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08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附标准问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IPTV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动态分析 附标准问答1.IPTV业务发展动态2005年以来,IPTV受到全球电信行业的普遍关注,普遍认为IPTV是电信也转型战略选择。整个电信行业对围绕IPTV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深入探索。随着各国管制政策的开放、技术标准的完善和市场运营模式的成熟,IPTV逐渐进入更为理性和稳健的发展阶段,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也逐渐清晰。数据显示,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IPTV市场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iSuppli的报告预测,到2009年年末全球IPTV用户总数将达3330万,比2008年增长56%,随后全球IPTV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IPTV用

2、户规模将达1.15亿。从区域来看,2009年全球IPTV市场发展的热点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欧洲是IPTV市场起步较早的地区,目前总用户数占全球一半以上,2009年以来,英、法等西欧国家市场平稳增长,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东欧国家的IPTV市场增长快速。美国Verizon FiOS仅第2009年三季度就新增用户新增19.1万,总数达到270万,是目前拥有电视用户最多的电信运营商。未来三年美国IPTV用户数还将增长三倍,达到1550万户。从今年1月份起,韩国打破政策瓶颈正式开通IPTV服务,到9月份,韩国IPTV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超过100万。我国IPTV业务仍在稳步推进,预计2009年

3、底用户数将达450万。在平稳发展的表象之下,2008年以来IPTV业务在全球运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面对数字电视的市场竞争,相对于前期注重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IPTV运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与提升。2)面对互联网视频的竞争压力,运营商更加积极地推进IPTV系统的开放性,在IPTV系统中引进互联网内容和应用。例如美国AT&T 已经在U-verse IPTV平台上开通了Flickr服务,支持用户通过电视机浏览Flickr上的图片,Verizon计划在其IPTV平台FiOS TV上支持Twitter、Myspace、Facebook、Youtube。3)运营商注重发挥其在固定和移动网

4、络综合覆盖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融合型业务。AT&T在市场上率先以U-verse TV为基础提出了“三屏合一”业务的理念,并推出了相关业务,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普遍关注。从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T)和其他标准组织的研究来看,IPTV技术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呈现紧密的互动关系。2009年以来,上述市场变化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IPTV GSI的最新进展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这些新的动向。本文接下来简要介绍ITU-T与全球IPTV标准化工作的关系,并简要回顾ITU-T在IPTV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IPTV GSI的最新进展。2.ITU-T与全球IPTV标准化IPTV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的

5、互联互通,降低产业整体发展成本,往往还涉及众多知识产权,因此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是竞争的制高点。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各大企业都高度关注IPTV标准化工作。欧洲(ETSI)、美国(ATIS)、日本(TTC)、韩国(TTA)和中国(CCSA)等地区和国家的标准化组织纷纷将IPTV作为工作重点,一些主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还成立了专门的旨在促进互操作的产业推进组织,如开放IPTV论坛(Open IPTV Forum)、日本IPTV论坛(IPTV FORUM JAPAN)等。ITU-T作为信息通信行业标准化的官方组织,自2006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除了自身完成了多项核心国际标准(国际建议)外,还在协调全球标

6、准化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1 全球IPTV标准化当前,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际和地区标准化组织都在开展IPTV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与推广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中、日、韩,CJK)。各主要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欧洲:欧洲在IPTV标准研究和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因此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标准制定方面,欧洲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组(DVB)早在2003年就开始制定DVB over IP标准,其定义MPEG TS over IP标准为全球IPTV系统广泛采用,中间件标准MHP也对ITU-T IPTV中间件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ETSI TISPAN小组近年来专注开发基于NGN的I

