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992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对抗原理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对抗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研究所,电子对抗原理,第1章 电子/雷达对抗概述第2 章 雷达信号频率的测量第3章 雷达的方向测量和定位第4章 侦察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第1章 电子/雷达对抗概述,1.1 基本概念及含义1.2 国外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国内综合电子战技术现状与差距1.4 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1.5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1.6 雷达侦察概述1.7 雷达干扰概述,1.1 基本概念及含义,要点:含义及重要性 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 雷达对抗与电子战,1 雷达对抗的含义,雷达对抗是一切从敌方雷达及其武器系统获取信息(雷达侦察)、破坏

2、或扰乱敌方雷达及其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雷达干扰或雷达攻击)的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2雷达对抗的重要性,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典型战例1: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地登陆,盟军完全掌握了德军德40多不雷达的参数何配置,通过干扰何轰炸,使德军雷达完全瘫痪。盟军参战的2127艘舰船,只损失了6艘。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凭借高技术优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使伊军的雷达无法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双方人员损失为百人比数十万人。,2雷达对抗的重要性(续),是武器系统和军事目标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自卫武器 如导弹拦截,不使用电子对抗手段时,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为5090,使用电子对抗手段

3、时,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下降为1以下。,3电子战(EW)的含义,电子战是敌我双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破坏敌方武器装备对电磁频谱、电磁信息的利用或对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进行攻击、杀伤,同时保障己方武器装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和人员的安全而采取的军事行动。,3电子战(EW)的含义(续),传统的电子战:l 电子对抗(ECM),包括电子侦察、干扰、隐身、摧毁。l 电子反对抗(ECCM),包括电子反侦察、反干扰、反隐身、反摧毁。,3电子战(EW)的含义(续),现代电子战:电子攻击(EA)以削弱、抵消或者摧毁敌方战斗力为目的,使用电磁能或者定向能攻击敌方人员或者装备。电子防护(EP)使用电子战保护人员或者装备,或者消

4、弱敌方电子战的效力的各种行动。电子战支援(ES)搜索、截获、识别、定位有意或者无意的辐射,为指挥员服务。,3电子战(EW)的含义(续),现代电子战的特点:1)强调电子战的攻击性,因此包含了定向能武器;2)电子攻击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敌方电子装备的性能,而且是消弱、抵消或者摧毁敌方的战斗力。攻击的目标包括设备和操作人员。3)电子防护包括对敌我双方的装备和人员的影响。,3电子战(EW)的含义(续),电子战内涵的变化:通信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 预警雷达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 制导雷达对抗:越南战争 反辐射攻击:中东战争 综合电子战:海湾战争 信息战:未来,4电子战的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法按装备分:雷达对

5、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导航对抗、对敌我识别系统对抗、对引信对抗、卫星对抗、C3对抗等按频段分:射频对抗频率范围3MHz300GHz光电对抗频率高于300GHz,包括红外、可见光、激光等声学对抗等频率范围3300KHz,包括次声波、超声波等,2)近年的分类方法,5.电子战与指挥控制战和信息战的关系,1)指挥控制战 指挥控制战来源于C3对抗(C3CM)。C3通信、指挥、控制 C3对抗: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电子干扰和实体摧毁等手段,阻止敌方获取信息,影响、消弱敌方的C3能力,保护自己的C3系统。,指挥控制战: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实体摧

6、毁等手段,阻止敌方获取信息,影响、消弱敌方的C3能力,保护自己的C3系统。指挥控制战是作战思想和战略,而不是作战手段。它的攻击对象是包括人员在内的整个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保护己方的。,2)信息战,信息是情报分析、运筹决策、指挥协调、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等各项活动的基础。信息战是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利用与反利用的斗争。军事信息战是为攻击或者利用敌方的信息、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武器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的信息、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武器系统。,3)电子战与指挥控制战和信息战的关系,指挥控制战是进行信息战的军事战略,是军事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指挥控制战的五大支柱是作战作战保密、军事欺骗、

7、心理战、电子战和实体摧毁。电子战是军事信息战的主要手段,4)现代电子战的新对象C4ISR,现代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广泛地依赖于电磁频谱,因此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主要作战对象为敌方的C4ISR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6.雷达侦察的基本原理,雷达侦察的基本原理:雷达发射 传播空间 雷达侦察设备实现雷达侦察必须满足的4个基本条件:l 空间条件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进入传播空间,进入侦察的空间范围,即在侦察天线的波束内;l 频率条件雷达信号的频率落在侦察系统的工作频带内;l 能量条件雷达侦察设备接收到足够强(灵敏度以上)的雷达发射信号;l 波形条件信号

