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727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12 品德的形成.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品德的形成,一、品德的概念,(一)含义 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道德:社会为了调整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区别,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表现(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3)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性质: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2)内容:品德是道德的部分表现(3)表现方式: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等方式表现,道德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4)范畴: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的对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一)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个体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个体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其它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二)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2、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三、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Piaget)的道德

3、发展理论,访谈法探讨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John开门时推动了门后的椅子,摔碎了椅子上的15只杯子Henry想偷吃果酱,碰翻了柜子里的1只杯子谁的过失更重?,道德认识发展的三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之内)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911岁以后),5岁以内:前道德阶段“无律期”自我中心主义,(二)柯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布朗与海因茨对或错?为什么?不关注道德判断本身,而关注背后的原因解释,水平,阶段,心理特点,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逃避惩罚取向,力图逃避惩罚,习俗水平(10-20岁),功利主义取向,力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习俗水平(20岁

4、以上),寻求认可取向,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维护秩序取向,强调社会秩序,社会契约取向,尊重法律但不囿于法律(规范是可以改变的),良心原则取向,遵循内心原则(良心、良知和正义),道德判断与社会规范无关,而与个人需要有关,基于社会规范而进行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原则超越了社会规范,理由举例,赞成海因茨偷药的理由如果他拿不到药,他的妻子会责备他(招致惩罚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如果他的妻子死了,他会很伤心(他需要妻子的陪伴才会感到快乐)他是为了得到妻子需要的东西才这么做,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给别人带来愉快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好孩子取向)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任(尽义务、重责任的行为是好的行为)法律在一个人由于服从它而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境中是不太合理的(法律可能是不正确的)如果他眼看着妻子死去,就不能实现内心的某些准则,比如“生命的价值胜过金钱或声誉”,反对海因茨偷药的理由:他会被抓住,关进监狱(招致惩罚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他会给家庭带来耻辱(给别人带来不愉快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他触犯了法律(守秩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偷窃有违道德准则,比如“偷窃是可耻的”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不决定于对或错这一道德判断本身,而在于为这一判断提供了怎样的解释,四、品德教育的方法与技术,(一)说服(二)角色扮演(三)小组道德讨论(四)榜样学习(五)奖励惩罚控制(六)道德行为训练(如抗拒诱惑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