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594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划与布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区划与布局农业区划与布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种植业资源包括:( A ) A. 农田;B. 天然林;C. 畜牧饲料;D. 海藻 2.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A ) A. 人口与劳动力;B. 地表水;C. 光能资源;D. 土地类型 3. 农业自然区划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类别及组合可分为:( C ) A. 渔业区划;B. 林业区划;C. 部门农业自然区划;D. 种植业区划 4. 生物资源主要是指:( A ) A. 微生物;B. 光照;C. 径流;D. 有效辐射 5. 划分综合农业区的指标体系中,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指标组主要有:( C ) A. 人地关系指标;B. 农业生产水平

2、指标;C. 农业技术装备;D. 地形、地貌条件6. 农业技术措施区划中,以下属于农业新技术类的区划有:( B ) A. 水土保持区划;B. 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区划;C. 绿肥区划;D. 农业水利区划 7. 农村经济统计的内容有:( A ) A. 人口变化;B. 草场面积;C. 树种;D. 林地 8. 畜牧业资源包括:( D ) A. 鱼;B. 防护林;C. 太阳能;D. 草场土壤 9. 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分析的对象是:( A ) A. 浅层地下水;B. 微咸水;C. 海水;D. 地表水 10. 在林种划分中,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森林的不同效益,将森林划分为:( B A. 热带雨林;B. 防护林;C

3、.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 11. 部门农业自然区划一般包括:( B ) A. 农村经济区划;B. 农业地貌区划;C. 种植业区划;D. 养殖业区划 12. 农业部门区划中的“部门”指:( D ) A. 农业局;B. 水产局;C. 林业站;D. 畜牧业 13. 农业部门区划中反映部门专业供需地区差异的指标有:( C ) A. 专业资源结构;B. 专业产品深加工程度;C. 商品供给量;D. 劳力水平 14.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有:( D ) A. 渔业资源;B. 林业资源;C. 草场资源;D. 农业经济条件 1 / 9 ) 15. 热量资源评价主要包括:( B ) A. 光能;B. 气温;C

4、. 太阳总辐射;D. 光合有效辐射 16. 农业生产现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D ) A. 农产品结构;B. 成本利润率;C. 劳动力利用率;D. 农业生产的规模 17. 农业区划的一般工作方法是:( B ) A. 聚类分析法;B. 单因素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法;C. 综合平衡法;D. 抽样调查法 18. 农业部门区划的分区依据有:( C ) A. 农业资金;B. 交通运输条件;C. 社会经济条件;D. 森林面积 二、多项选择题 1.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类型有:( ABCD ) A. 城郊农业生产结构;B. 山区生产结构;C. 牧区生产结构;D. 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结构 2. 在研究选择区域农业布

5、局时,首先要调查和评价的农业生产条件有:( ABE ) A. 农业自然条件;B. 社会经济条件;C. 气候条件;D. 土壤条件;E. 农业生产现状 3. 土地经济评价常用指标有:( ABC ) A. 费用偿还率;B. 成本效果系数;C.净产值;D.土地单元 E. 土地质量 4. 地表水资源调查对象有:( ABC ) A. 降水;B. 径流;C. 蒸发;D. 渗透系数;E. 给水度 5. 农业区划的一般分区方法有:( AB ) A. 聚类分析法;B.主导因素分析法;C. 割查法;D. 抽样调查法 6. 农业自然要素有:( ABE ) A. 动物;B. 地貌;C. 农业资金;D. 交通运输;E.