8、调制参数在侦察设备的检测能力之内。,7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雷达发射 传播 目标雷达接收 空间 干扰机雷达干扰的机理和途径:l破坏电波传播路径l产生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目标检测l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8雷达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1)宽频带、大视场雷达侦察系统的频率覆盖范围为:1040GHz,75140GHz具备陆、海、空、天全空域、全方位、全高度的对抗能力2)瞬时信号检测、测量和高速信号处理适应传统脉冲雷达、捷变频雷达、低辐射雷达信号的检测与识别能力,对雷达参数的测量实时完成,信号的处理必须是高速实现。,1.2 国外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

9、国家,其技术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因此这里重点介绍有关美国的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美军“2010年联合设想”是其确定其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未来高技术作战的基本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而引发的这场新军事革命,将改变21世纪初叶的战场格局,并给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带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赢得高技术战争,迎接和推动新军事革命,美国军方提出了“2010年联合设想”,为其武装部队的发展,提供了作战标准,成为其三军设想的基础。,美国军方已经开始采取具体措施,制定远期规划,研究探讨预测未来的技术和武器系统,论证新概念新技术,在“2010年联合设想”的基础上着手为2020203

10、0年间战争和战场需求做准备。“2010年联合设想”是构建21世纪初高技术战场的蓝本,它提出了起杠杆作用的新的作战概念。其核心概念有4个:主宰机动、精确交战、全方位保护和集中后勤。,主宰机动:多维运用信息和机动交战能力,在整个战斗空间的宽度、高度和纵深内,为陆、海、空及天军提供有条理的军事行动,赢得战场主动,控制作战节奏,夺取决定性胜利。精确交战:准确确定敌军的位置,指挥控制友军部队精确攻击敌军关键力量或能力,并准确评估打击效果。,全方位保护:在我方部队展开、机动和与敌交战过程中,为各级部队提供保护使之行动自如。集中后勤:迅速对危机作出反应,快速在不同地区间转移作战物资,实时监视运送之中的关键物

11、资,并根据作战级别直接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这些新的作战概念相互作用,形成强大的“全面主宰”增强效应,在各种军事行动中处于主宰敌人的地位。“全面主宰”将成为21世纪美军一个重要特点。,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发展方向和趋势,1)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2)无源探测定位技术。其中,一是快速、高精度无源定位技术;二是“寂静”型无源探测定位技术3)导航战4)空间电子战5)电子战无人机6)有源诱饵技术,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发展方向和趋势(续),7)“硬杀伤”电子战装备技术8)电子战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9)电子战仿真技术10)信息/网络对抗技术11)高功率微波、非核致电磁脉冲技术12)超导、纳米技术应用等,1)电子战

12、系统的综合一体化,美军在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方面,从概念到装备技术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目前,已有多项计划投入实施。首先是INEWS即综合电子战系统计划。INEWS最初是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机载一体化电子战系统,从1983年8月开始公开招标至今仍在研制过程中,它是为适用90年后期和21世纪初服役的新一代战斗机(空军F22和海军的A12战斗机)研制的至今最高水平的综合一体化机载电子战系统。,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续),其次是综合防御电子对抗(IDECM)系统。它是目前美国海军牵头、海/空军联合开发的又一项计划,计划最初是为海军的F/A18E和空军的B1飞机研制对付下一代射频威胁的

13、自卫电子对抗系统,以取代原先的机载自卫干扰(ASPJ)系统,但现正在考虑也用于空军的F15E飞机以及AC/MC130、F16和U2侦察飞机等各类飞机上。,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续),第三是美国陆军直升机“综合射频对抗系统”(SIRFC)。这是美国陆军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战场作战、增强直升机在作战威胁环境中的生存力而倡导的又一综合电子战系统计划,是美国陆军在2000年前后投入使用的目前所进行的重要电子战更新计划。,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续),第四是美海军的“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计划。美海军自90年代初以来,除了对其7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舰载标准电子战系统AN/SLQ32(V)不断进

14、行改进升级计划外,并开始组织实施水面舰艇全面换装SLQ32(V)的新计划。1994年初开始重新启动,1996年5月,美海军决定取消AN/SLQ32舰用电子战系统的改进计划,加快实施“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新计划。,2)无源探测定位技术,利用新的测向技术改进现有的机载RWR,使其同时具有ESM/ELINT的能力,成为当今世界上新一代战术飞机RWR的发展方向。利用新的测向定位技术对大批老一代飞机的EW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目标引导能力从而肩负对敌防空压制(SEAD)任务,这是当前充分利用并发挥现役战术飞机EW资源的最有效措施,成为国外EW系统开发研制的一大主流趋势。由此诞生的新EW

