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515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9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感染性疾病”继续教育研讨班,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和同道 光 临 指 导,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现代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李 丽 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李 丽 云中国,抗感染药物是人类与感染性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1928年发现青霉素1941年青霉素开始临床广泛应用,挽救了数不清的人类生命近年来,不断问世的新的抗感染药物已成为各学科领域治与防不可缺少的工具,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抗感染药物是人类与感染性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抗感染药物新进,近10年来,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出现新的动向

2、1.被感染宿主群体变化社会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增多免疫妥协宿主(HIV/AIDS、放化疗)增加糖尿病人药瘾者的感染粒细胞缺乏者,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近10年来,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出现新的动向抗感染药物新,2.新技术、新疗法带来的问题各学科领域介入治疗PTCA生物材料相关性感染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肠外营养血流感染器官移植者增多,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2.新技术、新疗法带来的问题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3.旧传染病卷土重来布氏杆菌病流行性出血热霍乱成人麻疹、水痘、白喉结核病,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3.旧传染病卷土重来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4.病毒性疾

3、病增多埃博拉病毒尼亚病毒享德拉病毒SARS肝炎病毒HIV增多CMV增多猴痘病毒,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4.病毒性疾病增多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5.性传播疾病HIV/AIDS淋病梅毒,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5.性传播疾病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6.寄生虫肺吸虫卡氏肺孢子虫血吸虫旋毛虫广州血管圆线虫弓形体疟疾阿米巴原虫、滴虫,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9,6.寄生虫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9,7.真菌感染增多念珠菌曲菌隐球菌毛霉菌,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0,7.真菌感染增多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0,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

4、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第一代 第二代-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第三代 第四代 碳青酶烯类 单环类 非典型-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1,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钠盐(天然青霉素)半含成耐酶的青霉素 甲氧西林(Methi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双氯西林 氯唑西林(cloxacillin)广谱青霉素 氨氨苄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美洛西林 阿洛西林 羧苄西林(Ca

5、rbeni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2,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2,特点,对繁殖期细菌较强杀菌作用一般不宜与抑菌剂合用。,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3,特点对繁殖期细菌较强杀菌作用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3,特点,1、Penicillin and Benzathine penicillin 窄谱:G+球菌 致病螺旋体 嗜血杆菌 肾小管分泌排泄:磺胺类 能延缓排泄 阿司匹林,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4,特点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4,特点,Methicillin、oxacillin、Dicloxaci

6、llin and cloxacillin抗菌谱:限于产青霉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组织穿透性好能透过胎盘难通过血脑屏障,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5,特点Methicillin、oxacillin、Diclox,特点,3、Ampicillin类广谱:不耐酶、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肠杆菌属和李斯特菌作用优于penicillin对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脆弱类杆菌耐药。,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6,特点3、Ampicillin类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6,特点,4、抗假单胞菌类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在脑膜炎病人CSF中浓度可达血浓度30%-50%哌

7、拉西林+氨基糖苷类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某些肠杆菌科细菌有协同作用,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7,特点4、抗假单胞菌类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7,特点,引起变态反应抑制敏感菌细胞壁合成对人类毒副作用小容易被-内酰胺酶水解灭活,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8,特点引起变态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8,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Cephali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Cephalosprium Acremonium)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侧链后)得到的一类抗生素,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19,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is,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

8、分为代,第一代研制时间:60年代末临床常用品种: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噻啶头孢罗齐仅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少数G杆菌,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0,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一代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二代研制时间:70年代中期临床常用品种: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替安头孢雷特对部分-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较小,对G+和G-杆菌具有较好抗菌活性,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1,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二代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三代研制时间:70年代末临床常用品种: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

9、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咪唑,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2,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三代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三代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G-细菌较强作用对肠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无效对厌氧菌作用不理想,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3,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三代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四代研制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临床常用品种:头孢吡肟头孢匹罗,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4,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第四代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在第三代分子

10、母核C3位引入C3季胺取代基结构上的改变能更快地透过G-杆菌外膜对PBP亲和力更强对细菌的-内酰胺酶更稳定加强对G+球菌的抗菌活性对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等作用更强厌氧菌、MRSA、MRSE等非适应症,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5,根据发明年代先后和抗菌活性分为代在第三代分子母核C3位引,第一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和酶稳定性比较,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6,第一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和酶稳定性比较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正确定位,合理选用,防止细菌耐药防止过敏反应,对penicillin过敏者中%头孢菌素过敏引起二重感染

