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695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楼盘统一技术措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帝中洲滨海城统一技术措施(讨 论 稿)第 一 版(一) 外墙材料(二) 空调事宜(三) 交楼标准(四) 小区物业智能化(五) 别墅、情景洋房、普通住宅差异化(六) 保温措施福建金帝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8月5日一、建筑专业1. 选用材料:1.1 墙体材料:外墙采用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构造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内墙除分户墙及梯间隔墙采用19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卫生间内墙采用120厚混凝土实心砌块,其余隔墙采用9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构造及砌筑砂浆按相关规定执行。1.2 门窗(1)别墅采用彩色隔热断桥铝合金外窗,入户门采用高级防盗门(木纹系列)并配置指纹锁,户内门只留门洞,卧室门宽90

2、0,厨房门宽800,卫生间门宽800;(2)其余建筑外窗采用彩色静电粉末喷涂铝合金窗,入户门采用高级防火门并配置指纹锁,户内门只留门洞,卧室门宽900,厨房门宽800,卫生间门宽800。底层大堂门采用铝合金玻璃门,店面的外门采用普通铝合金门。1.3 玻璃(1)别墅采用LOW-E中空玻璃(6+9A+6);(2)普通住宅部分采用普通中空玻璃(6+9A+6);(3)非住宅部分采用LOW-E中空玻璃(6+9A+6)。安全玻璃的使用部位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厚度及玻璃类型为暂定,最终以节能计算,绿色建筑评定要求及专业厂家的计算为准。1.4 外墙饰面材料1.4.1 高层住宅(1)基座干挂石材,其余岩态板;(待

3、定)(2)基座干挂石材,其余高级锦砖;(待定)(3)全部干挂石材。(待定)1.4.2 情景洋房(1)基座干挂石材,其余岩态板;(待定)(2)基座干挂石材,其余高级锦砖;(待定)(3)全部干挂石材。(待定)1.4.3 别墅(1)基座干挂石材,其余岩态板;(待定)(2)基座干挂石材,其余高级锦砖;(待定)(3)全部干挂石材。(待定)1.5 坡屋面饰面材料(1)英红瓦;(2)玻纤瓦。1.6 阳台构件根据立面确定。1.7 空调百叶(如有)(1)纳米聚碳新型空调百叶或纳米聚碳新型空调网格;(2)铝合金百叶。2. 内装修工程做法:2.1 入口大堂、电梯厅、前室、走道(1)入口大堂及电梯厅由二次装修统一设计

4、;(2)标准层地面、墙面:800800玻化砖、石材收边,踢脚:石材踢脚线,顶棚:石膏板造型吊顶(二次装修)。2.2 楼梯间2.2.1 地面(1)高层住宅地下二层至地面二层为玻化砖,其余水泥砂浆抹光面,踢脚同地面;(2)多层洋房及别墅楼梯间地面均为玻化砖或仿古砖。2.2.2 墙面普通乳胶漆(白色)。2.2.3 顶棚普通乳胶漆(白色)。2.2.4 栏杆(1)木扶手金属栏杆。(2)剪刀梯采用靠墙木扶手。2.3 架空层与景观结合进行设计。2.4 客厅、卧室、餐厅、书房2.4.1 楼地面原结构面,水泥砂浆局部找平。2.4.2 内墙(1)砌体部分水泥砂浆沿结构面分层找平;(2)建筑腻子批平二度。2.4.3

5、 顶棚板底刮腻子找平。2.5 厨房、卫生间2.5.1 楼地面水泥砂浆找平,高分子防水涂料。2.5.2 内墙水泥砂浆找平,高分子防水涂料上反高度厨房300,卫生间1800。2.5.3 顶棚板底刮腻子二度。2.6 阳台、入户花园(平台)2.6.1 楼地面原结构面,水泥砂浆局部找平。2.6.2 墙面同相邻外墙做法。2.6.3 顶棚白色外墙涂料。2.7 电梯机房、水箱间、变配电室、发电机房2.7.1 楼地面彩色环氧树脂涂料。2.7.2 内墙面防霉乳胶漆。2.7.3 顶棚防霉乳胶漆。备注:(1)电梯机房考虑设置空调;(2)排烟方式: 高空排放; 经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直接室外排放。2.8 地下室2.8.1

