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821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视野中的金某地产新动向与趋势(doc2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视野中的金融创新:动向与趋势摘要:目前,全球金融创新的最新动向包括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监管的创新等。根据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必须迅速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金融体系、金融监管、金融制度的创新。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广义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金融创新的原动力在于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开发新的金融功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因此,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简

2、单粗放、高资源消费的低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业更加开放和竞争更为激烈的现实,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出现了新的动向和趋势。一、金融机构创新1.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整合所有业务的金融集团可能被整合度较低(规模不一定小)的金融集团所取代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并提高综合实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在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日益模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集团越来越多,表1显示了1995年和2000年在全球排名前50名、100名、250名、500名的金融机构中金融集

3、团的所占比例,以及这些金融集团持有资产所占比例。表1的数据表明,2000年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的集团化程度远高于1995年。如果说,表1通过全球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事实,说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混业经营程度越来越高,图1则通过分析全球26家由银行主导的大型金融集团和由保险公司主导的大型金融集团在2003年年底的收入构成,显示出“核心”业务依然是这些金融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非核心”业务活动收入所占比重也相当可观。由保险公司主导的金融集团的“非核心”业务活动收入占所有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27%。总的来说,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趋势不太可能会放缓,金融机构之

4、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将更加紧密。截至2005年底,超过半数的主要国家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其中采用银行、证券、保险三者混业经营模式的国家达到35.9%。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整合所有业务的金融集团的效率并不如以前想象的那么大。Schich和Kikuchi在分析了并购银行和大型金融集团收入类别的发展趋势后得出的结论是:虽然金融集团总体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期非常具有韧性,但证据表明还是有许多金融集团经营的非核心业务对总体收入的贡献并不大。此外,仅有少量的金融集团在其核心业务收入面临压力时,可以从非核心业务收入的增加中得到补充,也就是说,当金融集团最需要多元化收益的时候,并没有从非核心业务中得到希望得到的

5、收益(见表2)。而且,一些广为人知的案例表明一些金融集团开始将它们的非核心业务分离出去。例如,2003年信贷苏伊士卖出其保险业务的一部分;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GM)分拆旗下财务公司GMAC的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但另一方面,产品种类有限、整合度较低(规模不一定小)的金融集团却在最近取得了一些成功。因此在未来,整合所有业务的金融集团可能被产品种类有限、整合度较低(规模不一定小)的金融集团所取代。2.银行体系的并购和分拆同时成为主题近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成长、投融资途径的增加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传统银行业务在金融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削弱。为此,许多银行通过并购重组来

6、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领域,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改进管理效率等。经济全球化、金融资本国际化又进一步刺激了银行并购活动的开展,持续不断的并购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世界范围内最新的银行体系并购案例是日本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下属的东京三菱银行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旗下联合银行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合并,挂牌成立三菱东京联合银行。世界范围内的银行并购呈现出强强并购、跨行业并购、跨国并购上升的特征。(1)强强并购。例如三菱东京联合银行以190万亿日元(约合1.6万亿美元)的身价超越总资产约1.55万亿美元的美国花旗银行集团,成为世界银行业新“首富”,其账户总数高达4000万个,

7、存款余额高达100万亿日元;(2)跨行业并购。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更是出现了提供所有类型金融服务的“金融百货店”,即所谓的全能银行 (或称“一站式”银行);(3)跨国并购。例如法国巴黎银行旗下的美国西部银行2005年6月宣布以 13.6亿美元收购美国联邦商业银行,从而成为美国西部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接管了联邦商业公司 198个分支机构之后,美国西部银行还将进军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并在其他4个州设立分支机构。但与一些银行仍以扩张、并购为主战略不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一些银行开始改变战略,转而采取剥离业务线的行动;与并购和扩张浪潮截然相反的分拆(spi

8、n-off)和剥离(divestiture)浪潮悄然而至。2005年2月,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与大都会保险(MetLife Inc.)达成协议,出售旗下经营保险业务的子公司旅行者人寿保险和年金管理公司(Travelers Life & Annuity Company),协议金额约为115亿美元。同月,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宣布分拆其属下仍在盈利的资产管理部门。2005年6月,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宣称,如旗下目前经营着著名品牌Discover信用卡的部门及零售证券经纪部门在今后几年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这些部门也将同样面临被分拆的

