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855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辽宁科技大学 第 65页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说明书目录1 绪论1。1.1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1。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1。1.2.1 先进性1。1.2.2 通用性1。1.2.3 系统性2。1.2.4 集成性2。1.2.5 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2。1.2.6 重视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2。1.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程2。1.3.1 常规制造工艺的优化2。1.3.2 新兴(非常规)加工方法的发展2。1.3.3 专业、学科间的局限逐渐淡化、消失3。1.3.4 工艺设计由经验走向定量分析3。1.3.5 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3。1.4 振兴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对策3。1.4.

2、1 加强合作、共同开发4。1.4.2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4。1.4.3 加强宣传,提高人员素质4。1.4.4 结合国情,逐步发展4。1.5 微观看改造的必要性5。1.6 宏观看改造的必要性6。1.7 数控化改造的优缺点6。1.7.1 减少投资额、交货期短6。1.7.2 机械性能稳定可靠,结构受限7。1.7.3 熟悉了解设备、便于操作维修7。1.7.4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7。1.7.5 可以采用最新的控制技术7。2 设计方案的确定8。3 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10。3.1估计重量及基本参数确定10。3.2 横向(Y向)设计计算10。3.2.1切削力计算10。3.2.2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10。3.2.

3、3 齿轮的相关计算13。3.2.4 转动惯量计算14。3.2.5 横向步进电机的选择16。3.2.6 齿轮的验算16。3.3 纵向(X向)设计计算24。3.3.1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24。3.3.2 传动齿轮的相关计算26。3.3.3 转动惯量计算27。3.3.4步进电机的选择29。3.3.5 齿轮的验算29。4 轴的设计与校核30。4.1 轴的材料选择30。4.2 初选滚动轴承30。4.3 初步确定传动轴的轴向、径向尺寸30。4.4 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31。5 零件校核计算35。5.1滚动轴承的寿命校核计算35。5.2键的强度校核35。6 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37。6.1单片机简介3

4、7。6.2单片机在设计中的应用40。7 经济性环保性分析44。结 论46。致 谢47。参考文献48。1.绪论1.1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企业的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美国现在正推行以微电子带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重点就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当前,制造技术已经进入了计算机辅助制作时代,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分级结构网络来监测、控制和管理制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生产管理与控制、工程分析与设计、财务与销售等方面。在制造系统中,存在着以生产对象为中心,由原材料 毛坯零件成品构成的物质流,以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管理技术为主题的信息流以

5、及为了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而必须的能量流。其中,信息流的引入是形成先进制造系统最关键的要素。 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对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1.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与许多领域最新成就于一体的新兴技术与新兴工业,是各种先进技术与制作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以下六个特点。1.2.1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

6、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1.2.2 通用性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1.2.3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1.2.4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以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

7、、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有人称其为制造工程。1.2.5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及对最佳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先进制造技术十分生产过程合理化和最佳化。它是技术与管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1.2.6重视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在先进制造系统中,人的智能和技艺再次证明是难以代替的。在决策、管理和作业操作中,人机优化分工较之复杂的自动化系统更有竞争力。以装配作业为例,人机混合装配较之机器人装配更为合理。1.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程近二三十年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3.1常规制造工艺的优化常规制造工艺的优化方向是高效

8、化、紧密化、清洁化、强韧化,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少或无污染的制造技术为主要目标。在保持原有工艺原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工艺条件,优化工艺参数来实现。由于常规工艺至今仍然是量大面广、经济实用的技术,因此对其进行优化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1.3.2新兴(非常规)加工方法的发展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常规工艺在某些方面(场合)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其产业化的要求,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其产业化的要求,使新兴加工方法成为必然趋势。新能源(或能源载体)的引入,新型材料的应用,产品特殊功能的要求都促进了新型加工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如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及复合加工技术等。1

9、.3.3专业、学科间的局限逐渐淡化、消失在制造技术内部,冷热加工之间,加工过程、检测过程、物流过程、装配过程之间,设计、材料应用、加工制造之间,其局限均逐渐变化,逐步走向一体化。1.3.4工艺设计由经验走向定量分析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来确定工艺规范,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防止措施,控制和保障加工工件的质量,使工艺设计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加工工艺由技术发展成为工程科学。1.3.5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微电子学、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工艺及设备相结合,形成多项自动化单元技术,经局部系统集成后,形成了从单元技术到复合技术、从刚性到柔性、从简单到复杂等不同

