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1933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坦纳与阐释学派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斯坦纳:通天塔之后,什么是“阐释学”,阐释学最初用来解释神圣文本,后来在19世纪扩大到了解释所有文本翻译。阐释学方法(hermeneutic approach)考察如何“理解”一篇口头或书面言语,并试图以一种普遍的意义模式来审视这一过程。,斯坦纳的基本思想,斯坦纳认为:翻译并非一门科学,而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及其精确但缺乏系统”。他认为所有语言行为都是暂时的,即没有一个语义是永恒的。无论是在一种语言内部,还是在语言之间,人的交流就 等同于翻译。,斯坦纳的学说借鉴了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中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同时还受黑格尔影响,认为语言决定世界。,阐释步骤,即对意义的诱导与挪用性迁移

2、Elicitation and appropriative transfer of meaning,起始阶段的信任(initiative trust),起始阶段的信任:译者的首项行动便是“一项信念的投入”,这一信念和信任就在于认为原文中的某些东西是可以理解的。就翻译而言,译者将原文看做是代表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这些“连贯”的东西是可以翻译的。但是信赖并非一成不变。两种极端:一切事物中世纪注释家纠缠于隐喻和类比中。空无一物除了形式,找不到任何东西,如无意义的胡言乱语。,攻占(aggression),斯坦纳在此沿用了一个隐喻说法,将译者征服原文和提取意义比作一个露天矿区译者侵入、提取,然后满载而归;

3、其相似点就在于将露天矿区比作给地表留下的大伤疤。,吸纳(incorporation),指的是原文意义,经译者在第二步提取以后,随即被带入目的语,这种语言早已充满它自己的语汇和意义,接着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同化。本土的语义场已经存在,但拥挤不堪。译本要对许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有的已经归化并进入本土文化的核心,但有的始终处于异化和边缘化的地位。,不论本土化程度如何,引进原文的行为都会使整个本土结构潜在地错位或重新定位彻底归化的两种情况目标文本在目的语经典中完全取得了地位永远保持陌生和边缘的地位两种前景:目标文化吸纳外来文本受到感染并最终拒绝它。,吸纳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汲

4、取别处的灵感和感情源泉的时候,也可能会被引进物控制,失去自我的创造力。新几内亚人对一切飞机运来的东西都狂热崇拜。,失衡(imbalance),阐释的第一个步骤信赖首先使我们失去平衡,使我们向文本倾斜。在第二个步骤中对文本进行入侵、包围,归来时满载从“他者”那里带回来的东西,再次失去平衡。在第三个步骤吸纳中,从“他者”身上攫取并为自身添加新的成分也可能导致失衡。真正意义上的阐释,要使得原文与译文平衡。,补偿(compensation),译者侵略性挪用和对原文意义的合并,使原文只剩下了神秘的残渣。但是这种残渣肯定有其积极意义。将原文归为值得翻译的作品就是对原文的尊贵化,并将其卷入到一个动态化的放大

5、过程中。一个文本与它的译本、仿作甚至拟作之间关系复杂,它们将所有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归类,将所有具体初始形式之外的语言现象的存在与效果归类。原文因这些翻译行为得到了“加强”(enhancement),只要确定原作值得翻译,加强就会出现,随后向另一种文化的转化过程又使得原文得以拓宽和扩展;,毫无疑问,这些原文的回声是对原文的丰富,而不只是它的影子或被动的仿制品而已,形象地说就是“回声”和“镜子”的关系。,何谓“忠实”,忠实不是直译或是任何使译文传“神”的技术手段。译者、注释家、读者只有努力恢复力量的平衡,以及整体面貌的平衡,才会对文本忠实并作出负责的回应。真

6、正的翻译总是寻求均等补偿。原文内容出现短缺的时候,真正的翻译会自觉地使原文的长处更细致地凸显出来(福斯译荷马)。当译文超越原文时,真正的翻译意味着原文拥有多种可能性,基本的后备力量还未实现。,选择性契合与排斥性差异(elective affinity and resistant difference),斯坦纳意识到真正的翻译往往出现在语言间相互扩散之处,于是那种挣脱自我的本领成了关键。庞德不懂中文是优势,避免了先入为主,又避免了相互接触的麻烦。译者对某种语言及文化的“熟悉”程度,在本质上是含糊的,同时又是辩证的。其决定条件是选择性契合与排斥性差异,,译者在语言和文化上体验的排斥性差异,会使原文变得密不可透。不过斯坦纳还是认为这种不可渗透性会被选择性契合超越。当译者被文本吸引,将自己视为文本的一部分。当这两种力同时在场时,两者就会产生张力,吸引同时也排斥译者。这种张力带来了文本的陌生感,造就了伟大的翻译。,谢谢!,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