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2766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质量传递,第一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第三节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第四节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传质的基本概念,简介传质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元构成的混合物系中,如果其中各处浓度不同(存在浓度差)时,则必发生减少浓度不均匀性的过程,各组元将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迁移,即质量传递现象。,一、浓度,浓度定义:单位容积中物质的量称为浓度。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m/V):单位为kg/m3或g/cm3摩尔浓度(n/V):单位为kmol/m3或mol/cm3,组分A的质量浓度A:单位容积混合物中含有组分A的质量若混合物由几种组分构成,则混合物的质量

2、浓度为:,(一)质量浓度,组分A的质量浓度与总质量浓度之比,称为质量分数:,组分A的质量浓度与总质量浓度之比,称为质量分数:,组分A的摩尔浓度c:单位容积混合物中含有组分A的摩尔数。,(二)(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数:固体和液体:xA=cA/c气体:yA=cA/c yA=pA/p,二、速度,(一)以静止坐标为参考基准 在双组分混合物流体中,组分A 和B 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速度分别以uA 和uB 表示。当uA uB 时,混合物的平均速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例如,若组分A 和B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和,则混合物流体的质量平均速度u定义为,类似地,若组分A 和B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A和cB,则混合

3、物流体的质量平均速度un 定义为,(二)以质量平均速度u为参考基准,以质量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时,所能观察到的是诸组分的相对速度,混合物总体、A 组分和B 组分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的扩散速度分别为,u-u=0,uA-u和uB-u。,(三)以摩尔平均速度um为参考基准,若以摩尔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所能观察到的同样是诸组分的相对速度,混合物总体、A 组分和B 组分相对于摩尔平均速度的扩散速度分别为,um-un=0,uA-um 和uB-un。,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质过程 相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 相内传质过程:物质在一个物相内部从浓度(化学位)高的地方向浓度(化学位)高的地方转移的过程 实例

4、:煤气、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等等,相际传质过程:物质由一个相向另一个相转移 的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是分离均相混合物必须经历的过程,其作为化工单元操作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蒸馏、吸收、萃取等等,一、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传质过程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过程比较有相似之处,但比后二者复杂。例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1)平衡差别 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差,平衡时两物体的温度相等;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相的浓度差,平衡时两相的浓度不相等。例如1atm,20C 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平衡时液相的浓度为0.582 kmol/m3,气相的浓度为3.2810-4 k

5、mol/m3,两者相差5个数量级,(2)推动力差别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C,推动力的数值和单位单一;而传质过程推动力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无(例如可用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等表示),不同的表示方法推动力的数值和单位均不相同。,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即蓝墨水的分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质量传递,静止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颜色趋于一致,搅拌一下?,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工程上为了加速传质,通常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湍流状态,涡流扩散的效果占主要地位,慢,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分子扩散,快,涡流扩散,二、传质机理,二、传

6、质机理,传质方式,分子扩散: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地方转移到浓度低的地方,称为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在静止或呈层流流动的流体中进行。,实例:空气中气味的传播,食盐在静止的水中的溶解等等。,分子扩散是在一相内部因浓度梯度的存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的随机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质现象。尽管分子运动向各方向是无规则的,但是在浓度高处的分子向浓度低方向扩散表现为数量大,效率高,反之,浓度低处的分子向浓度高方向扩散的数量少,频率低,两处比较,则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的量大,从而表现出沿浓度降低方向上质量的传递。,当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湍流流体中出现质点脉动和大量旋涡,造成组分扩散,称为涡流扩散。虽然在湍流流动

7、中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同时发挥作用,但宏观流体微团的传递规模和速率远远大于单个分子,因此涡流扩散占主要地位,即物质在湍流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依靠流体微团的不规则运动。例如大气湍流中污染物的扩散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涡流扩散系数远大于分子扩散系数,并随湍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三、费克定律,费克定律的其它表达形式:,(8-5),0,图4.2.1 分子扩散示意图,设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kmol/m3,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当 为常数时,以质量分数为基准,以摩尔分数为基准,混合物质量浓度,kg/m3,组分A的质量分数,当混合物的密度为常数时,组分A的质量浓度,kg/m3,以质量浓度为基准,kg/(m2s)

8、,kg/(m2s),kmol/(m2s),(1)非理想气体及浓溶液,是浓度的函数。,(2)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远比在气体中的小,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更小。气体、液体、固体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分别为10-510-4、10-1010-9、10-1410-9m2/s。,(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3)低密度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扩散系数与总压力成反比,与热力学温度的1.75次方成正比,(二)分子扩散系数,分子扩散,(二)扩散系数:,式中:DAB,1物质在压力为p1、温度为T1时的扩散系数,m2/s;DAB,2物质在压力为p2、温度为T2时的扩散系数,m

9、2/s。n温度指数,一般情况下n=1.52。,组分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组分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式中:DAB-组分A的扩散系数,cm2/s;T-绝对温度,K;-溶剂粘度,mPas;MB-溶剂B的摩尔质量,kg/mol;VA-组分A在常沸点下的摩尔体积,cm3/mol。,扩散组分为低摩尔质量的非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分子扩散,组分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若固体内部存在某一组分的浓度梯度,也会发生扩散,例如氢气透过橡皮的扩散,锌与铜形成固体溶液时在铜中的扩散,以及粮食内水分的扩散等。物质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随物质的浓度而异,且在不同方向上其数值可能有所不同,目前还不能进行计算。各种物质在固

