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32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LANZHOU TZU CHI HAND SURGERY HOSPITAL,皮瓣,皮瓣:有血供的组织瓣。历史发展:带蒂皮瓣 岛状带蒂皮瓣 肌瓣和肌皮瓣 即刻通血的游离皮瓣移植 即刻通血的游离肌瓣及肌皮瓣。皮瓣的分类:1、按供瓣区与受区的远近距离,可分为局部、邻位、远位皮瓣;2、按皮瓣的供血模式划分,有随意型、轴型皮瓣;3、按照组成成分划分,有单纯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骨肌皮瓣等;4、按皮瓣的转移方式划分,有旋转、推进、易位、翻转、交叉、即时与延迟、直接与间接转移等皮瓣,和通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5、按皮瓣的形状划分,扁平皮瓣、菱形皮瓣、三角形皮瓣、袋状、岛状等皮瓣,和Z成

2、形术、W成形术、VY手术、YV手术等所形成的皮瓣;6、按蒂的情况划分,有单蒂、双蒂、皮下组织蒂、血管蒂、血管神经蒂皮瓣等;此外,还存在以功能命名皮瓣,如衬里皮瓣,及按供皮区部位命名的皮瓣,如用于指端外伤修复的鱼际皮瓣。,皮瓣,皮瓣的命名:蒂部的血供形式+皮瓣部位+皮瓣的组成层次+皮瓣的移植方式(如:吻合足背动脉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移植的原则:1,能用简单植皮修复的创面就不用皮瓣移植;2,能用传统皮瓣移植修复的创面不复杂的皮瓣移植;3,能用局部皮瓣修复的就不用游离移植;4,用次要部位的组织做供区,修复重要受区部位。,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一、穿支皮瓣的定义二、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三、穿支皮

3、瓣的供区四、穿支皮瓣的优缺点五、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六、最常用的穿支皮瓣,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或称皮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穿支皮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但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更高。由此也提出了超级显微外科(supramicrosurgery)的新概念,即:使用更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发挥更高超的显微操作技能,完成更细小的显微血管吻合。,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与血管解剖学相适应,临床上穿支皮瓣亦有两种类型:1 肌皮穿支皮瓣;2 肌间隔穿支皮瓣

4、。表 1 几个肌皮穿支皮瓣的发展,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表 2 几个肌间隔穿支皮瓣的发展,穿支皮瓣的供区,2003年Geddes认为切取穿支游离皮瓣的供区应具备的4个条件:1、术前能预知该工区存在恒定的血管供应;2、至少存在1条较大的穿支血管,动脉穿过深筋膜后其口径仍足以进行显微外科吻合(0.5mm);3、向深层解剖分离能够获得足够的血管蒂长度;4、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后没有过大的张力,成活无虞。,穿支皮瓣的供区,直接皮支 肌肉穿支穿动脉 肌间隙筋膜穿支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肤的穿支血供形式,穿支皮瓣的供区,表 3 几个常用的穿支皮瓣,穿支皮瓣的供区,穿支皮瓣的供区,穿支皮瓣的供区,表 4

5、全身穿支血管数据表,穿支皮瓣的优缺点,穿支皮瓣的主要优点:不切取肌肉,不影响运动功能;有时也不切取深筋膜;供区损害少,不破坏供区外形;设计灵活,可根据受区需要包含或多或少的皮下脂肪组织;患者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2000年Futter等回顾比较了27例腹直肌皮瓣和23例腹直肌穿支皮瓣的女性患者的腹壁肌力,结果切取腹直肌皮瓣者较腹直肌穿支皮瓣的腹壁肌力明显降低。穿支皮瓣的主要缺点:追踪解剖血管蒂费力耗时;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更高;穿支血管的部位和口径存在变异;细小血管更容易被牵拉或扭曲,也更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可分为带蒂转移和游离移植两种形式。穿支皮瓣的

