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594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农业资源与农区划分,第一节 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中国农业资源的节本特征,一、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农业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数量、质量差异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区域形成的基础,所以开展农业资源的 调查和评价是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1、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广义农业资源指所有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狭义农业资源仅指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2、农业资源分类按照不同原则可把农业资源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按属性

2、分: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按用途分: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按需求分:广泛资源和稀缺资源3、农业资源基本特征系统性与整体性地域性持续动态性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线性稀缺性与有价值性,二、农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现代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和开发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要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1、农业资源调查: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种农业资源条件种类、特征、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2、农业资源评价: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并结合发展生产的要求,

3、对各种资源在利用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作用和效益予以科学的计量和评价,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为研究农业结构和布局奠定基础为科学地划分农业区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区域划提供科学根据3、农业资源调查和评价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服务。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效益的分析、评价。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依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评价资源的质量等级及其合理利用的方向途径。,4、农业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基本程序首先

4、根据农业部门和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对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评定。其次,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区分主次因素,深入分析主导因素及其对生产发展的作用,根据主导因素和各项次要因素的联系特征,把评价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类型地区逐一论证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方向及其综合经济效果。农业资源评价方法,两阶段法和平行法“两阶段法”指把评价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平行法”在基本调查的基础上,把资源的自然因素评价同资源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同时进行。系统工程评价序列和最优化方法地图法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三、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评价1、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水成为大部分地

5、区的限制因素。雨季基本同季,夏季“光热水”共济。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频繁。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强烈,地区差异显著。“光热水”匹配不协调,地区差异显著。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单位耕地面积水量较少。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的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土地资源土地辽阔、类型多样。类型结构不合理。后背土地资源中,宜农耕荒地数量少,质量差;宜林地数量多,质量较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土地退化严重。土地与人口矛盾尖锐,土地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临界状态。,生物资源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发杂多样,种属特别繁多,生物资源丰富。2、农业社会经济资源主要包括人口

6、和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情况,农业资金条件,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政策。中国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特点: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需要改革和完善。,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一、农业区划基本理论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等。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行程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7、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3、农业生态经济理论二、农业区划的划分方法,1、农业区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来安排农业生产的作物品种或是调整作物布局和农业结构。树立鲜明的生产观点,坚持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有长期的观点,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作出分阶段的安排,并保持连续性,着眼长远。2、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室外调查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成果的应用3、分区方法定性分区法定量分区法三、中国农业区划体系与农业区划简介,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一、东北区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三、黄淮海地区四、黄土高原区五、长江中下游区六、西南区七、华南区八、甘新区九、青藏区十、海洋水产区,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一、东北区1、农业资源特点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低温冷害频率高;水资源较丰富,但春旱、洪涝威胁大。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量大质优。工业、交通发达,农村人口比重低,劳动生产率高。2、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