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517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4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版姚梅林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李胜福制作.ppt(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版)姚梅林 郭芳芳主编泰和职业中专 李胜福制作,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 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Eg: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学校教育可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 育3

2、、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四、什么是心理学,心:心思、思想、感情理:规则、规律心理学psychology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共性)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差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1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

3、学记忆 思维 言语 情感等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等,2发展心理学:A、比较心理学: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B、年龄及发展心理学: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成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等等 3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艺术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如何应用规律。,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教育系

4、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导论 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维护,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理论作用: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二)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Eg:幼儿园老师采用行为矫正中的代币制来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形成科学的

5、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能。(三)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二、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 观察法(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二)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三)观察

6、的程序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四)有效观察的条件“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字、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3、消除观察误差(五)几种常见的观察形式1、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2、时间取样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3、事件取样4、核查表,作品分析法,1,作品分析法的含义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2,作品分析法的作用第一,(见p14

7、)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第二,(见p14)基于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预方案,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或者矫正幼儿的身心疾患。3,作品分析过程中的幼儿参与,本章作业:,1、教育的含义?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5、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幼儿教师心理,一 幼儿教师的角色1、意大利瑞吉欧人眼中幼儿教师的角色(1)幼儿的伙伴:倾听孩子的心声,引领孩子

8、主动学习(2)设计师:布置适宜的环境(3)引领者:帮助儿童发现并解决问题(4)记录者:保存儿童活动的大量第一手资料(5)研究者:探究儿童发展规律及有效教学模式(6)班级管理者和社会活动者2、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状况,幼儿教师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一)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二)幼儿人格的塑造者(三)幼儿心理卫生保健者(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者二、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一)幼儿教师的品德:A、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B、团结互勉,善于合作1、幼儿教师与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互勉共进2、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密切合作,(二)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A、广阔而浓厚的求知兴趣B、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幼儿教师有效调控情绪的办法

9、:1、学会体察自我情绪2、适当宣泄3、培养积极情绪C、坚强的意志D、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表现为:对自己、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协调和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过自觉的自我修养而形成的性格具有如下特点:1、乐群性:热情、开朗、待人诚恳、与人和谐相处2、聪慧性:活泼、有朝气、富于想象、善于思考3、能面对现实,情绪稳定,(三)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A、较多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B、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四)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 幼儿教育中最关键、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几种能力:A、观察能力B、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非言语和言语两种形式。2、教

10、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非言语沟通。3、教师与幼儿的谈话,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 教师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4、教师与幼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信念:即深信凭 借着对幼儿的爱、尊重和想理解幼儿那份渴望,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个儿童。C、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正确的教育观念 2、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D、教育科研的能力,三、幼儿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及其促进(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二)促进教师与幼儿良好关系的措施A、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B、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C、掌握沟通技巧

11、 1、使用适当的言语 2、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 3、进行有效的提问(1)提出幼儿能够回答的问题(2)依个别幼儿的能力调整难度(3)提问要清楚明确(4)面向全体,注意差异(5)恰当回应幼儿的答案 A、要接受不同的答案 B、对答案可以作出补充 C、要避免找出幼儿的错误,四、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培训(一)、幼儿教师的成长 1、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第二阶段关注情景阶段、第三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的关注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美国学者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奇的四种反思的方法:记反思日记、详细描

12、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二)、幼儿教师的培训 1、幼儿教师培训采用的形式 观摩教学、模拟训练、课堂教学等 2、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培训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讨论法(5)、演示法,作业 选择题:1、幼儿教师的兴趣具有明显的:()A、稳定性B、广阔性C、易变性D、持久性2、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的自我调节策略,理智地调解自己的:()A、兴趣B、意志C、情绪D、习惯3、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A、非言语沟通B、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C、教师与幼儿小组的交谈D、教师与幼儿的游戏4、对于教师的提问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教师

13、不应该:()A、对儿童的答案进行补充B、找出其答案的合理性C、换个方法提问,引导幼儿得到答案D、指出其答案中的错误,答案、选择题1、B2、C3、A4、D,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复习旧知识1、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哪些?2、幼儿教师的角色是什么?3、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培训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二)新课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理解)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心理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体现出来的。其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心理

14、活动从简单、具体复杂、概括(2)心理活动从无意有意(3)心理活动从笼统分化(4)心理活动从零乱形成体系三、心理发展的性质1、连续性与阶段性 eg:2-3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属于直觉 行动思维。幼儿期到学龄初期之间,逐渐形成具体形象思维。2、定向性与顺序性 eg;儿童的动作发展一定遵循着抬头翻身 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和顺序。: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是按照从上到下法则(头尾法则)和从中心到边缘法则(近远法则)进行的。3、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速度、方向、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整体发展呈波浪形向前推进。幼儿前期(加速发展期)童年期(平稳发展)青春发育期

15、(第二个加速期)(平稳发展)老年期(下降)4、差异性 eg;双胞胎(性格、气质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eg: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智力超前,有人智力滞后;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空间思维想象;有人能说会道,有人沉默寡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年龄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不是一个年龄一个样,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续1年,有些可能持续4、5年。(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美国 精神分析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医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岁)Eg:小孩不让陌生人抱。2、自主对羞怯

