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2544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地理ppt课件海南气候.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南的气候,主讲人:王军广 2012年12月19日,第三章 海南的气候第一节 海南气候特征一、海南岛气候特点二、南海气候三、西沙群岛气候四、南沙群岛气候第二节 海南气候的形成一、太阳辐射二、地理因素三、大气环流与主要天气系统第三节 海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一、台风二、干旱三、低温冷害第四节 海南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二、气象能源及其利用参考文献,第一节 海南气候特征,一、海南岛气候特点 海南岛总的气候特点:终年暖热,长夏无冬,雨量充足,干湿分明,台风频繁。,(一)气温与地温1、气温分布特征 海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30C-250C之间,中部山区(琼中、通什、白沙等地)低于

2、230C,南部、西部略高于250C。由于地形影响,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气温由中部山区向沿海递增,且南部高于北部。在南半部是西部高于东部,而在北半部却是西部低于东部。,海南岛最冷月在1月份,其中,琼中16.6 0C为全岛最低;三亚21.2 0C为全岛最高。,海南岛大多数地区最热月出现在7月份,其中通什气温最低,为25.8 0C;东方气温最高为 29.2 0C,大部分地区为27 0C-28 0C。,2、气温年较差 北部沿海稍大,超过11(临高的年较差最大为11.5),多数在8-10 之间,南部较小,三亚为7.3。根据大陆度(焦金斯基公式 K=1.7A/sin-20.4,A-气温年较差,-纬度)计

3、算(见下表),全岛均小于50,北部约35-40,南部约为25-30,可见海南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3、极端温度(1)年极端最高气温 海南平均气温是南部高于北部,但年极端最高气温却是北部高于南部,近北部约39-40,中部约37-39,西部与西南部沿海低于36。多出现在4、5月,也有在6、7月。一般出现在晚春、初夏,此时处于西南低压槽天气形势下,盛吹西南干热风(焚风);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或处于台风前缘的下沉气流时也出现闷热天气。极端年份海南冬季亦可出现30 以上的最高气温。超过35 的高温在2至9月间相当普通,一年中最高气温35 以上的日数以5,6,7三个月最多,全年最高气温日数北部多于南部

4、,且各地差别悬殊,如昌江达41.7天,东方、三亚仅0.2天。(2)年极端最低气温 多出现在1月份,也有在2月或12月。中部山区低于5(最低白沙3.6),大部分地区为6-8,陵水、三亚等地稍高于10。,全年积温多,4、活动积温 日平均气温大于10 的全年总积温:中部山区为8400,最小为琼中8200,大部分地区为8500-9000,南部大于北部,西部大于东部,三亚9300 为全岛最大,从右图可看出,在山地边缘相邻地区积温相差甚大,如白沙比昌江少550,通什比乐东、保亭少550-600,由于山区回暖较迟、较慢,日平均气温大于10 以上的时期比其它地区要短1-2个月,最短为白沙308天、琼中309天

5、。,5、太阳总辐射量 海南岛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年平均约110-140千卡/厘米2,其中西部的东方、莺歌海一带最大,达140千卡/厘米2,中部山地较小,约110千卡/厘米2。,6、日照时数,海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其中西部的东方最高,高达2700多小时:中部山区的琼中最少,但也有1700小时以上。,7、地温 海南岛各月的地面温度比气温高,与年平均气温相比,北部相差2-3,中部相差3-4,西部及南部超过4。综上所述,海南气温比较暖热,平均气温高,积温多。对发展热带高效经济作物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降水 海南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降雨量最多、水资源

