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8874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末魏晋文学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 汉末魏晋六朝的文化与文学,宗白华美学散步:“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解读一:,这一时期是我国思想上大放异彩、文学上众彩纷呈的伟大时代,以老、诗思想为核心充满着哲学思辩色彩的玄学,围绕着“本末有无”问题的讨论,要为天地万物、政治人伦找出一超时空的根据。,解读二:,这种看似远离社会、不关世务的哲学思潮,冲毁了两汉封建统治赖以维持的政治制度、人才配合以及礼乐教化等在内的“名教”统治,尤其对汉代繁琐的经

2、学以及董仲舒以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巨大的冲击,给整个魏晋六朝时代以思想上、精神上的启迪。,资料:,汉末的社会动乱,冲毁了儒学统治:“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一、人的觉醒的社会思潮,兴起原因:1.汉末社会动乱、动摇了汉帝国的统治基础。2.老庄思想流行、玄学兴起,冲毁儒学统治。3.曹操“唯才是举”的提出,转变了社会的人才观念。,人的觉醒的表现:,1.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2.人的尊严重新被发现;3.人生价值重新被审视。,对人生无常的感伤:,古诗十九首:“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悲与亲友别)“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

3、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今日良宴会),对享乐意识的肯定:,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酿美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西门行),李泽厚美的历程:,“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运命、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念。它实际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二、文学的自觉,鲁迅指出:“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

4、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文学自觉时代的表现:,1、冲击两汉以来以颂功德、寓教训的功利文学观念。2、净化文学观念:要求文学“缘情”,抒发真实情怀,并注重文学内在规律的文学观念。3、文学创作:以描写人的觉醒为内在主题,以讲求艺术美为外在形式的美文学。,文学自觉的结果:,1、饱含诗人满腔热血和真实情感的“慷慨”诗赋取代了两汉“润色鸿业”的大赋。2、文学最终摆脱政教的附庸地位,从儒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展示出独立的价值,开始进入自觉时代。,三、文学发展概况(1),

5、(一)诗歌 1.建安诗歌:三曹、建安七子、蔡琰 2.正始诗歌 3.太康诗歌 4.东晋:玄言诗 5.陶渊明:田园诗歌 6.谢灵运、谢 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 7.鲍照:七言诗 8.永明新体诗 9.庾信: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文学发展概况(2),(二)散文 1.曹魏:文多通脱,骈散俱呈;2.正始:文多恣放 3.西晋:骈体文形成并臻于鼎盛(三)小说 1.志怪 2.志人(轶事),文学发展概况(3),(四)文学批评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 3.葛洪:抱朴子(外篇)4.钟嵘:诗品 5.刘勰:文心雕龙,第二章 表率风气的建安文学,一、建安文学的盛况 建安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刘协的年号(19622

6、0)。我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指建安前后(从汉末时代到曹魏建立)三、四十年时间里以魏国为主,而极少吴、蜀作家参与创作的文学。,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时期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还包括建安七子和蔡琰等著名作家在内的文学集团,和盛极一时的邺下文风。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1):,汉末作家大多亲自经历了汉末动乱,亲眼目睹了军阀的残酷杀戮、人民的痛苦呻吟以及他们的种种不幸,看到了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2):,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他们,激起他们无限的创作激情。再现汉末社会的惨景,表现那个社会的悲剧,唱出那个

7、时代的悲歌;同时在他们的慷慨悲歌中,蕴积着一种催人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乐观人生态度,这便是整个时代的共同呼声:希图治世,崇尚建功立业。,建安风骨:,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悲愍民生疾苦,渴求治世早日来临,直抒对现实生活、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并用准确、朴素、明朗、刚健的言辞表达出来,使内容与形式达到谐美统一。这便是后世所称道的“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的实质。,二、曹操,苍凉悲壮、雄健沉郁,情感强烈。以四言为多、而五言杂言兼有。全用乐府旧题,能被之管弦。,1、生平,关于曹操的生平: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提倡文学

8、,造成“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另一方面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2、诗歌创作,曹操的诗全都是乐府歌辞,史家说他:“御军卅余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题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反映汉末的现实,表现出时代的新风貌。,曹操诗歌的内容:,曹操乐府诗表现汉末动乱的现实,如其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尤其蒿里行被明人钟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他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类诗悲歌慷,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曹

9、操诗歌的艺术特色:,曹操的诗基本上脱胎于汉乐府,但也具有他自己慷慨悲凉的独创风格,其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而且其诗中常常具有一种激昂慷慨的悲壮情调,使读者感到振奋和鼓舞。如宋人敖陶孙在诗评中评他:“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3、散文创作,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散文率先打破两汉以来散文形成的某种固定的框框,而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把要说的话自由地表达出来,并富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即表现为“清峻”、“通脱”的风格。,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曹丕,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有乱离

