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4122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页岩矿普查地质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 查 地 质 报 告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二五年十一月43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 查 地 质 报 告编写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项目负责人:杜志刚编写人:杜志刚、刘永吉审查人:陈 炜 大队长:周始增总工程师:李景宏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二五年十一月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查报告的初审意见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查是以武汉华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甲方与我队签定的市场合同项目。该项目的目的和任务是:满足我国原油市场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快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在吉木萨尔县二工河一带基本查明矿界范围及勘查范围内油页岩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品位和

2、资源量。提交能满足矿山生产、自治区国土行政资源部门办证需要的地质报告。一、矿区概况矿区位于吉木萨尔县以西约40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84243、北纬435800;东西长2.10千米,南北宽1.25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矿区交通便利。矿区位于天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边低;海拔高程15421345米,相对高差197米。工区地表常年径流二工河由南向北从工作区东部流过,其余地段无常年性流水;二工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雨季时水量较大,最大洪流季节七八月,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矿区气候属大陆

3、性干旱半干旱型气候,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历年月平均气温为+23.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历年平均为-16.5,极端最低气温-34。年降水量在30035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为1180.90毫米。冰冻期在130140天之间,最大冻土深度为1.01米。区内多西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达8级。该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分区属吉木萨尔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矿区位于水西沟背斜的东端;核部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两翼为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由于受F1断层的破坏;由芦草沟组组成的向斜核部构造形态不完整,北翼芦草沟组地层缺失,与泉子街组

4、以F1断层接触。F1断层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360左右、倾角60左右,F1断层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190210、倾角6070。矿区内矿体形态以层状为主,局部呈透镜状,产状1902006070,构造较为简单,其中只有不连续的夹矸。矿区圈出可达工业品位矿体7层。矿体沿走向控制长度大于600m,厚度862m。矿体呈层状产出,带状分布,主要为泻湖相堆积,部分陆相沉积。矿体工业类型为有机沉积层状类型。通过对矿体进行采样分析,矿体样品平均含量,焦油为4.2%11.4%,气+损失为2.86%4.5%,总水为2.69%5.9%,半焦为80.2%89.2%。发热量平均1329.75千卡/千克。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

5、单,矿体周围无地表水出露,基岩裂隙,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而该地终年降水量不大,岩石无含水层存在。矿体开采的最低水平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矿区无地下水出露,不影响开采。本次工作完成了如下工作量:1.1:5000地质填图 2.63 km22.1:2000地质剖面 2.50km3.采样槽 150 m34.各类样品a.低温干馏测试样 76件b.发热量测试样 36件c.小体重样 6件d.水化学样 1件基本达到了本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要求。二、取得的主要成果1、圈定了吉木萨尔二工河油页岩矿体,确定矿床勘探类型为类型。2、初步查明矿区油页岩矿体分布于泻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建造中,主要岩性为砂岩、含砂页岩、页岩

6、,粉砂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3、初步查明矿区位于水西沟背斜的东端。受F1断层的破坏,F1断层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360左右、倾角60左右,F1断层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190210、倾角6070。4、基本查明了矿体出露范围及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品位、厚度及变化规律,确定了其岩性特征、物理特征。5、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区,为较适宜的矿区建设用地,适合露天开采。对矿床开采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6估算资源量(333+334)1217.64万吨。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在地质普查期间,矿体没有薄片样控制,采用临区样品参照,依据略显不足,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体特征研究。2、由于矿体为

7、沉积矿产,矿区范围东西两侧有部分资源未探明,应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扩大矿区范围资源量,作为矿山资源后备基地。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仅是初步分析,建议矿山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研究,以达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4、矿石的选冶加工试验研究不够深入,应进一步加强。 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技术委员会 二00五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绪 言1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1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2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3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4第二章 地质勘查工作5第一节 勘查方法5第二节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6第三章 矿区地质10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10第二节 矿区地层14第三节 矿区构造15第四

8、章 矿体特征16第一节 矿体特征16第二节 矿体的成因与工业类型21第五章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22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22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24第三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7第六章 资源量计算29第一节 工业指标及计算范围29第二节 计算方法及参数确定30第三节 资源量级别与块段划分31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31第七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39第一节 矿山建设条件39第二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39第三节 技术经济参数40第四节 财务评价41第五节 结论41第八章 结 论42第一节 取得的成果42第二节 存在问题43附 图 目 录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1I1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地形地质图1:5

