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823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72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第1页/共32页,一、概述,为了防止劳动生产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人们必须对劳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应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第2页/共32页,一、概述,职业病危害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

2、理因素(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第3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2.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2.5 采样前准备工作2.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2.7 采样后样品交接2.8 数据处理2.9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编写2.10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2.1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第4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 职

3、业病危害检测业务咨询与受理业务联系小组受理用人单位(工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业务委托,填写业务受理登记表。委托方委托我院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递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委托书。业务联系小组接受委托单位监测业务委托,安排现场调查时间,成立监测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第5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2 工作场所现场调查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分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数量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

4、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明确检测范围,列出具体的职业危害识别及分布状况。,第6页/共32页,2.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要求制订监测方案;科室技术负责人审阅监测方案,提出审核意见;任务负责人根据审核意见修改确定方案。,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7页/共32页,监测方案内容1.监测工作流程2.监

5、测依据3.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4.监测范围5.企业概况6.主要原辅料及用量7.生产工艺流程8.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9.方案实施10.检测人员安排11.现场采样人员工作安排12.仪器与样品收集器的配备13.现场采样布点计划:,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8页/共32页,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服务合同版本拟订环境监测合同范本初稿;院内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范本初稿评审,并签署意见;修改并确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监测科根据监测方案及合同范本拟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并与委托方交换意见,形成合同终稿。若委托方有特别要求需另拟合同,经双方协商拟出合同初稿;双方合同评审

6、成员对合同初稿进行评审,并签署意见,统一协商定稿。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人)签署合同。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9页/共32页,2.5 采样前准备工作采样仪器设备的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和相关规范的要求。采样仪器设备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采样设备,高温场所应选用耐高温采样设备等。采样仪器性能参数应满足样品采集的要求。根据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方式选择合适的采样器。,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10页/共32页,样品收集器的选择碳管一般

7、采集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的有机物、硅胶管一般采集极性或者极性较强的有机物。采气袋、注射器一般用于采集溶剂汽油、乙醚、二氯甲烷。微孔滤膜一般采集金属类无机物,但是硫酸、三氧化硫、磷酸样品采集使用微孔滤膜;砷化氢样品采集使用浸渍微孔滤膜;氟化氢样品采集使用浸渍玻璃纤维滤纸。测尘滤膜一般采集粉尘。吸收液一般采集非金属类无机物,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11页/共32页,硅胶管,活性炭管,连接进气口橡胶软管,连接进气口橡胶软管,YES,NO,第12页/共32页,采气袋及抽气装置,微孔滤膜,测尘滤膜,第13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吸收管的适用范围,第14页/共32页,常用物质吸收液的

8、选择,第15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 粉尘的采集采集粉尘用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如在高温情况下采样,可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采样。采用滤料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

9、。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滤膜脱落和污染。采样后称量前,同样应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小时以上,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的质量。采样前后,滤膜的称量应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第16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用微孔滤膜。在样品采集前,应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5.0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

10、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0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第17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液体吸收法的采集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接要正确,否则会出现吸收管里的液体被倒吸进空气采样器,导致空气采样器内充满液体而不能正常运转。采用大气泡、小气泡、冲击式吸收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随机抽取吸收管进行流量测定。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样品采集

11、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吸收液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补充到原来用量。采样前后要密闭进出气口,直立放置。,第18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固体吸附管的采集采用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后再进行流量的测定。硅胶只宜在较干燥环境中采样,当湿度80%时,不宜使用硅胶管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时,以0.1L/min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5min(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用于个体采样和定点长时间采样时,以0.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28h。(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

12、法)。采样前后要密封好固体吸附剂管的两端,保存在清洁的容器内,不能放在有待测物的容器或环境中。,第19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注射器的采集用注射器进行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抽洗3次。采样后应立即封闭进气口,垂直放置,利用注射器芯的重力使注射器内保持正压状态,以避免外界空气进人注射器内,影响样品浓度或污染样品。,第20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采气袋的采集采样前,必须在采样地点用现场空气样品先吹洗34次,再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要防止容器内壁对样品中待测物的吸附或吸收,特别是沸点较高的待测物容易发生吸附,化学活性高的待测物可能与器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吸收作用。

