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561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原子)结构与周期性,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与原子轨道,量子数,电子云,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经典力学,17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宣告了现代经典物理学的正式创立,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宣读了他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宣告了量子quantum的诞生。那一年他42岁。,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参加者合照,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 NBohr提出氢原子

2、结构模型:,4,(1)氢光谱,E2-E1=E=h 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 S),E=2.1810-18/n2,n 主量子数,普朗克,1,2,3,基 态,激发态,定态,能量最低 最稳定,能量较高 不太稳定,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依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提出微观粒子(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依关系式:=hmv(波长与速度的关系),电子发射器,晶体镍,照相底片,粒子性:,波动性:,实物粒子,1927年,电子衍射实验,戴维逊和汤姆逊,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属性,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说明:本节不讨论薛定谔方程的求解过程,只是对 解

3、薛定谔方程中引入的三个量子数(n,l,m)的意义作必要的探讨。,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氢原子体系的电子运动方程:,物理意义: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又称为原子轨道。通常用(x,y,z)表示。,(原子轨道),波函数E为电子总能量,V为电子势能,3.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n,=1,2,3,.,l,=0,1,2,n-1,m,=0,1,2,l,(n,l,m)表示一个原子轨道,氢原子轨道与三个量子数的关系,(n,l,m,ms)可全面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主量子数(n):,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电子层,角量子数(l):,反映原子轨道的形状。,电子亚层,0,

4、s,1,p,2,d,3,f,磁量子数(m):,反映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自旋量子数(ms):,表征电子的自旋状态,取值:,量子数的物理意义,通常用:“”或“”表示。,4 电子云,反映电子在空间某位置上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小。用波函数的平方(2)来描述。,电 子 云,电子云是电子在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图示。,概率密度,(x,y,z),(r,),P,P,x=r sin cos y=r sin sin z=r cos(r,)=R(r)Y(,)径向部分 角度部分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像可分解为两部分: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 将Y(,)或 Y2(,)随、的变化关系 作图即得波函数或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5、。,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无,原子轨道,有,略“瘦”,略“胖”,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区别:,正负,形状,(1)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不表示 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图像。(2)l,m 相同 n 不同,表示 R(r)不同,但 Y(,)相同。,注 意,注意:s电子云除外,4.2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轨道的能级,核外电子分布,核外电子分布的周期系,核外电子分布,氢原子的轨道能级由,主量子数 n,原子轨道的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由,主量子数 n,决定。,共同决定。,和

6、角量子数 l,1.原子轨道的能级,1s,2s,3s,4s,5s,6s,2p,3p,4p,5p,6(6s,4f,5d,6p),5(5s,4d,5p),4(4s,3d,4p),3(3s,3p),2(2s,2p),1(1s),6p,3d,4d,5d,4f,鲍林近似能级图,能 级 组,规 律,(1)n 相同:,E(s)E(p)E(d)E(f),(2)l 相同:,E(2p)E(3p)E(4p),(3)能级相错:,E(4s)E(3d),注 意,(1)同一能级组n不一定相同。(2)能级交错现象并不发生在所有元素中。,2.核外电子分布,a.泡利不相容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符合“两原理一规则”:,(

7、1)原则,a.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电子层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内 容,同一个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 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同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 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结 论:,轨道总数:n2=4 填充电子数:2n2=8,例如:n=2,每一电子层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解决问题:,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的填充顺序依能量顺序由低到高填充。,b.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的填充顺序。,内 容:,结 论:,6C 1s22s22p2,解决问题:,填充时尽先占领能量最低的轨道。,1s22s22p63s23p63d64s2,26Fe,1s22s22p63s23p64s23d6,内层电子

8、,外层电子,书写时要注意顺序,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相同,c.洪特规则,解决问题:,电子在电子亚层上的填充顺序,内 容:,结 论:,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保持自旋方向相同,6C 1s22s22p2 2p2 _ _ _ _ _ _ _ _ _,全 空:,d.洪特规则 的补充,半充满:,全充满:,p0,d0,f0,p3,d5,f7,p6,d10,f14,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1s22s22p63s23p63d44s2,29Cu,1s22s22p63s23p63d94s2,1s22s22p63s23p63d104s1,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

9、则,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电子层填充顺序,电子亚层填充顺序,解决问题,内容,a(n,l,m,ms),b,尽先占领能量最低轨道,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相同,结论,2n2,低高,注意:个别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不服 从上述规则。,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内层电子,外层电子,外层电子构型,主族元素,(2)核外电子分布式,ns12 ns2 np16,11Na 3s1 53I 5s2 5p5,过渡元素,(n-1)d110 ns12,26Fe 3d6 4s2,镧系-锕系元素,(n-2)f114 ns2,59Pr 4f3 6s2,注意: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时,先失 去能量最高的

10、最外层电子,而且引起 电子层数的减少,Fe 3d64s2Fe2+3s23p63d6 3d6 Fe3+3s23p63d5 3d5,注意:原子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时,所得 电子分布在最外电子层上。,Cl 3s2 3p5 Cl-3s2 3p6,n+0.7 l,n+0.7 l 规则与n+0.4 l规则(徐光宪),n+0.7 l越大,原子轨道能量越高,6s 4f 5d 6p,6.0 6.1 6.4 6.7,n+0.4 l,离子的外层电子能量高低,3d 4s 3.8 4.0,如:26Fe:3d64s2 26Fe2+3s23p63d6,3、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1)电子分布与周期系关系,a.周期号数=电子层