6、 防水做法(1)混凝土主体结构自防水为主;(2)地下室侧墙、顶板及底板防水层采用:自黏性橡胶防水卷材。2.8.2 面层做法(1)楼地面:环氧树脂耐磨地坪涂料一底二度;(2)内墙面:乳胶漆面层;(3)顶棚:白色涂料。附注:(本工程现场实际施工范围)1. 住宅户内客厅、卧室、餐厅等楼地面均只做到水泥砂浆抹平,厨房、卫生间、阳台楼地面做到防水层,厨房楼地面防水层上反墙面300,卫生间楼地面防水层上反墙面1800,内墙及顶棚只做到抹灰层,内门仅留设门洞,地面、内墙及顶棚面层、踢脚、内门及洁具等均二次装修另做。2. 高层住宅部分地下一层至地面三层的楼梯踏步及前室为面砖地面,其余层为水泥砂浆面层;入口门厅

7、、电梯厅二次装修另做。2.1 变配电如位于住宅下方,顶棚、内墙须做隔音屏蔽。2.2 卫生间及阳台楼地面标高结构降板60,厨房不设地漏。2.3 露台露台在不影响板下房间顶棚完整性情况下,采取降板并做防水处理。3外墙装修做法4屋面、露台做法4.1 上人屋面、露台做法上人带保温层卷材防水屋面,做法钢筋砼楼板-水泥焦渣找坡层,最薄处30-20厚1:3水泥砂浆的找平面-2厚高分子防水涂膜-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30厚挤塑苯烯泡沫塑料板-40厚细石砼保护层(内配4150双向钢筋网)-20厚1:2.5水泥砂浆结合层-10厚300300地砖贴面。4.2 不上人屋面(不带保温层)厚度90,做法参屋面1

8、,取消挤塑板及细砼保护层,适用于楼梯间屋顶,阳台盖板。4.3 防水砂浆屋面:厚度20,1:2防水砂浆抹面兼找坡,用于雨篷无组织排水。注:细石砼保护层设分格缝,间距6m6m,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5设计要点:5.1 住宅户型设计5.1.1 住宅采用外保温,并应满足建设部、公安部09年第46号文规定。5.1.2 洗衣机位置应预留,有两个阳台的户型应设置在工作阳台上,不影响其他景观阳台的使用。5.1.3 室外机的位(为净尺寸)单机摆放时1000x600,双机平行摆放时为1800x600;应避免雨水管穿空调板,如有雨水管穿空调板,以及顶层复式起居室(室)空调机位,或者当为双机上下叠放且前面安装百叶时

9、,空调机位1200x600;平面图中应详细标明空调板定位。5.1.4 空调冷凝管穿外墙的预留孔位80,预留孔内外做PVC管;当室内机为壁挂机时,预留孔中心距地2200,距墙边300;当室内机为柜机时,预留孔中心距地300,距墙边300,均向外倾斜10度;平面图应标明预留孔定位尺寸。5.1.5 住户进户门两侧门垛均留100mm以上门垛,该门不能靠柱安装,户门应考虑门向外开启的空间,同时与相邻住户开门方式互不影响,且户门两侧应留有门垛。5.1.6 外窗开启首选外平开,并在窗立面设计中尽量加大固定窗扇的面积,同时满足节能要求。5.2 商业独立的商业应设烟道及隔油池。5.3 地下室5.3.1 地下室顶