6、生物蓄积量 7. 综合农业自然区划的分区原则包括:( ABCD ) A. 发生学原则;B.生产性原则;C. 相似性与差异原则;D. 分区体系一致性原则;E. 经济原则 8. 农业自然要素中的地貌包括:( DE ) A. 积温;B. 土壤酸碱度;C. 植被;D. 地形;E. 坡度 9. 农业技术措施包括:( ABC ) A. 农村能源;B.土壤改良;C. 化肥结构;D. 林种划分 10. 地表水资源调查对象有:( ABC ) A. 降水;B. 径流;C. 蒸发;D. 渗透系数;E. 给水度 2 / 9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区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

7、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利用物质利益的诱导,引导农民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又完成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农业区划通过引进市场经济的思想,调整农业区划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重点。总的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和市场经济接轨,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具体来说要做到:更新观念;农业区划工作要适应市场变动的需要;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评价农业资源;要拓宽研究领域与地域,使农业区划的内容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重视国外农业资源与农产品市场的调查研究。 2、什么是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有何特点? 答: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意

8、识地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典型调查的特点:被调查的范围较小,单位少,方法灵活多样,可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3、简述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人口与劳动力资源:评价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组成及其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地区差异。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劳动力利用率、劳动力利用结构及其劳动力生产率。 农业资金:着重研究资金来源、资金的投放方向和使用效果及农村消费能力等。 农业技术装备:包括农业技术装备的数量 、种类及历年增长变化情况,分析其拥有量与需要量的关系;主要农业技术装备的组合和分布情况,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

9、作出评价;分析评价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交通运输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运输方式和特点,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研究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量、流向与运输的平衡状况,以及干支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析评估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损耗和运输管理等问题。 农业生产历史、现状评价:包括农业生产的规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经济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经济结构评价: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包括主要农畜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评价;研究农机作业,水利灌

10、溉,施 3 / 9 肥等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对农产品的集中产区或商品基地,从建设投资上、生产水平上、商品量提供上分析其经济效益。 4、什么是农业资源经济理论,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与利用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农业区划不仅要调查各地农业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底子”,分析评价其优势与劣势,而且要从区域资源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资源产出效益,这就必须以农业资源经济理论为指导。该理论的核心是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与利用。 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与利用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当资源为既定量时,随着资源投入量的增加,会引起另一个生产项目产量的减少; 第二,当资源为既定量时

11、,由于生产项目对资源投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随着资源投入量在两种生产项目之间转移,一种生产项目的产量增加,不但不会引起另一种生产项目数量的减少,还有利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三,当资源为既定量时,随着资源投入的变化,一种农业生产项目产量的增加相应引起另一种生产项目产量的增加。 5、什么是农业资源?按不同用途进行划分,农业资源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广义的农业资源:是指所有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狭义的农业资源:仅指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不包括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按不同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包括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资源和渔业资源四大类。

12、 6、简述农业资源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 答:农业资源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为进行农业区划、规划、计划,为实现资源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永续利用,为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资源调查的对象: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其它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包括:农村人口、农业经济条件、农作物产品产量等。 7、比较说明什么是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参与到农业生产的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且转化为农业实际产品的自然物质; 自然条

13、件:主要是指保证农业生产的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不直接参与农业生物的生理过程,也不直接转化为农业实际产品。 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投入和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条件。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劳动与资本。 4 / 9 8、简述农业资源调查的步骤。 答:调查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写调查任务书或制定调查计划,组织调查专业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试点,收集资料,准备仪器和工具等。 外业调查。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选取不同的调查内容和方法。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外业调绘。在影象平面图、航片或地图上调绘境界与土地权属、地类、线状地物等,填写外业手册簿。土

14、壤则主要是调查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情况,观察记载土壤剖面形态等。 室内资料整理或内业。包括资料的审查、计算和分析、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数据汇总、编制有关图件和说明书,写出调查报告等。 9、简述农业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答:农业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清查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生产潜力,协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保持和增进农业生产中生物系统为人类需要提供资源的能力,以提高资源的生产力和生产率,促进农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生产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评价的意义:为研究农业结构和布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为科学地划分农业区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区域