9、00021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地质勘探线及矿体资源量估算图1:200032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地质勘探线及矿体资源量估算图1:200043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AA矿体资源量估算辅助剖面图1:200054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BB矿体资源量估算辅助剖面图1:200061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资源量估算平面图1:5000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查报告的初审意见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普查是以武汉华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甲方与我队签定的市场合同项目。该项目的目的和任务是:满足我国原油市场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快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在吉木萨尔县二工河一带

10、基本查明矿界范围及勘查范围内油页岩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品位和资源量。提交能满足矿山生产、自治区国土行政资源部门办证需要的地质报告。一、矿区概况矿区位于吉木萨尔县以西约40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84243、北纬435800;东西长2.10千米,南北宽1.25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矿区交通便利。矿区位于天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边低;海拔高程15421345米,相对高差197米。工区地表常年径流二工河由南向北从工作区东部流过,其余地段无常年性流水;二工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雨季时

11、水量较大,最大洪流季节七八月,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矿区气候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型气候,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历年月平均气温为+23.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历年平均为-16.5,极端最低气温-34。年降水量在30035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为1180.90毫米。冰冻期在130140天之间,最大冻土深度为1.01米。区内多西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达8级。该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分区属吉木萨尔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矿区位于水西沟背斜的东端;核部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两翼为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由于受F1断层的破坏;由芦草沟

12、组组成的向斜核部构造形态不完整,北翼芦草沟组地层缺失,与泉子街组以F1断层接触。F1断层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360左右、倾角60左右,F1断层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190210、倾角6070。矿区内矿体形态以层状为主,局部呈透镜状,产状1902006070,构造较为简单,其中只有不连续的夹矸。矿区圈出可达工业品位矿体7层。矿体沿走向控制长度大于600m,厚度862m。矿体呈层状产出,带状分布,主要为泻湖相堆积,部分陆相沉积。矿体工业类型为有机沉积层状类型。通过对矿体进行采样分析,矿体样品平均含量,焦油为4.2%11.4%,气+损失为2.86%4.5%,总水为2.69%5.9%,半焦为80.2%8

13、9.2%。发热量平均1329.75千卡/千克。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周围无地表水出露,基岩裂隙,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而该地终年降水量不大,岩石无含水层存在。矿体开采的最低水平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矿区无地下水出露,不影响开采。本次工作完成了如下工作量:1.1:5000地质填图 2.63 km22.1:2000地质剖面 2.50km3.采样槽 150 m34.各类样品a.低温干馏测试样 76件b.发热量测试样 36件c.小体重样 6件d.水化学样 1件基本达到了本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要求。二、取得的主要成果1、圈定了吉木萨尔二工河油页岩矿体,确定矿床勘探类型为类型。2、初步查明矿区油页岩矿

14、体分布于泻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建造中,主要岩性为砂岩、含砂页岩、页岩,粉砂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3、初步查明矿区位于水西沟背斜的东端。受F1断层的破坏,F1断层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360左右、倾角60左右,F1断层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190210、倾角6070。4、基本查明了矿体出露范围及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品位、厚度及变化规律,确定了其岩性特征、物理特征。5、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区,为较适宜的矿区建设用地,适合露天开采。对矿床开采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6估算资源量(333+334)1217.64万吨。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在地质普查期间,矿体没有薄片样控制,采用临区样品

15、参照,依据略显不足,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体特征研究。2、由于矿体为沉积矿产,矿区范围东西两侧有部分资源未探明,应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扩大矿区范围资源量,作为矿山资源后备基地。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仅是初步分析,建议矿山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研究,以达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4、矿石的选冶加工试验研究不够深入,应进一步加强。 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技术委员会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一章 绪 言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一、目的任务武汉华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我国原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快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委托我队在该公司指定范围内进行油页岩地质勘查工作,为该公司油页岩开发提供

