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工程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工程设计导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工程设计导则(试 行) (2011年)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管理工作,统一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工程设计要求,提高设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城镇道路维护工程设计、桥面铺装工程设计、隧道路面维护工程设计及相关市政设施设计。 1.0.3 本导则的技术规定以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依据,结合重庆具体情况和城镇道路维护、管理、建设实践多年经验编制而成。本导则中未包括内容,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2.0.1 提档升级 promotion grade 提升工程材质档次
2、,提高设施服务等级的市政工程设计、管理、养护行为。提档升级工程不仅要从材质上提高档次,还要从技术指标上提高要求,使维护工程达到“修旧如新”的目的。 2.0.2 人行道 sidewalk 城市道路范围内用路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供行人通行或停留的地面区域。 2.0.3 车行道 roadway 城市道路范围内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地面区域。 2.0.4 透水砖permeable brick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模铸挤压等工艺处治成型,具有一定承压强度、内部呈蜂窝状结构和透水性能的铺地砖。 2.0.5 透水水泥混凝土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又称多孔
3、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空隙、具有蜂窝状结构的轻质混凝土,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2.0.6 透水系数 permeable coefficient 表示透水砖水渗透能力的指标。 2.0.7 无障碍通道 barrier-free passage 保障残疾人(肢残者、视残者)、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供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使用的设施。包括盲道和无障碍坡道。 2.0.8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 指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罩面和沥青磨耗层等。 2.0.9 搭接头 Take joint 城市道路不同类
4、型路面之间的接头及接缝处理形式。 2.0.10 开挖 excavation 为埋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竖向开挖城市道路的一种工程行为。 2.0.11 开挖修复 Excavation repair 对开挖道路后形成的沟槽进行路基回填、对路面结构层进行恢复的道路维护施工行为。 2.0.12 SMA,Stone Matrix Asphalt 是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2.0.13 声屏障 noise barriers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
5、源和特定保护位置(或区域)进行设计。 2.0.14 防抛网 Prevent cast nets 安装于城市快速路或主干道上跨桥梁两侧、用于阻止桥上行人向桥下道路抛丢物品、杂物,或防止运输散落物等落到桥下道路上的防护设施。 2.0.15 加铺层 overlay 在原有道路路面上加铺的一层或多层路面结构。 2.0.16 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 采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2.0.17 刚性基层 rigid base 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的路面基层。 2.0.18 半刚性
6、基层 semi-rigid type base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能结成板体并具有一定抗弯拉强度的路面基层。 2.0.19 特殊路段 Special road 对减速、抗滑有特殊要求的长大下坡、急弯或视距不良路段。 2.0.20 CSS, Color Safety Surfacing CSS为一种彩色薄层树脂类路面材料。具有减少路面扬尘、降低行车噪声、增强车行道抗滑性能等功能,由各种颜色石料经专用粘结剂粘合而成。 3 主要引用规范、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安全色 GB2893-200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检查井井盖 GB/T 2385
