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603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导论,1,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2,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篇,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师心理,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活动的动机及其调动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其评价,幼儿的心理健康维护及心理问题矫治,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3,目,录,CONTENTS,幼儿一般是指三至六七岁的儿童,3岁,5岁,

2、6岁,什么是教育?本质:一种造就和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广义: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培训等;狭义:主要指学校情境中的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非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各种传播媒介的教育等,(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共性)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制定计划,采取

3、行动,坚持性)个性心理(个性差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研究如何应用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科学。,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纵深发展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作用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育理

4、念,构建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模式(二)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eg:幼儿园老师采用行为矫正中的代币制来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创造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一)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

5、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二)作用 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进而客观地评价幼儿 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三)观察的程序 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对观察结果的解释,观察法,(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消除观察误差(五)几种基本的观察形式 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时间取样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事件取样 核查表,观察法,区别:,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都是以幼儿的某种

6、行为为观察对象,但时间取样关注的是某一行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出现的频率,而事件取样则不受时间的限制,只关心某一特定行为是否出现。轶事记录与事件取样: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注重记事。不同的是,事件取样是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采用的,它只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过程。而轶事记录法是日常观察时采用的,事先并不确定哪些要记,哪些不记。,作品分析法,(一)含义 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二)作用 第一,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身 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第二,基于对幼儿作品的分

7、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预方案,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或者矫正幼儿的身心疾患。(三)作品分析过程中的幼儿参与 仅以绘画技巧的改善来评价幼儿的发展还是不充分,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幼儿的参与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13岁为涂鸦期:从无目的涂画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35岁为象征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大多是靠记忆模仿,创造象征符号58岁为图式期:可根据观察物象特征,进行意象表现(拟人化、想象力、绿叶:生命力、活力、希望),不可否认,任何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细分析他们的画,可以

8、看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十分夸张和有趣的。让他们画妈妈,他们通常会把妈妈画成有一头大波浪的头发,有一张红红的嘴巴,还要提一只篮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会去小菜场买菜,所以要提一个菜篮子才符合形象。幼儿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会在绘画中的表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比如,性格外向和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用红色,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当中大多数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内向。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已的空间里,多数脾气古怪。喜欢用色彩鲜艳的幼儿一般性格比较开朗。而较为调皮的男孩子喜欢话超人、房子和一些机器类的物体;较为平静的男孩子喜欢画房子、人物和与家人出游的画。较为活泼的女孩子喜欢花鲜艳的画面,画面较为复杂;较为斯文的女孩子一般喜欢画花朵、小草、蓝天白云、和人物。,N,A,H,T,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