15、系统,与当代先进的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相结合,有可能会极大地推动以精确打击为特征的现代军事技术革命。,无源探测定位技术(续),目前,美军正在开发研究的电子战新测向定位技术计划有:无源测距分系统(PRSS)计划;精确定位与识别(PLAID)计划;联合辐射源目标引导系统(JETS)计划;先进战术目标捕获技术(AT3)计划等。在无源探测定位技术方面取得的另一项重大进步是利用第三方辐射源对飞机进行定位的“寂静哨兵”系统,该系统已进行演示验证试验。,3)导航战,由于美军推行的是全球作战战略,以GPS为代表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是其全球作战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系统。“导航战”计划是美国国防部“先期概念技术演示”的一部

16、分,其研究细节极为保密。但据透露,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GPS军用所需的干扰/反干扰技术、作战技术以及在接收机/卫星/卫星控制等方面的改进技术。,导航战(续),针对敌方干扰,GPS用户可能采用的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技术方法,通过采用专用的自适应天线阵列来为自已的GPS接收机提供电子保护;第二种方法是凭借战术上或操作上的程序,对人为或非人为的干扰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以用来对硬目标实施攻击。,导航战(续),此外,针对未来的导航战,还将开展的GPS研究课题有:自适应调零或波束成形技术、后相关波束成形或调零技术,以及抗干扰滤波器技术等。至今已完成的工作有:在以定量描述的威胁下,对军用GPS

17、接收机的性能进行评估;针对假想的干扰信号,对军用GPS接收机的性能进行测试;为精确定位敌方干扰源而开发出一种可携式干扰探测/定位接收机;以及为对抗敌方GPS接收机的工作和暴露己方GPS接收机的易损性而开发成功一种原型干扰机。,4)空间电子战,军事卫星是超级大国进行情报侦察、战区通信、精密导航的主要手段。他们所拥有的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可以随意深入他国上空,对敏感地区进行连续、长期、细致的监视,使对方的民用建设和军事活动完全暴露在“电子眼”的严密监视之下,实现了“战场透明”。从而使其掌握了信息战的主动权,这就是超级大国的“信息保护伞”。,空间电子战(续),卫星侦

18、察其有侦察范围广,覆盖面积大、速度快、效果好、能连续或定期监视某一地区等优点,而且“合法化”。美、俄认为空间侦察是“国际原则公认”的目前“唯一合法”的侦察手段。因此,空间侦察特别是卫星侦察已成为美、俄空间争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几次局部战争中,战前和战争期间已成为军事情报侦察最重要的有效手段。在海湾战争中,军事侦察卫星提供了90的战场情报,可见它在现代战争中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5)电子战无人机,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遥测遥控和信号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无人机的性能和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和发展,它在现代战争中作为电子战平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包括电子

19、侦察、反辐射攻击、电子干扰、诱惑和骚扰等任务。美国,以色列等均已在实战中成功地应用了电子战无人机这一特殊作战平台。,6)有源诱饵技术,美国空军认为,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是保护作战飞机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的费效比最佳的防御手段。美国海军在开发海上综合电子战自卫设备的同时,也在加紧进行改进舰外对抗措施的工作,除了发展舰载箔条/红外曳光弹无源干扰物发射系统外,也在大力开发舰外水面有源诱饵。诱饵具有实时截获、干扰及时,欺骗性强和成本低的优点;可形成多目标或多点源非相干干扰,用于对付单脉冲型雷达制导的导弹威胁特别有效,并可以共享机内干扰机的硬件资源(如干扰技术发生器)。拖曳式诱饵可以全编程工作,既可独立工作,

20、也可与机上现有的EW设备一体化工作。,7)“硬杀伤”电子战装备技术,现代战争表明,为使作战飞机完成战斗使命,首要措施是压制敌防空火力网:其一是采取“软杀伤”的电子对抗措施,即干扰防空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暂时使雷达迷盲和失效;其二 以“硬杀伤”的防空压制武器直接摧毁雷达。反辐射导弹是防空压制的主要“硬杀伤”武器。由于这种被动寻的武器隐蔽性好,作用距离远,能全天候使用,所以近30多年来,美、英、法、俄等主要军事大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反辐射导弹,以加强电子攻击“硬杀伤”能力。,“硬杀伤”电子战装备技术(续),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即AGM88“哈姆”(Harm)高速辐射导弹。并正在研制利用