13、为了减少或防止吸附,可将容器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采样后,应尽快进行分析;在采样、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采气袋避免接触尖锐物件,造成破损。,第21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空白对照样品的准备在采集样品的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抽取样品收集器,制备空白对照样品,并在采样记录单上记录地点、样品编号和时间,与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粉尘样品一般可不做空白对照样品。固体吸附剂管、吸收管和滤料进行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制备空白对照样品,每种化合物一般为1-3个。采气袋和注射器应在样品采集前,用氮气或清洁空气充满收集器带至现场,并随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第22页/共32页,二、职业

14、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样品的标签识别与制定为了保证样品在实验室周期内不发生混淆,对样品进行有序的原则编码。其他化学类有害物质样品编码规则:由年度号、项目号、采样介质和顺序号组成。,采样介质代号,第23页/共32页,样品的标签识别与制定顺序号:为同类样品的数字顺序,取三位数,如第五号样品,顺序为005。例如:130009H0003代表13年0009号项目003号活性炭采集的样品。物理因素样品编码规则:由年度号、项目号、采样介质和顺序号组成。,采样介质代号,第24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不同现场情况的采样 工作场所空气浓度稳定时采样,不用检测STEL浓度。工作场所空气浓度不稳定

15、时采样,检测TWA浓度的同时还要监测STEL浓度 非连续性生产时采样 有浓度波动,但不知何时浓度最高的采样 评价劳动者个体接触的采样,第25页/共32页,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微波紫外辐射高温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辐射照度振动新风量风速测量气压检测烟尘温度湿度CO、CO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第26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7样品交接采样工作结束当天,监测项目负责人在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样品编号清晰、正确的情况下,负责填写样品送检单并将样品及送检单一并交至样品管理员处。样品管理员对接收样品的状态及数量进行验收,并负责样品在实验检测前后的

16、储存与安全传递。验收完毕后,监测科项目负责人与样品管理员均应在环境检测样品受理、检测结果交接登记台帐上进行确认登记。,第27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8数据处理 检出结果的处理 未检出结果的处理 测量结果的修约方法 测量结果的计算方法,采样体积的计算,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计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计算,最高容许浓度(MAC)的计算,噪声的计算,高温的计算,第28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9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相关的技术服务信息受检单位名称与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告书唯一性编号、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类别、样品

17、来源、采样、检测或委托日期、样品数量、编写者、校核者、批准者以及报告日期。采样依据、检测依据、评价依据:列出检测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具体的相关标准。检测与采样仪器:本次检测与采样的仪器名称与唯一性编号。现场情况的描述主要包括企业的概述如建厂时期、地理位置、工作性质、生产产品与规模、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监测)的类别、现场生产状况、工作制度、个体与工作环境的防护设施的情况等。样品采集通过对作业方式(流动、固定、工作周期性)、毒物在空气中变化规律的描述,选择个体或长时间定点采样,短时间和最高浓度样品采集。根据企业使用的仪器设备或接触毒物的作业人

18、员,按采样规范选择检测对象。对采样时机和采样时段进行表述。,第29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评价 以列表方式或文字表述对各类型的有毒物质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说明,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计算其超标倍数。检测结果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地点、检测项目、检测对象、样品编号、检测方式、检测结果、职业卫生限值按种类或检测对象以表格形式表述,也可以将结果的评判与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以同一表格进行表述。如涉及特别情形及要求的检测信息,将在该项目检测结果页的附注中列出。建议根据客户的要求、现场卫生学调查,从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现场生产状况、工作制度、个体与工作环境的防护设施的情况等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第30页/共32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0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 2.1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第31页/共32页,谢谢!,第32页/共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