7、PTV标准,正式将IPTV纳入NGN Release 2中。TISPAN的NGN IPTV有两个并行的方案,即NGN集成IPTV和IMS IPTV,前者对应ITU-T Y.19102中的NGN/非IMS方案;后者基于3GPP Common IMS,对应Y.1910中的IMS方案。由于TISPAN的技术路线与在NGN中投入很大经历的欧洲运营商和制造商的路线一直,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设备商和运营商参与。此外,ETSI还在2008年末新近成立了媒体分发(MCD)工作组 ,专门负责内容分发体系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美国:ATIS的IPTV互操作论坛(IIF)成立于2005年,AT&T、思科、北电、BT等美国

8、、加拿大和英国的IPTV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是ATIS IIF的积极参与者。该组织主要关注体系架构、安全、接口、服务质量等问题,已经产生了体系架构、DRM互操作等很多重要成果,已经完成了面向直播业务的第一阶段标准,开始制定面向VoD的第二阶段标准。2009年以来,又陆续发布了IPTV业务评估质量模型、设备的远程管理和IPTV组播应用等多项标准,同时,ATIS IIF也正在考虑提高IPTV系统的开放性,引入更多的互联网内容3。日本:日本一直是IPTV标准化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不仅在国内标准化组织ARIB、TTC等开展标准化研究,还积极参与ITU-T的活动。特别是对 ITU-T IPTV应用平台、

9、终端和家庭网络这几个热点领域的研究都有比较集中的参与,NTT、NEC、OKI和KDDI等公司在IPTV中间件、终端和家庭网络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此外,NTT及索尼等日本15家大型通信、家电、电视公司2008年还成立了日本IPTV论坛(IPTV Forum Japan),联手制定IPTV标准 。韩国:韩国TTA于2006年3月成立了IPTV项目组,启动了与IPTV相关的业务平台、DRM/CA互操作、QoS/QoE以及机顶盒互联互通等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形成了基于IP专网的IPTV标准系列,2009年启动的第二阶段工作主要关注NGN IPTV的标准化。韩国也一直是IPTV GSI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10、,提案数和参会人数均占很大比例。来自韩国的ETRI、ICU等组织的专家关注多个方面的议题,包括网络控制、业务控制、DRM互操作、中间件、元数据等。中国: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IP与多媒体工作委员会IPTV特别工作组于2005年8月成立,启动了对IPTV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参加IPTV特别工作组的单位几乎包含了目前从事IPTV业务运营、开发和研究的国内外所有企业。目前已经完成34项标准,其中9项已经正式发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中国IPTV标准采用非NGN架构,终端中间件也采用Web技术体系,已于2008年成功的解决了机顶盒的互联互通问题。中国作为ITU-T IPTV标准化工作

11、的发起成员之一,全面的参与了IPTV国际标准的制定,是ITU-T在IPTV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力量。中国代表团对ITU-T的IPTV体系架构、安全体系架构、网络控制框架、终端中间件、终端设备等主要标准都有重要的影响,技术路线被广泛接受。我国企业仍广泛参与ITU-T的IPTV标准制定,积极的将我国的成果输出到国际标准。涉及的范围包括1)终端;2)终端中间件,特别是基于Web的中间件;3)应用平台中的JavaScript扩展;4)受众测量(H.IPTV.AM);5)IPTV网络控制。2.2 ITU-T在全球IPTV标准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上IPTV标准组织林立各自为政,在当前这样的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上

12、,如不能加强协调,对IPTV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国际电联在2006年成立IPTV焦点组,旨在协调全球范围的标准化活动,促进国际IPTV的互联互通。ITU-T IPTV研究工作自2006年开始以来,吸引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各大公司的广泛参与。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等IPTV市场发展较好的国家都是ITU-T的IPTV标准制定的积极参与者,其中以中日韩最为活跃。2009年以来,巴西、新加坡等国家也加入到IPTV GSI活动中来。到目前ITU-T已经完成了17项IPTV相关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各地区组织积极将成果以提案的形式提交ITU-T,另一方面,ITU-T也及时与各组织沟通

