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1478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61芣苢》课件、同步练习.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1 芣 苢,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诗经中的经典篇章。“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培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

2、品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熟读成诵。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四言诗特点。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4.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导 入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3、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文 学 常 识,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2.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4、、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1)体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四言诗: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

5、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背景及解题,1.背景: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

6、毛序的说法。,2.解 题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内 容 研 读,(一)整体感知:1.讲解诗歌鉴赏方法和步骤:明确: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借助课文注解,平时积累的知识);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然后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挖掘诗歌的内涵,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2.自由朗读诗歌,体味诗歌思想情感,结合注释,思考,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翻译全诗。明确:(1)题目: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题目写

7、的是采摘车前草的事。,(2)白话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二)鉴赏诗歌:1.诵读体味: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明确:朗读节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2.分析结构:思考,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

8、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3.分析手法:思考,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明确: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

9、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4.赏析意境:思考,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明确: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5.归纳主题:思考,诗经常用手法有哪些?芣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明确:手法: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主题:

10、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6.概括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明确:(1)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

11、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2)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3)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

12、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拓展探究,讨论:芣苢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明确:观点一:不赞成。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

13、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观点二:赞成。芣苢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唱,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难免显得简单重复,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味,不值得后人效法。,课后作业,写一首小诗,展现一个劳动的场面。,同步练习,课堂整体自探,课后评价作业,诗经 芣苢,诗 经,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

14、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一、诗经的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编定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称为诗经。除305篇之外,诗经还有六篇有目无辞,谓之笙诗。(都在小雅),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二、诗经的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过去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太师和乐工们整理、编纂而

15、成的。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一般学者都认为不可信。,王者采诗。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孔子删诗。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

16、篇。”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三、诗经产生的地域,诗经中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涉及到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除了湖北地区(江汉流域)是南方外,其它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可以说诗经大部分产生在北方,显示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色。,四、诗经的分类,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160篇。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五、诗经在周代的作用,(一)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二)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三)政治外交活动的工具,六、

17、诗经的流传,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后来三家诗先后亡逸,毛诗独传。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石经毛诗残本,七、诗经的注本,诗经的古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公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即正义)。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此外,清代陈奂的诗毛氏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以及今人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等,也是重要的参考书。,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诗经以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一、祭祀诗与史诗,

18、二、农事诗,内容以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兴盛、赞颂祖先的丰功伟业为主。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的周族发祥的历史。具有史诗特点。,主要描写农业活动。代表作品豳风七月。,三、燕飨诗,诗经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是为燕飨诗。这类诗歌是稳固的宗法社会的产物。贵族的宴会往往是出于维系礼法、敦亲睦义的需要,而宴饮仪式则是礼的一种体现,因此这类诗歌总是赞美和乐融洽的氛围,井井有条的秩序;而对放纵失仪之举则加以讽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鸣和小雅宾之初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

19、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鹿鸣,四、怨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风中。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重,如大雅板荡民劳桑柔,小雅节南山雨无正巧言巷伯等。,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间,多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讽刺更尖刻辛辣,情绪比较外露,以嘻笑怒骂为能

20、事,富有平民文学的特质。如邶风新台鄘风相鼠魏风硕鼠陈风株林等,皆为名篇。也有比较含蓄哀婉的作品,如王风黍离。,五、战争徭役诗,以战争、徭役为题材,抒发对征调无度的不满,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充满恋土怀人的情绪。基调是忧伤哀怨的,也有格调比较昂扬的作品。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是其代表。,六、婚恋诗,诗经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婚恋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诗经中抒写了婚恋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情景,各种情感。艺术表现真率自然,真挚动人。,(一)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如郑风溱洧、召南摽有梅、召南野有死麕;有

21、的比较温文典雅,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陈风月出。,(二)表现相思和爱情受阻的诗。如郑风狡童、秦风蒹葭。,(三)描写美满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四)弃妇诗。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咏唱。其中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最有名。,一、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被后世普遍接受。“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22、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即陈述铺叙;比即譬喻和比拟;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可以叙事描写,可以议事抒情。赋中可以用比,或起兴后再用赋。比兴都是为表达抒发情感服务的。比和兴,后世往往合称。它们都是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三、语言形式的特点,(一)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桃夭伐檀硕鼠,(二)据王力先生诗经韵读的统计,只有周颂中的八篇没有韵,其他诗篇大多押韵,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押韵及其它押韵法,押韵可增强节奏感。,(,三)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

23、术效果。蒹葭(四)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参差 踊跃 栗烈 委蛇 差池 绸缪,一、诗经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诗经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 风雅精神就是指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一,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三、诗经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后世文学表现的基本手法。比兴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意境是诗经比

24、兴发展的高级阶段。比兴的运用,还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四、对后世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四言句式: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四言诗。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骈文的四六句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fu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有:采得。掇(duo):拾取。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繁茂鲜艳

25、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来。,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26、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把握好节奏: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

27、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1)“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成语:兢兢业业。解释:小心谨慎,认真负责。(2)“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成语:孔武有力。解释:非常勇猛有力。(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成语:投桃报李。解释: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重章叠句,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一释为“采而又采”,一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还有观点指出采采当为作形容词用。如晋陶潜荣木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南朝谢灵运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这两首诗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思。“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