9、命运。可以看出,全能银行的日渐式微,专业化运作理念的重新崛起,已成为当前世界银行业重组的显著特征之一。但需要强调的是,并购和分拆并非截然对立,一家银行的分拆行动有时意味着另一家银行的并购行动。无论是分拆还是并购,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银行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经营效率。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1.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产品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能够调剂资金余缺、集聚巨额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金融,其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主体和各种活动,同时也受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主体

10、和各种活动的影响,因此金融自然也受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一趋势的影响,开拓性地把环境因素引入到金融创新中。当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顺应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金融创新产品有绿色抵押、生态基金、巨灾债券、天气衍生品等。绿色抵押(Green Mortgage)。美国等各主要国家的许多银行已经把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因素纳入其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价程序,环境报告已经从会计报表的边缘内容变成主体内容,绿色会计报表得到大量应用。一般情况下,环保企业凭借其“绿色”即可获得绿色抵押贷款,一些银行还会给予有很好环境记录的客户以更多的优惠。生态基金(Eco-fund)。生态基金产品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

11、目标结合在一起,并不仅仅追求纯粹的物质利益最大化。这一点看似束缚了基金的投资空间,影响了基金的运行效率,但是很多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这类基金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看反而可能高于一般的投资基金。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巨灾风险通常是指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既包括自然巨灾风险,也包括环境污染等人为巨灾风险。巨灾风险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不愿承担此类风险。保险界提出的诸如加强再保险作用、提取巨灾风险补偿准备金等解决方案,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保险业资金能力不足的问题。1997年,巨灾债券的推出,即巨灾

12、风险证券化成为了将巨灾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产生和发展脱胎于资产证券化,主要优点包括:第一,支付条件与环境污染等特定自然灾害的发生相联系,与其他债券品种差别明显,有利于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对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第二,资本市场提供的资金远远超过保险业的可用资金,保险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充足的资金去承担任何一种重要的灾害保险,或者在传统保险失败或不存在的地方提供保险。第三,消除了政府直接承受环境污染等巨灾赔偿资金的负担。天气衍生品(Weather Derivatives)。自1997年开始出现以来,天气衍生品市场作为新崛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不仅交易量显著增长,交

13、易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已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最新、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美国、欧洲、亚洲、拉美的金融机构都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利用航空港、海港的天气指数与大豆、原油、汽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价进行套利。在今后一段时间,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金融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美国法律已赋予排污权(排放减少信用)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地位,并允许其以有价证券的方式在银行存储,并且储存的信用可以用于出售转移到其他工厂。2.混业经营背景下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繁荣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趋明显,在过去几年里引人注目的金融产品创新之一是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繁荣。银行和证券业的对接、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对接使得将信贷

14、和保险这些典型的金融服务活动中内在的风险被打包到证券中并出售给投资者成为可能。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典型代表是信贷衍生品和巨灾债券。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传统的风险类型,几乎是与银行信贷业务相伴相生的。随着银行信贷业务品种日趋复杂,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于1992年创造了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这个新名词。简单地讲,信用衍生品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对商业银行来说,信用衍生产品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主要有总收益率互换、违约互换、信用联结票据、信用期权等。其基本思路是,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协议形式转让给那些愿

15、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同时作为对价也转让一部分收益或支付一定费用。信用衍生品的出现使银行管理风险水平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信用衍生工具所发挥的作用不仅限于转移风险,在其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解决信用悖论、缓解资本压力、降低信贷集中度等。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也利用信用衍生工具间接进入信贷市场,培育新的盈利点,完善投资组合等。因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里,信用衍生品市场发育十分迅速。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和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2004年所做的市场调查显示,在2002、2003两年里,国际信贷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预期;2004年

16、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仅上半年信贷衍生品的交易量就超过了5.4万亿美元,比2003年全年增长了44%。BBA预期到2006年全球信贷衍生品的交易量将超过8.2万亿美元(见表3)。目前,信贷衍生产品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参与者是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2002年以前,对冲基金成为信贷衍生品的大规模购买者,而现在它们是卖方市场上的中坚力量。与信贷衍生品一样,巨灾债券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发行巨灾债券的目的是通过发行基于保险风险的证券,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代替再保险公司传统风险承担者,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是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巨灾债券作为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最成功范例,虽然投资者最初是因为巨灾债券