13、最新进展,协调标准制定的差异。在ITU-T需求和架构等标准发布后,ETSI、ATIS等组织都积极引用和参考。ITU-T在引领全球IPTV标准研究,协调各国家和地区标准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应看到,IPTV系统本身技术复杂,业务开展也因地域同呈现很大差异,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组织处于利益考虑,在标准化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ITU-T在IPTV标准化领域发挥引领和协调的作用提出了挑战。 3.ITU-T IPTV主要标准化成果IPTV GSI(Global Standards Initiative) 是ITU-T设立的一个跨研究组的协调机制,负责协

14、调各研究组IPTV相关标准制定。参加IPTV GSI的研究组包括第9,第13,第16,第12和第17研究组中涉及IPTV的多个研究课题(Question)。目前,ITU-T已经制定完成了17项国际建议(ITU-T Recommendations),详见表1。ITU-T已经推出的IPTV国际标准涉及需求和架构、性能监测、家庭网络、应用平台与端系统以及有线网上的IPTV等5大领域,是全球范围内IPTV产业界达成的共识,具有广泛的产业基础。IPTV需求和架构系列标准确立了IPTV的业务需求和支持IPTV业务的体系架构,定义了实现IPTV的三种具体技术体系,即非NGN、NGN-非IMS和NGN-IMS

15、,为其他标准组织和ITU-T内部开发协议奠定了基础。IPTV应用平台系列标准(H.76X系列)确立了以Web技术(W3C+JavaScript)为主的应用平台框架,着重开发基于非NGN的IPTV应用平台标准。终端(H.72X)方面,ITU-T标准定义了软硬件架构和中间件架构,并提出了分能力级别制定标准的工作思路。目前,IPTV应用、内容平台和端系统成为ITU-T IPTV的重点任务,详细进展见第4节。虽然上述国际标准确立了IPTV标准的总体框架,为后续标准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但大多停留在高层需求和架构的层面,距离指导实际的开发和部署仍有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ITU-T组织的国际性和官方背景,在与

16、产业互动方面仍需更加紧密,以便在标准中确切反映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IPTV GSI近期的工作进展可以看到,ITU-T正在朝贴近市场和产业的方向前进。4.IPTV GSI最新进展2008年以来,随着需求、体系架构、安全、性能测量等一系列总体性建议逐步完成制定并发布,SG13、SG12和SG17在IPTV方面没有出现新的热点。SG13仍在继续完善IPTV网络控制和业务控制相关建议书,SG17着力完成DRM互操作等方面的项目4。SG16研究组则囊括了IPTV应用平台、IPTV终端、IPTV家庭网络等IPTV标准的关键议题,成为目前IPTV GSI中最受关注的研究组4。这些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

17、,将对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国际标准体系起到关键作用。在SG16内部,IPTV相关工作集中在Q13/16和Q21/16两个小组。 Question 13/16 IPTV多媒体应用平台和端系统(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s and end systems for IPTV)Q13/16是为IPTV专门成立的研究小组,负责IPTV多媒体应用平台(IPTV.MAFR)和端系统(IPTV.TDES)方面的新建议制定。目前该组正在开展标准制定的领域包括:1) IPTV多媒体应用平台的一般问题General aspects(H.700-H.719):目前正在制定的新建议有I

18、PTV.MAP,内容主要是对Q13/16所涉及领域进行概述。另外,鉴于该小组所制定标准设计范围日益庞杂,目前还启动了一个新建议H.IPTV-ProComp,旨在对IPTV多媒体应用平台的能力进行必要的分类,便于设备的实现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级别,以便确保互联互通。2)IPTV终端设备 Terminal Devices(H.720-H.729):终端设备相关的建议按照不同类型单独制定,除了已经发布的H.720-概述和H.721-基本型之外,正在制定的新建议还有全功能型(TDES.3)和移动型(TDES.4)终端设备。3)IPTV中间件Middleware(H.730-H.739):沿用J.200