10、档次的自动化制造技术系统,使传统工艺产生显著、本质的变化,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管理技术与制造进一步结合,要求再采用先进工艺方法的同时,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探索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以提高先进工艺方法的使用效果,提高企业竞争力。1.4振兴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对策振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最重要的一点是靠技术振兴,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是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生产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在质量、品种、成本、效率、效益、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缺乏

11、国际竞争力。为发展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振兴传统机械工业,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我们应把握时机,超越某些阶段,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使这种愿望成为现实,必须采取相应对策。1.4.1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的发展涉及规划与管理、资金保证、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政策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中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走集团化、规模化的途径。我们一方面要跟踪国际上高新技术,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抓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目前更应抓好数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只有现普及后提高,才能使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

12、具有稳固的基础。1.4.2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通过技术改造的过程实现的,其中也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更新。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从经营战略和生产系统整体出发,不能单纯把技术改造局限与更新设备上,还要考虑到原始投资和日后生产管理的经济性。因此,进行技术改造时应进行经济分析与论证,以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技术改造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正确之路。1.4.3加强宣传,提高人员素质要使先进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起作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上上下下,从领导到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对其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从而消除实施这项技术时来自各方的阻力。其次是要培养扎实过硬的技术队伍。进入

13、90年代后的机械制造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加工,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人员知识要更新,技能要拓宽,其主要方向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控制论、生物科学、管理科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以上高新技术,才能适应新世纪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需要。1.4.4结合国情,逐步发展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不能把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直接拿来,不问经济效益,就跟着发展,跟着应用,甚至号召“推广”。我国的情况是劳动力过剩,工资较低,人员素质低,企业管理落后,此外我们的企业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多种形式,条件不同,组织管理方式

14、不同,因此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的。当前我国各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如独立制造岛做法等。独立制造岛是上海同济大学张曙教授所提倡的,它以成组技术为基础,NC机床为核心,NC机床与普通机床并存,强调信息流的自动化,以“软”取胜和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其特征是组织、人员和技术三者有机集成,面向车间,权、利下放,综合治理,并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精良生产方式。企业应结合各自的情况,选用各种先进的制造生产模式。近年来,国外提出的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等方式应积极探讨和尝试。我国现有机床370多万台,旧机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可能在短期内统

15、统淘汰和更新。为了提高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用低档和经济性数控系统改造部分旧机床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策略。1.5微观看改造的必要性从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而且这些优越性均来自数控系统所包含的计算机的威力。可以加工出传统机床加工不出来的曲线、曲面等复杂的零件。由于计算机有高超的运算能力,可以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可以复合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可以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是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由于计算机有记忆和存储能力,可以将输入的程序记住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数控机床只要更换一个程序,就

16、可实现另一工件加工的自动化,从而使单件和小批生产得以自动化,故被称为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 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而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看管加工。由以上五条派生的好处。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了工装,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等。以上这些优越性是前人想象不到的,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突破。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7、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1.6宏观看改造的必要性从宏观上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军、民机械工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包括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技术改造。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以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等。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品和民品的市场上竞争力大为增强。而我

18、们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20年。如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因此每年都有数控化改造的内容机床与生产线的数控化改造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是恢复原功能,对机床、生产线存在的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恢复;是NC化,在普通机床上加数显装置,或加数控系统,改造成NC机床、CNC机床;是翻新,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对机械、电气部分进行翻新,对机械部分重新装配加工,恢复原精度;对其不满足生产要求的CNC系统以最新CNC进行更新;是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为提高性能或档次,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规

19、模的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档次的更新改造。1.7数控化改造的优缺1.7.1减少投资额、交货期短同购置新机床相比,一般可以节省6080的费用,改造费用低。特别是大型、特殊机床尤其明显。一般大型机床改造,只花新机床购置费用的1/3,交货期短。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高速主轴、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的制作与安装过于费工、费钱,往往改造成本提高23倍,与购置新机床相比,只能节省投资50左右。1.7.2机械性能稳定可靠,结构受限所利用的床身、立柱等基础件都是重而坚固的铸造构件,而不是那种焊接构件,改造后的机床性能高、质量好,可以作为新设备继续使用多年。但是受到原来机械结构的限制,不宜做突破性的改造

