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526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第一节 内压薄壁圆筒的应力分析第二节 回转壳体的应力分析薄膜应力理论第三节 薄膜理论的应用第四节 内压圆筒边缘应力的概念,第一节 内压薄壁圆筒的应力分析,一、薄壁容器及其应力特点二、内压圆筒的应力计算公式,一、薄壁容器及其应力特点,1.薄壁容器与厚壁容器如果S/Di0.1或K=DO/Di1.2则为薄壁容器;如果S/Di0.1或K=DO/Di1.2则为厚壁容器。注:S为容器壁厚,DO、Di分别容器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一、薄壁容器及其应力特点,2.薄壁容器的应力特点薄膜应力:容器的圆筒中段处,可以忽略薄壁圆筒变形前后圆周方向曲率半径变大所引起的弯曲应力。用无力矩理论来

2、计算。弯曲应力:在凸形封头、平底盖与筒体联接处和,则因封头与平底的变形小于筒体部分的变形,边缘连接处由于变形谐调形成一种机械约束,从而导致在边缘附近产生附加的弯曲应力。必须用复杂的有力矩理论及变形谐调条件才能计算。,一、薄壁容器及其应力特点,环向(轴向)应力:当其承受内压力P作用以后,其直径要稍微增大,故筒壁内的“环向纤维”要伸长,因此在筒体的纵向截面上必定有应力产生,此应力称为环向应力,以表示。由于筒壁很薄,可以认为环向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经向(轴向)应力:鉴于容器两端是封闭的,在承受内压后,筒体的“纵向纤维”也要伸长,则筒体横向截面内也必定有应力产生,此应力称为经向(轴向)应力,以m()表

3、示。,二、内压圆筒的应力计算公式,介质压力在轴向的合力Pz为:,圆筒形截面上内力为应力的合力Nz:,由平衡条件 得:PzNz0,【提示】在计算作用于封头上的总压力Pz时,严格地讲,应采用筒体内径,但为了使公式简化,此处近似地采用平均直径D。,1.轴向应力m的计算公式,二、内压圆筒的应力计算公式,分离体的取法:用一通过圆筒轴线的纵截面B-B将圆筒剖开,移走上半部,再从下半个圆筒上截取长度为L的筒体作为分离体。,2.环向应力的计算公式,由 得:PyNy0,薄壁圆筒承受内压时,其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的两倍。,二、内压圆筒的应力计算公式,在圆筒上开设椭圆形孔时,应使椭圆孔之短轴平行于筒体的轴线,以尽量减

4、小纵截面的削弱程度,从而使环向应力增加少一些。筒体承受内压时,筒壁内的应力与壁厚S成反比,与中径D成正比。,3.内压薄壁圆筒的应力特点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节 回转壳体的薄膜理论,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二、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平衡方程式三、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体平衡方程式四、轴对称回转壳体薄膜理论的应用范围,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回转壳体:壳体的中间面是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同平面内的固定轴线旋转3600而成的壳体。轴对称:壳体的几何形状、约束条件和所受外力都是对称于回转轴的。,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 中间面:中间面是与壳体内外表面等距离的中曲面,内外表面间的法向距离即为壳

5、体壁厚。母线:回转壳体的中间面是由平面曲线绕回转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形成中间面的平面曲线称为母线。,经线:过回转轴作一纵截面与壳体曲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经线与母线的形状完全相同。法线:过经线上任意一点M垂直于中间面的直线,称为中间面在该点的法线。法线的延长线必与回转轴相交。,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纬线:如果作圆锥面与壳体中间面正交,得到的交线叫做“纬线”;过N点作垂直于回转铀的平面与中间面相割形成的圆称为“平行圆”,平行圆即是纬线。第一曲率半径:中间面上任一点M处经线的曲率半径,Rl=MK1。第二曲率半径:过经线上一点M的法线作垂直于经线的平面与中间面相割形成的曲线ME,此曲线在M点

6、处的曲率半径称为该点的第二曲率半径R2。第二曲率半径的中心K2落在回转轴上,R2=MK2。,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第一曲率半径与母线有关;第二曲率半径与回转轴位置有关;问题1.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二曲率半径哪个大?问题2.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二曲率半径有什么关系?,典型回转壳体的第一、第二曲率半径举例,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2.基本假设 除假定壳体是完全弹性的,即材料具有连续性、均匀性性和各向同性;薄壁壳体通常还做以下假设使问题简化:小位移假设壳体受力以后,各点的位移都远小于壁厚。壳体变形后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来代替。直法线假设壳体在变形前垂直于中间面的直线段,在变形后仍保持直线,并垂

