实施,加大了煤炭出口配额的调控力度,大力压缩焦炭出口。2005年4月起,动力煤的进口关税从6%降至3%。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为鼓励外贸煤炭出口创汇而执行了近10年的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2006年10月27日,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出台,对煤炭、焦炭加征5的出口关税,而各类煤炭进口税率则由36降低到1左右。 整体政策调整,体现出鼓励进口,控制煤炭

12、资源出口的意图。 至于煤炭库存量的变动,一来数据难以获取,二来年初即1月1日和年尾即12月31日的差额可以忽略,因此该因素不予考虑。 由此,可以得出20032009年煤炭供应量如下(表六):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煤炭产量(万吨)172200199200220500237300252597278800299347净进口(万吨)-7222-6707-4551-2505-215-50310000煤炭供应量(万吨)164978192493215949234795252382278297309347增长率16.7%12.2%8.7%7.5%10.1%11.

13、2% 表六:20032009年煤炭供应量从表六可见,相比2003年,2009年全国煤炭供应量几乎翻了一翻,增长87.5%。20032009年,煤炭供应量增长速度,两头高,中间低。20032005年和20082009年,增长率超过两位数。20062007年,增长率只有个位数。1.2.20032008年年度需求量分析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年度能源总消耗量以及煤炭在能源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制表如下(表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能源总消耗(万吨标煤)174990203227224682246270265583285000煤炭占比68.4%68%69.1%69.4

14、%69.3%68.67%煤炭消耗折标煤(万吨)119693138194155255170911184049195710原煤需求量(万吨)167567193468217353239271257663273988增长率15.5%12.3%10.1%7.7%6.3%表七:20032009年原煤需求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煤需求量计算方式如下: 原煤需求量=以标煤计算的能源总消耗煤炭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重/原煤标煤折算系数。其中,原煤标煤的折算系数为0.7143。1.3.20032009年煤炭供需对比综合表六、表七,可对20032009年的煤炭供需进行对比如下(表八):2003年2004年2005年

1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煤炭供应量(万吨)164978192493215949234795252382278297309347增长率16.7%12.2%8.7%7.5%10.1%11.2%原煤需求量(万吨)167567193468217353239271257663273988增长率15.5%12.3%10.1%7.7%6.3%供求缺口(万吨)258997514044476-5281-4309表八:20032009年煤炭供需对比。由表八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来,煤炭供需大体平衡。20032006年,煤炭整体供不应求,但基本平衡。缺口最高的2006年为4476万吨,仅占当年煤炭需求总

16、量239271万吨的1.9%。2007年以来,煤炭供求关系不断趋于宽松,但基本平衡。以2008年为例,供应大于需求量为4309万吨,仅占当年煤炭供应总量278297万吨的1.5%。由此可见,近年来年度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20062006年表现为紧平衡,2007至今为宽松平衡。这种情况下,煤炭成本的上升将在煤价中得到完全体现,由煤价上涨得到补偿;另外,尽管整体供求基本平衡,但一旦由于季节性或局部性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也将呈现刚性特征。2.货币因素对煤价上涨的影响假设煤炭供求平衡,成本保持不变,但货币发行量的多少也会对煤价造成影响。当货币发行量超过国民经济增速时,商品价格就会上

17、涨,煤价也不例外。由货币因素带来的物价上涨,有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这里,我们使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表九):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11月指数102.3106.1104.9103103.1106.8797.9表九:20032009年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表九可见,从2003年到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最高,达到了6.87%。但2009年的价格却出现下跌,幅度为2.1%。需要说明的是,2009年货币发行量和新增信贷量都创了这几年的记录,但物

18、价却呈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货币因素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从这一点考虑,应该对2010年物价保持警惕。可综合表三和表九,对煤价增长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率进行对比如下(表十):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均煤价(元)189239286303326376366增长率26.4%19.7%5.9%7.6%15.3%-2.7%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率2.3%6.1%4.9%3%3.1%6.87%-5.4%表十:煤价上涨速度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率对比从表十可以看出,煤价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率之间,保持了方向上一致。也就是说,煤价上涨速度快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速度也将