6、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强光、高温与多雨相结合,构成海南自然的优势。海南降水的特征可概括为:,1、降水类型多,以台风雨为主,2、年降水量多、但地区与年际差异大,3、雨季旱季分明,雨季旱季雨量悬殊,4、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5、蒸发量大,西部水分失调,1、降水类型多,以台风雨为主 按海南省气象局的划分,海南的降水类型可分为:台风型、锋面型、低槽型及热带辐合带等。1、台风降水最重要,可占各地年降雨量的36%-50%,台风影响期长达7个月以上,约自5月至11月,登陆台风盛行期为8、9月(同时为南海低压槽盛行期),台风登陆时带来狂风暴雨,形成海南降水的主高峰。2、锋面雨主要在冬春季,影响范围以五指山以北地区

7、为主。3、低压槽主要活跃于春夏季,当它们与冷空气活动相配合形成锋面低压槽形势时,会使雨量骤增,常出现暴雨,6月西南低压槽盛行时,即为海南降水的第一个高峰。4、热带辐合带为西南气流与东南气流的交绥处,因此出现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降水,多为对流性雨,并以海南岛南部较常见。5、热对流雨,主要是由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海南岛高温,对流强,各地雷雨或热雷暴都较多,尤以山地为主。,2、年降水量多、但地区与年际差异大,海南平均年降雨量约为1728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原,东部多雨区约2000-2400毫米,多雨中心琼中年平均雨量达2458毫米,西部少雨区仅1000毫米左右。,3、雨季旱季分明,雨季旱季雨量

8、悬殊,由于受冬、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海南的雨季和旱季比较明显。若将当地实际的平均月雨量大于月平均分配的雨量的月份划为雨季,则海南绝大多数地区雨季恰为半年,且多数为5-10月,大多数地区雨季雨量占年雨量的80%-90%,旱季(11-4月)只占10%-20%。因此雨季的雨量举足轻重,雨季雨量的东西部差异小于旱季。雨季的雨量比旱季相对较稳定。雨季与旱季的交替南北间有一定的规律,即雨季的开始北部早于南部,中部山区早于沿海,东部早于西部(11、为什么?)。中、北部大约在5月上中旬,在南部迟至5月下旬,西、南部约在10月中、下旬。雨季的结束期恰恰相反,西、南部约在10月中、下旬,中、北、东部可迟至11月上、

9、中旬。北部春季有锋面活动影响,使北部雨季比西南季风爆发早一个月;而秋季由于台风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又可使雨季比夏季风撤退约迟半个月才结束。,4、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海南降水不仅集中于雨季,而且往往集中于雨季内的几场大雨,数次暴雨过程 就决定了整个雨季及年雨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却可能持续数十天乃至几个月滴雨不下。海南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日数(日雨量0.1毫米)超过100天,最少为东方县87天,最多为琼中县194天。雨季各月雨日约12-22天,旱季各月一般不足10天。雨季中平均降水强度(即每个雨日的平均雨量)超过10毫米,琼中9,10月份每个雨日的雨量平均有21-26毫米。旱季各月一般只有2-8毫米。

10、海南岛各地最大日雨量在雨季多数都在100毫米以上,711月日最大降雨量在150-300毫米之间,有的甚至高达400毫米以上。由于海南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河流较短,坡度大,因此极易造成洪水灾害。,5、蒸发量大,西部水分失调 海南终年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沿海各地区风速较大,故蒸发量也较大,尤其是西部沿海。年蒸发量的地区分布特点恰与降水量相反:南部大于北部,沿海大于山区,西部大于东部,全岛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差值最大的地区是东方市,见图1-4,。黄润本先生曾就海南岛西南部的干旱问题作过研究,他认为海南西南部的干旱除降水处于雨影区外,还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自然蒸发耗热过小,湍流热输送过大,导致水热失

11、调而引起。,(三)风向与风速 海南处于东亚季风区南缘,冬季盛行吹偏北风,夏季盛行吹偏南风。但由于非纬度环流比较复杂,故风的变化也较大。如中部山区地形复杂,山谷风也比较明显,此外,在没有大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晴天,还出现海陆风。1、风向频率 海南岛除中部山区静风频率较大外(如琼中为56%,白沙42%,保亭49%),其余地区静风频率在27%以下。各地以偏东风为主(约占65%-75%),偏西风较少(仅占10-25%)。各地由偏南转偏北风的时间比较一致,基本上都在9月份,由偏北风转偏南风(或偏东风)则由南早北迟、东早西迟的特点。如三亚在2月份、琼海在3月份以后风向就已转变,而北部要到4月,西部迟至5月。

