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359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起源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三个层面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1.1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高效率利用资源,低污染环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3,1.2 循环经济的起源,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2、“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69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署”1972年58个国家152位科学家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从人类生存战略高度指出认识生物圈与技术圈相互依存的重要性。,4,198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征服自然的战役巳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生物圈已不容许工业化再继续侵蚀了。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70个国际组织参加,指出人类要继续生

3、存下去,必须将发展与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2年召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2004年9月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7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和总体要求。,全球在呼吁:可持续发展,5,1.3 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资源化原则(Resources),6,循环经济通过3R原则实现,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减少

4、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多方式多次利用资源,把废物变为资源,减量化放在首位,再利用Reuse,7,1.4 循环经济体现在 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1)企业层面(小循环):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推行清洁生产:(A)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B)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多次利用资源;(E)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与服务强度。,8,可持续发展,节省资源,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劳动保护,清洁生产,产品规划与设计,产品生产,产品使用与维护,产品回收与再用,绿色产品,企业层面:设计绿色产品 推行清洁生产,9,区域层面,(2).区域层面(中循环)按照工

5、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企业层面,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物质集成,10,(3)社会层面(大循环)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区域层面,企业层面,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物质集成,社会层面,能量,物质,11,1.5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1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

6、先污染、后治理”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13,线性经济:资源 产品 污染物排放,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生态系统,14,循环经济: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生态系统,15,循环经济的物流过程,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废弃物,物品反复利用,作为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再生,向自然排放,技术性再生,自然性再生,自然资源,16,社会财富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同步,社会财富增长,自然资源消耗,19-20世纪,1.6 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7,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结果是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污染环境,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1

7、8,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18世纪末的地球,20世纪末的地球,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生态系统,19,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矛盾日趋尖锐 例如,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20,挑战:发展模式转型 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战略: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论:,21,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8、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2,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三维目标:,23,科学技术,人类,自然,先进工具,报复,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取消了。-恩格斯,24

9、,对策: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经济,社会,25,对策: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变革: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的转折区间,经济增长,物质消耗,线性经济:增物质化,循环经济:减物质化,强可持续性,不可持续性,26,循环经济模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财富增长,自然资本消耗,20世纪,21世纪,社会财富增长而自然资本消耗降低,可持续发展,27,2.2 党和国家领导人谈循环经济,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2003.3):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10、2003.11)要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3):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9,2.3 中国在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人和自然

11、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30,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31,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2、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了具体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3、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33,国务院文件,2005年6月27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

13、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4,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2、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 3、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 4、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5、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6、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7、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35,国家部门文件,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 于2005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号

14、)确定了七个重点行业(42家企业)、四个重点领域(17个单位)、13个产业园区、10个城市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36,4、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在重点领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试点,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探索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形成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37,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 健全法制完善政策,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强化管理宣传教

15、育加强领导,十项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8,4.1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确立支撑生产模式改变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撑消费模式改变的关键技术的研发,39,4.2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人才的支持,人才是体能,技能和智能的综合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多层次,复全型的人才把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摆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位置,40,案例一:企业层面 造纸工业,木材,纸,41,线性经济发展导向的造纸工业是 典型的资源消耗和产生污染物多的工业,制浆造纸厂,废水废物,纸产品,污染环境,植物资源,能源,水,过程:资源 产品 污染排放,4

16、2,资源消耗密集 消耗:3-5立方米木材/吨纸(约3立方米木材/亩地产量)100-300吨水/吨纸 1-1.6吨标准煤/吨纸污染物密集 产生 0.5-0.9 吨污染物/吨纸受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最大的流程工业之一基础材料工业 文化、信息、工业、包装、建筑和生活的基本材料世界第三大产业 电子信息 汽车 造纸,传统造纸工业的特点:,43,循环经济发展导向的现代造纸工业是 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清洁生产,废液,制浆,纸和纸扳,造纸,综合利用,碱回收,水处理,化工产品,植物原料,化学药品,回收再用,能源,水,污染物,44,现代造纸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平均每吨纸资源消耗大幅减少:植物资源的用量

17、:由3-5立方米下降到1.5-2立方米/吨纸 废纸利用率达70%以上,我国达40%水用量:由300立方米下降到10-30立方米/吨纸污染物排放减少90%以上,案例二:社会层面 例1.日本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立法体系,制定基本法,根据各种产品特性的法律,政府促进购买回收利用产品法律,容器和包装回收利用法,汽车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建筑及材料回收利用法,食品回收利用法,基地回收,集团回收,自治会等回收,废纸,造纸厂、出口,例:北九州市的家庭垃圾分类,资源垃圾,(罐、瓶),瓶生产厂,铝制罐,透明瓶,茶色瓶,其他瓶,塑料饮料瓶,罐、瓶资源化中心,钢制罐,(罐、塑料饮料瓶),超市、公民馆等,有

18、色塑料包装盒,纸袋(牛奶等),大分造纸,西日本泡沫聚苯乙烯再循环FP,白塑料包装盒,电器商店等,电池(钮扣型、充电式),送往再生利用工厂,萤光管,J-Relights,一般垃圾,大型垃圾,送往焚烧工厂,铁加工厂,提供给市民,铁,大型垃圾资源化中心,铁以外,再生利用广场,修缮,家具类,计算机类,再生利用场,炼铁厂,西日本塑料瓶再循环,太平工业,铝制品厂,废布,出口、废棉纱工厂,回收站收集,回收站收集,每户收集,47,例如家用电器回收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和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义务,并需按照再商品化率标准对其实施再商品化。明确规定了电冰箱、洗衣机的再商品化率(资源回收)必须达到50以上;电视

19、机的再商品化率必须达到55以上;空调器的再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48,例2.德国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1996年德国通过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回收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体系。法律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到80。,49,德国的双元回收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1997年,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已达到 86;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 1994年为52万吨,1997年达到了359万吨;垃圾从过去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500万吨。在GDP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50,世界循环经济的革命性发展和一系列科技创新与技术实破,预示人类文明的再次转型,预示着人类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目前一项必须抓紧做好的工作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制定相应的法规,使人们普遍认同循环经济的理念,使个人,企业,政府,全社会都行动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结,51,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