19、提高。但同时可以发现,20032005年,两个增长率偏离程度远远高于20062009年。其中的原因在于:20032005年,是煤炭市场化逐步推进的年份,煤价迅速上涨,其中包含政策性价格放开后的补涨成分。20062009年,两个增长率逐步走向一致,说明煤价市场化进程基本完成。另外,20062009年,两个增长率尽管保持一致,但在上涨时,煤价上涨幅度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在下跌时,煤炭价格下跌幅度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其他工业品的产能大部分处在过剩和严重过剩状态,但煤炭的供求一直保持了大致平衡的状态,因此涨时拉涨,跌时抗跌。3.成本因素对煤价上涨的影响。3.1.开采成本提高煤炭

20、开采成本上升,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投入加大,尤其是一些老煤矿,在瓦斯治理和排水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另外,为了保证安全,煤炭企业大多在改革开采工艺,从传统的人工炮采变为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不断增加;第二、人力成本上升。煤炭企业用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第三、开采难度加大。仅以安全成本为例,各大煤炭企业纷纷提高煤炭生产安全费计提标准。比如,2005年4 月,郑煤从原来8元/吨提高到15元/吨。2008年1月1日,大同煤业将计提标准由15元/吨提高为30元/吨。再以人力成本为例,2008年全国煤炭行业总利润为2100亿元,但550万矿工的人均收入只有3万元。同年

21、,电力行业人均收入在6万元以上。如果将煤炭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也补到6万元,则煤炭行业盈利水平只有几百亿元。也就是说,煤炭行业的高利润以从业人员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因此,未来煤炭行业人力成本仍有上涨空间。3.2.政策成本提高推高煤炭价格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是支撑煤价不断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偿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计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以

22、最大的煤炭外运省份山西省为例,2006年2月,山西省颁布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全面推行煤炭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定新设立的煤炭矿业权, 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偿出让。已经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结合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限期实现有偿使用。同时,征收“三金”,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2007年3月,山西省颁布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要求从事煤炭开采的所有生产企业,按照动力煤515元/吨、无烟煤1020元/吨、焦煤1520元/吨的标准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

23、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截至2009年5月,山西省累计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47.7亿元。2007年11月,山西省发布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依据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10元/吨分年按月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炭企业累计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78.1亿元。2007年11月,山西省出台了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境内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提取标准为5元/吨,转产发展资金实行“成本列支

24、,自提自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煤炭企业转产、职工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炭企业累计提取转产发展资金23.78亿元。这些措施使得山西地区煤炭2007年底政策成本较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不仅仅是山西省,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成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4.其他因素对煤价上涨的影响。4.1.煤炭市场化促使煤价上涨。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1993年,煤价改革开始破冰,首先被放开的是电煤以外的其他

25、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则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原则上不再实行电煤定价,取消了“政府指导价”,放开重点电煤价格。理论上电煤价格在政府协调下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形成。但是为保证国家电力改革在敏感时期平稳过渡,政府对煤价实际上仍实行指导。在这一时期,全国电煤价格远低于市场煤价格。2004年,国家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在进行重点合同内外的区分,电煤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电煤与市场煤、计划内与计划外的格局已然存在。但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逐渐收拢。2007年,“

26、煤炭供需见面会”取代了此前每年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煤炭订货会”。 在“煤炭供需见面会”上,煤炭供需双方将完全通过自主协商来确定煤炭交易价格,最后由行业协会收集、汇总煤炭买卖合同。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2009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彻底取消往年的煤炭订货模式,不再召开任何形式的煤炭订货视频会、衔接会以及合同汇总会。这标志着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 煤炭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也是煤炭资源价值重新发现的过程。因此,这几年的煤价上涨,既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导致煤炭需求旺盛的原因,也有煤价回归其合理价值的原因。4.2.煤炭运力有限导致

27、有效供给不足。从煤炭资源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煤炭资源分布在在交通条件差、环境脆弱和水资源匮乏的晋陕蒙新宁地区。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十省市保有资源储量仅占全国的5%,而其消费量占全国的50%以上。“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是我国煤炭运输的基本格局。但是,由于我国铁路体制改革滞后,行政垄断造成运力不足,进而造成了北方供大于求但南方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尽管整体供需平衡,但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市场局部性和季节性供不应求。 虽然国家在增加铁路运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将对国有铁路系统进行进一步扩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运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4.3.煤炭行业集中度