16、地质资料。2004年10月8日,以武汉华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甲方,我队为乙方签订了新疆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油页岩矿地质勘查合同书。合同书规定的任务是:查清勘查范围内油页岩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品位和资源量。提交能满足矿山生产、自治区国土行政资源部门办证需要的地质报告。勘查的各项工作按现行部颁标准执行并验收。勘查周期为两个半月,2004年12月30日提交送审报告。二、工作完成情况项目分队自10月8日接受任务后,于10月9日至11日进行了资料收集与研究工作;10月12日至14日在吉木萨尔县二工河一带进行了油页岩的找矿和踏勘工作,选择确定了本次工作的勘查范围。10月16日至10月30日项目分队进行了

17、野外勘查施工;11月1日止12月30日编写完成了普查地质报告。本次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地质采样剖面的测制和样品测试等工作方法手段,基本查明了勘查范围内油页岩矿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品位变化,并估算了上山资源量。达到了勘查合同及规范的要求。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11): 分阶段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1-1踏勘阶段在吉木萨尔县二工河一带完成1:5地质找矿路线3条,计20 km;选择确定了本次工作的勘查范围设计阶段完成设计文字一份,附图2张,包括交通位置图、油页岩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勘查阶段1.1:5000地质填图 2.63 km22.1:2000地质剖面 2.50km3.采样槽 150 m34.

18、各类样品a.低温干馏测试样 76件b.发热量测试样 36件c.小体重样 6件d.水化学样 1件报告编写阶段完成普查地质报告文字1份(约2万字)、附图12张、附表1册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一、位置矿区位于吉木萨尔县以西约40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84243、北纬435800;东西长2.10千米,南北宽1.25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矿区拐点坐标见下表12: 工作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2拐号直角坐标XY14872410.00015636499.00024872037.00015638558.00034871188.00015636270.00

19、044870815.00015638330.000二、交通由矿区沿二工河简易砂石路向北约17千米与吐乌大高等级公路(216国道)相接;沿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向西70千米可达阜康市、向东34千米可达吉木萨尔县城;交通较为便利。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一、自然地理矿区位于天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边低;海拔高程15421345米,相对高差197米。矿区气候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比较大,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历年月平均气温为+23.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历年平均为-16.5,极端最低气温-34。一般每年三月中旬冰雪

20、开始消融,四、五月为雨季,以阵雨为主,年降水量在30035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为1180.90毫米。初雪在10月初,终雪在次年三至四月,冰冻期在130140天之间,最大冻土深度为1.01米。区内多西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达8级。二工河由南向北从工作区东部流过,其余地段无常年性流水;二工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雨季时水量较大,最大洪流季节七八月,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据自治区地震局资料表明,工作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工作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m/s2。二、经济地理矿区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西约40千米处的二工河西侧,属吉木萨尔县二工乡管辖;二工乡多为哈

21、萨克族,以牧业为主。矿区南侧为良好的天然牧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且景色宜人,是良好的旅游避暑胜地。矿区内所需生产、生活物资需由吉木萨尔县和阜康市供给。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矿区是新疆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1960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对K45V(达板城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1989年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所做的准南煤田阜康吉木萨尔一带进行1:5万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工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地质资料。由于新疆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油页岩矿的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1955年新疆地矿局胡厚文在博格达山北麓进行了1/5万油页岩调查;对油页岩的分布、品质进行了调查、

22、评述,估算了远景储量四十九亿五千万吨。第二章 地质勘查工作第一节 勘查方法普查工作是在1:50000油页岩远景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依据是19561962年区内各地质单位在乌鲁木齐妖魔山吉木萨尔水西沟一带油页岩勘察技术手段,结合固体矿产普查总则、非金属矿产勘探规范总则、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要求进行。一、勘查手段1为满足甲方对油页岩品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要求,在二工河一带开展了路线调查和踏勘工作;以选择确定工作区范围。2为查明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的分布、形态和规模,开展1:5000地质填图;同步进行水文地质测量。3为控制矿体出露厚度、矿石品质及变化、资源量分布情况,进行1:2000地

23、质勘探线剖面测制,沿剖面油页岩出露的相应位置布置采样槽,按规范、要求进行样品采取与测试。二、勘探类型和剖面(工程)间距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油页岩规范;根据油页岩和煤具有类似的产出环境、矿体特征,相近的物质成分,勘探类型参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确定。1勘探类型矿区油页岩层位较稳定,出露厚度7.9035.60 米,单个矿体厚度变化不大,矿石质量较稳定,矿体呈单斜产出,产状变化小,结构简单;依据上述特征按勘探类型划分标准划分为类型。2剖面(工程)间距工程布置以类型为参照,结合矿体特征确定的工程间距为600米;资源量估算以勘探线工程间距不大于750米计算333资源量,外推334资源量。三、工程布置原