7、直于变形后的中间面。变形前后的法向线段长度不变,沿厚度各点的法向位移均相同,变形前后壳体壁厚不变。不挤压假设壳体各层纤维变形前后相互不挤压。壳壁法向(半径方向)的应力与壳壁其他应力分量比较是可以忽略的微小量,其结果就变为平面问题。,二、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平衡方程,1.取分离体求经向应力时,采用的假想截面不是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而是与壳体正交的圆锥面。为了求得任一纬线上的经向应力,必须以该纬线为锥底作一圆锥面,其顶点在壳体轴线上,圆锥面的母线长度即是由转壳体曲面在该纬线上的第二曲率半径R2,如图所示。圆锥面将壳体分成两部分,现取其下部分作分离体。,二、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平衡方程,2.静力分析

8、,作用在分离体上外力在轴向的合力Pz为:,截面上应力的合力在Z轴上的投影Nz为:,平衡条件 得:PzNz0,即:,由几何关系知,区域平衡方程式,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1.微元体的取法,三对曲面截取微元体:一是壳体的内外表面;二是两个相邻的、通过壳体轴线的经线平面;三是两个相邻的、与壳体正交的圆锥面。,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2.微元体的受力分析,微单元体的上下面:经向应力m;内表面:内压p作用;外表面不受力;两个与纵截面相应的面:环向应力。,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3.微元体的静力平衡方程,微元体在其法线方向的平衡,故所有的外载和内力的合力都取沿微元体法线方向的分量。,内压

9、p在微元体abcd面积沿法线n的合力Pn为:,经向应力的合力在法线方向上的分量Nmn为:,环向应力的合力在法线方向的分量Nn为:,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3.微元体的静力平衡方程,由法线n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即:Pn-Nmn-Nn=0,【注意简化】:因d1及d2都很小,所以有:,代入平衡方程式,并对各项都除以Sdl1dl2整理得:,微体平衡方程,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4.薄膜理论上述推导和分析的前提是应力沿壁厚方向均匀分布,这种情况只有当器壁较薄以及边缘区域稍远才是正确的。这种应力与承受内压的薄膜非常相似,又称之为薄膜理论或无力矩理论。,四、轴对称回转壳体薄膜理论的应用范围,薄膜理

10、论除满足薄壁壳体外,还应满足:回转壳体曲面在几何上是轴对称的,壳壁厚度无突变;曲率半径是连续变化的,材料是各向同性的,且物理性能(主要是E和)应当是相同的。载荷在壳体曲面上的分布是轴对称和连续的,没有突变情况。因此,壳体上任何有集中力作用处或壳体边缘处存在着边缘力和边缘力矩时,都将不可避免地有弯曲变形发生,薄膜理论在这些地方就不能应用。壳体边界的固定形式应该是自由支承的。否则壳体边界上的变形将受到约束,在载荷作用下势必引起弯曲变形和弯曲应力,不再保持无力矩状态。壳体的边界力应当在壳体曲面的切平面内,要求在边界上无横剪力和弯矩。,壳体是轴对称的,即几何形状、材料、载荷的对称性和连续性,同时需保证

11、壳体应具有自由边缘,,第三节 薄膜理论的应用,一、受气体内压的圆筒形壳体二、受气体内压的球形壳体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四、受气体内压的锥形壳体五、受气体内压的碟形封头六、承受液体内压作用的圆筒壳,一、受气体内压的圆筒形壳体,圆筒形壳体有:R1,R2D/2,区域平衡方程式,微体平衡方程,圆筒形壳体薄膜应力公式,二、受气体内压的球形壳体,球壳薄膜应力公式,球壳的几何特点是中心对称,应力分布特点:一是各处的应力均相等;二是经向应力与环向应力相等。R1R2=D/2,相同的内压P作用下,球壳的环向应力要比同直径、同壁厚的圆筒壳小一半。,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关键问题是要确定

