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556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标志,城市人口 持续_第一产业 _ 不断扩大,乡村地区,比重,上升,劳动力转移,第二、三产业,城市用地,规模,3.意义:(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城市化过程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改善地区_。(3)城市化能提高工业_,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5)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_程度。,产业结构,生产的效率,对外开放,二、城市化动力机制,农业人口,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2、,服,务业,发达,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低,城市边缘,“滞后城市化”,卫星城,工业化,高,2.中国的城市化:(2)过程:既是乡村城市的_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3)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具体要求:城市化必须与_协调发展;合理利用_;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_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加强_建设,改善人居环境。,(1)特点,城市人口快速增长_急剧增加_不断提高,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转型,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思考辨析】1.判断正误。(1)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提示:城市化会提高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提示: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3)农民工进城短期打工会提高城市化水平。()提示:城市人口是指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而农民工不属于该部分。(4)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退。()提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基础上的。(5)现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慢。()提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慢

4、。,2.问题思考。(1)为什么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提示:因为城市化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但无论是产业上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还是空间上由乡村到城市转移,均是以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变为根本的转变。(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提示: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及结果。,2.城市化的动力利用推拉理论来分析。,【学而后思】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只有拉力,农村只有推力。

5、这个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对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来说,农村也有拉力,如人们的乡情,故土难离等;城市也有推力,如陌生的城市环境、生活方式、住房、教育、政策等也会阻碍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典例1】(2013郑州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图,根据所学内容回答(1)、(2)题。,(1)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2)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D.城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

6、解析】(1)选D,(2)选C。第(1)题,在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总人口接近13亿。第(2)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二者城市化差异明显,同时城市化所处的阶段也不同。具体如下所示:,【学而后思】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遵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吗?提示:不一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是一般规律,不能绝对化,如日本虽为发达国家,但其城市化起步时间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经济发展才迅速提高;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如巴西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典例2】读下表,回答(1)、(2)题。,(1)上表说明()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缓慢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2)上表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解析】(1)选D,(2)选C。第(1

8、)题,根据表中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表中数据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进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他们进入城市而使城市人口增多。,【备选例题】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属于图乙中的()A.型 B.型 C.型 D.型(2)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B.19752005年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19

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应该属于图乙中的第三象限的低级协调型。故选C。第(2)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1965年到1975年之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GDP都是呈同步下降的趋势,故A是错误的;在图甲所示的时间范围内,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从图甲中明显可以看出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故选D。,【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

10、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应该属于图乙中的第三象限的低级协调型。故选C。第(2)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1965年到1975年之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GDP都是呈同步下降的趋势,故A是错误的;在图甲所示的时间范围内,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从图甲中明显可以看出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故选D。,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推进示意图,1.读图分析由图名世界城市化的推进示意图可知,本图展现的是世界城市化及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目在不同年代的变化。2.

11、信息提取(1)城市化水平提高。两类柱形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个数在增加,世界城市化水平在提高。(2)大城市增幅较快。两类柱形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存在差异,城市化水平的增速较为均匀,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个数1950年后增速加快。,3.迁移应用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1)(3)题。,(1)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上升并大于出生率B.自1983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C.改革开

12、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D.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3)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交通条件便利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A.B.C.D.,【解析】(1)选B,(2)选A,(3)选D。第(1)题,根据1988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计算得到结果。第(2)题,通过数据的变化分析,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增加,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造成的。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因素

13、,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化特点 活动一 点拨:需明确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家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2.不合理。目前发展中国家存在“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情况。前者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后者是指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

14、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3.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活动二 点拨:需明确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特点。1.,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

15、例关系。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人口数量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该图描述了某城市19902010年间城市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表现。第2题,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

16、最重要的衡量指标。,(2013泰安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3选B,4选A。第3题,2040年郊区人口比重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重,在同一个区域内,此时期人口具体数量也是郊区人口数超过了乡村人

17、口数。第4题,根据图中乡村人口比例及变化,即可判断出相应城市化水平及变化。201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0%,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30年达到65%左右。,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5、6题。,5.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6.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解析】5选C,6选B。第5题,从图上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日本是增

18、长最快的。第6题,运用排除法,A、C显然不对。应该加快发展还是限制发展,关键要看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的增长情况。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人均GDP增长很快,而目前的低城市化水平是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所以我们应加快城市化进程。,7.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读图a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19、和%。由趋势线可见,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2)图a、图b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3)从图c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中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

20、的发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坐标图中数据判读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的对比分析能力,直接读图即可。第(3)题,直接读图分析即可。第(4)题,综合图c、图d分析第三产业是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应重点关注的,进而分析第三产业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答案:(1)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中国(3)图c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加大趋势。(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