21、毫米波与红外技术的第四代导弹,进一步拓宽频率覆盖和提高目标识别能力。美国1997年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一项正式协议以启动一项三国合作计划,大大增强“哈姆”(HARM)反辐射导弹的目标打击能力。该计划是要研制一种称之为AGM88D Block 6的新型“哈姆”反辐射导弹、弹上添加了GPS导航星接收机和惯性导航传感器(GPS/INS)制导装置,以提高导弹的目标捕获能力。,“硬杀伤”电子战装备技术(续),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动向还包括采用被动/主动雷达寻的或红外/被动寻的复合制导技术,以攻击机动目标,如空中预警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及使用雷达的战斗机等。美国还在试验研究利用反辐射寻的方法摧毁通信台站和具有无

22、意辐射的军事目标的可能性。,8)电子战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在美国“空军2025”报告中,评估的重大技术分为了13大类。在这13大类中评出的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就包括了“数据融合”技术。根据该报告,“数据融合是一种技巧,借助这种技巧可以把多源多变量数据修正和处理成单一的、统一的逻辑文件。它是带有分布式传感器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的一个集成部分。,智能处理是所有融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信息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计,在未来战场上,电子战装备将要面临的信号环境将是十分密集和复杂的,如果不借助于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将是难于从这中复杂的信号环境中提取出所真正需要的信息。,9)电子战仿真技术,仿真可

23、用于电子战装备的系统设计、性能测试评估、战术演练、操作员培训等。利用仿真,有助于减少研制费用、加快研制速度、实现参数技术保密等,同时,仿真技术还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据报道,美国已开发出“机上的试验靶场”,并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虚拟试验靶场能评价各种目标、自然干扰源和最常使用的电子战干扰包。通过模拟各种各样的试验状况,模拟器及时地提供了系统性能的评估,与给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比较,或者与另外的系统进行比较。除了试验外,虚拟试验场的高逼真度允许其作为一种基本的训练工具使用。仿真技术在美空军的2025计划和美航天司令部2020年设想中均是作为一种共性的和基础性的关键技术。,10)信息/网络对

24、抗技术,信息优势是美军“2010联合设想”中12项联合作战能力的第一项,是支撑其“主宰机动”等核心作战概念的最关键要素。信息战、计算机病毒战、网络中心战等是美军正在发展的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技术战争的重大作战概念和技术。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说明,信息/网络对抗正在成为现实。,11)高功率微波、非核致电磁脉冲技术,高功率微波武器是指利用发射强大功率微波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破坏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它不但能对电子设备起干扰破坏作用,还能利用强微波束照射目标倾刻烧毁目标,引爆炸弹、导弹、核弹等武器,因此它具有电子战“软杀伤”和“硬杀伤”的双重机理。高能微波武器是未来电子战的有力新式武器,它既可

25、以起传统电子战的干扰作用,又能起到摧毁目标的硬杀伤作用。美国等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紧研究开发这类新型武器,并正在走向实用化。据报道,美军微波武器到2015年有望达到三军普遍装备使用的程度。美国在科索沃冲突中已试验性地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也有报道说俄罗斯也已研制出电磁脉冲炸弹。,12)超导、纳米技术应用,采用超导技术和材料可制成微波无源和有源器件,这些器件具有特别高的工作频率、超宽频带、极低噪声、极小功耗、小体积、轻重量等一系列独特优点,所以非常适用电子战应用,在美国空军赖特实验室开发的高温超导数字式EW系统中可直接采用的超导器件有A/D和D/A转换器,它使数字接收机可直接在微波频段就

26、进行数字化和信号处理,例如用510GHz速率直接进行RF脉冲的快速付里叶变换,这将是电子战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突破。采用超导技术制作出的低插损、高功率、宽带宽的超导传输线和移相器十分适用于采用相控阵天线的机载电子战应用。,超导、纳米技术应用(续),超导色散延迟线将为电子战用压缩/微扫接收机和宽带电子战频谱分析仪提供宽带压缩。利用超导延迟线制作的低损耗、高分辨率MMIC移相器用于有源固态阵列发射机的极化控制网络,可对发射机信号进行精确的极化控制,实现自适应极化干扰技术等。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