28、提高增强了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煤炭的行业集中度越高,议价能力能力越强,煤价大幅下滑的动力越弱。近几年,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荐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着力构建产量超亿吨和5000吨的大型煤炭基地。同时,加大了关停小规模煤矿的力度。通过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大型煤炭企业得益于其稳定的供货能力,在煤炭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小煤矿在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降低,难以像以前那样通过低价冲击煤炭市场。(四)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煤炭是一种商品,而且煤价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因此其价格的涨跌都属于正常,不存在永远上涨的煤价。2.近年来,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29、决定了煤价上涨刚性的格局,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可以向下游产业转移。但是,一旦供需平衡局面打破,那么,成本转移将变得困难。因此,必须加强成本管理。3.尽管整体供需大体平衡,但运力限制却造成了局部或者季节性供需失衡,导致煤价上涨。随着国家建设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和对运力的扩容,未来煤炭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4.这几年煤价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煤炭的价值回归,也就是说,放开管制的政策效应引起的煤价上涨已释放完毕,目前的价格基本上体现了市场博弈的结果。今后煤价将主要受生产成本、政策成本和市场供求的影响,煤价增长将趋于平缓,不能幻想出现前些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率。5.低煤炭价格时代已经结束。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30、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决定的,是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趋势所决定的。煤炭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动力充足。从煤炭供看,那种只要产出不要投入的时代已经结束,煤炭生产要素低成本时代成为昨天,煤炭成本核算框架正在朝合理化方向改革。从煤炭需求方面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其他能源能够取代我国煤炭供应。国际国内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拉动其替代品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国际上,几乎没有可能在回到1O美桶的低油价时代。 二、2008年和2009年末煤价特殊性分析(一)2008年煤价上演“过山车”2008年,全年走势就像“过山车”:行情骤起骤落,上半年持续上升,下半年持续下降,年末小幅翘尾(图八)。 图八:2008年煤价

31、走势图从图八可以看出,2008年全年最低价355元,出现在年初,但只持续了一周时间;最高价670元,出现在7月中旬,也只持续了一周时间;波动幅度高达315元。具体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12月上旬,价格急剧攀升。短短40多天,价格从355元涨到430元,涨幅超过21%。第二、2月中旬4月,价格基本稳定,但小幅下降,从430元降到了400元。第三、57月中旬。价格再度急剧上涨,从400元迅速上涨到670元的全年最高点,涨幅高达67.5%。第四、7月下旬12月中旬,价格急剧下降,从670元迅速降到310元,降幅超过了50%。第五、12月下旬,价格年终翘尾,回升到370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0

32、8年煤价的骤起骤落呢?1.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导致了12月的煤价上涨。从图八可以看出,12月上旬煤价急剧攀升。短短40多天,价格从355元涨到430元,涨幅超过21%。2008年1-2月的南方各省爆发大面积暴雪天气,对电煤的需求超过了往年。尽管煤炭产量抑制保持增速,2008年2月甚至出现了21.2%的产量增速。但由于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暴雪阻碍,因此难以顺利实现产需对接,导致价格快速上涨。当然,应该指出的是,12月的价格之所以没有出现疯狂的涨幅,而保持在了20%左右,是因为国家动用了行政调控手段,责令一些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保民生,保电煤,以较低价格供应发电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平抑了煤价。2

33、.34月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稳定,小幅下降。2008年3月,当雨雪灾害天气的影响消逝以后,煤价逐步走向平稳。第一季度GDP增长率10.6%,同期煤炭产量增加14.6%,依然保持宽松平衡。 3.受国际煤价和油价影响,国内煤价在57月出现疯狂上涨。 对于5月份开始的煤价疯狂上涨,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供求严重失衡引起的。但考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2008年上半年的煤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供给受到了抑制,而需求保持旺盛。但是,事实上,2008年上半年,煤炭产量为125641万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14.6%。同期GDP增长率为10.4%,在单位GDP能耗和煤炭消耗

34、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变化很小乃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煤炭供应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出现严重的供需缺口。 因此,应该寻找导致这三个月煤价急剧上涨的其他因素。考虑当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可以得出结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煤炭价格和原油价格的暴涨。 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平均价格为98.3美元/吨,2月份涨达到141.4美元/吨,之后3月和4月短暂回落调整后, 5月份再次达到142.7美元/吨,6月平均价格达到了171.2美元/吨,7月继续冲高,在7月的第一周末价格再次创下了194.79美元/吨的历史纪录。 同期,国际原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以塔皮斯原油现货价格为例,2008年1月2日