15、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地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任举一例,试述农作物产量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答:农作物产量调查:包括预计产量调查和实际产量调查两种。国家统计部门规定各地采用全年分季预计、年末一次统计产量的办法。 正确选定农作物产量调查点。调查点可通过抽样调查或划类选点法 抽样调查法:主要有等距抽样和对称等距抽样。省抽县数为省总县数的20%。县抽公社数为全县公社总数的30%。公社抽大队为全公社生产队总数的5%。生产队抽地块数,北方不少于7块,南方不少于15块。抽中的地块抽取样本数,一般为810个。 划类选点法:这种方法是把整个调查对象进行分类,然后从每一类对象中选出一个或几个代表来

16、,作为农作物产量的调查点。采用这个方法必须抓住划类和选点这两个基本环节。 田间测产 方法:目测法:是以村为单位统一进行,组成测产小组,深入田间,对村及村以下各单位的农作物逐块进行目测估产。 查测法:是对农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科 5 / 9 学分析,查明每个因素的具体数量,再把他们综合起来,推出农作物产量的一种方法。 割测法:是在农作物成熟后期,生产单位时间收割前一两天,调查者亲自去田间对农作物进行选点、实割、碾大、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据此推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用调查点资料进行推算和综合分析 首先,用农作物调查点的资料推算总产:首先应区别调查点是什么方法选出的,然后用其相应的方法推算总产量

17、和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先推算调查点的总产量与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然后依次推算乡及乡以上各级的产量。 其次,调查点和全乡的产量推出后,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对调查推算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一方面要与面上各村、乡报来的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分别与上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召开有关会议,评议测产结果。 2、以当地某一部门区划为例,说说农业部门区划有何特点? 答:(1)以部门专业综合研究为主。 各种农业区划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综合性,一方面农业(包括各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们与社会其它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也越来越离不开各行各业。另一方面农业形

18、成于大自然,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经济造就了农业,所以农业无时无刻不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进行部门区划时对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要综合考虑,但要重点分析对该部门区划影响较大的某个或某些自然、经济因素。部门区划区别于其它农业区划的关键部位在“部门”上。部门区划重点研究部门专业,研究本专业的发展史、生产现状、发展方向和途径,研究本专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措施,研究本专业的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地区组合、区域特点及其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只有对这些专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区划提出的重大生产措施才会更加准确可靠。 (2) 不但要分析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还要研究专业发展前景。 研究专业发展历史是为了弄

19、清专业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研究现状是为了找出专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化研究专业的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和途径及其为达此目标而应采取的措施,这样才能使区划发挥出巨大的生产潜力。 (3) 既是专业规划的依据,又能直接指导专业生产。 农业生产(作物栽培、林木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是在人们有意识地促进和控制下的生物生产过程。每种作物和畜禽不仅各具自己的生物习性,甚至同一种属,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产条件也各有其特定要求。 它们的分布现状,在历史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地域范围和集中程度。它们只有在适合的生境条件下,才能有良好的系统发育和成长,并可获得优质和高产

20、。 部门区划就是根据作物和畜禽的适生程度,划分出最适宜、次适宜、适宜、不太适宜和不适宜的 6 / 9 区域,有助于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生产。专业生产规划的指标、比例、速度和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地区生产条件的可能。即制订专业生产规划,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按照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部门区划还分析研究了专业生产发展的途径、措施和发展模式,它可以直接指导专业生产,使之如何向某一个方向发展,在发展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发展模式等。 (4)是综合农业区划的基础。 农业部门区划是在研究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各主要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等)的生产分布与自

21、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各部门和各生物的地区分布现状、生产水平、存在问题和增产途径,优良品种适宜推广的地区范围,以及在新地区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分别作出各部门和各主要生物的区划。这类区划着重某个生产部门或某种生物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本部门和本生物资源,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某一部门区划,可以充分认识该部门的发展史、生产现状及外部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定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综合农业区划主要研究发展农业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着重从总体的布局上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及其演变的规律,集中揭示农业区域总的生产特征,综合反映农业各部门、各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2、。这种区划,从全局出发,以综合研究为主,它是在各种自然区划、部门区划及其它单项区划的基础上,从分析到综合、汇总而成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汇总,而是通过疏理和集合上述各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据,去繁精简、集中概括、相互引证、综合分析,加以系统化。 (以上四点应举例说明,否则扣3-5分。) 3、结合当地实际,试述农业自然区划时应遵循的分区原则。 答:(1) 综合农业自然区划的分区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发生学原则 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地域完整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 分区体系一致性原则 (2)部门农业自然区划的分区原则 部门农业自然区划一般也应遵循前述综合自然区划的部分原则,如发生学原则、相似性与差异