27、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专家们认为纳米技术将创造人们想像不到的推动新世纪前进的奇迹,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因而纳米技术一出现,许多国家将其列为“关键技术”范围,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1.3 国内综合电子战技术现状与差距,(1)现状“九五”预研计划完成后,在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光电对抗的多个方面均将取得较大发展,突破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在雷达对抗方面,我们可对下列关键技术有所突破:(a)完成瞬时带宽大于500MHz的宽带数字接收机试验模型,该接收机与传统的模拟接收机相比,灵敏度可提高1020dB,参数测量精度可提高12个数

28、量级,响应时间可快几十倍,从而可为新一代电子侦察/测向接收机的性能跃升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内综合电子战技术现状与差距(续),(b)宽带相控阵雷达干扰技术可取得长足进步。结合17号工程引进项目,使28GHz宽带T/R组件可进入工程应用,从而为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及其相关电子战设备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c)多目标机动辐射源无源定位技术可完成原理验证试验,它突破了传统的无源定位方法,应用时差定位实现了大带宽、高精度、快响应,从而可对机动辐射源实施无源定位,从而为研制具有抗干扰、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新型无源探测定位网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国内综合电子战技术现状与差距(续),(d)宽带反辐射导引头技术

29、完成演示验证试验,从而可为我国宽带反辐射无人机、宽带反辐射导弹的工程研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使我国电子战从软杀伤进入硬摧毁。在通信电子对抗装备技术方面,实现了单机向系统、常规系统向非常规系统的技术过渡,应用范围遍及三军,产品能适应多种平台,具备了初步的训练和一定的战斗能力。,国内综合电子战技术现状与差距(续),在光电对抗与雷达无源干扰方面,“九.五”预研完成后,将重点突破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干扰、机动平台光电综合告警、激光有源干扰、新体制红外制导导弹有源干扰、红外/紫外双色干扰、光电无源干扰、光电武器防护、三毫米无源干扰、高效干扰物和无源假目标等关键技术。由此可见,“九.五”预研计划完成后,可使我

30、国综合电子战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与21世纪初期综合电子战的作战需求相比,在下列几个方面尚未展开研究工作,或存在很大差距。,1.4 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2010年发展图象,2010年的综合电子战预研将针对综合电子战系统建模与仿真和发展电子战新概念、新技术的预研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新概念电子战武器技术,如微型电子侦察传感器、微型电子干扰机、手提式电磁脉冲弹、定向能微波武器、高能激光武器、高温超导天线、对敌战术数据链的综合对抗、多模制导武器综合对抗、区域快速多频谱伪装等先进技术,以便为未来高度信息化的数字化战场和空间电子战提供强有力的武器和技术储备。2010年的综合电子战发展图象可通过“预研

31、发展需求与现状”和“突破的技术”项目来表达,即通过开展一些技术突破项目的研究,来满足预研的技术发展需求,如下表所示:,1.5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要点:l 定义和特点l 描述和参数,1信号环境的定义,信号环境S是雷达对抗设备所在地域内辐射源、散射源信号 的全体:对典型脉冲雷达:脉冲幅度序列,与雷达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及扫描、相对距离、运动姿态、传播衰减等有关;脉冲发射时刻、脉宽序列,与雷达信号调制有关;雷达载频;雷达信号的相位调制序列;,2 信号环境的特点,辐射源数量多、分布密度大、范围宽、信号交迭严重 重要的军事集结地,辐射源分布十分密集,在单位时间内出现地脉冲数地平均值可以达到几万几百万,在

32、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信号同时出现。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多变、快变处于抗干扰和反侦察地需要,许多雷达具有改变发射信号的载波频率、脉冲重复频率、脉冲波形或者其它调制参数,变化的时间可能在秒、毫秒甚至脉间。信号威胁程度高、反应时间短各种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反辐射寻的等,经常采取静默战术,一旦进入攻击范围立即投入工作,迅速捕获目标,引导武器攻击。留给侦察系统的时间很短。,3侦察机检测能力D描述,雷达对抗系统对雷达信号S的检测能力是一有限的子空间D:其中:RF 信号载波频率的检测范围AOA信号达到方向的检测范围PW 信号脉冲宽度的检测范围P 信号功率的检测范围 直积系统检测能力D可以是时不变的(非搜索检测