35、为99.4美元/桶,3月31日涨到了110.9美元/桶,7月15日则达到了146.02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 对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不能用简单的供求关系来进行判定,而要和当时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预期结合起来。事实上,2008年上半年,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并且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十分乐观。这种心理预期刺激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不断上行。 4.金融危机导致煤价在812月跳水。 2008年8月以后,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国际煤价和油价都出现跳水行情。11月底,已由最高时的190多美元跌至78.10美元/吨。2009年3月20日,更跌至60美元。塔皮斯原油现货价格从最高时的将近140美

36、元,2008年10月31日跌至63.85美元,12月31日更跌至39.27美元的历史最低点。 而在国内,世界经济危机拖累中国大批外向型企业停产,房地产市场低迷,煤炭下游行业一片下滑局势。2008年10月,电力、炼焦、钢铁、化工、建材等五大用煤行业的产量增速除水泥外均为负值:生铁产量增速为-16.8、合成氨产量增速为-11.1、焦炭产量增速为-21、火电发电量增速为-5.3。11、12两个月的火电发电量更是分别同比降低12.4%和16.7%。 从GDP增速来看,2008年三、四季度的增速分别为9%和6.8%,低于前几年增速。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煤炭产量并未下降:2008年全年煤炭产量比20

37、07年增加12.8%。这些因素导致国内煤价开始跳水:7月下旬12月中旬,价格急剧下降,从670元迅速降到310元,降幅超过了50%。 可以说,这次煤价跳水,一方面是对上半年煤价虚高的惩罚性下降;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蔓延到我国实体经济后,导致煤炭需求量较少,从而使得供求关系变得异常宽松后的正常市场调节。 2008年最后两周,煤价又重新翘尾,涨到了370元/吨。这一价格已经超过了2007年年末350元/吨的价格,也比2008年年初355元的起步价格要高。这说明,不考虑2008年年中价格的大幅波动,与2007年相比,煤价依然平稳上行。(二)2009年11月以来煤价为何快速上涨 尽管2009年前10个月

38、煤价一直在振动,但振动上下限保持在340410元之间,前7个月的振动幅度更小,在340375元之间。 但是,从11月份开始,煤价从410元/吨起步,到12月底涨到了610元/吨,这一涨势在2010年1月甚至没有衰减的迹象(图九)。 图九:2009年走势图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轮的价格暴涨?这一暴涨是否可持续? 综合各方面信息,近期电煤供应偏紧的原因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宏观经济回暖步伐加快,对电力、煤炭的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煤炭供求暂时失衡,需求量短期内远远高于有效供给量。用煤量大的东南沿海省份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了两位数增长态势,一些地方的部分高耗能行业出现了回潮。2009年11月,全国火电

39、发电量同比增加38.8,环比增加7.8,全国直供电厂近期日均耗煤,比正常水平增加约80万吨,甚至比迎峰度夏时期还增加约35万吨。其二,今年11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就迎来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雪,导致冬季取暖季节提前到来。这一方面带来用电用煤量陡增,往年11月份耗煤少于8月份,但2009年由于天气原因11月份耗煤比8月增加了5%,月耗煤比往年增加了50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煤炭运输受大风、降温、降雪影响,运量下降。从10月19日到11月底40多天的时间里,受寒潮影响,秦皇岛港出现大雾大风等恶劣气候造成封航,不能走靠船就长达10多天,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也受到一定影响,多天封航,严重影响了北方港口的装

40、船效率,使煤炭发运量降低,并造成库存直线上升,直接造成沿海地区煤炭接卸港和电厂存煤量双双下降,部分电厂用煤紧张。同时,今年南方来水偏少,来水量减少30左右,这造成水电出力偏少,火电发电量负担增加,从而造成电煤需求加大。2009年11月,水电同比下降23.3。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11月全国因火电补发水电缺额就新增耗煤近650万吨。这也导致煤炭价格进入冬季后节节攀升。 其三,发电企业存在不想存煤或者不用存煤的主观意识,导致天气突然降温时,电厂对煤炭需求量急剧上升,导致煤价上涨。有些发电企业觉得不用存煤,2009年10月之前,华东等地区的电厂,7天的存煤就足以应付需求,动力煤基本可以随用随买,电厂并