11、此类药配制后,室温保存不宜超过小时。降低效价,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7,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正确定位,合理选用,防止细菌耐药抗感染药物新,单环菌素类,氨曲南(君刻单、Aztreonam)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mono bactams)-内酰胺类抗菌谱窄,仅对需氧G-杆菌很强抗菌活性(肺克、大肠、产气、变形等杆菌,沙门菌属等)与肠杆科细菌PBP3结合,很少诱导细菌耐药。对肠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及脆弱类杆菌完全耐药尿路感染有效率100%。,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8,单环菌素类氨曲南(君刻单、Aztreonam)抗感染药物新,头霉素类抗生素,头霉素(Cephamyc

12、ins)是从链霉菌获得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A、B、C三型头霉素C抗菌作用最强,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29,头霉素类抗生素头霉素(Cephamycins)是从链霉菌获,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Cefoxitin)为半合成头霉素C抗菌作用最强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内酰胺酶稳定头孢美唑(Cefmetazole)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肺炎球菌的作用强于头孢西丁2-8倍。沙雷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耐药需氧菌、厌氧菌对腹腔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有效,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0,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Cefoxitin)抗感染药物新进展,碳青霉烯类,从链霉菌(Streptomyce

13、s catteya)的发酵液分离出一个新的抗生素本品小型的分子结构易透过G-菌的小孔蛋白与PBP2紧密结合具超广谱、高效能抗菌活性。,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1,碳青霉烯类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eya,碳青霉烯类,抗菌谱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活性较强对G+菌、G-菌,厌氧菌、需氧菌、多重耐药菌、产-内酰胺酶细菌均有抗菌作用易引起二重感染半衰期短,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2,碳青霉烯类抗菌谱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2,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cilastatin)(1:1配制)(1985年上市)(泰能)西司他丁无抗菌作用,是肾脱氢肽酶

14、抑制剂,增加IP在泌尿道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20%,可被血透清除静点每日最大量不超过4克 12g/日,常规用量。,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3,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碳青霉烯类,帕尼培南(Panrpenem/betamiprom)(克倍宁)与亚胺培南相同,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日。Betamipran无抑酶作用,无抗菌活性,减少帕尼培南在肾组织中积聚,减少帕尼培南肾毒性,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4,碳青霉烯类 帕尼培南(Panrpenem/betam,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Meropenem)(1995年上市)对肠杆菌和细菌抗菌性极强对多种酶稳定,极少耐药IP

15、与MP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与Vancomycin合用,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协同杀菌作用,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5,碳青霉烯类 美罗培南(Meropenem)(1995,特点,最耐酶抗生素与其他-内酰胺抗生素相比,有独特分子结构,产生耐药机制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同突出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utibiotic Effect,PAE)抑制细菌内毒素释放,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6,特点最耐酶抗生素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6,主要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故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癫痫病史者慎用肾功能损害者慎用二重感染。易造成伪膜性肠炎,抗感染药物新进展

16、和合理应用,37,主要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故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临床医生们面临一项严峻挑战。,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8,-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随着抗生,细菌产生耐药机制,产酶 使抗生素变性、灭活。改变 抗生素作用靶位。泵作用生物被膜 等,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39,细菌产生耐药机制产酶 使抗生素变性、灭,细菌产生耐药机制,产生-内酰胺酶(最重要机制)O S CH3 R C NH CH3 N O COOH-内酰胺酶,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0,细菌产

17、生耐药机制产生-内酰胺酶(最重要机制)抗感染药物新进,细菌产生耐药机制,引起细菌耐药危险因子疾病严重程度抗生素不恰当应用接触医疗器械(VAP、多种导管介入治疗等),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1,细菌产生耐药机制引起细菌耐药危险因子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内酰胺酶抑制剂,1969年开始研究1981年发现棒状链球菌能产生强力-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是一个双环-内酰胺化含物一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VA、棒酸)其后,舒巴坦(Sulbatain、SBT、青霉烷砜)他唑巴坦(Tazobatam、TAZ、三唑甲基青霉烷砜),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2,-内酰胺酶抑制剂1969

18、年开始研究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似。酶抑制剂与另一种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或替卡西林)或头孢菌素(头孢哌酮)PK尽量相同。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保持血中抗生素浓度高于细菌MICs扩大了-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适用于院内、外多种感染的治疗,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3,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3,内酰胺类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4,内酰胺类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三种酶抑制剂的抑菌作用比较,注:高,较高,中等,低,抗感染药物新进展