20、。1.7.3熟悉了解设备、便于操作维修购买新设备时,不了解新设备是否能满足其加工要求。改造则不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机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使用,操作者对机床的特性早已了解,在操作使用和维修方面培训时间短,见效快。改造的机床一一安装好,就可以实现全负荷运转。1.7.4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地基,不必像购入新设备时那样需重新构筑地基。1.7.5可以采用最新的控制技术可根据技术革新的发展速度,及时地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提高设备质量和档次,将旧机床改成当今水平的机床2.设计方案的确定 初步确定设计的任务后(初步拟定三种传动方案 即 1 电机直接与丝杠相连;2 电机通过同

21、步带的传动带动丝杠转动;3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丝杠转动)数控机床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闭环、半闭环,由于采用直流式交流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方案,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调试和维修困难,造价也高。闭环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机床精度,能补偿机械传动系统中各种误差,消除间隙、干扰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应用于要求高的数控设备中,由于所改造的数控钻床加工精度不十分高,采用闭环系统的必要性不大。若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的半闭环控制,精度较闭环控制的查,但是稳定性好,成本较低,调试维修较容易;但是对于经济型数控机床来说必要性不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开环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即保证改造后的性能不低于原钻床,又保证较高的性

22、价比。步进电机具有如下优点 1)电动机的输出转角与输入的脉冲个数严格成正比,故控制输入步进电动机的脉冲个数就能控制位移量;2)电动机的转速与输入的脉冲频率成正比,与要控制脉冲频率就能调节步进电动机的转速;3)停止送入脉冲时,只要维持绕组内电流不变,电动机轴可以保持在某个固定位置上,不需要机械制动装置;4)变通电相序即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5)进电动机存在齿间相邻误差,但是不会产生累积误差;6)进电动机转动惯量小,启动、停止迅速。滚珠丝杠副具有摩擦因数小,传动效率高,所需的传动转矩小;灵敏度高,传动平稳,不易产生爬行;随着精度和定位精度高,磨损小,寿命长,精度保持性好,可通过预紧间隙消除措施提高

23、轴承刚度和反向精度,运动具有可逆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它带动X,Y向工作台移动。传动方案1的结构简单,三是消除由步进电动机引起的振动等现象能力较差,故在本次设计中不采用方案2,同步带传动保持恒定传动比,传动精度高工作平稳,结构紧凑,无噪声,有良好减振性能,但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传递功率较小,寿命较低,故在本次设计中不易采用,所以本次设计中采用齿轮传动,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传动过程中采用消隙齿轮,消除正反转齿轮间隙提高传动精度,性价比高。控制部分设计要求能控制X、Y、Z三坐标轴的运动,考虑使用方便决定采用 Internal公司的8051、8255、8155等

24、单片机组成键盘,显示控制面板等机床控制电路。3.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3.1确定尺寸及估计重量根据钻床工作台的尺寸初步确定Y轴方向移动的工作台尺寸重量约为200N。X轴方向移动的工作台尺寸重量约为150N。XY工作台总重量(包括夹具及工件)不超过450N。3.2 3横向(Y向)设计计算3.2.1切削力的计算工件为(45#HB250)C= 1063.12V=0.129d=0.903 f=0.956f=0.966V=18m/min d=6mmf=0.102mm/rF= C V df =1063.121860.102 =877.82(N)对于麻花钻钻削加工F=0.57F =0.57877.82=500.

25、4(N)F=0.4F =0.4877.82=351.128(N)F=0.03F =0.03877.82=26.33(N)3.2.2滚珠丝杠设计计算1)强度计算 对于燕尾型导轨的牵引力计算F=KF+f(F+2F+G)取 K=1.4 f=0.2考虑工作台在移动过程中只受G影响故 F=fG=0.2450=90(N)考虑工作台在加工时静止只受FX影响故 F= KF=1.4 500.4=700.56(N)取F= F2)计算最大动载荷 C初选螺母副导程 L0=6mm丝杠的转速 n=100r/minL= 查2表6-7 取 T=15000 hL= = =90考虑滚珠丝杠在运转过程中有冲击振动和考虑滚珠丝杠的硬

