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4913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编 品德心理.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德的重要性从古代来看 古人云:德者,本也;才者,未也。孔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我国的教育目标来看:现代教育强调: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现状来看 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调查:1、有无同情心的测试 2、能否与同伴正常相处的测试 3、是否关心他人的测试 对青少年犯罪人数的调查:根据来自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已经占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第一编品德心理,第一章品德的概述第二章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2、第三章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第四章品德培养的策略,教学目标:掌握1.道德与品德的概念。2.品德培养的策略 熟悉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4.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第一章品德的概述,第一节品德与道德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第一节品德与道德,一、道德:一定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特点阶级性: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而制定的。二、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

3、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属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属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有明显的社会性、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制约,还受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二)联系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离开社会道德标准,就无法评价个人品德的善恶。2、个人品德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但它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一、知(道德认识):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二、情(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

4、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三、意(道德意志):是指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主要表现为:(1)正确的道德动机能够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2)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作出的决定。四、行(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第二章 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第一节 道德认知发展论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 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二、柯尔伯格的道德 认知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一

5、、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16-20),(一)理论要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总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标准所支配,即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5、6岁8、9岁)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具有主体性。(9、10岁以后)5岁以前,无律期,难以判断谁对谁错。,对规则态度的研究:问题:“我现在病了,要开车去医院看急诊,那我能不能超速驾驶?”,他律期儿童马上回答:不能!自律期儿童认为,司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超速行驶。,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对责任的判断上的差异)故事A:妈妈喊约翰去吃饭,约翰开门想到饭厅里去,但不知道门后有一个盘子,盘子里还放有15个杯子

6、,推门时,门碰到盘子,结果把15个杯子都打碎了。故事B:一天,亨利的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里偷东西吃,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于是他用手探着去摸,结果碰到了旁边的一个杯子,把杯子打碎了。问:约翰和亨利的行为哪个更坏?,他律期儿童:约翰更坏(因为他打碎了15个杯子,而亨利只打碎一个)自律期儿童:亨利更坏(因为约翰是无意打碎,亨利是因偷东西打碎),(二)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借鉴 1、认知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2、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一)理论要点1、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经典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

7、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2、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遵循权威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水平三:后

8、习俗水平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阶段2:相对功利为取向。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阶段3:“好孩子”取向。个体以人际

9、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

10、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二)对学校德育的启发,1、反对说教式、强加式、灌输式的教育,主张用启发的方式使儿童从内心接受道德观念;2、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教育应遵循年龄阶段来培养其道德认识;3、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1)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在10岁以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2)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

11、间有早有迟,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论创始人,一、什么是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二、观察学习的过程和阶段(一)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P39)第一阶段:将被试分三组。一攻击奖励(成年人攻击受奖励);二攻击惩罚(成年人攻击受惩罚);三控制组(攻击无奖无惩)放儿童到与影片相同情境,观察其行为。第二阶段:鼓励两组的被试学习成人的攻击性行为。结论:(P39),(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从众多的范例中选择出观察的对象。1.获得阶段 保持过程:把注意到的信息保持在头脑中以指

12、导 我们的行动。复现过程:把观察获得的榜样行为付诸行动。2.操作阶段 动机过程:动机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模仿榜样的 行为。三、观察学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P40-41)1、形成新的行为2、消退已有的行为3、抵制已有的行为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四、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1、为“身教重于言教”原则提供理论基础2、班杜拉用实验法对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引起了公众对影视节目的暴力行为的关注。3、班杜拉通过研究得出儿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对教育也有启发作用儿童最喜欢模仿的人物有以下几种:(1)儿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2)同性别者;(3)曾获得荣誉、出身高层以及富有家庭的儿童;(4)与自己相似者。,

13、第三章 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一、外部因素(一)家庭的影响1、家庭结构2、家长的言传身教3、家长的教育方式几种不良的教育方式:(1)溺爱型(2)专制型(3)放任型最好的教育方式:民主型,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心,(二)学校的影响1、校风的影响2、教师工作作风的影响(三)社会的影响1、影视节目2、非法读物的影响3、网络的影响二、内部因素(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二)情感的意志方面的原因(三)性格的弱点(四)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第四章 品德培养的策略,一、晓之以理,提高认识1、讲道理2、讨论3、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二、动之以情,引起共鸣三、坚定意志,抵抗诱惑1、考虑后果2、转移注意3、置身良好的环境中四、导之以行,落实行动,本章放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