16、、疑虑(13岁)Eg:学会走路了。3、主动对内疚(36岁)Eg:什么事都想自己来 做,但又怕做不好,这时会产生内疚。4、勤奋对自卑(612岁)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教育和社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期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年龄特征。主要体现在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

17、、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等方面:一、幼儿的言语发展(一)词汇的发展1、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2、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词汇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3、幼儿对词义的理解逐步准确。(二)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由简单复杂的复合句子都能表达;eg:因为。所以。;如果。那么。2、口语表达方面,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期。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往往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主要是对话语言。3、随年龄增长,独白言语得到发展。eg:“我不想和你玩”,二、幼儿的认知发展认知即认识,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18、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一)幼儿感知觉与观察发展:1、感知觉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2、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气味等。3、知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整体的反映。4、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5、颜色感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6、空间感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7、时间知觉:和具体的生活或活动相联系才能掌握。8、观察:易受干扰、不能持久(二)幼儿记忆的发展(概念、特点)1、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2、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记忆为主 形象记忆的多,抽象记忆的少 机械记忆为主,(三)幼儿的思维发展(概念、三种水平)1、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

19、的反映。2、幼儿思维的三种水平: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Eg:小男孩打架:手、脚踢打模仿超人的动作不再用动作,而是用语言、数字(不要再惹我,否则我会使劲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四)幼儿的想象发展(概念、特点)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幼儿想象的特点:想象的任意性:主题易变,不能长时间想象同一个主 题。想象夸张、与现实混淆。想象的再造性:以再生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eg:玩过家家(你来做爸爸啊,我来做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啊来玩过家家啊。)。,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二)幼儿

20、情绪与情感特点:丰富外显:高兴就笑,害怕就哭控制力差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发展(客家人的个性:没有梅县人写(文化之乡)不成,没有兴宁人骂(能言善道)不成,没有五华人打(性格硬直)不成。(一)个性的发展1、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 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2、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评价:总体讲,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2)自我情绪体验: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委屈 自尊)不断深化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总体讲,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弱。,2、性格的发展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

21、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比如:善良、真诚、友爱、坚强等。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好奇心强 主要表现在好动和好问上。独立性不断发展 坚持性不断提高 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时期(关键的年龄)(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伴交往的发展:群体活动逐渐增多2、社会行为的发展:平衡期和不平衡期交替发展。与人合作、惹人喜欢;顽皮、反抗、不合作3、性别化的发展:性别化指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性别化的发展 2-3岁,幼儿具有性别认同 4-5岁,幼儿达到了性别稳定性的阶段 6-7岁,幼儿进入性别恒常性阶段,第

22、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了解概念)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二、环境(了解概念)(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Eg: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的故事;美国基妮的故事(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第四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教育及基本原则(一)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三个方面)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2

23、、教育是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活动。3、教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与家庭、环境相协调的活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观点-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二)、早期教育1、(概念)一般指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2、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1、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出生后头三年2、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2-3岁3、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4、幼儿社会交往的关键期2-3岁5、幼儿对图像的视觉辨认的最佳期4岁6、幼儿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5-5.5岁7、幼儿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5-6岁,(三

24、)、幼儿教育的原则1、热爱与尊重幼儿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4、保教合一5、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二、幼儿能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差异的各种表现1、能力的概念(1)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专门活动中所必需的某种能力,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2、影响幼儿能力差异的原因遗传、环境、幼儿自身 3、能力差异的各种表现(1)、类型的差异:典型的类型差异表现在特殊能力的差异方面(2)、发展水平的差异:(3)、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与“大器晚成”(二)针对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见p57

25、),三、幼儿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的气质及其差异表现1、气质的含义气质是指平时所说的“性情”、“脾气”,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兴奋热烈多血质敏捷好动粘液质缄默安静抑郁质呆板羞涩3、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1)胆汁质 特点: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教育:既要让他们有所触动,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教会他们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习惯。(2)多血质 特点: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易变。教育: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培养活泼开朗、朝气

26、蓬勃的良好性格;培养做事认真细致、有条理、有始有终的习惯;培养稳定的兴趣、自我控制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加强他们的责任感、纪律性。总体而言,培养勇敢顽强、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3)粘液质特点: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 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不易转移。教育:多给予活动机会,及时表扬成绩,培养自信心,激发积极性。引导他们机敏地完成活动,防止拖拉、过分谨慎。(4)抑郁质 特点: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不外显,具有内倾性。教育:给予充分关心和帮助,避免公开批评和指责。耐心启发诱导,多给予鼓励和夸奖;引导他们和其他幼儿交往,培养合

27、群的习惯;教会他们各种活动技能和方法,培养自信心,防止怯懦、孤独等消极品质。,幼儿性格差异和因材施教(一)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善良、真诚、友爱、坚强等。(二)性格的特征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对人、对己、对社会、对集体、对劳动等的态度方面:热情或冷漠、勤劳或懒惰、自信或自卑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意志行动中的特征:独立性或依赖性、勇敢或怯懦。3、性格的情绪特征心平气和或激怒、情绪饱满或情绪消沉。4、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思维严谨或轻率、批判性或受暗示性。(三)性格的类型,1

