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385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单元知识介绍,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及相关历史事件?,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马克思主义(无产),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问题探究: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人为何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闭关锁国下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

2、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思考:下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中国中心论”,说明了传统的华夷观开始改变,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新形

3、势下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崛起,对外侵略扩张。c、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思想成就)林则徐、魏源,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贡献:,(2)地位:,魏源,(1)编写著作:(2)主张:(3)意义:,海国图志,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4、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御侮强国

5、,维护封建统治。,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B.思想上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思想上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4、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大国崛起.日本,(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6、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从材料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多数中国人仍然缺乏反省,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时间3.旗号(思想主张),内忧外患,洋务派形成,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阅读教材并思考:,a、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立国之本b、西学为用-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来巩固 封建统治,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

7、目的:挽救和巩固封建统治,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时间3.旗号(思想主张)4、内容(实践),内忧外患,洋务派形成,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中期,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

8、。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史料研读】,讨论:从以上材料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6、评价,积极性(客观),局限性(主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5、结果,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原因(2)代表人物及主张,A.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B.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9、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局限性:,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代表:(3)主张(4)特点(5)实践:(6)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1898年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林、魏,李、左、曾,康、梁、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君主立

10、宪、发展资本主义,小结: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三个救国方案相同之处?,其内容的差异体现了什么趋势?,三个救国方案相同之处?,其内容的差异体现了什么趋势?,相同:救亡图存的目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向西方学习,追赶近代化的历程。,趋势: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思考: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1)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11、,使得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4)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外洋事物,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康有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2、宣传维新思想方式: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理论基础,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有人认为“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认为呢?(1)出版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孔子的权威来宣扬维新变法理论。(2)主张通过改良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来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3)在变法实践中不断向封建势

12、力妥协。,借着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3、特点:,拓展: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拓展: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梁启超(18731929),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变法通议,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改变科举制度,变法能够成功,在于改变政治制度,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思想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