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559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点滴感悟,1、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2、中医的概念:“中”者,中和(不亢不衰),使五脏协调,经脉调和,气机调畅之医。,3、中医病机:阴阳失调。,二、我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解:,1、天人相应是中医第一要义。,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养生第一,防病第二,治病第三。,三、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一)、阴阳五行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可不通乎”。,(二)时、空、态与中医学,1、时间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风之气,气定乃刺之”。,(1)周易系辞上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2)素问阴

2、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2、空间,(1)中医治神第一 素问移精变气论“上古治病,祝由而已”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之为真,四曰制砭石之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3、状态,(2)潜意识的强大作用,四、针灸是中医的精华,(一)内经是中医权威经典。1、灵枢经亦称针经。2、素问 有一部分谈论针灸。,思 考,肾为五脏六腑之根如何从经络来解释?,(二)、临床针灸学,1、辨证。经络辨证是临床取穴的根据。(1)经络辨证应包括伤寒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 辨证,

3、三焦辨证(2)经脉所过,主治所及。(3)灵枢.经脉篇:如手太阴经所生病:是动则病,肺胀满(4)审视循扪按,2、取穴。病穴与时穴(1)病穴依经络辨证而定。(2)时穴包括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五运六气,天干地支理论等等3、针法。(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2)灵枢经脉第十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五、方药学,(一)中药性味归经是重点,非功效也。1、四性:寒、热、温、凉。2、五味:辛、甘、酸、苦、咸。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咸先入肾”。,(三)五脏六腑皆是专家,药物 是借五脏六腑而发挥作用

4、。,(四)用药物阴阳五行调节人体阴阳五行使之平衡是中医临床用药关键,六、易为医之源,医为易之流“不知易不可以为大医”孙思邈,1、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乃群经之首。2、周易:古人研究宇宙事物变化 发生、发展、衰亡)及其规律的自然 哲学。,(1)八场:乾、坤、离、坎、震、兑、巽、艮。(2)五种态:金、木、水、火、土。,3、易经研究八种场五种态,乾,坤,离,坎,震,兑,巽,艮,4、易学心法,(1)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不允许有任何先入为主想法,符合唯物主义观)(2)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生物全息理论根据)危重昏迷病人为何要十宣穴放血?(3)医易结合是中医最上层思维。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七、如何振兴中医事业,1、学好中医 认真学习经典,方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医。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学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运用中医,只有用中医理论指导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信心和疗效。2、宣传中医 使中医大众化,而不是神秘化,关起门来搞中医不行。3、振兴中医 中医定要有自己的产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