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23294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件资料循环经济.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循环经济,一,什么是循环经济二,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三,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五,中国的循环经济之路如何走六,我国实行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一,什么是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循环经济及其特点(是什么)循环经济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

2、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二: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进而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

3、发展。(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5)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三:怎样发展循环经济(1)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有法律保障。(2)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3)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4)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5)发展循环经济,配套的措施和政策,如税收优惠措施等一定要跟上,并改革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例如有机碳循环,生产者,二氧化碳,消费者(食物链),有机物,微生物,其他生物,

4、分解者,食物碎屑,排泄物,尸体,大气N2,绿色植物(生产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NO3 NO2 NH3 NH2,沉积物,风化,火山喷发,火灾,光合作用,NH3,生态系统中资源利用的特点:-物质(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没有废弃物,一个过程的废物是另一个过程的资源-资源高效转化,能源高效利用,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包括: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

5、弃物产生环节,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在再生资源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二,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模式”提出了批评。波尔丁首先提出“循环经济”一词,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循环利用资源来发展经济。,“宇宙飞船理论”是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

6、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注重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

7、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各种规模的生态工业园。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循环经济的“3R”原则,1减量化原则(Reduce)2再使用原则(Reuse)3再循环原则(Recycle),1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即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8、。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2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3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

9、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三,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1,是新的经济观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2,是新的

10、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环境“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是新的生产观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

11、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4,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

12、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 社会。中国目前正加速向小康社会发展。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产生了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以及快速城市化现象。经济结构变化:近几年出现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03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消费结构的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

13、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的强度在增加、使用方向发生了变化,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1,到2020年估计达到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被列为严重缺水国家。目前,全国660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14、,每天缺水1600万立方米,一年造成工业生产2000多亿元经济损失。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2020年时我们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将缺50%,铁、铜、铝分别缺55%,75%和64%,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现象不断加大。,与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是偏低的。虽然在过去的20年(1980-2000)中,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能源消费方面,这一时期我国的能源累计节能率是64,而国际上同期水平是19。在保持年均9.6的增速中,能源增长保持年

15、均增长4.6,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半靠能源开发一半靠能源节约的目标。但近几年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能源消费增长快于增长的势头,能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此外,目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在30,比发达国家低20。我国仅在城市供水方面,漏损率在20以上。在建筑能耗方面,我国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新增建筑面积之和,但节能型住宅仅占总量的3.5。所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如果每年都在大量造成高耗能的建筑,而且它们的使用期限一般都是七八十年,不仅对当前的能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将贻害子孙。,3

16、,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中国还未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严重超过承载上限。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环境容量只能承载1520万吨,目前我们已超过此限,到2020年时,可能会达到3000万吨。以这样的发展模式,即使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各项经济指标,但环境破坏程度肯定会很严重,这样的小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1,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节能、节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相关经验: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批

17、开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由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部分省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五,中国的循环经济之路如何走,2,目前制约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 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规划,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发改委主要侧重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国家环保总局侧重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人大环资委侧重立法研究;科技部侧重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各部委尚未形成“合力”。国家层面也未形成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仅出台了少量的法规,大部分领域仍是空白;现有的法规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例如,在环保方面,自

18、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然而,现行环保法律还局限于“污染治理”的思维模式上,对于废物的回收利用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执行上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这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缺乏符合国情的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3,中国的循环经济之路如何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

19、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需要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价值层面实行全方位的变革需要法律、政策和技术的大力推动;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运作与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关键,种种因素的存在使企业不大可能做到自觉“循环起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通过以制定政策为主的制度,构建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赢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从而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使企业必须做、愿意做、能够做。政府做的事情主要有两方面,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1,应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立循环经济领导机构,制定发展循环

20、经济的规划和工作计划,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现循环经济规划和工作计划。2,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3,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以此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4,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全国人大正在制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并将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5,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领导层,进行循环经济的内涵、价值、策略和效益教育,使其树立生态工业的新观念。需要对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参与

21、意识,使全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来一个深刻的变革。6,“循环经济推行的关键就是依靠科技进步。要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废弃物再利用装备,通过引进技术和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六,我国实行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包括:工艺技术改进、设备维护更新、原辅材料替代、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 循环经济的第一个层次 工业地区、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延长生产链条,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 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层次。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

22、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第三层次。,江苏沙钢集团牢固树立废物就是资源的观念,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高炉水渣、含铁尘泥、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综合利用。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4。2003年1月至11月,全集团节电11158万KWH;节约重油8873吨;资源综合利用节支1.亿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节支1500多万元。,钢铁生产,热电厂,废气,居民生活,电,热,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烧结厂,氧化铁皮,含铁沉泥,烧结矿原料,水泥厂,高炉水渣,建材

23、,沙钢集团实行资源在企业内部循环使用,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是从原有的贵糖(集团)企业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扩展为贵港市制糖业整体的生态工业格局,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示范区的骨架,形成全国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制糖、造纸和酒精生产基地和多门类工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六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互相交换而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制、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六个系统是:1,蔗田系统;2,制糖系统;3,酒精系统;4,造纸系统;5,热电联产系统;6,环境综合处理系统,造纸系统,蔗渣浆,纸,CMC,制糖系统,糖,有机糖,低聚果糖,蔗田系统,有机甘蔗,甘蔗,酒精系统,酒精,酵母精,蔗渣,废糖蜜,环境综合处理系统,除尘脱硫,水泥,轻钙,复合肥,碱回收,白水回收及水回用,热电系统,电,蒸汽,蔗髓,复合肥,回用白水,回收碱,蒸汽,电,废渣废液废气,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