11、数,46Pd(钯),特殊:,4d10,属于第5周期,主族,B,B:,b.族号,族号=最外层电子数,BB:,族号=最外层电子数+(n-1)d电子数,(包括三列):,(n-1)d68 ns2,零 族:,ns2np6,A 0 A AA B B B,c.分 区,s区 d区 ds区 p区 ns12(n-1)d18 ns2(n-1)d10 ns12 ns2np16 f 区,(n-2)f 114 ns 2,a.原子半径,(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以主族元素最明显:同周期 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主族 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电 负 性,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的量度

12、。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c.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反映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它与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有关。,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以主族元素最明显:同周期 从左到右 电负性一般递增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电负性一般递减,d.电离能,反映元素原子在气态失去电子的能力.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同一周期:增大同一族:减小,原子光谱原子发射谱原子吸收谱,4.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1.离子键,定义:,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特点:,(1)无方向性也无饱和性。(2)强极性键。,8电子构型的正负离子间构成典型的离子键(电负性之差 1.7)

13、,例如:NaCl,NaF,NH4Cl 等。,2.共 价 键,(Valence Bond Theory,VB 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e Orbital Theory,MO理论),晶体场理论,(1)价键理论,如 H-H Cl-Cl H-Cl,共价多键:,如 O=O NN,注意:共价键数受未成对电子的限制。,共价单键:,氢原子的电子不仅固定在原先的轨道上,而且也出现在对方的原子轨道,H2,H,H,+,1927 年 Heitler 和 London初步阐明共价键的本质。,1H 1s1,实质:,共用电子对,H2O,8O,1s22s22P4,键,“头碰头”牢固,“肩

14、并肩”易断裂,饱和性 方向性,键 型:,键,特 点:只有同号的轨道才能有效的叠加,键长,键角,键能,(2)杂化轨道理论,要 点:,原子构成分子时,先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混杂形成数目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_杂化轨道。,a.杂化、杂化轨道,“混合”,“重新组合”,分配能量,确定空间取向,新轨道,b.杂化本质,原子轨道叠加,c.杂化条件,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能量相近,形成的杂化轨道数与参与杂化的原子 8 轨道数相同,杂化轨道类型,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3)分子轨道理论成键分子轨道反键分子轨道,(4)晶体场理论,金属键,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作穿梭运动,它不专属于某个金属离子而为整个金属晶

15、体所共有。这些自由电子与全部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某种结合,这种作用称为金属键。,4.4 分子间力和氢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根据正负两种电荷在分子内部的分布情 况可把分子分为极性分子与非极性 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分子,整体,电中性,局部,正电荷部分(原子核),负电荷部分(电子),=0,0,分子的电偶极矩,+q,-q,l,单位:Cm,方向:正电荷中心负电荷中心,=q l,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为不同概念,分子内存在极性键,未必,极性分子,Eg:,Eg:,分子无极性,分子有极性,但极性分子中一般都存在极性键,双原子分子,由极性键形成极

16、性分子。由非极性键形成非极性分子。,由键的极性就可以确定分子极性,对于空间构型对称(如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型等)的分子:,多原子分子,分子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空间构型有关。,由极性键形成非极性分子,由极性键形成极性分子,对于空间构型不对称(如四面体型、三角锥型、V字形等)的分子:,分子极性与溶解度有关,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非(弱)极性物质,汽油,甲苯,四氯化碳,常用的有机溶剂,极性物质,乙醇,丙酮,难溶于水,溶于水,润滑油机油,汽油甲苯,油污染零件的清洗:,丙酮,乙醇,水,2.分子间力,(1)色散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17、。,瞬时偶极,+-,某一瞬间,另一瞬间,-+,异极相邻,存在于一切分子中,范德华力包括:,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2)取向力,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异极相邻,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3)诱导力,诱导偶极,异极相邻,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诱导偶极同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总 结:,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色散力,分子间力实质:静电引力 分子间力特点:(1)无方向性和饱和性(2)较弱(0.250 kJ/mol)(3)作用范围较小(几百皮米)分子间力对熔沸点影响较大。分 子 CH4 SiH4 GeH4 SnH4 沸点/-164-112-90-52,3.氢 键,F,F,H,H

18、,28kJ/mol,565kJ/mol,270pm,9F 2s22p5,HF,F,影响:,当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X原子以极性 共价键结合时,氢原子还能吸引另一个 电负性较大,原子半径较小的Y原子中 的孤对电子形成氢键。,(1)有方向性和饱和性。(2)键能同范德华力相当。,定义:,特点:,(1)熔沸点:含氢键的物质熔沸点相对较高。(2)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物质易溶于水。,4.5 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过渡型晶体,1.晶体的基本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正,负离子,原子,分子,金属原子正离子,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力或 氢键,金属键(离域键),较高,高,较低,

19、不定,硬 度,大,小,不定,NaCl CaONH4Cl,金刚石,SiSiO2,B4CSiC,Ge,CO2,HF 卤素单质 稀有气体,Fe,Cu Al,Zn,基本类型,晶格点上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熔沸点,较大,实 例,2.过渡型晶体,层状结构晶体,石 墨,6C,2s22p2,链状结构晶体,石棉(硅酸盐晶体),成柱或纤维状,其它相关,超分子,晶体缺陷,非整比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朗之万,Prince Louis Victor Pierre Raymond de Broglie,奇迹年(1666年和1905年),1666年,23岁的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乡下的老家度假。在那段日子里,他一个人独立完成了几项开天辟地的工作。,发明了微积分(流数),完成了光分解的实验分析,以及万有引力的开创性工作。在那一年,他为数学、力学和光学三大学科分别打下了基础,,3月18日,光电效应 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4月30日,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博士学位。5月11日和后来的12月19日,布朗运动的论文,成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狭义相对论”,9月27日,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说明,质能方程E=mc2。,1905年(6篇论文),埃尔文.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诺贝尔奖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