7、8-2009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 GB/T 18922-2002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 GB/T 18922-2008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 DB50/T 305-2008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DB 50/T232-2006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B50-064-2007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GA/T850-200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1990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CJJ/T65-200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05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CJJ 992003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 设施标志 CJ/T13-199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8、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0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 026.11999溶剂型外墙涂料 JB-T 9757-2001透水砖 JC/T945-2005防滑路面涂料 JT/T712-2008 4 人行道 4.1 一般规定 4.1.1 人行道维护工程设计范围包括:人行道铺装、路缘石、无障碍通道、植树圈等附属设施。 4.1.2
9、 人行道维护设计应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性,给行人提供安全、顺畅、舒适的通行条件,提高人行道的容貌品质。 4.1.3 人行道上设置带状绿化带须经市政设施管理部门批准,且应满足设置带状绿化带后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得小于5m要求。 4.1.4 人行道铺面主颜色 铺装材料不应超过三种颜色,宜选用冷灰色调铺装材料或同一色系。 4.1.5 专用通道(盲道)材料的色彩 按照提档升级的要求,盲道的色彩应与人行道铺装色彩相协调,采用与人行道相近或一致的颜色。 4.1.6 人行道铺面材料的要求 1 面层铺装材料在相同的功能区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选材的风格应保持一致,其规格尺寸、力学物理性能、防滑和渗透性能、外观
10、质量、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等指标应满足材料的技术标准。 2 提档升级维护工程面层材料宜选用透水砖、青石板、花岗岩等材质。 4.1.7 对有停车功能的区域,应与人行道分隔并另行设计。相邻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满足不小于5m。 4.2人行道铺装 4.2.1 透水砖 1 基本要求 (1)透水砖尺寸按JC/T945透水砖标准模数选用,厚度不8小于60mm。平面规格应为250150mm。 (2)透水砖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c35,抗弯拉强度不低于6MPa。透水系数(15)不小于1.010cm/s。 (3)透水砖磨耗层为不小于7mm的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1.18mm至2.36mm的中砂。 2 安装要求 透水砖安装缝宽
11、2mm。 4.2.2 花岗石 1 基本要求 (1)花岗石板的平面尺寸按300mm模数控制,厚度不小于30mm,平面规格宜为600mm300mm和900mm600mm。 (2)花岗石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抗弯拉强度不低于8MPa、花岗石表面应采用毛面。 (3)花岗石颜色宜选择芝麻白、芝麻灰、芝麻黑。 2 安装要求 (1)花岗石采用预留装饰缝贴方式安装时,板间灰缝为 6mm8mm,预留装饰缝内灌石材专用密封胶。 (2)花岗石采用密贴方式安装时,应间隔6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内填灌石材专用密封胶。 4.2.3 青石板 1 基本要求 (1)青石板平面尺寸按300mm模数控制,厚度不小于60mm。
12、(2)青石板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抗弯拉强度不低于8MPa,青石板表面应采用毛面。 2 安装要求 青石板采用密贴方式,应间隔6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内填灌石材专用密封胶。 4.2.4 结构设计 1 透水性人行道结构设计 透水性人行道,宜在人行道边缘设置排水设施,可采用沿道路纵向碎石盲沟配合软式透水管,每间隔一段距离接入雨水收水井方式。结构组合可参照图4.2.4-1。 图4.2.4-1 透水性人行道铺装结构及边缘排水设施 2 常规人行道结构设计 常规人行道维护设计基层材料采用低标号水泥混凝土结构,并视土基情况增设碎石垫层。结构组合可参照图4.2.4-2: 图4.2.4-2 常规人行道铺装结构