10、板应考虑在非人防区内且在地下车道的上方结合景观设置采光天窗,利用采光天窗侧面设百叶进风口,同时尺寸宜为3.03.0米;5.3.2 地下室可考虑设置地下子母车位;5.3.3 车库地下出入口及通道的净高控制为2300mm;5.3.4 车位按2.3x5.0米考虑;5.3.5 考虑地下室设置垃圾收集间,应考虑垃圾车收集的操作空间;5.3.6 设置人防设备存放间;5.3.7 商业地下室应考虑货车进入,净高为2.8米;5.3.8 地下室坡道两侧加150mm宽20深排水边沟。坡道向沟找坡0.5%;5.3.9 地下室车库顶板荷载按1.2米覆土考虑,若景观设计的水面位于顶板范围,要求设计和施工均整体考虑;5.3

11、.10 地下室人防建筑面积的计算应扣除楼梯等非人防区的面积;5.3.11 地下室顶板及底板建议结构找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排水沟。5.4 电梯5.4.1 超高层住宅电梯速度为3.0m/s,载重量为1000Kg;5.4.2 高层住宅电梯速度为2.5m/s,载重量为1000Kg;5.4.3 小高层住宅电梯速度为1.75m/s,载重量为1000Kg;5.4.4 多层洋房电梯速度为1.5m/s,载重量为800Kg;5.4.5 每梯楼电梯做法应有详细参数明细表,明确相关技术参数,如电梯数量、类型、提升速度、提升重量、井道净尺寸、停层站数、机房净尺寸、机房净高等;5.4.6 电梯全部下至地下室,门宽0.9

12、m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考虑隔声构造;5.4.7 商业的客梯速度为1.5m/s,载重量为1150Kg;货梯速度为0.5m/s,载重量为1150Kg;5.4.8 位于客厅、卧室旁的电梯井设计应考虑隔声减振设计。5.5 其他5.5.1 外墙立管色彩应与该部位墙面相同,立管应避免遮挡开窗和各种留洞。5.5.2 在建筑主体下的变配电室内,墙、柱、顶棚等均应做防水措施,同时应设置减振措施。5.5.3 生活水泵房不应设置于建筑主体下方,水泵基础设置减震措施。5.5.4 住宅部分采用管道供气燃料,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5.5.5 楼中楼户内楼梯应设计到位。5.5.6 烟囱出屋面高度:上人屋面2.0m,不上

13、人屋面0.5m。6幕墙设计二、结构专业1. 总则1.1适用条件:1.1.1“本技术措施”适用于金帝集团开发金帝中洲滨海城。 1.1.2 结构设计应按最新版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进行。 1.1.3 结构方案应合理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如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1.4 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应达到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G103图集要求。 1.1.5 主体钢筋混凝土如果存在附属的钢结构,应充分考虑钢结构的设计,并应预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置钢结构的预埋件,避免事后打凿砼。 1.1

14、.6 较大的(需加强配筋)墙、梁、板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1.1.7 楼层标高应采用结构标高。 1.1.8 我司对设计过程的管理与审核,并不代替设计单位的内部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应全面负责。2设计配合要求: 2.1 设计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入文件,该阶段结束时,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出文件。 2.2 文件交流应以书面材料(含传真、电邮)形式进行。每一阶段结果须经甲方审核通过。 2.3 阶段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2.3.1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3.2 荷载取值,包括面层、墙体等恒活荷载。 2.3.3 建筑方案确定时,结构构件的布置草

15、图及预估尺寸。 2.3.4 机算设计参数。 2.3.5 机算输入模板尺寸及荷载图形文件(面荷、线荷、点荷)。 2.3.6 柱轴压比图形文件,柱底内力图形文件。 2.3.7 天然地基承载力取值或单桩承载力取值。 2.3.8 基础配筋图及计算书。 2.3.9 墙柱配筋图及计算书。 2.3.10梁板配筋图及计算书。 2.3.11全部施工图及计算书。 2.4 在阶段设计过程中,当出现未总预料到的问题而导致诸如结构方案改变,成本上升等等时,应及时与甲方沟通,以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2.5 对以上各阶段内容,设计单位应向甲方提供合理的进度计划,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时应及时向甲方提供。2.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