24、则探矿工程为采样槽,用以揭露矿体厚度及风化层,评价矿石质量;以勘探线剖面法布置,勘探线剖面垂直矿体走向。第二节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一、路线地质及踏勘为了解二工河一带油页岩分布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和外部环境,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和踏勘工作。穿越地质路线3条,路线总长约20千米,选择矿体规模、质量及开采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圈定了工作区范围;达到了甲方的目的要求。二、1:2000勘探线剖面测量勘查工作布设勘探线2条(、),勘探线剖面以校正过的GPS进行剖面定位,利用罗盘定向、测坡角、测绳量距的方法进行。三、1:5000地质测量(一)1:2000地质剖面测量地质剖面与勘探线重合,构成勘探线地质剖面;布设了2

25、条地质剖面(、),剖面间距600米,剖面方位均为190,长均为1.25千米,共计2.50千米。剖面测制中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分层描述,通过剖面测量,达到了控制矿体,确定划分填图单元的目的,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Q34p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四个填图单元。(二)1:5000地质填图1:5000地质填图是以1:5000地形图为底图,采用GPS定点;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地质填图对地质构造界线、矿体和岩性界线进行了追索和圈定,达到和满足了工作目的和要求。四、采样槽用于揭露矿体,控制矿层边

26、界,采取新鲜的基岩样品。采样槽布置于勘探线地质剖面油页岩出露的相应位置上;矿区共布设采样槽2条,勘探线地质剖面施工采样槽405米,勘探线地质剖面施工采样槽312米,共计717米。采样槽口宽6080厘米,深度均控制到新鲜基岩0.30米以上;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采样槽进行编录及样品采集,用GPS进行了端点定位;符合规范及目的任务的质量要求。五、样品采集与测试(一)样品的采集本次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采集了油页岩分析测试样76件,比重样6件,合计82件。1、油页岩分析测试样:采自采样槽中;以刻槽法取样,刻槽断面规格为1010厘米,采样长度以矿体真厚度不大于7米采取。2、比重样:采自采样槽中;2条采样槽中各

27、采取了小体重样3件,样品体积大于120 cm3,采集的样品野外用保鲜袋密封。3、水化学样:采自矿区二工河内。(二)样品的测试1、低温干馏的测试对76件油页岩分析测试样品均进行了低温干馏的测试,项目为焦油、半焦、总水 和气+损失。测试单位为新疆煤田地质公司综合实验室,测试标准参考煤炭标准进行;测试质量可靠,为油页岩的评价提供了依据。2、发热量的测试对勘探线地质剖面采样槽中的36个分析测试样品(即0498Y010498Y36)进行了发热量的测试;测试单位为新疆煤田地质公司综合实验室,测试标准参考煤炭标准进行;测试质量可靠,可为油页岩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3、比重样的测试对采集的6个比重样均进

28、行了测试,测试单位为新疆煤田地质公司综合实验室,测试标准参考煤炭标准进行;测试质量可靠。4、水化学样的测试水化学样送由新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测试中心测试。测试质量可靠。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该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分区属吉木萨尔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插图21)。1、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出露于西沟背斜的核部,受F1断层的破坏北翼地层缺失;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为一套泻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以油页岩为主夹黑色页岩及粉砂岩,含动物化石。地层厚921102m。与上覆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2、上二叠统泉子

29、街组(P2q):出露于西沟背斜的南北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 该组为一套山麓相河流快速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岩性以紫红色砾岩,泥岩夹灰绿色砂泥岩。地层厚229400m。与上覆上二叠统梧桐沟组(P2w)呈整合接触。3、上二叠统梧桐沟组(P2w):出露于西沟背斜的南北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为一套磨拉石建造,岩性以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砂泥岩互层夹薄层泥灰岩。上部有红色泥岩层。地层厚242747m。与上覆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T1j)呈整合接触。4、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T1j):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南北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为一套河流湖泊相的沉积建造,岩性为棕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紫灰