10、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燕歌行二首对七言诗发展有较大贡献。其散文和辞赋也有一定特色。,1、生平,曹丕(187-226),字子恒,曹操次子。建安16年为五官中郎将,22年立为魏太子,25年代汉帝自立,做了七年皇帝。曹丕生活的主要时期是在建安13年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之后。他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因此,他的文学创作反映的内容远不如曹操丰富。,2、创作,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其一、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较好,风格清丽。其二、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大家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他的燕歌行

11、二首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一是他的典论论文开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批评风气之先,对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有着巨大影响。,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资料:,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撩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艺术特色(1):,曹丕作为

12、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注这样一个极普通平常的游子思妇题材,并在诗中寄予深厚的同情,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艺术上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委婉细致,完整地刻划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艺术特色(2):,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全诗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用得自然贴切,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四、建安七子与蔡琰,七子之名首先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非邺下文人;王粲为“七子之冠冕”;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阮瑀 的书檄具有纵横家特色和骈化倾向;刘桢诗名

13、甚高;徐干以室思诗见称;应玚诗缺乏特色。女作家蔡琰:悲愤诗,1、王粲,(1)生平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名,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内)高平人。他的祖父王畅和曾祖父王龚都是汉朝的三公。他在少年时即曾被前辈大文学家蔡邕所重视。董卓之乱时,他南下到荆州依刘表,因相貌奇丑,不为刘表所重视。建安13年(208),曹操平定荆州,他即归向曹操。于建安22年死于随曹操征吴途中。,(2)创作,文心雕龙才略篇说他:“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登楼赋,后者被喻为“魏晋之赋首”。,七哀诗三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

14、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分析:,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因长安动乱,王粲避难荆州,往依刘表。本诗即通过作者离开长安时的见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由于军阀混乱而造成的悲惨的乱离景象,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中间六句:,全诗最为精采的,是在上述八句大笔勾勒的广阔背景下,写出了“路有饥妇人”以下六句这个特写镜头: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妇人,迫于无奈,把自已亲生的婴儿抛在道旁的草丛中。“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

15、还”,当她听到儿子的哭声后,虽然迟疑了一阵,但还是只能挥去伤心的泪水,而狠心离去。接下来“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借她两句表示哀叹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她狠心离去的原因。,2、蔡琰和她的悲愤诗,建安时代,在曹氏文学集团以外,还有蔡琰的一首抒情而兼叙事的自传性悲愤诗。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陈留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原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回娘家寡居。不久,在汉末大乱中,被胡骑所掳,流落南奴,在南匈奴滞留了12年,嫁给胡人,生有二子,后被曹操派使者用金璧赎回,再嫁陈留董祀。这首悲愤诗即是其由胡地回到中国后,抒发其身世的悲愤而作。,精彩片段:,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

16、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橱,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五、曹植,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乐观自信,表现出积极奋进的精神;后期不得志,充满忧惧愤懑。曹植诗文的思想内容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贵族生活的写照对压抑迫害的抗议交游的唱和,游仙的想象等,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植画像:,1、生平(1),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

17、”。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80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40余篇。,生平(2),曹植一生以建安25年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得意满;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2、创作(1),前期的曹植:家世的熏陶,父王的看重,优越的生活地位和“生乎乱,长乎军”的经历,很自然地形成他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傲视一切的气概,反映在创作中,就形成了恢宏阔大的气势和波澜壮阔的意境,显示出宏壮华美的风格。代表作有:白马篇、名都篇、登台赋等。,创作(2)

18、,曹植在后期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一方面前期建“不世之功”的抱负无法实现,雄才大略无由施展;另一方面担心遭到更大的灾祸,整日忧谗畏饥。其后期作品中一种迫切要求建功立业的思想和被压抑的悲慨不平之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悲婉哀切的风格。他后期的创作更多地融进了他个人的痛苦遭际,有很多凝结血泪的佳作,代表作有杂诗六首、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第三章 魏末及晋代文学,一、魏末(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

19、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竹林七贤是玄风大兴的产物.,1、魏末的政治局势(1),曹魏王朝末年,政治上的突出事件,乃是统治阶级由尖锐的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演成恐怖性的大屠杀。魏明帝曹叡死时年仅35岁,继承帝位的曹芳年仅8岁,政权由曹爽和司马懿二人共同掌握。,魏末的政治局势(2),司马懿终于在嘉平元年(249)战胜曹爽,把曹爽兄弟和其集团的诸名士何晏、丁谧、李胜、毕轨、桓範等诛灭三族。后来司马师于正元元年(254)又族灭了在政治上和他对立的名士夏侯玄、李丰、许允等,为其进占曹魏的统治地位扫清道路,造成政治上的恐怖局势。,2、魏末的学术思想(1),这一时期

