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732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建安正始文学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 刘文兰制作,绪论,第二章两晋诗坛,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三章陶渊明,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目 录,参考书目,1、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4、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5、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2000年。,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 隋安南方 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589),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黄巾起义汉末军阀混战 曹魏后期政治斗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

3、哀伤。,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二、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2、政治的极度混乱和恐怖,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调。,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3、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盛行。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处变不惊旷达傲视、率真自然,谢安围棋,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

4、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篇,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刘伶醉酒,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5、。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炫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6、。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4、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及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北大出版社,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诗歌 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永嘉玄言诗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北朝三才和庾信 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 抒

7、情小赋、骈文、小说,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 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 文学馆的设置后汉书中文苑列传的设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亮”;萧绎今

8、楼子立言:“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追求修辞的华美,思考题,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2、试析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主要表现。3、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参考书目,1.黄节注魏武帝魏文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黄节注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3.赵幼文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俞绍初注王粲集,中华书局1980年。5.黄节注阮

9、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戴明扬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精读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咏怀诗(四首),阅读作品,曹丕燕歌行王粲七哀诗 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第一节曹操与曹丕,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曾任济南国相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反映汉末动荡

10、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游仙诗,“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却东西门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我心何拂郁,思欲一东归。”苦寒行,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

11、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三国志武帝纪,评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

12、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统一天下。比兴手法 八句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以豪壮的笔调,写苍茫的大海,宏大的气象。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借写山水之景寄寓怀抱,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毛泽东浪淘沙作对比分析,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

13、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神龟虽寿,尤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1、借乐府古题写时事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2、慷慨雄健,悲凉沉郁 3、语言质朴自然 4、以四言诗成就为高,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

14、,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明本志令,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称魏文帝。,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15、,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又与吴质书,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一)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芙蓉池作

16、诗、于玄武陂作诗 言志诗:黎阳作诗爱情诗:杂诗、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燕歌行,芙蓉池作诗,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于玄武陂作诗,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羣鸟讙哗鸣。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17、,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与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特点,(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刘勰论曹丕才气,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文心雕龙才略,第二节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才华横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

18、行。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临淄侯。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迫害,饱受萁豆相煎之苦,最终抑郁而死,世称陈思王。建安之杰,太子之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曹彪,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奉诏:太皇太后念雍邱下湿少桑,欲转东阿,当合王意。可遣人按行,知可居不?臣在雍邱,劬劳五年,左右罢怠,居业向定。果园万株,枝条始茂,私情区区,实所重弃。然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餬口,形有裸露。”转封

19、东阿王谢表,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

20、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部分。,二、曹植的诗歌创作。,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送应氏,步登北芒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在他后期的诗文中,主要表达

21、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哀。,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等;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如美女篇、七哀诗、杂诗(“南国有佳人”)等;三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四是游仙诗。,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言宕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

22、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杂诗(其五),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

23、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赠白马王彪结构,全诗分七章,诗前有小序,交代写作缘由。第一章,离开京师的依恋与感伤。第二章,归藩途中的艰难与孤苦。第三章,谗巧离间激起的胸中悲愤。第四章,秋日暮景触动的内心凄凉。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发的人生感喟。第六章,与白马王彪的惜别之情。第七章,与曹彪的绝望之别。,赠白马王彪,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写法上:1、“愤而成篇”为一篇之警策,无论写景、叙事,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2

24、、章章蝉联,层层顶针,由表及里,层层加深感情抒发。,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1)诗歌个性化、抒情化的发展(2)讲究辞藻的华美及细致的描写,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陌上桑,头上倭堕髻,

25、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瞻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宋敖陶孙诗评),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2、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3、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

26、其波。”黄雀行、吁嗟篇、美女篇 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吁嗟篇,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沉下泉。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钟嵘诗品评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

27、、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小结,曹植的诗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洛神赋,塑造了美丽而多情的女神的形象,描写了人神相恋的悲剧。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写作主旨:“感甄”说“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后三岁失父。建安中,袁绍为中

28、子熙纳之。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三国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传),“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以作为此赋,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何焯义门读书记),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孔融 荐祢衡表王粲七哀诗3首是其代表作。登楼赋抒写了思乡怀土之情。刘

29、桢与王粲齐名。赠从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陈琳、阮瑀以章表书檄闻名于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桢以不敬被刑”。(三国志王粲传附应瑒、刘桢传)裴松之引典略曰:桢辞旨巧妙皆如是,由是特为诸公子所亲爱。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曹丕典论论文论“七子”文风,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第四节

30、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3、强烈的个性表现。4、浓郁的悲剧色彩。,“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

31、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

32、,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业之心为忧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

33、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

34、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籍(210263),字嗣宗。“才藻艳绝,而倜傥放荡,以庄周为模则”。“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本有济世志。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35、”,喜怒不形于色。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生活上,嗜酒佯狂,任性而行。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感情上,痛恨虚伪的礼教,善为青白眼。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母丧酒不辍、醉卧酒家女、与群猪共饮“外坦荡而内淳至”佯狂不羁,内心却极度痛苦。“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劝

36、进文(劝晋王笺),阮籍的创作,咏怀诗82首,是他的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痛苦、孤独寂寞和愤懑的复杂心情,寓时代的悲剧于个人的哀怨之中。,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其一,写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苦闷心情。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深夜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孤苦、忧伤的心情,情又外化为人的行为。,咏怀其十,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咏怀其三,佳树下成蹊,

37、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址。一身不自保,何况怜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咏怀其三,首二句喻盛世;次四句喻朝代也会由盛到衰、由繁华到荒芜的哲理。全诗以春的繁华、秋的衰败、冬的凋零作喻,暗喻司马氏政权的黑暗和好景不长,抒写作者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的忧愤。,阮籍诗的艺术成就,1、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2、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多运用比兴、象征、暗示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形成了曲折幽隐的艺术风格。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其源出於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

38、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於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阮籍的创作,散文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表现狂放形态和叛逆精神的赋体传文。,嵇康,字叔夜。正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恃才傲物、刚肠疾恶、锋芒毕露的性格得罪钟会 与山巨源绝交书 吕安事件 千古绝唱 广陵散,初

39、康居贫,常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晋书嵇康传)“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环顾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嵇康的诗歌创作,“使气命诗”(文心雕龙明诗)以表现其愤世嫉俗、高蹈独立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赠秀才入军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

40、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既超脱飘逸,又充满动感。王士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妙在象外。”顾恺之:“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嵇康诗歌的成就,嵇康是继曹操以后四言诗写得较好的。能够脱出诗经的藩篱,写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何焯义门读书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书夜所高于潘、陆也。”,嵇康的散文创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反复申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个人性格、爱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为不能出仕的理由,自己不能舍其所乐而从其“九患”。,与山巨源绝交书,写法上,主要用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笔调进行反语讽刺。1、故意以言过其实的言词,放纵的态度,极度的丑化自己。2、言在此而意在彼。3、多种文体风格。,【思考与作业】,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3、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4、试述嵇、阮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