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348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建设行业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可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004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 号),提出在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2005 年,原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 号),明确要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0 年7 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

2、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这是国家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强调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09 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0 年新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对海西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作出“大干150 天,全力实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发出了推动我省跨越发展的动员令,福建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建设的高潮。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整体水平,指导施工现场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文

3、明标准化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施工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总结近几年我省创建省级文明工地经验基础上,并借鉴省外的先进做法,编写了本示范图集。本示范图集共十一章,主要包括脚手架、模板支架、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施工机具、场容场貌、临时设施、环境卫生等内容。图集以示意图、实例、文字等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地表述了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示范做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本示范图集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泉州市建设局以及相关

4、协会、部分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之处难免存在,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编委会 总说明1. 为规范建筑行业管理,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安全防护标准化、规范化、工具化,特编制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示范图集(以下简称本图集)。 2. 本图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实施与管理,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结合各自特点参照实施。 3. 本图集编排采用CAD 图示、实景示例与文字说明相结合形式,指导实施安全文明施工。 4. 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脚手架,模板支架,三宝四

5、口及临边防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施工机具,场容场貌,临时设施,环境卫生等。 5. 本图集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7)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建筑机械

6、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9)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 (10)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11)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 (12)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 (13)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检测规程(DBJ 13-67-2005); (14)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J 13812006); (15)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等。 6. 本图集示意图尺寸均以mm 为单位,文字说明中大于等于1m 以m 为单位,小于1m 以mm 为单位。 7. 当采用本图集

7、时,除遵守本图集有关规定要求外,还应符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第一章 脚手架1.1 管理要求1.1.1 本图集的建筑施工脚手架指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和悬挑式钢管脚手架两大类; 分别由架体基础、架体杆件、架体防护和斜道等部分组成。脚手架工程搭拆应执行现行JGJ130-2001 规范、建质2009 87 号文、闽建科2004 19 号文等规定。 1.1.2 脚手架施工前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有计算书、主要节点构造详图等,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督下实施。搭设高度50m 及以上的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架体高度20m 及以上悬挑扣

8、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通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1.1.3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1.1.4 基础是脚手架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基础地耐力和沉降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严禁搭设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可优先考虑采用悬挑式钢管脚手架。 1.1.5 架体的主要构造包括:立杆、纵横向水平杆、连墙件、剪刀撑及脚手板等。 1.1.6 脚手架外侧应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安全网应满足阻燃、强度等性能的要求,不满足要求的不得使用。 1.1.7 材质应符合质量要求,严禁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管混搭。 1.1.8 扣件的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40Nm, 且不应大于65Nm, 必须使用扭力扳

9、手进行检验。 1.1.9 脚手架使用前应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中应加强日常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架体使用安全。 1.1.10 夜间或遇六级(含六级) 以上大风及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搭设与拆除作业。 1.1.11 脚手架接地及避雷措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2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说明1、进场的脚手架钢管、扣件应保养刷漆。剪刀撑刷黄黑或红白相间(间距为1m) 油漆。2、多栋工程应设置栋号标志牌。1.2.1 基础本资料WORD完整版更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精品资料说明1、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2、脚手架的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地面上, 应加设

10、底座或垫板, 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3、遇有坑槽时, 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4、脚手架基础设置不得小于200mm200mm 的浅排水沟。5、对搭设在楼面上的脚手架, 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1.2.2 杆件1 立杆、纵横向杆件布设说明1、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3、使用竹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设置在纵向水平杆的下方。 4、使用竹串片板时,横向水平杆设置在纵向水平杆的上方。 2 连墙件布设说明1、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 2、连墙杆应与墙面垂直,不准向上倾斜,向下倾斜角不得超过15。 3、连墙件必须可承受拉力和

11、压力的构造,拉压复合应力不得低于10KN。 4、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3)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两步)。 3 剪刀撑布设说明1、高度在24m 以下落地式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5m。 2、高度在24m 以上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

12、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沿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设置连续剪刀撑。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1m,采用不少于2 个旋转扣件固定。 4、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悬挑梁) 顶紧,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 根,宽度不应小于4 跨,且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5、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横向斜撑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 扫地杆说明1、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 3、横向

13、扫地杆设置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5 脚手板铺设说明1、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材质符合要求,不得有探头板。 2、铺设竹串片脚手板时, 应将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 严防倾覆和滑动, 此脚手板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 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3、铺设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且采用对接平铺,四角用1.2mm 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1.2.3 架体防护1 栏杆扶手及挡脚板防护说明1、栏杆扶手或挡脚杆(板) 均搭设在