16、2.1荷载2.1.1 墙体荷载(见表2.1.1) 表2.1.1 墙体荷载材 料厚度容 重不包括面层重量(KN/m2)备 注内墙加气砼1001502006.5KN/m30.81.21.6粉刷20厚按0.40KN/(卫生间厨房按单面贴砖按0.5KN/)外墙涂料面层0.50KN/外墙面砖按0.6KN/外墙干挂按1.0KN/粘土多孔砖9012019016N/m31.52.03.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0020013KN/m31.32.6玻璃幕墙1栏杆3-5按实际高度计算注:1. 门窗洞口应根据不同的开洞比例,考虑相应荷载折减; 2. 当墙直接布在楼板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把墙均匀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

17、导荷;计算楼板时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7.12.7.3条(P18),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2.1.2 楼屋面恒载(不包括板自重)(1) 板顶面层+板底抹灰:1.2+0.3=1.5KN/(包括楼梯板);(2) 板顶面层+板底抹灰、设备走管(吊顶):1.2+0.5=1.7KN/;(3) 平屋面:2.6+0.3=2.9KN/m2(如为建筑找坡应考虑轻质材料:陶粒砼)-包含露台及有保温要求的不上人屋面;(4) 不上人屋面(无保温要求):1.5+0.3=1.8KN/;(5) 坡屋面:(2.4+0.3=2.7KN/m2)/cos;(6) 覆土要求的荷载:18*h。2.1.3 楼屋面活载 前室

18、、楼梯(墙,柱,基础) 3.5 KN/M2 (2.5 KN/M2) 小设备用房、入户花园 3.0 KN/M2 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带浴缸)、管道井 2.0(4.0)KN/M2 阳台、露台 2.5 KN/M2 上人屋面 2.0 KN/M2 不上人屋面 0.5 KN/M2 电梯机房 7.0 KN/M2 注:应考虑用户对大露台(包括对裙房屋面)的改造,考虑30cm覆土(与甲方商定) 地下室底板 (向下,单向板(双向) 4.0(2.5)KN/M2 地下室底板 (向上,按恒载考虑) 抗浮水位-底板自重地下室底板 (向上,恒载,用于计算裂缝) 稳定水位-底板自重地下室底板 (向上,人防) 稳定水

19、位-底板自重+人防荷载注:水压力系数取1.2,电算时应考虑与1.35进行换算。 地下室顶板 (消防车道除外,不包含室内部分) 5.0KN/M2 消防车道 20KN/M2 注:消防车活荷载标准值应考虑以下折减系数:(详见GB50009-2001设计楼面梁时,单向板次梁取0.8,单向板主梁取0.6,双向板梁取0.8。设计墙、柱、基础时,单向板楼盖取0.5,双向板楼盖取0.8。2.2计算参数2.2.1 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取0和15的斜交方向。如体型复杂,可改变此数,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在WZQ.OUT中);(2)混凝土容重:26;(3)结构体系:按实

20、际;(4)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仅用于计算位移比、周期比。风荷载信息(1)设缝多塔结构:应指定挡风面并输入系数;(2)地面粗糙度:A类。但离海面1.5KM且前面有建筑群可考虑取B类;(3)建筑高度80m,由风荷载控制的位移可控制在1/950-1/1000内。2.2.2 地震信息(1)偶然偏心:高层考虑;(2)双向地震:当具备下列条件时应考虑:不考虑偶然偏心,扭转位移比1.2时,考虑;偶然偏心计算, 扭转位移比1.3时,考虑。2.2.3 活荷信息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应选择。调整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建议取0.8-0.85;(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2.2.4 设计信息(1)结构重要