19、和合理应用,45,三种酶抑制剂的抑菌作用比较抑酶谱抑酶强度稳定性诱导酶的产生作,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临床方法,对于G杆菌产ESBLs的菌株,取得了满意疗效目前非发酶菌在院内感染明显上升,复方制剂控制院内菌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复方制剂干预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6,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临床方法对于G杆菌产ESBLs,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第一代:1944年发现链霉素,拯救了一大批结核病人,目前仍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第二代:1963年 庆大霉素(Gentamycin)1967年 妥布霉素(Tobramycin)1970西索米星(Sisimicin

20、),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7,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第一代:1944,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第三代 1972年 阿米卡星(Amikacin)1995年奈替米星(Netilmicin)(力确兴/立克菌星)我国尚未应用 羟丁胺卡那霉素(Habekacin)异丝氨庆大霉素(Isepamicin)等,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8,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第三代,氨基糖苷类作用共同特点:,对需氧G-杆菌具有良好杀菌作用水溶性好,性质稳定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PH8.4)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除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率低,约10%胃肠道吸收差,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49,

21、氨基糖苷类作用共同特点:对需氧G-杆菌具有良好杀菌作用抗感染,氨基糖苷类作用共同特点,具有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单用此药,短时间产生耐药与内酰胺类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除毒性减低外,还增强对了对绿脓杆菌、金葡菌抗菌活性,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0,氨基糖苷类作用共同特点具有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神经肌肉接头,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共同药理作用特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内核糖体蛋白合成,为快速抑菌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1,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共同药理作用特点:,大 环 内

22、 酯 类 抗 生 素,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军团菌、支原体、某些厌氧菌不同品种间交叉耐药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故尿路感染时要碱化尿液口服给药时不耐酸,常采用肠溶片或酯化衍生物,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2,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5.在前列腺浓度相对较高6.主要经胆汁排泄进入肠循环7.不易进入血脑屏障8.毒性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3,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5.在前列腺浓度相对较高抗,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细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有利于杀灭细胞内繁殖的病原,如军团菌

23、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不全合并隐孢子虫、弓形体、分枝杆菌感染 对细菌生物被膜病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生素合用,治疗产生生物被膜细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免疫调节作用,对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特殊疗效,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4,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细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有利于,新 大 环 内 酯 类,药代动力学改善,半衰期延长组织穿透力增强,口服吸收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顺应性近年来年轻患者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增加,院外感染者常选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5,新 大 环 内 酯 类药代动力学改善,半衰期延长抗感染药物新,新大环内酯类药代动力学与红霉素比较,药 名 剂量

24、(mg)峰浓度(mg/l)达峰时间(h)清除半衰期(h)红霉素 500 0.3-2 1.2 1.6 克拉霉素 400 2.1 1.7 4.7 罗红霉素 300 9.1-10.8 1.6 11.9 阿奇霉素 500 0.4-0.45 2.0 41.0 氟红霉素 500 1.2-0.45 1-2 8.0 地红霉素 500 0.29 4.0 20-50,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6,新大环内酯类药代动力学与红霉素比较 药 名,粘 多 肽 类 抗 生 素,包括: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替考拉宁等为杀菌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7,粘 多 肽 类 抗 生 素包括:抗感染药物新进展,粘 多 肽

25、类 抗 生 素,Vancomycin和Norvancomycin作用在细菌细胞壁上对严重G+球菌感染,特别是MRSA、MRSE及肠球菌非常敏感为快速杀菌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8,粘 多 肽 类 抗 生 素Vancomycin和,粘 多 肽 类 抗 生 素,静脉给药,原形从肾脏排泄 成人1-2g/d,一般疗程2周,严重全身感染3-4周口服治疗难辩梭形芽胞杆菌所致伪膜性肠炎极好疗效,成人0.5g,4次/日 5-7天一个疗程,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59,粘 多 肽 类 抗 生 素 静脉给药,原形从肾脏,喹诺酮(quinolones)的发展过程,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1962年合成第一个

26、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第一代)1974年制成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吡哌酸(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对G-杆菌作用增强1979年合成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0,喹诺酮(quinolones)的发展过程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含有氟原子对细胞、组织的穿透作用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增高吸收后体内组织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1,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含有氟原子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1,氟喹诺酮类药物,1984年在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近年来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雨后春笋般

27、不断出现,为临床提供一些列新产品1999年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拜复乐,Moxifloxacin)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2,氟喹诺酮类药物1984年在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近年来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早期氟喹诺酮类药物 依诺沙星(氟啶酸)洛美沙星 诺氟沙星抗菌谱相对较窄活性较低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3,氟喹诺酮类药物早期氟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展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主要角色大幅度提高了对G-菌的活性扩大抗菌谱,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4,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