12、各地偏南风维持的时期一般比偏北风短。海南岛南部风向变化较大,偏南风之中以S最多,其次为SSE;偏北风中以NE最多,其次为ENE。各月风频率的大小亦不尽相同,一般以偏北风频率较大(特别是东方),说明冬季风期间,天气系统较单一和稳定,夏季风期间则天气系统较复杂多变。,2、平均风速及最大风速 海南岛平均风速约在1.2-4.6米/秒之间(图1-5)。风速最小是中部山区的盆地(如琼中、保亭)。西部沿海地区风速最大(如东方)。海南岛的最大风速,主要是台风造成的。其次是强冷空气到达,锋面过境引起,此外,强对流天气过程亦可能造成局部的大风。各月最大风速,多出现在夏秋季,且最大风速以东部沿海地区为突出。从196

13、1年至1990年的观测记录看,最大的一次风速是1981年7月3日发生在永兴岛,风速达45米/秒。,图1-5 海南年平均风速(米/秒)分布图,(四)相对湿度及云1、相对湿度 海南岛水汽来源充足,各地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7%之间。昌江最小为77%,文昌最大为87%。按水热系数(全年100 以上总积温与年降水量之比值)K=0.21T(100)/R0计算海南岛的水热系数K值在0.70(琼中)至1.91(东方)之间。以K值小于1.0作为湿润,1.0-1.5为半湿润,大于1.5为 半干燥。则海南岛年水热系数的空间分布如图1-6,即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为半湿润区。2、云

14、海南高温高湿,蒸发旺盛,各地云量大,年平均云总量,五指山区到西部沿海地区为7.5-8.0(其中五指山北麓大于8.0),大部分地区为7.0左右。季节变化特点是:夏秋季云量大于冬春季,以7月最多,4月最少,1月份总云量由东北向西南减少,4月各地差别不大,是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增加,10月份则以中部山区云量最大。,图1-6 海南岛年水热系数分布图,二、南海气候 南海纬度低,具有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季风明显、受热带气旋影响。1、盛行季风。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年平均风速约5米/秒,北部风速比南部大。大风日数较多,主要为冷空气和热带气旋

15、影响所致,少部分为暖流北上造成的西南大风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引起局部大风。2、气温较高。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烈,热量大,年平均气温在260 以上,冬半年气温南高北低,温差达100 以上,夏半年南北温差为2.70 左右,差异不大。气温年较差大,北部可达100,南部仅为10 20,长夏无冬。3、湿度大。南海海气交换显著,全年高湿,相对湿度大都在80%以上,区域和季节差异不大。4、云量较多。对流发展旺盛,终年云量较多,除冬半年北部海区以层云、层积云为主外,基本上为积状云。夏半年多雷暴,有过飑线和龙卷风活动。南海北部每年12月至翌年4月常有海雾,其他海区511月则极少有海雾出现。5、雨水充沛。各海区年

16、降水量为1500-3000毫米,年雨日一般超过130天,南部较北部多,夏半年较冬半年多,多为积状云降水,阵性强,雨量大。6、热带气旋多。年平均9.6个(不含热带低压)。全年各月基本都有热带气旋活动,611月最频繁,2月极少。热带气旋造成的狂风、暴雨、巨浪、暴潮是南海最大的海洋灾害。,三、西沙群岛气候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北部,地处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四季皆夏。1、气温较高。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26 27,1月平均气温23,6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16 左右。2、降雨丰沛。湿季、干季分明。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多达2500毫米。6