20、在学术思想上的显著特征乃是清谈玄理之风。清谈由东汉末期清议演变而来,东汉清议的内容为人品及时政,而这时清谈的则为玄理。这时老、庄和阐释人生、自然哲理的周易即成为当时名士的谈资,而被称为“三玄”。,魏末的学术思想(2),何晏、王弼是当时玄谈界的领袖,他们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并注老子、庄子,兴起了玄学,道家思想更为风行,在他们的倡导下,开辟了为后世清谈家所称道的正始玄风。这对当时的士风,作家世界观与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3、魏末(正始)文学(1),魏末(正始)文学正是上述现实的产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阮籍、稽康。他们处于司马氏与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中,看到司马氏利用“名教”进行黑暗残暴的统治

21、,便大力提倡老、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与“名教”相对抗。,魏末(正始)文学(2),在内容上,反映民生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被揭露政治的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积极的进取精神为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所代替。作品中带有更多的老庄思想的色彩。,4、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曾因爱好东平的风土,而去作了十天的东平相。又为羡慕步兵营厨中有美酒而一度作过步兵校尉,所以后世常依他做过的官职称他为阮步兵。,轶事:,晋书阮籍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他一生作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

22、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司马昭向他求婚,钟会阴谋从他的谈论中找寻陷害他的借口,都被他用沉醉挡回去。他还曾以“青白眼”待士,对志趣相投,则以青眼待之,如嵇康;对礼俗之士,则以白眼待之,如嵇喜。,创作:,阮籍在行动上尽管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82首五言咏怀诗。,代表作:,咏怀诗(82首)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诗歌的主题思想难以情测:“嵇子清峻,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大人先生传,塑造了一位遗世独立,与道合一

23、的大人先生形象。,5、嵇康,嵇康(223-263),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人。他的性格明显地表现为两面: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因此为司马氏所不容,而遭杀身之祸。其诗清逸脱俗,四言诗的艺术成就高于五言诗,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18首,散文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代表。,二、晋代文学(265420,晋代文学以公元317年为界限,分为西晋文学和东晋文学。太康文学:“结藻清英,流韵绮靡”,讲究语言的细致雕琢及对偶整齐。东晋文学:玄言诗独盛。“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时序)“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1、西晋文学,公元265

24、年,司马炎代魏,建立了西晋王朝,不久,就统一了全国。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出现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年间的表面繁荣,也带来了文学的兴盛。钟嵘在诗品序里说:“太康中,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太康文学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从总体上说是缺乏现实内容,而比较注重追求形式的华美,即明诗篇说的“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也即情采篇说的“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傅玄、张华已表现出这种倾向,陆机、潘岳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倾向,只有左思、刘琨的诗歌他作,比较具有现实内容。,陆机(261-303),字士衡

25、,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诗多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追求词藻、对偶,模拟因袭气重。文章辞赋亦颇有成就,为骈体文的奠基人。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工诗善文,多组诗。词采华艳,在太康作家中较重情感表现,悼亡诗三首最为著名。,(1)陆机和潘岳,(2)左思,左思:字太冲,生卒年不详,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他的家庭虽然世代儒学,却社会地位寒微。他花10年时间写成三都赋。由于地位低微,他的赋最初未被时人重视,后来得到当时名士皇甫谧、张载、刘逵、卫瓘等为其作序和注释,张华又赞赏其为班固、张衡之流,于是富贵之家争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创作:,其诗承建安余绪,抒写怀抱

26、,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为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代表作:咏史八首、三都赋。咏史虽题为“咏史”,实则“咏怀”,乃是作者借古代人事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分析:,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艺术特色:,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诗人处处用对比

27、来揭示不合理的现实。三组对比明显。作者的倾向与爱憎也在对比中自然流露出来。此诗语言质朴、显露、朗练、流畅,字里行间有一种慷慨激昂之气,在艺术风格上显得壮美、豪放。它有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的特点,这就是钟嵘所称的“左思风力”。,2、东晋文学,(1)东晋文学概况,东晋王朝偏安江南,清谈之风影响诗歌创作,玄言诗产生。诗坛平静而消沉,这正如刘勰所指出的那样:“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为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而诗品序也说这时诗“皆平典似道德论”。这种诗风的代表作家是孙绰和许询。,(2)刘琨、郭璞与东晋其他作家,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与祖狄“闻鸡起舞”。其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亦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代表作:扶风歌、答卢谌诗、重赠卢谌诗。,郭璞与陶渊明:,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郭璞从不满于现实出发,以浪漫的想象,写下了十四首游仙诗。虽题为游仙,实是咏怀之作,抒发了对不合理的现实的抵触情绪。东晋末年,陶渊明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以及他作品中所独具的朴素自然的风格,在当时崇尚辞藻的文学风气笼罩下,卓越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