28、星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4,氟喹诺酮类药物,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 曲伐沙星 司帕沙星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提高对G+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抗菌活性,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5,氟喹诺酮类药物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控制细菌DNA的形状和功能,使DNA不能控制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6,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6,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

29、谱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G杆菌抗菌活性强 环丙沙星 最好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次之 氟罗沙星 诺氟沙星 依诺沙星 较差 培氟沙星,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7,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7,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G+球菌 司帕沙星 最强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次之 氧氟沙星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多数耐药,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8,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8,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二线抗结核药物 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分枝杆菌和其他分

30、支杆菌有效,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6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剂型:包括口服剂型和静脉剂型可做为序贯治疗半衰期长,每日12次给药无交叉耐药不受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影响,与其它抗感染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但不同品种的喹诺酮类药物间呈交叉耐药,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剂型: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第14代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比较,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第14代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比较分类作用及,新喹诺酮类药物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新活性结构7位直接连有芳香

31、环或8位有卤原子的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6位无氟原子的喹诺酮酰胺WJN-64593d等有较强的抗疱疹病毒、的活性A-74932是第一个报告对实体瘤治疗有效的喹诺酮类药物,与传统的抗感染然药物相比,具有降低细菌感染的优点,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2,新喹诺酮类药物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新活性结构抗感染药物新进,新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YM-30059 对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T-3811 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的活性很强,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3,新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YM-30059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32、(Ciprofloxacin,西普乐、悉复欢、特美力)用于复杂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 感染分布:胆汁、粘液、骨和前列腺中对G+球菌、G-杆菌的作用较好可以静脉给药、口服给药,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4,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西,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泰利必妥)抗菌谱相对较广各学科领域均有应用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相比,抗菌活性差,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5,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泰利必妥),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可乐必妥、来立信)为氧氟沙

33、星的左旋异构体,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体内分布广,主要以原型由尿中排出可以静脉给药、口服给药,每日给药200300mg,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6,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可,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Sparfloxacin)为口服剂型对G+球菌(包括MRSA、PSSP)的活性优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非典型抗酸杆菌有较好活性对G-杆菌作用无特殊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7,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抗感,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Fleroxacin)对G-杆菌、淋球

34、菌的作用较强生物利用度可达100,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8,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Fleroxacin)抗感染药,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一种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使之对G+球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优于环丙沙星;同时保持了对G-杆菌的良好作用,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79,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莫西沙星组织穿透作用抗菌药物组织穿透作用决定临床抗菌活性抗生素血浆浓度不代表感染部位浓度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内蓄积非常高,细胞内

35、浓度细胞外浓度9倍支气管粘膜和上皮细胞分泌液中可以达到足以抑制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水平,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0,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呼吸喹诺酮类药物 包括: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1,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抗菌活性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64倍对厌氧菌活性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衣原体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1733倍,是红霉素的48倍对肺炎支原

36、体的活性与司帕沙星相当,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2,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较强活性,尤其对耐链霉素和异烟肼的菌株的作用与利福平相当或略强对G-杆菌的活性亦佳目前推荐使用新喹诺酮类药物代替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军团菌肺炎,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3,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药物相互作用由于莫西沙星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因此与茶碱之间不产生PK的影响抗凝剂:华

37、法令25mg单次给药,莫西沙星400mg/d,共8天,无相互影响铁剂能降低莫西沙星的血浆浓度含铝、钙、镁的抗酸剂影响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给药后4h对莫西沙星无影响,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4,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对软骨有害作用老年慎用防止耐药产生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5,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对软骨有害,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多见于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6,喹诺酮类药物

38、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中枢神经反应:较为多见头痛、头晕、兴奋、失眠等抑制中枢神经介质-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的结合严重者出现抽搐、癫痫样发作复视、幻听、幻视等,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7,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中枢神经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药物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光感反应:又称为光毒性反应。服药期间可发生光感性皮炎洛美沙星、司帕沙星较为突出,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8,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他少见肌肉酸痛、无力关节痛、心悸一过性白细胞减少SGPT升高Cr升高骨关节损害,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9,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他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89,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1、每一种抗感染药物正确定位2、根据患者病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3、特殊群体感染较复杂难治 糖尿病 脑血管疾病失去自治能力的病人 老年人 器官移植者4、新技术、新疗法使感染性疾病变得复杂,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90,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1、每一种抗感染药物正确定位抗感染药物新进,谢谢,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91,谢谢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