13、 4.3 路缘石 4.3.1 基本要求 1 路缘石总高度不小于300mm,宽度不小于150mm,倒角20mm。直线段路缘石长度采用900mm,曲线段路缘石长度采用450mm。 2 路缘石材质宜选用花岗岩、青条石;花岗岩颜色采用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灰。青条石路缘石不得用于快速路、主干道上。 3 路缘石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5MPa。 4.3.2 安装要求 1 路缘石下应设置垫层,垫层厚度不大于30mm时采用M7.5水泥砂浆,垫层厚度30mm80mm时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80mm时采用C15水泥混凝土。 2 路基段路缘石安装后可视高度不低于200mm,埋置深度不小于100mm。 3 桥面
14、段路缘石安装后可视高度不低于400mm,埋置深度不小于100mm。 4 路缘石安装应棱角分明,无残缺,接缝缝宽为 6mm8mm,宜采用挤浆法安装,可视高度误差不大于2mm。 4.4 无障碍通道 4.4.1 缘石坡道 1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缘石坡道。坡道形式分为单面坡和三面坡两种。 2 缘石坡道一般采用三面坡形式,其开口位置应设置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人行道断开的路口。人行道与车行道高差小于150mm的路段,缘石坡道宜采用单面坡道。 4.4.2 盲道 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与改造道路的建设条件相适应,并应方
15、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停顿和识别其它无障碍设施位置,位于人行道上的盲道应保持连续,行进路线人行限界内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2 盲道设置线路与现状井盖、树池等障碍物相交,应设置提示盲道块对障碍物进行避绕。 3 位于行进盲道的转弯位置、行进盲道的交叉位置、地面有高差位置、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位置应设置提示盲道块。 4.5 植树圈 4.5.1 基本要求 1 植树圈顶面宽度不小于120mm,高度不小于150mm。内空尺寸采用1000mm1000mm,视大树径或凸起树根等特殊情况可以加大。 2 植树圈应采用工厂加工切割青条石或花岗石石材。青条石颜色选用青色,花岗石颜色选用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灰
16、。 4.5.2 安装要求 1 植树圈顶面应与人行道板面平齐,端部采用 45碰角,缝宽不大于3mm。 2 圈内可采用浇筑素色透水混凝土、填充陶粒、加树池篦、种植地被植物进行美化。 4.6人行道翻修 4.6.1 人行道翻修维护时,若原人行道基层结构厚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以利用,否则应挖除并重新修筑基层。 4.6.2 人行道面层的铺砌应与临街建(构)筑物地坪妥善衔接。建(构)筑物紧靠路边时,人行道应铺设至建(构)筑物边,两者高差较小时,可设不大于5%的坡度进行衔接,高差较大时,采用宽300mm,高150mm台阶处理;在建筑后退线和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宽度铺设,外侧边缘应采取护边措施;各种管线井
17、盖应调平至与人行道面,井盖材料尽量与人行道面层材料相协调。 4.6.3 人行道横坡度宜与人行道外侧地坪进行衔接协调,横坡控制在1%2%。 4.6.4 人行道面层下应设置整平层,整平层材料应根据面层材料、基层类型选择使用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天然砂或人工砂等。具体结构组合由设计单位参照本导则按具体项目的工程特点进行设计。 4.6.5 基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选择应根据地基状况、面层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6.6 处于潮湿状态路基段的人行道基层下应设置足够厚度的垫层,以确保人行道结构层的稳定和面层平整度。 4.6.7 当人行道基层材料选用刚性材料时,应间
18、隔6m设置一道2cm3cm宽伸缩缝,缝内填灌沥青麻絮材料。 5 车行道 5.1 一般规定 5.1.1 车行道维护工程设计应进行路面现状调查和路面质量状况评价,制定交通调查方案,搜集实测交通数据,为维护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5.1.2 路面现状质量状况评价宜依据对路面项目的检测内容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路面完好状况评估报告。路面完好状况评估报告是城市道路车行道路面提档升级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应按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进行编制。路面完好状况评估等级划分参见表5.1.2。 表5.1.2 路面完好状况评估等级划分表完好状况分级路面破损率路面结构强度不满足规范的道路面积路面平整度不满足规范的道路面积路面