17、10月为雨季,月降水量均在200毫米。12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月降水量少于40毫米,。3、盛行季风。风速较大,59月盛行西南季风(即夏季风),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年平均风速为56米/秒,以冬季风风速为最大,11月达8米/秒,年大风日数为33天左右,主要出现天1012月,最大风速达12级以上。4、热带气旋多。同时热带气旋多,平均每年10.2个,以611月最集中,占总数的95%,除2月、3月和12月外,各月均有,但年变率大,最多的1989年有15个,最少的1982年仅有5个。,海南气候的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能源。海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在夏至前

18、后有两次太阳位于天顶,海南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78小时,中部山区因云雾较多,只有1750 小时左右,大部分地区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多于东部,西、南部达2400-2600小时。这是因为东部夏半年受暖湿海洋气团、年受准静锋影响,云量较多,而西部处于下沉气流区,多晴朗、少云天气。由于太阳入射角大,日照时数多,故太阳辐射量丰富,海南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6005800兆焦耳/米2,太阳辐射总量基本上是中部山区较小,最小为琼中4600兆焦耳/米2,西部沿海地区最大,如东方 5800兆焦耳/米2,南部沿海次之,如三亚5700 兆焦耳/米2。等值线呈环状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地理位置:海南北部隔琼州海

19、峡与大陆相望,三面临海。海洋对海南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有着巨大的热能与水汽源,它起着气候调节器的作用。夏季因有海风而较凉爽,冬季更趋暖和。还因为冬季时黑潮有一分支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与台湾海峡海流汇合,沿华南沿海向西南,这股暖流影响到海南岛的东、南部,阻挡大陆沿岸东北季风冷海流到达本岛,所以这一海区水温较高。海南岛周围水域表层平均水温,冬季(2月)约24-260C,夏季(8月)约28-300C,均比气温高。海南水汽的来源相当充足,终年水汽含量都很大,地面至200百帕的水汽含量,如海口年平均约44毫米,冬季约为20-30毫米,夏季维持在50毫米以上,华南沿海平均水汽输送净量冬季约10

20、0-120千克/秒,夏季约180-240千克/秒,大量的水汽来源及较高的水汽含量使海南有良好的凝云致雨条件。在有利的热力、动力和地形条件配合下,出现充足的降水。,地形: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岛。面积虽不大,却因五指山雄踞于本岛中部,形成中央高、四周低的环形层状地貌。海南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天气系统移行,阻滞南北气流的交换和东西水汽的流通,使山南地区气温高于山北地区。山南极少有寒潮波及,而山北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山地东南侧为迎风多雨区,而山地西、北侧却为背风雨影区。由于山脉延续不长,且海拔也不算很高,屏障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万泉河与昌化江的谷地既是琼山至三亚的天然孔

21、道,也是南北气流通道。由于山地边缘众多的盆地位于山地不同方位,从而形成差异很大的小气候,北部为冬季冷空气滞留的低温、阴雨区;南部为高温小风区;东南部为夏季风、台风迎风面多雨区;而西与西北部为雨影干旱区。五指山地的垂直变化也很明显,最大降水带大致在海拔700-1000米之间;按气温垂直递减率(海南岛山地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70C),250米高度处的琼中县年平均气温为22.40C,到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主峰为11-120C。从自然景观来看,大约500-600米以下属于热带性气候,以上属于亚热带性气候,山顶甚至为暖温带气候。,大气环流,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南缘,季风成为海南岛屿气候的基本制约性因素,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等到都与季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海南位于低纬地区,低纬天气系统对其影响也很深刻,海南天气系统及天气气候的变化异常复杂。对海南气候有影响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空气、低压槽、副热带高压、台风,其中10-4月以冷空气为主,5-9以低压槽为主,6-10月台风为主,副高多出现在5-9月。多年平均冷空气类出现的最多,占全年57%,其次为槽类占28%,台风和副高分别占8%,后两者虽然出现不多,但其活动对海南的风、雨、旱、涝的形成举足轻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