14、外立杆的内侧。 2、栏杆扶手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脚手架与工程主体同步搭设,且应高出施工层1 步。 4、栏杆扶手刷红白相间(间距为1m) 油漆。 5、挡脚板应刷红白相间(间距为300400mm) 油漆。 2 隔墙间距防护3 悬挑式脚手架兜底防护本资料WORD完整版更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精品资料说明1、兜底第一层使用密目式安全网,第二层使用脚手板。 2、兜底必须严密。 1.2.4 斜道说明1、人行斜道宽度不小于1m, 坡度不宜大于1:3, 运料斜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不宜大于1:6,栏杆高度1.2m。 2、拐弯处应设平台,其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3、斜道脚手板上每

15、隔250300mm 设置防滑条, 防滑条厚度2030mm。 1.3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基础说明1、悬挑梁制作应采用不小于16#工字钢,与建筑结构连接应采用水平支承于建筑梁板结构上的形式。 2、悬挑梁与建筑物应连接可靠,其节点可采用螺栓联结或焊接, 或采用U 型箍固定, 固定不少于两道,U 型箍采用16 号圆钢筋,严禁使用螺纹钢筋。 3、悬挑梁固定时,固定物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性, 可采用楔形铁块、硬杂木、短钢筋等侧向应塞紧。 4、悬挑梁端部的钢丝绳不得列为悬挑受力构件且与型钢应在同一立面上, 钢丝绳与建筑物的拉接点应设在框架梁上,不得设在悬挑结构上。 5、悬挑梁与建筑结构的固定方式应经设计计算确

16、定。 6、固端长度应不小于1.5 倍的外挑长度, 末端不小于0.2m。 7、悬挑式钢管脚手架首步架纵向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1.5m。 8、底层应兜底封闭严密,架体与建筑物间间隙可用脚手板、模板封闭。 9、搭设高度不得大于24m,架体宽度不小于1.05m。 10、预留间隙控制在3050mm,且使用硬质材料楔紧。 11、预埋箍筋应做隐蔽验收。 1.4 塔吊转料平台说明1、转料平台的支撑结构应为型钢制作的悬挑梁或悬挑桁架,不得采用钢管。 2、型钢外侧应刷红白相间警示标志,间距300400mm。 3、转料平台应独立设置, 采用钢丝绳反拉与建筑结构连接,不得与脚手架相连。 4、钢丝绳与相匹配的法兰螺栓相连

17、接,并调整松紧度。 5、挂设限载标志牌和安全警示标志,严禁超载。 6、脚手板应铺设平整,绑扎牢固。 7、转料平台周围防护栏杆高度1.5m, 下设180mm 高挡脚板。 第二章 模板支架2.1 管理要求2.1.1 模板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号)、建设工程高大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 号)、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

18、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闽建建【2007】32 号) 等规范、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2.1.2 模板支架应采用钢管支架、梁式或桁架式支架。 2.1.3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应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2. 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3. 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性时, 应符合相应材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4. 采用483.5 扣件式钢管支架时,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mm,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钢管按483.0

19、 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架步距不大于1.5m。 2.1.4 模板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 2.1.5 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 2.1.6 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1.7 支架立柱、扣件、楞梁、面板等材质应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1.8 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和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 2.1.9 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安装完毕后,应组织检查验收。 2.1.10 当钢模板高度超过15m 时,应设避雷设施,避雷设施的接地电阻

20、不得大于4。 2.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2.2.1 支架基础说明1、支架基础必须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按基础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 2、支架立柱底部,应加设底座及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3、支架安装在楼板上,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2.2 支架立柱说明1、钢管立柱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立柱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 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500mm。 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根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且

21、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2.2.3 支架水平杆说明1、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 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设扫地杆。 2、在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在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按每一步距小于1.5m 设纵横向水平拉杆(仅适用于高大模板)。 4、当层高在8m20m 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 时,在最顶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5、水平拉杆接长应采用对接。 6、扣件拧紧扭力矩应控制在

22、4560 Nm 之间。 2.2.4 支架剪刀撑说明1、在支架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2、在竖向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3、当建筑层高在820m 时, 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 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 之” 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4、当建筑层高超过20m 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5、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3、500mm。 2.2.5 U 型可调支托说明1、钢管立柱顶部应设U 型可调支托。 2、U 型支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伸入钢管内径不得小于150mm。 3、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 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4、楞梁必须采用大于100mm100mm 方木, 楞梁与U 型可调支托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 2.3 碗扣式模板支架说明 1、碗扣式模板支架必须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 2、应当根据所承受的荷载确定立杆的间距和步距, 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应700mm。 3、可调底座底板的钢板厚度不得

24、小于6mm。可调托撑钢板厚度不得小于5mm。 4、可调底座及可调支托板螺杆与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少于6 丝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5、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 时, 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 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2)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 时, 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 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 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3)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6、当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 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本资料WORD完整版更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精品资料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