10、体中的扩散系数差别可以很大,如氢在25时在硫化橡胶中为0.85109m2/s,氦在20时在铁中为2.61013m2/s。,四、涡流扩散,涡流扩散系数表示涡流扩散能力的大小,值越大,表明流体质点在其浓度梯度方向上的脉动越剧烈,传质速率越高。,工程中大部分流体流动为湍流状态,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因此组分A总的质量扩散通量NAt为式中:DABeff组分A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的有效质量扩散系数。在充分发展的湍流中,涡流扩散系数往往比分子扩散系数大得多,因而有DABeff。,第三节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分子传质(扩散)与对流传质,在本质上都是依靠分子的随机运动而引起的转移运动。,1

11、、分子传质,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它是由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在静止的系统中,由于浓度梯度而产生的质量传递称为分子扩散。,分子传质的机理就是上节描述的费克定律,而如上所述分子传质现象和导热现象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产生的传输现象,但是分子传质和导热既有相似又有明显区别。,在静止介质中由于分子扩散所引起的质量传递问题,静止流体,相界面,组分A通过气相主体向相界面扩散,依靠分子扩散,NA,在相界面附近,组分A沿扩散的方向将建立一定的浓度分布,1 分子传质,单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水,含有氨的废气,苯甲苯体系,空气与氨的混合气体(静止),氨,空气,氨的分压 p减小

12、,流体自气相主体向相界面流动,空气分压增大反向扩散,可视为空气处于没有流动的静止状态,相界面,氨的扩散量增加,相界面上,氨溶解于水,气相总压减小,单向扩散,氨,传质过程:氨溶解于水,氨分压降低,相界面处的气相总压降低,流体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形成总压梯度,流体主体向相界面处流动,氨的扩散量增加,氨,空气,相界面上空气的浓度增加,空气应从相界面向混合气体主体作反方向扩散,相界面处空气的浓度(或分压)恒定,可视为空气处于没有流动的静止状态,空气,氨溶解于水,单向扩散,运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发生的传质过程,不互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的界面,流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气体的吸收:,在气相与液相之间传质,流体流

13、过可溶性固体表面 流体中某组分在固体表面反应,萃取:在液相与液相之间传质,2 对流传质,分子扩散,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位移引起的扩散,质量传递将受到流体性质、流动状态以及流场几何特性等的影响。,(一)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层流区,湍流区,质量传递,固体壁面附近形成浓度分布,?,传质的机理,一、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及传质边界层,但其扩散通量明显大于静止时的传质。这是因为流动加大了壁面处的浓度梯度,从而使壁面上的扩散通量增大。,层流边界层:,在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只存在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扩散通量依据费克第一定律,(一)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湍流边界层:,层流底层:物质依靠分子扩散传递,浓度梯度较

14、大,传质速率可用费克第一定律描述,其浓度分布曲线很陡,近似为直线;,湍流核心区:有大量的旋涡存在,物质的传递主要依靠涡流扩散,由于强烈混合,浓度梯度几乎消失,组分在该区域内的浓度基本均匀,其分布曲线较为平坦,近似为一垂直直线,层流底层,湍流核心区,过渡区,过渡区: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同时存在,除了分子扩散外,更重要的是涡流扩散。,湍流区,(cA-cA,i)0.99(cA,0-cA,i),湍流流动时,传质进口段长度为,传质进口段长度,层流流动的传质进口段长度为,流体流过圆管进行传质,二、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流动处于湍流状态时,物质的传递包括了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将过渡层内的涡流扩散折合为通过某一定厚

15、度的层流膜层的分子扩散,G,涡流扩散系数难以测定和计算,简化计算,由流体主体到界面的扩散,通过有效膜层的分子扩散,整个有效膜层的传质推动力为,浓度分布,全部传质阻力集中在有效膜层,组分A的对流传质速率,kmol/(m2s),流体主体中组分A的浓度,kmol/m3,界面上组分A的浓度,kmol/m3,对流传质系数,也称传质分系数,下标“c”表示组分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m/s,对流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体现了传质能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理性质、界面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用分子扩散速率方程去描述对流扩散。由壁面至流体主体的对流传质速率为,组分浓度常用分压表示,界面上组分A的分压,

16、N/m2,气相主体中组分A的分压,N/m2,气相传质分系数,kmol/(m2sPa),液相传质分系数,m/s,气相与界面的传质,液相与界面的传质,若组分用摩尔分数表示,对于气相中的传质,摩尔分数为y,则,用组分A的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分系数,对于液相中的传质,若摩尔分数为x,则,用组分A的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传质分系数,两种典型情况,其对流传质系数的表达形式不同,单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对流传质,单相中,在虚拟膜层内的分子扩散,双组分系统中,A和B两组分作等分子反向扩散时,,对流传质系数用 表示,则,相应的分子扩散速率为,虚拟膜层的厚度,1.等分子反向扩散时的传质系数,2.单向

17、扩散时的传质系数,双组分系统中,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作单向扩散时,,对流传质系数用 表示。则,相应的分子扩散通量为,故,组分B的对数平均摩尔分数,反应中的传质过程:,石灰/石灰水洗涤烟气脱硫,催化氧化法净化汽车尾气,第四节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质量传递的推动力,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浓度差,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组分A的浓度分布不均匀,组分A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的转移,物质传递现象,传质过程,质量传递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过程的极限:,过程的速率:,相平衡关系,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过程:,质量传递研究内容!,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传质过程:,两相间的传质,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在气相与液相之间传质,在液液两相之间传质,在气/液相和固相之间传质,单相中的传质,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