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38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2,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3,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肺,肺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新生儿的肺呈淡红色,成年人呈暗红色,老年人为蓝黑色。,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4,肺 肺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新生,第二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通气:,人体解剖生理学

2、呼吸系统v,5,第二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直接动力:,呼吸运动,原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差,1.呼吸运动,(1)概念: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吸气运动,呼气运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6,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2)呼吸过程,吸气肌(-)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大气压呼气,节能的最佳呼吸方式(吸气主动,呼气被动),平静呼吸:,用力呼吸:,耗能高(吸气主动,呼气主动),吸气肌(+)胸廓扩大肺扩大肺内压大气压吸气,(3)呼吸运动形式,胸式呼

3、吸,腹式呼吸,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7,(2)呼吸过程吸气肌(-)胸廓缩小肺缩小肺,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培训课件,(2)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平静呼气时:肺内压:+1+2mmHg用力呼气时:肺内压:+60+140mmHg,2.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1)概念:肺泡内气体的压力。,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压力差=0 无气体流动,平静吸气时:肺内压:-1-2mmHg用力吸气时:肺内压:-100-30mmHg,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9,(2)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平静呼气时:肺内压:+1+2mm,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开始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4、呼气停止,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0,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 吸气开始人,3.胸膜腔内压(intralpueral pressure),(1)形成,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呼气末:-3-5 mmHg吸气末:-5-10 mmHg,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1,3.胸膜腔内压(1)形成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人体解剖生理,(2)胸内负压生理意义,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有利于肺和小气道的扩张,气胸,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2,(2)胸内负压生理意义 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有利于肺,5.肺活量(VC)=IRV+TV+ERV 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潮气量

5、(TV):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500ml2.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之末再尽力吸入的最大气量;2L3.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之末再尽最大力量呼出的气量;900ml4.余气量(RV):尽最大努力呼气后肺内尚遗留的不能呼出的气体量;,三、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测定,(一)肺容量和肺容积,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3,1.潮气量(TV):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Basic Pulmonary Volume and Pulmonary Capacity),补吸气量,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4,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补吸肺肺深功补呼残气量潮气量人体解

6、剖生理学,(二)肺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部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TV)呼吸频率(R),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1.每分通气量:,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5,(二)肺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部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T,被测者,肺泡通气量(毫升/分),呼吸频率(次/分),肺通气量(毫升/分),潮气量(毫升),正常安静,16,8000,500,浅快呼吸,250,32,8000,3200,深慢呼吸,1000,8,8000,6800,5600,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从气体交换效果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

7、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结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6,被测者肺泡通气量呼吸频率肺通气量潮气量正常安静1680005,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方式:扩散,动力:气体分压差,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过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7,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方式:扩散动力:气体分压差一、,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O2和CO2在 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多),一、氧的运输,血红蛋白(Hb)是重要的运输工具,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8,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O2和CO2在 血液中存在的

8、形式物理,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19,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黑-伯反射),1.概念:由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或肺缩小引起吸气 兴奋的反射。,吸气停止转为呼气。,迷走神经,吸气时肺扩张,肺牵张感受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延髓吸气中枢(-),吸气肌(-),膈神经,肋间神经,例如实验中同时剪断双侧迷走神经,长吸式呼吸,呼吸变得深而慢。,2.反射过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20,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

9、(Pulmona,(二)化学感受性反射,(1)外周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动脉血PO2、PCO2、H+,1、化学感受器,(2)中枢化学感受器,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21,(二)化学感受性反射(1)外周化学感受器:1、化学感受器(,表:PCO2、P、PO2 对呼吸的调节,PCO2,P,PO2,是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PCO2 适度升高,加强呼吸超过一定限度,抑制呼吸,起麻醉效应,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外周化学感受器(+),严重低O2时,呼吸抑制甚至停止。,轻度低O2时,呼吸加强。,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为主),+增加时,呼吸加强。,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v,22,表:PCO2、P、PO2 对呼吸的调节调节因素调节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