12、椭球壳上任意一点的第一和第二曲率半径,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1.第一曲率半径R1,一般曲线y=f(x)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由椭圆曲线方程,椭圆上某点的第一曲率半径为:,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2.第二曲率半径R2,椭圆上某点的第二曲率半径为:,为圆锥面的半顶角,它在数值上等于椭圆在同一点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3.应力计算公式,经向应力,环向应力,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4.椭圆形封头上的应力分布,椭圆壳体的中心位置x=0处:,椭圆壳体的赤道位置x=a处:,椭圆封头的中心位置x=0处,经向应力和环向应力相等即:

13、m=;经向应力m恒为正值,且最大值在x=0处,最小值在x=a处。环向应力,在x=0处,0;在x=a处有三种情况:,如果,即,0;,如果,即,=0;,如果,即,0;,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4.椭圆形封头上的应力分布,标准椭圆封头(a/b=2),中心位置x=0处:,赤道位置x=a处:,四、受气体内压的锥形壳体,1.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R1,R2r/cos,2.锥壳的薄膜应力公式,锥底处的薄膜应力,五、受气体内压的碟形封头,碟形封头由三部分经线曲率不同的壳体组成:bb段是半径为R的球壳;ac段是半径为r的圆筒;ab段是联接球顶与圆筒的摺边,是过渡半径为r1的圆弧段。,1.球顶

14、部分,2.圆筒部分,五、受气体内压的碟形封头,3.摺边部分:R1=r1,R2是个变量,第二曲率半径R2为,五、受气体内压的碟形封头,在碟形封头过渡圆弧部分的经向应力m连续变化,而环向应力是突跃式变化且是负值,在R2R处:,在R2r处:,六、承受液体内压作用的圆筒壳,1.沿底部边线支承的圆筒圆筒壁上各点所受的液体压力(静压),随液体深度而变,离液面越远,液体静压越大。,则筒壁上任一点的压力为:P=P0+x,环向应力为,六、承受液体内压作用的圆筒壳,1.沿底部边线支承的圆筒,【注意】对底部支承来说,液体重量由支承直接传给基础,圆筒壳不受轴向力,故筒壁中因液引起的经向应力为零,只有气压引起的经向应力

15、。,若容器上方是开口的,或无气体压力时,即P0=0,则m=0。塔器设备水压试验时的应力分析。,六、承受液体内压作用的圆筒壳,2.沿顶部边缘支承的圆筒,最大环向应力在x=H处:,经向应力m作用于圆筒任何横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均为液体总重量引起,作用于底部液体重量经筒体传给悬挂支座,其大小为:,列轴向力平衡方程式:,液体压力为 P=x,第四节 内压圆筒边缘应力的概念,一、边缘应力的概念二、边缘应力的特点三、对边缘应力的处理,一、边缘应力的概念,在应用薄膜理论分析内压圆筒的变形与应力时,忽略了两种变形与应力:圆周方向的变形与弯曲应力 联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一、边缘应力的概念,在应用薄膜理论分析内压圆筒

16、的变形与应力时,忽略了两种变形与应力:圆周方向的变形与弯曲应力 联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实际上由于边缘联接并非自由,必然发生图中右侧虚线所示的边缘弯曲现象,伴随这种弯曲变形,也要产生弯曲应力,因此,联接边缘附近的横截面内,除作用有轴(经)向拉伸应力外,还存在着轴(经)向弯曲应力,这就势必改变了无力矩应力状态,用无力矩理论就无法求解。,二、边缘应力的特点,局部性:衰减长度约为 自限性,边缘应力与薄膜应力不同,薄膜应力是由介质压力直接引起的,而边缘应力则是由联接边缘两部分变形协调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它具有局部性和自限性,通常把薄膜应力称为一次应力,把边缘应力称为二次应力。,三、对边缘应力的处理,在边缘区作局部处理由于边缘应力具有局部性,在设计中可以在结构上只作局部处理。只要是塑性材料,即使边缘局部某些点的应力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点,邻近尚未屈服的弹性区能够抑制塑性变形的发展,使塑性区不再扩展,故大多数塑性较好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当承受静载荷时,除结构上作某些处理外,一般并不对边缘应力作特殊考虑。由于边缘应力具有自限性,它的危害性就没有薄膜应力大。薄膜应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是非自限性的。具有自限性的应力属二次应力。当分清应力性质以后,在设计中考虑边缘应力可以不同于薄膜应力。分析设计规范规定一次应力与二次应力之和可控制在2s以下。,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