33、),也可以是时变的(搜索检测)。,4侦察机检测到的信号环境S,侦察系统检测到的信号环境S是辐射源S中的一个子集:显然,检测范围D越大,进入侦察系统的信号也越多。进入系统的信号脉冲序列近似满足平稳性和无后效性,可以用POISSON流描述,流密度为。下面是它的几个特性,时间内到达n个脉冲的概率:典型脉冲雷达环境:1秒内到达脉冲的平均数:,任意时刻无脉冲的概率-寂静概率:为平均脉宽和周期 i脉冲雷达信号不交迭的概率:任意时刻发生交迭的概率:,相邻脉冲间隔 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1.6 雷达侦察概述,1.雷达侦察的任务与分类 雷达侦察是获取雷达情报的主要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利用装备有雷达侦察系统的侦

34、察卫星、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和地面侦察战,对敌方的各种雷达辐射源进行不间断的侦察,获取和检测有用的信息。,雷达侦察的分类,1)电子情报侦察(ELINT):广泛侦收,以获取雷达技术情报为主,查明敌方雷达的战术技术参数,特点是长期分析综合,供战略决策使用。2)电子支援侦察(ESM)属于战术情报侦察,为指挥员和作战系统提供当前战场上的敌方电子装备的位置、工作参数等,特点是实时战场侦收,即时决策指挥。3)雷达寻的和告警(RHAW)用于作战平台的自身防护。特点是实时侦收、指示威胁雷达信号.,雷达侦察的分类,4)引导干扰 为雷达干扰提供威胁雷达的方向、频率、威胁程度等信息,选择最佳干扰样式和干扰时机,

35、引导干扰机。特点是实时侦收、跟踪威胁雷达信号,控制干扰机。5)引导杀伤武器 通过对威胁雷达信号的侦察和识别,引导反辐射导弹攻击威胁雷达。特点是实时侦收、跟踪预定威胁信号,控制杀伤武器,2.雷达侦察系统的技术特点,1)作用距离远,预警时间长雷达:接收2次回波,与距离4次方成反比侦察:接收直射波,与距离2次方成反比一般侦察作用距离1.5倍的雷达作用距离,因此可以比雷达提前发现目标。2)安全、隐蔽侦察系统是无源的,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3)获取信息多 侦察系统本身具有宽的时、频、空、极化、调制域,可以获取十分丰富的信息。,3.雷达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雷达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续),测向天线阵与接收

36、机 检测每个到达脉冲的方位角;测频天线与接收机 检测每个到达脉冲的载频、到达时间、脉冲幅度、脉宽和脉内调制;预处理 根据上述检测参数进行脉冲分选 已知雷达:由已知雷达数据库支持分出各已知雷达数据列未知雷达 由先验知识库支持分出各未知雷达数据列;主处理 对分类的雷达数据列进行辐射源检测、参数测量、威胁判别、对预处理的修订和数据分配等。,1.7 雷达干扰概述,1.雷达干扰技术分类 1)按干扰能量来源分:有源干扰(active),干扰能量来自雷达之外的某个辐射源无源干扰(passive),干扰能量来自雷达照射的非目标物体的散射复合干扰,两者的复合2)按人为因素分有意干扰,人为因素有意产生的干扰无意干

37、扰,自然或者其它因素产生的干扰,3)按作用原理分遮盖性干扰 在雷达接收机中,干扰与目标回波叠加在一起,使雷达检测目标信息。欺骗性干扰 在雷达接收机中,干扰与目标回波难以区分,以假乱真,使雷达检测目标信息。,4)按雷达、目标、干扰机相对位置分远距离支援干扰(SOJ),干扰机远离目标,通过辐射强干扰信号掩护目标,一般为遮盖性干扰,干扰雷达旁瓣。随队干扰(ESJ),干扰机在目标附近,通过辐射强干扰信号掩护目标,一般为遮盖性干扰,干扰雷达主瓣或者旁瓣,大多用无人机实施。自卫干扰(SSJ),干扰机位于雷达目标上,一般为欺骗性干扰,干扰雷达主瓣。近距离干扰(SFJ),干扰机到雷达的距离领先与目标,通过辐射干扰信号掩护后续目标。主要由投掷式或者无人机实施。,2.雷达干扰系统的基本组成,雷达干扰系统主要组成如下:l干扰决策、资源管理 根据威胁雷达检测识别结果和系统资源配置,制定干扰策略,分配干扰资源l干扰资源 由引导式、转发式两类资源系列组成 引导式资源 干扰能源来自于自身的振荡器转发式资源 干扰能源来自于接收或存储的雷达信号l 功率合成、波束形成 在指定方向上发出大功率干扰信号。,雷达干扰系统的一般组成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