17、相对较高的利率进入巨灾债券市场,但金融理论和风险评估技术上的迅速进步,为其定价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巨灾债券逐步得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可,每年的发行量显著增加(见图2)。此外,尽管创新还在继续,但巨灾债券市场的结构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风险转移市场,保险以外的各类的其他金融机构也不断进入(见图3)。可以预计,随着银行和资本市场对接的产品信用衍生品、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对接的产品巨灾债券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也将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并通过资本市场来吸收、转移、消化风险。3.技术进步带来的服务创新金融领域是最适合采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行业。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

18、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众多的金融服务创新,如银行卡、自动取款机、网上银行;保险产品电子化(电子保单、网络营销);纯电子证券交易所;OpenIPO证券承销新方法;FOLIOfn股票组合新方法等电子金融的出现。电子金融(E-Finance)是以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形式,金融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指服务供应商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有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原有的流程、运作方法、运作模式的创新。不同于传统IPO将股份私下分给机构投资人或部份零售证券商,OpenIPO将所有股份放到网上公开竞标,当足够的竞标进入系统后(通常经过数周的时间,或直到订单数接近初始股数),透过一种简

19、单的演算机制将竞标整理排列,从最高标价者开始发配初始股,一直到全部股数卖完为止,整个交易可在几分钟内完成。FOLIOfn是美国著名的专门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各种一次性股票组合交易、深受中小投资者欢迎的股票经纪公司。FOLIOfn的组合投资内容大体包括几个方面:投资者用经纪账户或用投资顾问账户,通过一次性交易,即可买到事先打包好了的、由精通数量统计的专家通过专业管理技术进行选股并进行加权后而得到的股票组合;股票组合以资金为交易单位,不给出构成组合的单只股票的股数,投资组合的方式丰富多彩,投资者只用资金的形式来购买组合;投资者可以选择由该公司提供的各种设计好了的现成的股票组合,也可以由自己指定股票

20、只数和权重,令该公司为自己量身订做一个自己所偏好的股票组合,由于这类股票组合具有个性化和交易便利的特点,投资者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即可完成交易,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像机构投资者一样进行交易。三、金融监管制度创新1.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20世纪以来,金融监管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主要集中在实施货币管理和防止银行“挤兑”层面上,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管制和干预很少。(2)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大批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这也说明金融市场是极不完备、极不稳定的。危机过后的30 70年代

21、,金融监管主要以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备为出发点和主要内容。这时的金融监管更加倾向于政府的直接管制,放弃了自由银行制度,从法律、法规上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规制和干预。可以说,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核心是金融体系的安全优先。 (3)20世纪7080年代,金融自由化理论逐步形成,并且其影响不断扩大。“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主要部分,其核心主张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过度严格管制,特别是解除对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选择等方面的种种限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很显然,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核心是注重效率优先。(4)20世纪 9

22、0年代以来,墨西哥、巴西、亚洲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迫使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因此,这时金融监管的重点逐步转向注重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关系,管理金融活动与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并重。金融监管的历史变迁过程表明,金融监管模式与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特征乃至金融环境特别是金融创新密切相关,且都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甚至于专门针对创新)。可以说,金融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阶段,反映了金融创新的趋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给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业的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弱化了金融当局的调控能力,使金融监管的

23、有效性降低。目前,在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此同时,新型风险转型产品等金融创新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服务创新在提高金融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调整金融监管框架,重构监管制度,重建游戏规则,加强以增强市场透明度、控制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来应对金融创新的变化,并力求监管政策、手段在全球保持同步。2.全球金融监管以增强信息披露、控制风险为主要内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欧盟金融服务行动计划(The Financial Services Action Plan.FSAP)等规则从新的角度切入金融业的运行,强调各类金融机构建立综合性的