26、度对寿命的影响。查 2表6-7取f=1.2 查 2表6-8取f=1.0Q=ffF=1.21877.82=4.72 (KN)查3表2-27 选取W2506型滚珠丝杠(Ca=13.1 KN Q),所以刚度足够3)效率计算根据7的公式,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为= 摩擦角 =10 由2可知螺旋角=422由3可知= =0.963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高,这可使丝杠副的温度变化较小,对减小热变形,提高刚度、强度都起了很大作用。4)刚度验算:滚珠丝杠受工作载荷Fm引起的导程变化量L1=L=6 mm=0.6 cm E=2110N/cmF= 2=3.46 (cm)L1= =5.7810滚珠丝杠受扭矩引起的导程变化量L

27、2很小,可忽略,既L=L1 所以导程变形总误差为=9.64(m/m)查 2表6-9知 E级精度丝杠允许的螺距误差(1m长)为15 m/m,故刚度足够。5)稳定验算机床的进给丝杠通常是轴向力的压杆,若轴向力过大,将使丝杠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依据8中的欧拉公式计算F=式中截面惯性矩,对实心圆柱 J= = =0.95 (Ncm)F= =1972613.719 (N)n=2.44n=2815.77 n 所以滚珠丝杠安全不至失稳6)滚珠丝杠基本尺寸表3.1 滚珠丝杠副主要尺寸列表主要尺寸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公称直径 d025基本导程 L06滚珠直径 d33.969滚珠圆弧半径 R2.064螺旋升角 422滚

28、道圆弧偏心距 e0.056丝杠大径 d丝杠小径 d1d=d+2e-2R20.984丝杠长度 SS700螺母大径 D45螺母小径 D0螺母长度 58(2列)3.2.3齿轮的相关计算1)传动比的计算i= =2.52)初步分配传动比由 2按获得最小转动惯量的原则分配传动比i=ii i=得 i=1.52 i=1.643)初步估计齿轮模数m=1.25小齿轮Z=27 大齿轮 Z= iZ1 =1.5227 =41b=17mm b=20mmd=mZ =1.2527=33.75mm d= mZ=1.2541=51.25(mm) a= =42.5(mm)小齿轮Z=30 大齿轮Z4 = iZ =1.6430=49

29、b=26mm b=28mmd= mZ =1.2530 =37.5(mm) d= mZ=1.2549=61.25(mm) a= =49.375(mm)3.2.4转动惯量计算工作台质量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2G=()2450=65.66(Ncm2)丝杠的转动惯量Js=7.8410PL=7.810-42448=5.9904(Ncm2)齿轮的转动惯量J=7.8410PL=7.810-4(3.775)41.7=1.72(Ncm2) J=7.8410PL=7.810-4(5.125)42=1.076(Ncm2)J=7.8410PL=7.810-4(3.75)42.6=4(Ncm2) J=7.8

30、410PL=7.810-4(6.125)42.8=30.738(Ncm2)总传动惯量J=+J+J =+1.72+65.66=79.679(Ncm2)所需转动力矩快速空载时所需的力矩 M=M+M+M当n=n时 M=Mn=416.67(r/min)M= =1.66(Ncm)M=3.44(Ncm)当=0.9时 预加载荷 P=,则M=3.44(Ncm)M=33.45所以快速启动时所需力矩M=M+M+M=1.66+2.865+1.765=6.29(Ncm)切削时所需力矩M=M+M+M=0+0+1.765+27.87=29.635(Ncm)由上分析计算可知所需最大力矩M发生切削启动时 M=M=35.568

31、 NcmM=74.0875 (Ncm)为满足最小步进距要求,电动机选用三相三拍工作方式查表7-2 知=0.886M=102.68( Ncm)步进电动机的最高频率f=3333.33(HZ) 选用110BF003型直流步进电机,能满足使用要求3.2.5齿轮的验算1)材料的选择由5 机械设计表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2)第一对齿轮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5设计计算公式(10-9a)d(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试选择载荷系数 K=1.3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8000(Nm)由5表 10-7 选出齿宽系数=0.5由5表 10

