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16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 剂 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精品课程课件,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上篇 方剂学 总论,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课件,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一、方剂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二、方剂的概念:,*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

2、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 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 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

3、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也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方中,单味药方达110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味,显示了方剂的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方中药物以酒、醋、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载方13首,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自然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而且重点论述了人体结构、藏象气血、经络腧穴、体

4、质差异、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五运六气等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总结了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 等各科的病证和治疗经验。可以说,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指导并促进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 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誉称之为“方书之祖”。,*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

5、。旨 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录而成,一般认为,现存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即是在原书流传过程当中分离出来的。伤寒论载方113首,主要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收方245首,主要以脏腑论杂病,除去重复者,两书收方合计323首,张仲景对方剂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辨证论治,方中蕴法;配伍严密,药变方殊;剂型丰富,煎煮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

6、、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丸、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 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

7、方。其后 经宝庆、淳祐,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 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 首。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

8、分类法)。,医方集解,本书为一历代名方集成,系清代名医汪昂所 著,共收录“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的中正平 和之剂300首,付方过之。并对组方的作用及配伍 进行了阐述,对每个主方使用时有关的病源、脉 候、脏腑、经络、药性、服法等,无不备录;以方 义解释为中心,采集历代医家的硕论名言,反复论 证,而一断于临床实际;以治法为纲,结合病因 与专科特点,创方剂学的综合分类法;但是汪氏首 倡的方剂归经学说,临床意义不大,故后人罕有沿 用。,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学科的基础

9、知识*学科的特点*方剂学的内容 纲目联系*掌握重点内容与基本功的训练*举一反三,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证机分析 药物配伍关系的分析(君、臣、佐、使药)3.现代研究,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番 红 花,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2.研究方法:以临床观察为基础的临床试验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条叶龙胆,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10、;*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金银化,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一、治法的概念:,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红花,*“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 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 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三、“八法”:,*“八法”的内容: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清法 温法 消法 补法

11、,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等作用,使在表之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 以及水肿、痢疾、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汗法,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 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 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 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 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 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吐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 的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 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适 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 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下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

12、用,使半表半 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 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适用于邪犯少 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和法,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应于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地黄,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之证。,青黛,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痰、湿、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五味子,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 证的一种方法。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分,所以补法有补气、补血、

13、补阴、补阳以及气血 双补、阴阳双补、补心、补肝、补肺、脾、补 肾、滋补肝肾、补脾养心等。,补法,*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方以药成”;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轻可去实-即以轻扬

14、、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通可去滞-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下注,方用八正散。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薄 荷,4.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 协同

15、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一、配伍的概念:,二、组成方剂的目的:,*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 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 治疗范围。,*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 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 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 导致中毒。,白扁豆,*药物配伍的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通涩并行。制毒纠偏;

16、引经报使。,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1.方剂变化的原因: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2.方剂变化的形式:,a、药味增减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的需要。,b、药量增减的变化;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浙贝,方剂变化的形式(续):,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浙贝,d、剂

17、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同证候的需要。,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二、常用剂型简介: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第一节 常用剂型,一、概念: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 一定剂量而不同形状类型的制剂,称之为药物剂型。,汤剂 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疗效迅速;运用灵活;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散剂 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不易变质;

18、节省药材;携带方便;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丸剂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混合均匀,以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丸剂的优特点 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贮存、携带、服用方便。,*颗粒剂:指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少量药 材细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状的一种制剂。*优特点:疗效快而稳定;口感好;体积小;服用、携带方便。,*片剂 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 混合匀后,压制成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片剂的优特点 质量稳定;疗效较快;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胶囊剂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囊剂。*胶囊剂的优特点 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可掩盖药物不

19、良气味;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 的方剂,宜武火急煎。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第二节 汤剂制备,第三节 服药方法,*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慢性病宜定时服用。,服用的方法:药剂一般宜温服。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清热剂宜凉服。,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