30、色砂岩、粉砂岩。地层厚343360m。与上覆下三叠统烧房沟组(T1s)呈整合接触。5、下三叠统烧房沟组(T1s):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南北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为一套棕红色泥岩、紫红色块状砂岩、砾岩的岩石组合。地层厚333533m。与上覆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呈整合接触。6、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核部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以湖相沉积建造为主;岩性以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砂砾岩、砾岩。地层厚249587m。与上覆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呈整合接触。7、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1hs):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核部两

31、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以湖相沉积建造为主;岩性以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炭质泥岩及灰岩透镜体。地层厚202317m。与上覆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呈整合接触。8、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核部两翼,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该组以湖相沉积建造为主;岩性以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煤线及灰岩透镜体。地层厚250419m。与上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呈假整合接触。9、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出露于黄山街倒转向斜的核部,呈北西南东向的条带状。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河湖相交替出现的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褐灰色砂岩、砂砾岩夹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煤线

32、,含植物化石。地层厚155335m。二、构造该区大地构造分区属乌鲁木齐山前拗陷;总体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南东向,褶皱构造发育并伴有一系列的断裂构造。1、褶皱号黄山街倒转向斜:该区位于向斜的东端,轴向300,北翼倾角4060,南翼倒转。向斜核部由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组成,翼部由三叠系和上二叠系地层组成。号水西沟背斜:该区位于向斜的东端,背斜轴向约310;北翼陡南翼稍缓,南翼倾角6070。核部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了 F1断层切过向斜核部,破坏了芦草沟组出露的完整性。2、断层区域上的主要断层为F1断层;断层走向近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70左右,为逆冲断层。该断层从水西沟背斜核部经过,破坏了核部地层出露的完整

33、性。第二节 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堆积(Q3-4p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堆积(Q4al+pl)。现分述如下:1、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露于矿区中部,呈北西西走向横贯矿区。该组为泻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以油页岩为主夹黑色页岩及粉砂岩,含动物化石。矿区内出露最大厚度324米。与南侧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北侧泉子街组(P2q)为断层接触关系。该组地层是本次工作的目标层位。2、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露于矿区北部和南部,呈北西西走向;该组为一套山麓相河流快速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岩

34、性为紫红色砾岩、泥岩夹灰绿色砂泥岩。出露厚度612米。3、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堆积(Q34pl):分布于矿区东部二工河两侧的阶地上;由砾石、砂、砂质粘土组成。厚度05米。4、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堆积(Q4al+pl):分布于二工河河谷中,由砾石、砂砾石组成。第三节 矿区构造一、褶皱矿区位于水西沟背斜的东端;核部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P2l),两翼为上二叠统泉子街组(P2q)。由于受F1断层的破坏;由芦草沟组组成的向斜核部构造形态不完整,北翼芦草沟组地层缺失,与泉子街组以F1断层接触。F1断层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360左右、倾角60左右,F1断层南侧地层产状为:倾向190210、倾角

35、6070。二、断层F1断层呈290走向横贯矿区,断层倾向南西,倾角70左右,为逆冲断层。该断层从水西沟背斜核部经过,破坏了核部芦草沟组地层及构造形态的完整性。第四章 矿体特征第一节 矿体特征一、矿体形态矿区内圈出油页岩矿体7层,分别编号为、号矿体。各矿体控制厚度见表41。 各矿体控制厚度统计表 表41矿体编号工 程矿体厚度(m)厚度最大值(m)厚度最小值(m)厚度平均值(m)63.2063.2018.8041.0018.8015.7015.7012.1013.9012.109.8011.309.8010.5511.3035.6035.6035.6035.6029.7029.7012.30+13

36、.9027.9512.30+13.908.208.208.208.207.907.907.907.90矿区内矿体形态以层状为主,局部呈透镜状,产状1902006070,构造简单。现将各矿体特征叙述如下:号矿体:呈层状产出;走向285,向西延出矿区,在矿区东部被第四系覆盖。矿层产状19565,由于受F1断层切割(F1断层产状19770)矿体呈西厚东薄、上窄下宽的契形体。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63.20米,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18.80米,平均厚度41.00米。矿体底板岩性为泥岩,顶板岩性为细粉砂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5米。号矿体:呈层状产出;走向285,向西延出矿区,在矿区东部被第四系覆