21、性系数:一般取1.0;(2)柱配筋计算原则: 一般按单偏压,角柱、框支柱应指定(角筋供参考); 自动按双偏压(角筋不应小于计算值); 梁、柱保护层厚度:梁取25,柱取30。2.2.5 配筋信息(1)梁箍筋:按一级钢考虑,主筋按3级钢考虑。(2)柱箍筋:按一级钢考虑,主筋按3级钢考虑。(3)墙水平分布筋:按一级钢考虑,边缘约束构件主筋、箍筋按3级钢考虑;边缘约束构件主筋3级、箍筋一级。(4)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取0.25%(一、二、三级抗震设计),底部加强层按0.3%。2.2.6 地下室信息(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一般可取3;(2)回填土容重:20;(3)回填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可取

22、0.5,如对回填土有要求也可减小。2.2.7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1)转换梁、转换柱、角柱必须指定。(2)次梁按主梁输入时,次梁与主梁垂直相交处可指定为铰接,程序计算主梁对次梁的约束偏大。(3)弹性板:一般在转换层、大开洞、连接薄弱处宜指定为弹性膜。(4)连梁应判断:跨高比5,及支承次梁的应指定为普通梁,可考虑调幅。对程序自动判断墙间梁为连梁时,应按上述原则判断是否应为连梁,如判为普通梁,则应对此进行修改。3. 基础及地下室设计3.1 基础设计3.1.1 天然基础CFG桩+独立基础,如独立基础均为构造配筋应采用2级钢,砼标号可采用C25、C30。3.1.2 桩基础(1)根据地质情况,可选用沉管灌

23、注桩(D=500700),预应力管桩(D=500),预制方桩(400X400)且应做选桩分析。对于沉管灌注桩应根据轴力优化选取不同桩径相互配合;对于预制桩应根据轴力考虑两种桩长相互配合;以使得充分利用桩的承载力,且布桩最为经济;(2)有地下室的桩基承载力验算时,板底地基承载力80kPa,地下室底板和承台自重及底板的活荷载均考虑由地下室底板的土承担;(3)对于带柱的墙肢采用桩筏有限元软件计算,墙肢下的承台出现承台顶部负弯矩问题,承台受压区可以不需配置承台面筋;(4)承台最小配筋率:板式承台:0.15%,梁式承台:Max(0.45Ft/Fy,0.2%);(5)灌注桩竖向钢筋配筋(如下图):桩直径(

24、mm)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配筋6167188189181018141814181518桩直径(mm)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配筋16201720182020202220212223222522(6)砼标号可采用C25- C35。优先采用C30。3.2 地下室设计3.2.1 柱下集中布桩的地下室底板按梁板布置时,当多桩承台时,其地梁的跨度可取与承台边缘最近的桩的中心距计算;(电算时可按柱处理,柱大小为桩中心的距离,并考虑刚域计算)。3.2.2 地下室底板,除布置框架处设拉梁外,尽可能不布置次梁或少布置次梁。地下室底板厚度考

25、虑250-350,对于8m左右柱网按300厚考虑,主要使板上筋为构造配筋。3.2.3 地下室砼底板优先采用C30。底板砼下保护层40mm,上保护层20mm。3.2.4 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一般情况按上端铰支,下端嵌固计算。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相近时,采用两端嵌固计算简图。3.2.5 为防止或减少竖向裂缝的产生,其水平构造钢筋单边配筋率宜大于0.2%,水平筋的间距宜小于150mm。且水平筋应在最外侧,保证竖向筋保护层40mm。3.2.6 地下室顶板结构体系宜按下列原则选用(限88.4m柱网框架结构):(1)对于无覆土,平时使用荷载,优先选择无梁楼盖或十字梁楼盖,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嵌固部位时,