19、架构制定的以广播业务为中心的IPTV中间件架构标准已经作为J.701发布。Q13/16目前正在制定基于Web技术的中间件建议(H.IPTV-WBTM),目的在与一方面支持视频类业务,一方面能够兼容Facebook等互联网业务,增强IPTV中间件平台的通用性和开放性。此外,涉及分布式IPTV中间件的新建议H.IPTV-DSMW正在制定中,但分布式中间件的特性以及技术细节还未完全定义清楚。4)IPTV应用事件处理Application Event Handling(H.740-H.749):IPTV事件是指与内容相关的来自用户或系统的动作,涉及的应用包括受众测量、紧急通知等。IPTV事件处理框架(

20、H.IPTV-AEH)还在制定中。受众测量(Audience Measurement)机制的完善可以显著提高IPTV系统的商业价值,特别是作为互动广告平台的价值,因此受众测量标准成为近期热点,进展较快,制定中的新建议包括总体需求与框架H.IPTV-AM.0 ,以及业务相关的H.IPTV-AM.1(交互业务)和H.IPTV-AM.2(广播和点播)。5)IPTV多媒体应用框架Multimedia Application Frameworks(H.760-H.769):该领域内容最为丰富,涉及支撑IPTV应用的各种声明性语言(Declarative)和过程性语言(Procedural)。目前主要是基

21、于W3C的Web技术体系,对HTML、DOM、CSS进行适当的剪裁,并对ECMAScript(JavaScript)进行扩充。同时也参照了广播标记语言(BML)和消费电子协会(CEA)对HTML的剪裁方案。目前相关的12项新建议在制定过程中。此外,Q13/16还设立了IPTV元数据Metadata(H.750-H.759)和IPTV业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 up to consumption(H.770-H.779)两个工作方向,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为了更贴近产业发展,适应市场对IPTV标准化提出的新需求,Q13/16已经开始讨论相关新领域的话题,并启动了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条

22、件成熟可能会着手正式建议的制定。这些方向包括:1)IPTV应用平台的一致性与互联互通测试(HSTP.IPTV-SACII):针对应用平台和终端设备的标准一致性和互操作开展研究,制定新建议,甚至开展测试,是未来推动标准应用,确保产品互操作性的前提。2009年11月会议上已有多各成员提交相关提案。很明显互操作相关的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一个热点。2)IPTV轻量级Web插件(HSTP.IPTV-Widget ):IPTV的运营实践证明,IPTV系统需要更加开放,能够方便的将互联网应用集成在系统中来。这需要一系列技术支持,包括Web2.0上流行的轻量级Web插件集成方式。Q13已经

23、着手研究在IPTV中引入Widget的相关问题,这可能成为促进IPTV与互联网应用融合的重要举措。3)IPTV富媒体交互应用(HSTP.IPTV-RIA):IPTV用户体验的提升需要富媒体交互应用技术的支撑。引入Web上常用的RIA技术,如Ajax,符合Q13既定的IPTV应用框架,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很自然的发展方向。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4)IPTV业务发现与选择:业务发现与选择机制是IPTV应用平台的重要环节。随着架构的稳定和应用平台技术方向的明确,应用发现与选择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未来的重点在于基于IMS的业务发现HSTP.IPTV-SDIN,另外,基于Web的业务发现HSTP.I

24、PTV-WBSD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Question 21/16 多媒体架构(Multimedia Architecture)Q21/16下设的IPTV相关研究方向为“支持IPTV的家庭网络(Home Networks supporting IPTV services,H.62X)。Q21/16已经完成了建议书H.622.1支持IPTV业务的家庭网络架构与需求(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home networks supporting IPTV services)。目前,制定中的家庭网络相关新建议包括:IPTV家庭网络的远程管

25、理、支持基于NGN的IPTV家庭网络以及虚拟家庭IPTV业务。5.小结随着IPTV技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的深入推进,IPTV在全球的发展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欧美日韩等各国家地区和大型公司对IPTV技术标准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如不能协调一致,对产业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ITU-T作为全球ICT标准化的领导者,在引领IPTV国际标准制定,协调各组织标准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TU-T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奠定了国际标准框架。ITU-T IPTV GSI的近期进展也反映出IPTV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一些积极的动向,在贴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的进步有助于确保其领导地位。我国产业界一贯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经过努力