19、抗滑能力不满足规范的道路面积A5%5%5%5%B5%10%5%10%5%20%5%10%C10%60%10%60%20%70%10%60%D60%60%70%60% 注:四项指标评定结果对应的最低等级即为整个检测评估道路单元的路面完好状况等级 5.1.3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路网中的道路地位、道路现状质量评估等级(路基路面)和其他因素,将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分为三级:参见表5.1.3所示。 表5.1.3 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分级表维护工程设计分级道路现状质量评估工程性质及影响结构安全性因素路面完好状况路基及其他设施完好状况级C级及以下C级及以下涉及工程结构安全、规划调整、标准调整的改善工程级B级
20、B级大修工程级A级A级中修工程注:符合路基、路面现状质量评估或工程性质/安全性因素三个条件之一者,则划分为对应的设计等级。 5.1.4 路面维护工程设计应确保路面破损率、强度、平整度和抗滑力符合现行标准规范;严格控制路面标高,维护改善后的道路应符合现行标准限界要求,保证排水畅通,保证车行道缘石高度满足安全要求。 5.1.5 同一条或同一次道路路面维护工程应采用相同的上面层结构型式,避免面层产生明显色差。 5.1.6 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或橡胶沥青,骨料应采用玄武岩或耐磨强度高的岩石材料。次干路、支路可以参照使用。 5.1.7桥面系路面工程提档升级维护工程不
21、应影响原结构的受力性能,不应增加设计恒载;当需要改变原结构受力性能和增加恒载时,应按现行规范进行复核验算。 5.1.8 在结构物路基上加铺路面应对路基下的结构物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算。 5.1.9 路面维护设计应保证路缘石高出路面边缘的外露高度满足相应规范规定。其中位于桥梁段的路缘石外露高度不低于400mm;位于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上的路缘石外露高度不低于200mm;位于隧道段的路缘石外露高度不低于250mm800mm(根据设计速度确定路缘石外露高度)。路缘石外露高度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应提高路缘石高度或加设防护设施。 5.1.10 对于公路改城市道路增设路缘石地段,应设置有效的排水设施,保证路面排
22、水通畅。 5.1.11 在路面维护设计中,路面标高发生改变时应对车行道上各种管井盖或水篦盖作相应调整设计,使井盖、水篦与维护后路面标高一致。 5.1.12 路面维护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其达到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5.1.13 道路长下坡、急弯、视距不良等特殊路段应进行专项道路安全措施设计。 5.2 沥青路面维护 5.2.1 旧有沥青路面检测评估 1 检测范围 路面检测评估的范围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及其他需要检测评估的道路的机动车道。 2 检测评估周期 (1)定期检测评估 城市快速路面检测评
23、估,宜每一年进行一次,主、次干路路面检测,宜两年进行一次,其余道路检测周期可根据道路质量状况和需要确定。 (2)特殊检测评估 在路面提档升级设计前应对路面完好状况进行一次检测及评估。 3 检测单元 进行路面状况检测评估时,每条道路应至少选择一个单元,以该单元检测值或平均值,表示该路面使用状况。检测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单元道路长度在2001000m之间,并依路面宽度确定。 (2)历次检测的单元应相对固定。 (3)若一条道路路面破损状况的差异较大,应分段进行检测。 4 检测评估目的 路面检测评估的目的是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对原有路面状况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了解当时路面的使用
24、状况,为路面提档升级和维护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5 评定指标与方法 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评定指标有路面破损率、强度、平整度、抗滑能力等。具体的评价方法见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等规范规程。 6 检测评估报告要求 检测评估报告宜包括以下章节和内容: (1)检测评估报告综述。 (2)工程概况。 (3)检测内容。 (4)检测主要设备。 (5)测点布置。 (6)路面完好状况检测评估及等级评定。 5.2.2 翻修 1 旧沥青路面完好状况为D级时应进行翻修,包括修补基层、更换面层。 2 翻修最短长度应在50m以上。 3 在设计沥青路面翻修结构方案时,应遵