26、不宜采用无梁楼盖;(2)对于覆土1.0m以上,平时使用荷载,选择井字梁楼盖;(3)对于人防顶板,选择十字梁楼盖及井字梁楼盖进行经济分析;(4)消防车道应尽量布置在柱的两侧。3.2.7 地下室各顶、底板、外墙等构件应进行裂缝计算,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2,裂缝宽度控制如表3.2.7要求。表3.2.7 裂缝宽度允许值(mm)构件部位顶板外墙(计算时无考虑轴压影响)底板梁顶板梁有覆土、(底板)室内裂缝宽度控制值0.20.30.250.25不计算3.2.8 当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板厚应不小于180mm。当其不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板厚应不小于1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30采用双层双

27、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宜0.25%。作为塔搂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厚板范围一般取塔搂周边二跨以内。3.2.9 当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按上部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面积较大时,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在上部结构周围二跨范围内,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二跨以外,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可根据情况酌情降低。 3.2.10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3条有关规定。即:工程埋置深度H1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6,10mH2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8。4. 墙柱设计(1)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及

28、配箍:按福建省规定执行(采用三级钢配筋率应允许减少0.1),柱筋采用三级钢,配筋每边加大2.5即可;(2)柱筋直径宜粗不宜细,最小直径取 16;角筋宜适当大一些。受力钢筋直径差别不大于2级,严禁对一截面采用同一直径配筋。当上柱纵向配筋大于下柱时,上柱尽可能增加纵筋根数,一般情况下不提倡通过采用加大主筋直径解决;(3)柱各种箍筋形式具体详03G101-1:一级箍筋肢距200,二、三箍筋肢距250,箍筋隔一拉结,柱筋间距200。对于4X4箍筋,8对应面积2.0,10/8对应面积2.58,10对应面积3.14,12/10对应面积4.8-12按二级钢考虑,换算成一级; (4)框架柱断面尺寸:方形时不小

29、于 350x400,圆形时 d400。如柱截面太大影响建筑功能,应可按高规6.4.2要求,进行加强,以提高轴压比减少柱截面;(5)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柱应全长加密且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对于由洞口原因形成的短柱(相对于约束方向,不一定取大尺寸),柱全长加密即可;(6)约束边缘构件,内外周箍筋可采用不同直径。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配箍,应按不同的砼标号及箍筋级别按公式Pv(0.20.1)fc/fyv【0.20.1按最大及最小轴压比线性插入,详表1.6】算出不同的配箍率对应配筋。箍筋间距100(一级),150(二级)。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0.1(一级9度)、

30、0.2(一级8度)、0.3(二级)时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表1.6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抗震等级轴压比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一(8度)0.10.1170.1330.150.1670.1830.2二级0.10.1170.1330.150.1670.1830.2(7)对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无肢长度300,可隔一拉一;(8)构造边缘构件中,墙厚250,中间不再配拉、箍筋,计算要求的除外。对于框剪及复杂结构,Pv0.1fc/fyv,对于剪力墙结构,按高规表7.2.17执行; (9)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和管道井的墙肢可取180mm。剪力墙厚度不

31、满足规范要求,应补稳定计算;(10)对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配筋率为1.2%(一级),(二级)1.0%;对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应满足高规7.2.17条的规定。当墙肢的暗柱配筋为计算配筋时,应注意其计算配筋的布置范围;当墙肢长厚比 L/B3时,(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应按柱方式进行配筋,且应满足高规7.2.5条要求; (11)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在阴影区内采用闭合箍,阴影区外利用墙体水平筋作为边缘构件的外侧箍筋;(12)框剪结构的暗梁尺寸bxh=墙宽X2倍墙宽,暗梁的配筋可按构造配置且应符合一般框架梁相应抗震等级的最小配筋要求,配箍为8200;(13)对于T,L形有端柱存在,应按SA