23、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生产性原则等等。同时,由于各部门涉及的具体研究对象不同,从事部门农 7 / 9 业自然区划时,还应结合部门特点及与农业生产的特殊关系,遵循部门自然区划的原则。 农业气候区划:应充分考虑气候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注意分区指标的农业意义,采用主导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从农业生产稳定性出发,选用关键气候要素的保证率指标作区域界线,或选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气候要素的均值或极限值作区域界线。 农业地貌区划:应考虑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形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构成农业生产类型的影响,同时采用多级分类单一指标更替的方法,将类型等级逐级细分,并明确等级间的从属关系,按照形态相似、成因相关的

24、地貌类型加以组合、归并,构成完整并独特的地貌单元。 农业土壤区划:应考虑土壤的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规律,以及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之间的依存关系。 植被区划:应在突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同时,还要考虑植被的区域组合特点、植被群落的演替方向以及植被的经营管理方向。 水文区划:应在探明径流补给源和季节分配、河流水情、河川流域水量平衡要素的对比关系、正常径流量等问题的前提下,遵循水文特征与农田排灌条件相结合、水文特征与农业生产需水量相结合、水文特征与流域完整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4、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农业自然要素与农业生产布局的关系。 答:光、热、水、地貌、土壤、水文是农业生产赖以存在与发展必不可少的

25、物质基础,自然要素的个体表现及组合表现对农业生产布局均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太阳辐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惟一能源,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光照充足的地区,作物光合作用增强,能量积累增加。日照长短对作物发育也有很大影响,长日照作物只有在日长夜短的季节开花,而短日照作物却在日短夜长的季节开花。热量对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于指标温度和积温。指标温度和积温体现了热量的分布情况。指标温度往往影响着作物的分布极限,而积温则表示着热量对作物所需热量的满足程度。不同作物的生长极限温度和积温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热量充足的地方,利于作物熟制的增加和

26、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且温差大且灌溉条件好的地区,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作物品质优良。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也有重要意义。不同作物,发芽期、生长期、结实期对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有不同要求,过低或过高将会导致作物根系冻伤或烂根现象。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每种作物都有一定的需水规律和需水指标。作物的每一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不同,因此,在需水量大的生育阶段,降水条件好,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一般而言,降水丰富的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分条件也相对较好。另外,降水条件还限定了种植业、草原牧业的极限边界。 其次,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布局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于低温、霜冻、冰雹、雪暴、风暴、干旱、洪涝等灾害性极端天气。

27、 8 / 9 再次,地貌对于农业生产布局、耕作活动、农田水利、农田建设及各类土地利用,均有明显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面坡度、坡向、地面破碎程度、地面低洼程度。坡度对农业生产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因坡度大小决定着地表侵蚀作用强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层厚度)机耕的可能性和灌溉的难易程度等。坡向对土地的农业利用的影响通过对气候的影响来实现,即阳坡可为农作物提供较充足的光、热,但阴坡却可为作物提供较充分的降水,并且阳坡回春早、气温高,受寒害少,而阴坡回春晚,易遭霜冻。地面平整连片的土地,利于耕作业发展,利于农田机械化、水利化建设;而地面过于破碎且切割深度较大则不但不利于上述农事进行,而且易于水土流失。地面低洼不但容易引起土地渍涝,而且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导致农作物减产。 最后,结合当地农业自然条件特点,说出当地农业生产应如何布局。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