25、循以下设计原则: (1)若路面损坏是由于原设计沥青路面达到设计年限造成的,应尽量采用和原路面相同的设计方案。 (2)若路面损坏是由于设计和施工缺陷引起的,在翻修工程中,应进行路面病害的调查和成因分析,重新优化设计路面结构。 4 对于连续长度超过30m,车辙深度大于8mm,行车摆动且跳动感明显的路面,应采取铣刨上面层或中上面层,重新铺筑面层的方法。 5 对于车辙深度大于 20mm,行车严重颠簸的路面,应采取铣刨中上面层或全部面层,重新铺筑面层的方法。 6 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再重新铺筑面层。 7 由于地下水或地面水渗入土基,造成土基强度不足而
26、引起的结构性车辙,需挖除面层和基层,处理土基后,应重新铺筑基层和面层。 8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类型宜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小厚度宜大于等于骨料粒径的2.53倍。 9 在改善道路不平整的沥青混凝土罩面前,需对车行道现状标高进行复测,对道路不平整处应进行调平。当调平厚度不小于40mm时,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调平;当调平厚度小于40mm时,可直接用罩面材料进行调平。 10 当原路面标高受道路限界限制不能增加路面厚度及路面高程时,为改善道路不平整地段,可采用铣刨沥青上面层重新罩面的路面铺设方式。 5.2.3 加铺层 1 为提高路面结构承载力,恢复路面综合性能,可在原路面上加铺路面结构
27、层。 2 路面加铺设计方案应建立在对现有沥青路面的损坏状况进行调查、检测和评定的基础上,并对原路面存在的病害按如下处置原则进行设计: (1)面层出现裂缝时,应先进行裂缝整治工程。 (2)面层出现沥青老化和由此引起的裂缝时,宜采用铣刨表层方式。 (3)面层出现轻或中等程度车辙或者纵向不平整时,可采用铣刨表层方式;出现严重车辙或纵向不平整时,应进行整层更换。 (4)沥青层出现严重沥青剥落时,宜采用铣刨表层方式。 (5)面层出现中等或严重程度的龟裂时,进行全深度修补。 (6)原路面基层出现严重碎裂、粒料层被细粒土渗入和污染或者路基湿软沉降变形过大时,不适合采用加铺层措施,而应对整个路面结构进行翻修设
28、计。 3 加铺层设计应根据旧路面强度、旧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及工程 17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加铺结构,确定各结构层的材料参数。加铺厚度应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计算确定。 4 加铺层铺设前应对旧路面进行机械凿毛。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铺沥青面层 5.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评估 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评定指标有路面平整度和路面结构损坏状况。具体的评价方法见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等规范规程。检测范围、检测评估周期、检测单元、检测评估目的、检测评估报告要求参见本导则5.2.1节第6条。 5.3.2 水泥混凝土路面挖补设计原则 1 挖补范围应根据实测路面质量状
29、况评估(破损情况、强度)进行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小挖补边长不宜小于 1.5m;当板块挖补面积占单个板块三分之二以上范围,应将整块水泥混凝土板挖除;当挖补边缘离原车行道边缘距离小于1.0m时,应将剩余部分一并切除;在同一块板内不能有两块修补块。 2 混凝土板破损出现以下情形时应进行整块水泥混凝土面层换板处理: (1)混凝土板有3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被损坏; (2)凝土板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且同时出现错台或沉陷; (3)混凝土板基层已严重损坏。 3 混凝土板下基层损坏,应拆除面板、挖除基层后重新进行基层铺筑和换板处理,参见图5.3.2。 图5.3.2 路面挖补结构图
30、4 切割混凝土板块破损处应按矩形切除。切除口处重新的浇筑水泥混凝土应与原混凝土板标高齐平、横坡一致。 5 配筋混凝土路面切除时,应按原面层中的钢筋数量和规格进行植筋、配筋并浇筑成为钢筋混凝土板。 5.3.3 水泥混凝土面层板缝处置原则 1 水泥路面罩铺沥青路面前对板缝应对原混凝土板缝采取防裂缝反射处理。 2 清掏原板缝缝隙,深度不小于100mm(当缝底软弱不受此限),并用高压空气清除缝内杂物、灰尘。 3 对板缝宽度不小于 10mm的缝中填入细石水泥混凝土,并保证充满密实,对板缝宽度小于10mm缝中灌入沥青玛蹄脂密实。 4 处理完毕的板缝上沿板缝对称粘贴 500mm宽道路专用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不
31、得小于 4mm,粘贴混凝土板表面含水率不大于 10%,坚硬、无空鼓、干净、无尘土。卷材粘贴应采用热熔法。卷材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 5 道路卷材的技术要求可参照表5.3.3执行:表5.3.3 道路卷材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耐热度1502低温柔性-10-153拉力N/5cm6008004断裂延伸率%30405不透水性MPa/30min0.3/306低温抗裂-20/2h、50mm/min抗拉强度MPa107抗硌破、抗渗水140/2h、500g重锤300mm高度冲击、500mm水柱/16h不渗水8高温抗剪60、0.1MPa垂直压力、10mm/min压速0.046 板缝处理大样图可参照图5.3.