32、-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189MPa由5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600MP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550MPa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由5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60nj h=608331(2830015)=3.610N=2.36810由5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0.92 K=0.96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 由式(10-12),得=552(MPa) = = =528( MPa)(2)计算试算小齿轮分度园直径d 带入 中较小的值d =2.32=38.18(mm)计算圆周速度vv=1.665(m/s)计算齿宽

33、b=0.538.18=19.09(mm)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b/h模数 m= =1.414(mm)齿高 h=2.25m =2.51.414 =3.18(mm) =6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1.665m/s 7级精度 由5图10-8得 动载系数K=1.1直齿轮 假设 100 N/mm 由表10-3得K= K=1.2由表10-2得,使用系数K=1由表10-4得 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悬臂布置时K=1.12+0.18(1+0.7)+0.2310b=1.24由=5.1 ,K=1.24 查图10-13得 K=1.28故 载荷系数K=K K K=11.11.21.24=1.6368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

34、分度园直径,由式(10-10a),得d=d=38.18=41.23(mm)计算模数mm=1.527(mm)3)第一对齿轮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m(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380MPa由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0.8 K=0.87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完全系数.S=1.4=307.14(MPa)= = =236.14(MPa)计算载荷系数K=K K KK =11.11.21.28=1.6896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Y=2.57 Y=2.39查取应力

35、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Y=1.6 Y=1.672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 =0.0134= =0.0169大齿轮数值大(2)设计计算m =1.078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多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强度多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只论直径归类,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1.078m m=1.25故 齿轮强度适合。4)第二对齿轮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5设计计算公式(10-9a)d(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试选择载荷系数 K=1.3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i=13120(Nm

36、)由5表 10-7 选出齿宽系数=0.7由5表 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189MPa由5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600MP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550MPa由5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60njh=60457.691(2830015)=1.97710N= =1.210由5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0.95 K=0.99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 由式(10-12),得=570(MPa) = = =544.5( MPa)(2)计算试算小齿轮分度园直径d 带入 中较小的值d=2.32=39.04(mm)计算圆周速

37、度vv=0.94(m/s)计算齿宽 b=0.739.04=27.328(mm)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b/h模数 m= =1.3(mm)齿高 h=2.25m =2.51.414 =3.18(mm)=9.34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0.94m/s 7级精度 由5图10-8得 动载系数K=1.06直齿轮 假设 100 N/mm 由表10-3得K= K=1.2由表10-2得,使用系数K=1由表10-4得 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悬臂布置时K=1.12+0.18(1+0.7)+0.2310b =1.12+0.18(1+0.70.7)0.7+0.231027.328=1.24由=9.34 ,K=1.24 查图10

38、-13得K=1.23故载荷系数K=KK K K=11.061.21.24=1.57728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园直径,由式(10-10a),得d=d=39.04=41.64(mm)计算模数mm=1.388(mm)5)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m(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380MPa由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0.8 K=0.87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完全系数.S=1.4=300(MPa)= = =233.43(MPa)计算载荷系数K=K K KK =

39、11.061.21.23=1.56456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Y=2.57 Y=2.39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Y=1.625 Y=1.696计算大,小齿轮的 并加以比较= =0.0136= =0.0169大齿轮数值大(2)设计计算m =0.92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多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强度多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只论直径归类,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0.92m ,m=1.25故齿轮强度适合3.3纵向(X向)设计计算3.3.1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40、1)强度计算对于燕尾型导轨的牵引力计算F=KF+f,(F+2F+G)取 K=1.4 f,=0.2考虑工作台在移动过程中只受G影响故 F=fG=0.2200=40(N)考虑工作台在加工时静止只受FX影响故 F= KF=1.4 500.4=700.56 (N)取 F= F2) 计算最大动载荷 C初选螺母副导程 L0=6mm丝杠的转速 n=100r/min L= 查 2表6-7 取 T=15000 hL= =90考虑滚珠丝杠在运转过程中有冲击振动和考虑滚珠丝杠的硬度对寿命的影响。查 2表6-7取f=1.2 查 2表6-8取f=1.0Q=ffF=1.21877.82=4.72 (KN)查 3表2-27 选取W2506型滚珠丝杠(Ca=13.1 KN Q)所以刚度足够3)效率计算根据机械原理的公式,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为= 摩擦角 =10 由2可知螺旋角=422由3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