26、已经确立了我国在IPTV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领导地位。在积极开展国内IPTV行业标准制定的同时,注重将行业标准向国际转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加强国内IPTV应用平台、IPTV终端、IPTV家庭网络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化,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成果的国际化。附:IPTV标准问答问题之一:是否需要IPTV中间件?多媒体应用平台通常采用中间件的方式来实现,GEM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中间件标准规范。另外,还有MPEG多媒体中间件。目前,基于GEM开发的机顶盒,至少有1000万台。欧洲比较成熟的商用中 间件产品有OpenTv的EN2、Liberate的TV Navigator for DT

27、V、Enreach的Enreach TV for DTV、CanalPlus的Mediahighway以及NDS的NDS Core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已经使用了这些中间件产品。尽管上述中间件都是基于家庭网络设计的,并且均应用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上,似乎与我国当前的IPTV主体运营商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IPTV机顶盒很多都是由数字电视机顶盒经过移植和改造来的,比如改变机顶盒的接入认证方式,增减系统模块等;况且,DVB-IPI的架构应用到电信领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总之,中间件的实现方式对于IPTV终端和平台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基于中间件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

28、用,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来开发。事实上,中间件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各种操作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中间件。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它将PC底层的各种硬件设备、存储设备等屏蔽起来,使得上面的各种应用不需要知道底层设备的具体细节。同时,Windows还提供各种接口和业务开发包,因此才有了现在丰富多彩、个性化的Win-dows应用。Windows的成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符合发展需要的中间件是多么重要。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困扰IPTV终端和平台的中间件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将会逐步减少,IPTV中间件将会在未来的应用中大显身手。因此,谁控制了产业的制高点,谁就

29、能赢得主动权,Windows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问题之二:IPTV机顶盒如何“互通”?常常听人说,将来的IPTV机顶盒就摆在商场里,任何人买一款机顶盒拿回家,插上电源,与电视机相连就可以看IPTV节目了,这就是“互通”。事实上,“互通”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机顶盒插上电源,与接入网络和设备相连,机顶盒经过业务平台的认证鉴权,如果通过,就认为是“互通”了,这个是网络层面的互通;二是在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最基本业务的互通(比如直播、EPG的显示等),就像电话机插上电话线后通话那样(最初的电话只完成通话功能);第三种情况的“互通”是指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机顶盒能够收看任何节目,享

30、受自己付费后的任何内容,这种情况也分为好几种类型。由此可见,一般人所说的“互通”就是在第三种情况下的互通。“互通”是一个与商业模式、性能与成本、使用范围、需求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互通”的程度和范围各不相同。为了说明问题,可以用两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来说明,一个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电话机,另一个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PC。众所周知,一部电话机拿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插上电话线就可以与任何一部电话通话。当然,它只能提供通话功能。为了提供更多的功能,就需要智能网。可见,全球的互通需要牺牲它的功能作为代价。功能的增强,业务的增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再看看PC,只要它装上了Windows操作

31、系统,全球的PC就可以互相通信。这个案例说明,互通需要有统一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全球通用的IP协议。表面上看,只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PC就可以“互通”了。但事实上,不同操作系统的两台PC一般是不能互通的,除非它们之间达成某种协议(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同样,基于同一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应用,也是不能随便与其他应用“互通”的。因此,“互通”是有条件的,它总是与产品的功能和成本、需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机顶盒的“互通”,可以在“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之间游动,其不确定性不是由技术造成的,而是取决于应用需求、商业模式、功能和成本等因素。如果全球的机顶盒由一个系统和设备提供商来提供,相信“互通”不是问题。但问题是由谁来提供,因为即使像微软那样的巨人,其“维纳斯”计划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