32、3: 图5.3.3 水泥混凝土板缝处理大样图 5.3.4 水泥混凝土面层裂缝处置原则 1 板裂缝维护应根据损坏严重程度分别处治,当一块板内裂缝将路面板分成三块以上,且有大于1.0cm的错台,则应采取换板处理。 2 混凝土路面出现小于3mm的轻微裂缝,宜采用直接灌浆方法处治。处治方法与水泥混凝土面层板缝处理方法相同。 3 贯穿板厚的中等裂缝在315mm时,应沿缝两侧扩缝。当缝宽不大于5mm,则扩缝宽度为610mm,深度2530mm;当缝宽大于5mm且小于等于15mm,则扩缝宽度为1020mm,深度3035mm。扩缝槽应先清洗干净再用高标号细石混凝土进行灌缝处理。 4 当缝宽大于15mm且裂缝处无
33、翻浆,处置方案可按前款进行处理。当裂缝处棱角掉块严重,雨天缝中翻浆,板下有脱空现象,处置方案可按水泥混凝土面板挖补方法进行修复。 5.3.5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1 旧路面完好状况评估为为B、C级时,加铺层的厚度应按路面补强层计算。 2 因提高道路行车舒适度而非路面强度不足需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应按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设计。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的厚度按减缓反射裂缝的要求确定,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最小厚度宜不小于80mm,次干路和支路的最小厚度宜不小于50mm。 3 铺设沥青混凝土前,应对水泥混凝土板缝、裂缝处理完毕;水泥混凝土板块之间错台应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碾压找平;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进行机
34、械拉毛、清洁后撒佈粘结油或专用防水粘结材料。 5.4 特殊路段安全措施 5.4.1 特殊路段路面抗滑处置原则 1 对易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长大下坡、急弯或视距不良等特殊路段应设置抗滑措施和路面提醒警示标志。 5.4.2 特殊路段路面抗滑措施 1 对舒适度要求高、防噪声要求高或对加铺层荷载有限制的特殊路段路面可采用薄层抗滑路面铺装材料,其它路段可采用减速带等材料。 2 薄层材料规格:分为CSS-10、CSS-20、CSS-30三种类型,其骨料最大粒径、构造深度、铺设厚度、适用范围见表5.4.2-1。表5.4.2-1 CSS薄层抗滑材料类型、构造深度、适用范围材料类型骨料最大粒径(mm)构造深度
35、(mm)铺设厚度(mm)适用范围CSS-101.50.83人行道CSS-202.51.24非机动车道CSS-303.51.65机动车道 3 薄层材料材质要求:骨料应采用煅烧合成骨料,粘结剂应采用环氧型树脂胶。抗滑路面材料技术参数应满足表5.4.2-2要求,且材料性能应通过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标准。表5.4.2-2 CSS薄层抗滑材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 参数 技术要求骨料吸水率 %2 洛杉矶磨耗 %18 体积密度 g/cm32.3莫氏硬度 7.0粘结剂拉伸粘结强度(沥青试块) 202(MPa) 10成型抗滑面层防滑系数 摆值(BPN)CSS-10 55 CSS-20 65CSS-3
36、0 70 颜色保持度 保持(年) 5 4 路面颜色:采用中国建筑色卡国家规定(GB/T 18922-2008)中的黑色(1261号)、红色(1084号)、绿色(0784号)、蓝色(1225号)、黄色(1694号)五种色彩。 5 抗滑路面其它要求:薄层材料铺设段两端应与路面顺接,48小时碾压颗粒脱落量小于0.25kg/m,常温下固化时间小于4小时,2色彩均匀一致。 5.4.3 特殊路段路面警示标志 距离特殊路段起铺点前20m处应设置彩色立体警示标志。彩色立标志大样如图5.4.3所示。 图5.4.3 警示标志大样图 5.4.4 长下坡路段 1 长下坡路段界定,如表5.4.4-1:表5.4.4-1
37、长下坡路段坡长界定表道路设计速度(km/h) 80 坡度(%)6 5.5 5 4.5 4坡长(m) 100200300400500道路设计速度(km/h)60坡度(%)65.554.54 坡长(m)150400500600700 道路设计速度(km/h)40 坡度(%)65.554.54 坡长(m)200500600700900 2 长下坡路段铺设方式 铺设方式见表5.4.4-2和图5.4.4,铺设起点为下坡段变坡点,对坡道长度小于50m路段满铺。 表5.4.4-2 长下坡铺设方式道路设计速度(km/h)806040坡度(%)6 64 =46 64 =46 64 =4铺设方式铺设长度(m)40