41、不愿意将资金过多耗在存煤上;有些电力企业不想存煤,以经营亏损为借口,故意不买煤,不存煤,人为制造造成企业库存下降及电力紧张,以求推动电力涨价。还有少数电力企业并没有减少企业采购量,但购煤后并不及时将煤炭运回本厂堆存,而是放在各中转地港口、站台及社会煤场,以显示本厂内库存偏低,购煤堆放在厂外,厂内煤炭库存太低,以助推电煤紧张气氛。所以,2009年11以来的煤价大幅上涨,具有其特殊原因。是天气突然降温、GDP回温加速、运力受到限制等多重因素重合的结果。另外,2009年底,发改委彻底从煤电谈判中退出,煤价市场化改革宣告结束。发电企业不愿正视或者抵制煤炭市场化的效应,在本轮涨价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三

42、)结论 总之,2008年和2009年11月以来的煤价波动,属于特殊情况,不可持续。依然要清醒认识目前煤炭市场的大局和未来大势仍然是供求基本平衡。只要中国维持目前的发展模式,只要宏观经济增势不减,只要煤炭消耗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不发生大的变化,即便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乐观的增速。同时,也应该看到,煤炭产量增长也将同步增长,基本上吻合煤炭需求的增长,从而保持宏观和整体平衡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煤价的长期看涨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 成本提升后,通过提高煤价向下游转移。第二,和社会物价总水平一起上涨。在一个长期增长的经济体中,货币发行量增加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常态,因此,

43、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涨也将是常态。但是,煤价的长期看涨,并不等于煤价在短期内就不会发生波动。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间,煤价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只是波动幅度有大有小。那么,煤价在一年之内的波动,到底有无规律和特征可循呢?这就需要分析各年度的煤价波动规律了。三、20032009年各年度煤价走势分析从前两部分的分析可知,虽然煤价在2008年和2009年11月以后出现了非正常和不可持续的波动,但整体来看,在20032009年之间呈现不断稳步走高的趋势。但是,煤价在各个年度内是怎么波动的呢?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煤价在年度内的波动?(一)2003年煤价走势分析1.“U”字型走势2003年,全年最高价203元,出

44、现在12月底;最低价176元,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波动幅度为28元。全年走势为明显“U”字型,但相对平稳。可分为4个阶段(图十):第一、高价稳定阶段。3月6月上旬,价格维持在190200元之间。第二、下降阶段。6月中旬7月底,价格持续走低,一直降到7月29日的176元。第三、低价稳定阶段。89月,价格维持在176180元之间。第四、回升阶段。1012月,从180元启动,持续上涨到12月29日的203元。总的来看,煤价表现为上半年下降,下半年上涨。2.原因分析2.1.上半年为何价格下降?如果说从长期来看,我国煤炭供求呈现基本平衡但略松或略紧的特征,那么,在一年之内,煤炭供求却表现为季节和区

45、域性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来自运输,夏季和冬季用煤高峰期,运力一旦跟不上,就出现价格迅速上涨。在春秋的用煤淡季,价格则稍微平稳。2003年上半年的煤价回落,与那段时间的运力宽裕有很大关系。从4月份开始,受“非典”疫情影响,铁路客运严重下滑。铁路系统便采取“以货补客”的策略以应对客运流量的下降,加大煤、焦炭、石油、冶炼产品等大宗重点物资的运输。全国煤炭铁路运量也出现较大幅上升,5月份煤炭装车日均完成39284车,同比增加3227车。由于煤炭运输非常规快速增长,煤炭资源明显表现出向中转环节和煤炭用户转移的倾向。直供电网煤炭库存已由4月末的1292万吨增加到5月末的1508.2万吨,增速从388上升到14.13;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煤炭库存已经由4月末的1043.8万吨,增加到5月末的1188.3万吨。同比增速从10.22上升到20.12。同期,由于从4月份开始,石油价格高涨导致水运价格提高,这造成煤炭资源在中转集散地滞留积压。同时由于市场煤的到岸价受到煤炭用户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