37、盖,矿层产状19565。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15.70米,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12.10米,平均厚度13.90米。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细粉砂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5米。号矿体:呈层状产出;走向285,向西延出矿区,在矿区东部被第四系覆盖,矿层产状19565。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9.80米,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11.30米,平均厚度11.55米。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细粉砂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58米。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控制长度600米,矿体产状19570。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35.60米。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页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40米。号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控制长

38、度1200米,矿层产状19570;矿层在勘探线附近分叉成两层。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29.70米,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12.30米+13.90,平均厚度27.95米。矿体顶、底板岩性为均为页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44米。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控制长度600米,矿体产状19570。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8.20米。矿体顶、度板岩性均为页岩,与号矿体水平间距8米。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控制长度600米,矿体产状19570。在勘探线上控制的矿体厚度为7.90米。矿体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为页岩。二、矿石质量(一)矿石的宏观特征矿区用作矿石的油页岩风化面为灰白灰黄色,新鲜面为灰黑色、灰色

39、,暗淡无光泽,纹层、页理状构造、薄片薄层状构造,粉砂质结构,泥质结构。岩石物理性质基本相同,目估摩氏硬度45级,抗风化能力弱,风化面形成一系列弯曲薄片,能按层分裂成薄片,质轻,用小刀刮往往成刨花状薄片,易点燃,点燃后火焰中有黑烟并发出沥青气味,比重在1.802.48吨/立方米之间,平均为2.23吨/立方米(见表42)。 比 重 测 试 成 果 表 表42样品编号0498Tz010498Tz040498Tz05比重(t/m3)1.802.412.48(二)矿石的显微特征矿石由长石石英粉砂屑、有机质及胶结物构成。粉砂屑、有机质及胶结物各自倾向于集中并定向分布,尤其是胶结物中的泥质物质因有机质污染呈

40、不同层纹状产出,故显示明显的页理状构造。长石、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0.010.15mm,有机质呈不规则拉长状,粒径0.020.15mm,定向分布。胶结物由钙质和有机质污染的泥质物构成。泥质物呈薄层层纹状产出。其组成物含量粉砂屑占10%45%,有机质占12%33%,钙质占10%40%,泥质占20%58%。(三)矿石的低温干馏及发热量本次工作依据甲方及规范要求对控矿样品进行了低温干馏的测试评价,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发热量的测试评价。各矿体的分析测试结果见下表43。号矿体控矿样品11件;其中焦油最高含量12.8%,最低7.4%,平均含量11.4%。气+损失最高含量6.4%,最低1.1%,平均含

41、量4.5%。总水最高含量5.0%,最低3. 0%,平均含量3.91%。半焦最高含量85.4%,最低76.4%,平均含量80.2%。发热量最高1399千卡/kg。号矿体控矿样品4件;其中焦油最高含量7.4%,最低4.7%,平均含量6.1%。气+损失最高含量4.2%,最低2.4%,平均含量3.35%。总水最高含量4.3%,最低3.8%,平均含量4.03%。半焦最高含量89.0%,最低84.2%,平均含量86.6%。发热量最高1394千卡/kg。号矿体控矿样品4件;其中焦油最高含量7.4%,最低4.7%,平均含量6.1%。气+损失最高含量4.2%,最低2.7%,平均含量3.4%。总水最高含量4.2%

42、,最低3.0%,平均含量3.6%。半焦最高含量89.6%,最低84.2%,平均含量86.9%。发热量最高1263千卡/kg。号矿体控矿样品6件;其中焦油最高含量5.2%,最低4.7%,平均含量4.92%。气+损失最高含量4.4%,最低2.7%,平均含量3.37%。总水最高含量3.5%,最低1.7%,平均含量2.69%。半焦最高含量90.8%,最低88.0%,平均含量89.03%。号矿体控矿样品7件;其中焦油最高含量5.8%,最低4.0%,平均含量4.93%。气+损失最高含量4.7%,最低1.6%,平均含量2.86%。总水最高含量7.0%,最低4.0%,平均含量5.9%。半焦最高含量88.4%, 各矿体低温干馏及发热量分析测试结果及统计表 表43矿体编号样品编号低 温 干 馏发热量(MJ/kg)焦油Tar,ad(%)半焦Cr,da(%)总水Water,ad(%)煤气+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