24、风险监管自控机制,加强并扩充金融安全方面的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方面的事先预防性措施,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以便为金融业的市场机制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寻求保证金融业效率和稳定的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对金融创新的新控制。金融稳定论坛(FSF)、国际证券组织委员会(I0SCO)、国际保险监管联合会(IAIS)等国际性监管组织也纷纷推出规则加强对金融稳定和透明的监管。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IOSCO成立的一个特别项目研究小组起草了多边谅解备忘录,用以加强证券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加强金融犯罪的调查;在签署备忘录前,各成员必须通过公正透明的程序证明它们具有履行各种条款的法律能力

25、。金融混业经营不仅导致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变化,而且也使金融监管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实现混业经营的同时,其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在逐步下降,创新业务所占的比例则逐步增加。基于这一变化,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金融监管的重心也应该相应地作出调整。新的监管重心(主要是指风险监管)主要关注业务领域的风险(这是银行机构整体中最大的风险)。可以看一看美国的情况。传统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通常通过当地的监管人员检查和监督各州的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大多数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检查,随后给已检查的银行机构定级。除此之外,除非出现危机或检查中发现了具体问题要求监管者持续关注,否则

26、当年的其余时间不会再有检查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的一年一次的银行监管程序(主要关注固定时点资产存量)对众多银行机构的评估已经不再有效。为此,为了加强风险监管,美联储对大的复杂银行机构(LCBO)*的监管在原有基础上强调了三个方面:加强监管的持续性、更加关注银行机构内部系统的评估以及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见表4)。在此基础上,美联储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一个关注大的复杂金融机构(LCBO)风险的程序。该程序将LCBO的风险监督框架分为四个部分:详细的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监督计划、执行监督计划并报告结果、判定并公布银行的整体情况并陈述监管思路。在这一风险监督框架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占

27、据核心地位。通常,金融风险主要有六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在风险评估中,检查人员判断各种风险的水平(高、中、低)以及风险的变化方向(增加、平稳或下降)。在获得这些评估的墓础上,检查人员将六类风险的识别、测量、监督和控制进行合并。只要获得重要的新信息,风险评估就及时更新,相应的监管计划也及时更新以反映金融机构风险评估中的重大变化。3.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使金融风险可以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和扩散,因此为实现有效金融监管,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纷纷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双边及多边合作,建立定期的磋商和交流机制,加强对金融活动的

28、跨境监管,建立国际金融安全的保障体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国际范围内的监管共同语言进入实质性构建和运营阶段。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对于跨境银行,母国监管当局和东道国监管当局应该进行合理的监管分工和合作。通常,母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资本充足性、最终清偿能力等实施监管,东道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所在地分支机构的资产质量、内部管理和流动性等实施监管;同时,两国监管当局要就监管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法以及实际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和定期交流。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为了有效监管本国商业银行的境外业务以及外国银行在本国的金融业务,进一步加强跨国间的监管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重要

29、。此外,国际监管组织对全球监管标准的量化工作也得到了加强。IMF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拟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框架来检测金融体系的强度、风险和脆弱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IMF则对金融稳定指标 (FSIs)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包括编写金融稳定指标编辑指南,鼓励FSIs在成员国广泛运用和对60个国家进行“同步编辑计划(CCE)”来支持FSIs的汇编。四、简短的结论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浪潮席卷西方世界并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散,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金融也肉其不断创新而显示出无穷的

30、生命力和活力,从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金融发展源于金融创新。因此,基于我国金融的现实,仍然要坚持创新、加快创新,为我国金融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21世纪的金融业竞争除了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竞争以外,还面临全球范围内更激烈的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金融与国外金融、网上金融与一般金融等的多元化竞争。在这样一种竞争日益加剧的格局之中,加快金融创新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金融机构不仅要加快自身科技进步和网络化建设,而且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开拓和提供各种综合(包括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业务服务,推行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的金

31、融业兼并重组,实行资本扩张,增强实力,扩大竞争优势。根据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有必要迅速调整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增加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提高金融工具的质量等;推进金融技术的创新,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等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等;推进金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如增加个人金融服务、家庭理财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银行中间业务服务等;推进金融体系、金融监管和金融制度的创新。通过不断创新和不断突破,我国的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的经营管理将越来越好、资产质量将越来越高、运行将越来越稳定、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强,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