32、T规定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进行配筋,端柱2bw应按无柱情况进行配筋;(14)对于配筋太多的剪力墙(带端柱、L形、T形等)应按组合墙考虑配筋;(15)对于剪力墙截面宽度bwH/15、bw300,且hw2000的墙可不按短肢墙考虑。可按一般剪力墙设计、计算,其不再因高厚比值而判断为短肢墙;(16)当结构体系已经判为剪力墙结构时,其中的短肢墙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按0.7%考虑即可;(17)当墙厚小于300mm时,设计应尽量避免“一”字墙;(18)一般剪力墙纵向、水平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当为构造配筋时按表1.18选用:表1.18 剪力墙纵向、水平钢筋选用墙厚部位水平筋竖向筋排数一、二、三级一、二、三级20

33、0A10250102502B8200 102502250A10200102002B8150102502300A12/1020012/102002B10200102002350A12200122002B12/1020012/102002400A12/1015012/101502B10150101502450A12200(2)+1020012200(2)+102003B10200102003500A12200(2)+1020012200(2)+102003B12200(2)+1020012200(2)+102003注:(a) 表中A底部加强部位;B其它部位;(b)建筑端部墙体4m,水平分布筋间距可

34、比上表数值适当加密;(c)表格中适用于一般情况,6-10为一级钢,12为二级钢,12三级钢;(d)墙身拉结筋:加强区取6400450;非加强区取6600。(19)连梁设计要求 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跨高比5时,按框架梁设计构造;l 三级及以下的连梁箍筋间距最大可用150;l 对于如架空层层高较大的楼层连梁,宜按两个截面较小的连梁、中间设填充墙的方法设计,也可采用在楼层设一道连梁,而在洞口上方设过梁的方式解决,不宜采用一个高连梁设计;l 当连梁支座宽度小于1500时,可按连续梁编号。5. 梁、板及节点设计5.1 梁设计要求5.1.1框

35、架梁(1)框架梁一、二级负筋应有1/4的MAX(支座负筋,跨中钢筋)拉通(一般贯通2根负筋);当梁跨大于3m,且梁负筋直径大于16时,在满足拉通钢筋面积不少于1/4面积要求的同时,可用14搭接。框架梁通长筋应尽量用小直径钢筋; (2)纵向钢筋可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搭配设计,但同一截面上受力纵向钢筋的直径等级差别不宜超过二级;(3)楼层较多时,应按楼层分段配筋,配筋相差10%以上应分开表示;(4)应使大多数框架梁的配筋率控制在1.6-1.8%;尽量不超过2%,避免箍筋非计算要求采用10(12);(5)梁实配钢筋,支座两边的配筋差别太大时应分别标注;(6)框梁实配箍筋,不要采用全长加密,应按计算范围

36、实配(标明范围),注意有时加密区的配箍就可满足计算要求。对于(300梁宽)计算局部大于1.5 的情况,可采用三肢箍或箍筋间距小于100,其它段二肢箍。其它情况可类似。另可直接指定加密区根数,如nd8100/200,n表示加密区的根数;(6)计算梁抗扭配筋时,计算书中梁抗扭配筋计算值VT3时,若腹板高450时,不再另设抗扭纵筋,将该计算值考虑在梁上,下纵筋之内; 若腹板高450时,则结合纵向构造钢筋设置抗扭钢筋。(7)多跨框架梁或次梁,当梁高相同时,梁底筋尽可能采用相同直径,避免各自锚固或搭接,造成浪费。(8)350宽的梁采用3肢箍。(次梁同)5.1.2 次梁(1)次梁负筋可视情况截断而用架立筋

37、,梁跨小于6m的用10,大等于6m的用12。对于承受荷载较大同时跨度也较大时(如车库顶,相临跨度相差较大,大悬挑梁的内侧梁),可适当拉通负筋;(2)次梁箍筋一般无加密区,但当支座处较大时,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式处理。 次梁端支座宜按计算结果配,当主梁由于次梁所搭抗扭难以满足要求时,可在整体计算时把次梁端支座点为铰支,但该支座所配负筋不应小于该跨按端支座点为铰支后跨中配筋的1/4;(3)对于面积较大且跨度较大时(如地下室),次梁的底筋可部分截断,但至少应保证至少有两根角筋伸入支座。底筋建议用直径小、根数多的原则配置;(4)对于跨度3m的梁尽量不设,采用板底加筋2d12解决。局部有高差处处理同;(5