6、出现,使皮瓣移植走向了“自由王国”,即临床医师可根据具体需要,在身体任何具有穿支血管的部位切取穿支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但兼顾供区和手术操作的方便,临床常用的游离穿支皮瓣约十余个。,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皮肤穿支血管细小,解剖变异较多,出现部位和口径并不恒定,因此,术前进行超声Doppler探测或彩色Duplex扫描,为确定穿支血管的出现部位和口径十分必要。但最重要的是术中根据血管解剖学知识,进行有目的地仔细观察。穿支皮瓣的分布,遵循典型的“压力平衡”规律,即:某一特定区域的正常血供是基本稳定的,因此,其供养血管在口径和间距方面互有代偿性。如果一条血管的口径细小,那么相邻的另一条血管口径则相应地代偿粗

7、大,间距则相应的代偿缩短。,(一)穿支皮瓣的设计原则,穿支皮瓣临床应用,带蒂转移的穿支血管皮瓣多属于肌间隔筋膜穿支皮瓣,主要供区在肢,临床应用较多。尤其以四肢主干动脉发出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均在腕、踝关节上5cm左右),为血供切取的远端蒂皮瓣,包括筋膜皮瓣和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已广泛应用于肢端创伤缺损修复。,(二)带蒂转移,穿支皮瓣临床应用,上肢:桡动脉腕上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桡骨茎突上6cm;桡动脉茎突部穿支皮瓣。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豌豆骨上4cm。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尺骨茎突上2.5cm。下肢:腓动脉外踝前上5cm的前外侧肌间隔。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即

8、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穿支血管在外踝后上5cm的后外侧肌隔。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内踝上46cm的内侧肌间隔。,(二)带蒂转移,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游离移植的穿支血管皮瓣多属于肌肉皮肤穿支血管皮瓣,主要供区在躯干。切取的穿支血管口径一般在1mm左右,血管吻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肢体近侧的肌间隔穿支血管皮瓣(如上臂外侧肌间隔穿支皮瓣)或深在的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皮瓣,在临床也有较多的应用。,(三)游离移植,穿支皮瓣临床应用,(1)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由Kojima等于1989年首先报道,穿支血管起自腹直肌,主要用于乳房再造,是临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穿支皮瓣。(2)臀上动脉穿

9、支皮瓣(SGAP):穿支血管起自臀大肌,由Kojima等于1993年首先报道,用于骶尾部压疮的修复,以后Allen用于乳房再造。(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AP):穿支血管起自背阔肌,由Angrigiani等于1995年报道,用于躯干和肢体的创面覆盖。,(三)游离移植,2003年Geddes总结了6种最常用的肌皮穿血管皮瓣,如下:,穿支皮瓣临床应用,(4)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由股前外侧皮瓣(徐达传,1984)改进而来,穿支血管起自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穿过股外侧肌后到达皮肤。进来我国张春(2001)、徐传达(2002)等对股前外侧皮瓣的高位直接皮肤穿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罗力生等(2001

10、)采用这一方法游离移植10例均获成功,该皮瓣的特点是保留皮下脂肪以充添缺损,又可修除皮下脂肪将皮瓣做的很薄,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适用于手外科及头颅、颅面外科的修复重建,中国台湾魏福全(2002)认为是最理想的游离皮瓣区。,(三)游离移植,穿支皮瓣临床应用,(5)阔筋膜穿支皮瓣(TFLP):由Deiler(2002)首先报道,穿支血管起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穿过阔筋膜到达皮肤,多用于伴有肌腱损伤(如跟腱)的四肢修复。(6)腓肠内侧穿支皮瓣(MSAP):由Cavadas(2001)首先报道,穿支起自腓肠肌动脉,穿过腓肠肌到达皮肤,所用于下肢的创面覆盖。,(三)游离移植,病例一、游离尺动脉穿支皮瓣

11、修复耳廓缺损,部分耳廓缺损,游离尺动脉穿支皮瓣耳廓再造术。,病例二、游离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额面部缺损,额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病例三、转移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踝缺损,外踝皮肤软组织缺损,传统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缺损创面,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供区创面。(避免供区植皮)。,病例四、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术前,术后,病例五、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病例六、转移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腰骶部缺损,病例七、转移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修复右小腿后侧缺损,病例八、转移接力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踝缺损,病例九、游离同侧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右足腓侧缺损,病例十、游离同侧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右手缺损,病例十一、游离同侧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右中指桡侧缺损,病例十二、游离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右手示指掌侧缺损,病例十三、转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替补左内踝癌变组织,病例十四、转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小鱼际缺损,病例十五、游离胸背动脉皮瓣修复下肢缺损,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