38、3020间隔距离(m)20 40 6020 30 4010 20 30 图5.4.4铺设图 5.4.5 急弯路段 1 急弯路段界定 弯道路段圆曲线半径满足表5.4.5-1中圆曲线半径要求界定为急弯路段。表5.4.5-1急弯路段圆曲线半径限定表道路设计速度(km/h)806040不设超高半径(m)600400200设超高半径(m)25015070 2 弯道路段铺设方式 铺设方式见表5.4.5-2和图5.4.5。直道段铺设起点为距起弯点2040m处。弯道段铺设起点为起弯点,弯道铺设范围为弯道总长度的2/3,对弯道长度小于30m路段满铺。 表5.4.5-2 弯道铺设方式道路设计速度(km/h) 80
39、 6040不设超高半径(m)600400200设超高半径(m)25015070直道段铺设长度(m)403020弯道段铺设长度(m)403020间隔距离(m)604030图5.4.5 急弯路段铺设图 5.4.6 视距不良路段 1 视距不良路段界定 凡道路平面、纵断面的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过小,道路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竖曲线影响行车视距,道路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妨碍视线,并危急行车安全的路段界定为视距不良路段。 2 视距不良路段铺设方式 在进入视距不良路段前铺设长度2040m满铺段,视距不良区域内的铺设方式视具体情况确定。 5.5 桥面维护 5.5.1 桥面系路面评估 桥面维护前应按城市
40、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及城市桥梁安全性评估规程(DB50/273)相应条款进行检测、评估。 5.5.2 桥面铺装层改造 1 桥面铺装层改造应坚持不增加桥梁原设计恒载的设计原则。铺装层的改造设计中应根据桥梁结构受力特点、交通量与组成,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铺装结构形式。 2 铺装面层分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原则上应选用与桥梁所在道路路面形式协调的铺装面层。 3 当根据需要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桥面铺装层时,可采用在铺装表面满铺CSS-30黑色环氧型薄层材料,与周边道路段协调。 4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 80mm,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梁体一致并不应低于C40,
4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内应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间距不宜大于100mm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尚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 5 快速路、城市主干道上的桥梁和次干路上的特大桥、大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其它等级道路上的桥梁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当桥面铺装为单层时厚度不宜小于 50mm。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 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可根据需要设置调平层,调平层为强度等级与梁体一致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60mm。 7 桥面铺装应设置防水层,当表面铺装层为沥青混凝土时,其下防水层可采用防水涂料柔性防水材料;当表面铺装层为水泥混凝土时,其下防水层应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等刚性防水材料,严禁采用卷材防水。 8 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 (1)桥面排水设施应能适应桥梁结构的变形,细部构造布置应保证桥梁结构的任何部分不受排水设施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