38、)应特别注意不应在卧室、客厅、餐厅的上方布置可见次梁。5.1.3 悬挑梁l(1)框架处悬挑梁,当内跨梁面负筋比悬挑跨大较多时,悬挑跨面筋按计算结果设置即可;当内跨梁面负筋小于外悬挑跨时,内跨梁面负筋按不小于外悬挑跨设置。悬挑梁配筋可适当放大,但不应10%;(2)框架柱在层间范围内设有纯悬挑时,应视情况加强框架柱的配筋;(3)悬挑梁底部钢筋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2d12、2d14;(4)悬挑梁箍筋可适当加密为间距 100。KL的挑梁不用考虑Ps2.0%的要求。5.1.4 其它(1)计算需要设置抗扭筋时,宜结合腰筋合理配置;(2)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或200;(3)对于受

39、集中力时,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其有效箍筋应是总数减去原梁自身需要配置的箍筋。当每边附加的箍筋其总距离超过梁宽或八根时,宜考虑用附加吊筋; l (4)普通梁、板可采用C25混凝土。当梁、柱混凝土等级相差大于5Mpa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应作计算或专门处理,使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5)箍筋实配表(计算采用一级钢,除注明外均为2肢)箍筋计算值0.20.30.40.50.60.70.80.91.01.11.2配箍6200617061706110820081608140102008200(3)8125101908180(3)8110101708160(3)8100101508150

40、(3)8200(4)890101408130(3)8180(4)101308120(3)10190(38160(4)1.31.41.51.61.71.81.92.02.12.22.3配箍101208110(3)10180(38150(4)101108100(3)10160(38140(4)101008100(3)10150(38130(4)10200(41090890(3)10140(38120(4)10190(4109010130(38110(4)10180(410130(38110(4)10170(410120(38100(4)10160(410110(38100(4)10150(4101

41、10(3890(4)10140(410100(3890(4)10140(410100(310130(45.2 楼板设计要5.2.1 楼板采用3级钢,分布筋均为一级钢,为6200。5.2.2 楼屋面板:(1)对于跨度小等于3m楼板板厚取 90,露台板除外。双向板L/33hL/40 ,单向板L/30hL/35,应使大多数板底筋为构造配筋;(2)楼梯间入户平台处、电梯门厅等通常设备管线集中处,板厚宜120mm。 楼层较大或较多洞口的四周板带,板厚宜120mm,配筋率为0.25%;剪力墙围成筒体的筒心部位,板厚宜120mm,配筋率为0.25%;因建筑功能限制,在墙与墙或柱之间不能设梁来直接传递水平力的

42、板带,板厚宜130mm,配筋率为0.25%;细腰部位的板厚 板厚130mm,配筋率为0.25%;(3)高层主楼大屋面、高层裙房大屋面:板厚120mm,板顶拉通筋8200(不足处另加),板底按计算;(4)电梯机房楼面板厚120mm,其他多层出屋面及坡屋面:板厚100mm; (5)建筑物角部板如跨度较大应加强板底配筋,且短跨支座筋宜通长设置,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6)对于大跨度且板厚150,如需加设温度筋,一例采用6200;(7)空调板:板厚取80mm。5.2.3 对于L1/L22的板按单向板,按朔性复核板底筋,边跨1/14,中间跨1/16。对于大小板相交处应注意大板的底筋,异形板阳角应加设放射筋,并复核跨中配筋。5.2.4 板跨不宜太小,建议能不布梁就不布梁(即使有降板或有隔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