28、、外倾型和内倾型外倾型:对人对事能很快熟悉、适应;反应敏捷,好动但不 多思考;情感外露,活泼开朗,喜欢交往;做事不太精细。内倾型:不易适应环境,喜欢独处,不善于交往;安静,办事稳妥;不轻易相信别人,多思虑。2、顺从型与独立型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常照别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独立型:善于独立,在困难情况下不慌张,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四)因材施教1、对于有良好性格的幼儿,应给以适宜的表扬和及时的肯定,使他们的性格得以巩固。2、对于有不良性格品质的幼儿,先了解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激起他们改正缺点的愿望。3、总体来看,在幼儿阶

29、段,要培养幼儿具有这样的性格:朝气蓬勃,愉快开朗;心地善良,诚实正直;勤劳朴实,做事认真;勇敢坚强,有自制力和创新精神;听指挥,守纪律。,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一)转折期与危机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二)关键期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早提出关键期概念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劳伦兹。)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

30、,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有的研究者因而改称其为敏感期。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体对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但若缺乏某种影响,便会引起发展方面的变异。,(三)敏感期或最佳期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四)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每时每刻。,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是(D)A.稳定性 B.阶段性 C.

31、连续性 D.顺序性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A)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D)所致。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这符合儿童动作发展中的(B)规律。A.从整体到局部 B.从上部到下部C.从粗大到精细 D.从无意到有意,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C)现象。A.最近发展区 B.敏感期 C.转折期 D.

32、关键期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阶段是指(D)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D)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幼儿经常违背父母的话,有强烈的对抗情绪,表明幼儿处于(A)A.转折期 B.发展期 C.敏感期 D.矛盾期“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D)A“超常”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C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D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表现名词解释:敏感期;最近发展区;转折斯;危机期;关键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本章作业一、简答题1、心理发展的含义?2 心理发展

33、的特点是怎样的?3、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4、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幼儿教育的原则是什么?二、选择题: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3-4岁B、4-5岁C、5-6岁,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A、前后 B、上下 C、左右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A、日常生活事件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C、天气变化D、生活制度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34、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答案二、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C,第四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 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由复习引出新课题复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先天)环境(后天)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Eg:印度:狼孩的故事 结果 不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Eg:环境决定论者(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在自己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可以把他们训练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乞丐、小偷。我不管他们的天姿、爱好、才能、种族。导入语:那么,

35、后天的环境影响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很大作用;那么,作为学习是后天环境中的一分子,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又有着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学习是教育心理学最中心、最重要的问题。,一、学习的定义(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Eg:幼儿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熨斗,“烫手”之后,就不会去摸发热的熨斗了(掌握了这个经验)内部心理结构(二)狭义的学习学校的学科学习其实学习的范畴很广 eg;你语文学得怎样?(学科学习)来到职校,你要自己学会洗衣服(适应环境的学习)你要学会与他人沟通(适应团体生活的学习),(三)学习的特点1、学习是个体

36、通过不断的实践而主动适应环境的活动。2、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体现出来。3、学习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二、学习的种类(一)从学习的内容来分: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认知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操作技 能的学习或动作技能的学习)3、态度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二)从学习的方式来分:1、发现学习 2、接受学习(三)美“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儿童学习结果来分: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三、学习的作用总结为了有效地生存,并能够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四、学习的主要特点(一)区别于动物来说,人类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1、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

37、社会经验过程。2、是以语言交际为中介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3、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二)幼儿学习特殊性的表现1、具有活动游戏性2、具有直观操作性3、具有指导模仿性加以解释:1、儿童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既需要学习间接经验,也需要获得直接经验。2、儿童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3、儿童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做准备的,也是一种社会化过程。,第二节 幼儿游戏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一)复习旧知识1、学习的含义?(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二)狭义的学习学校的学科学习2、幼儿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哪

38、里?(1)、具有活动游戏性(2)、具有直观操作性(3)、具有指导模仿性(二)新课内容一、游戏的实质(一)、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1、剩余精力说(英)哲学家 斯宾塞2、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德)生物学家 格罗斯3、游戏欲望说(荷兰)生物学家 拜登代克4、复演说(美)心理学家 霍尔5、社会情感表现说(奥地利)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6、认知动力说(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7、社会性活动说(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三)、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

39、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表现在:1、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板,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3、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二、幼儿游戏的特点1、自由性(自主自愿、出于兴趣和愿望)2、趣味性(本身固有属性、不同于劳动)3、虚构性(虚构性=假想性,以模仿为基础,不受条件限制)4、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有目的、有意识,体现社会文化差异)5、实践性(具体、特殊的实践活动),三、幼儿游戏的作用1、促进幼儿

40、身体的发展。2、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4、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四、幼儿游戏的种类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划分,游戏的种类有: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的特点:(1)经验性;(2)自主性;(3)想象性结构游戏的特点:(1)材料的多样性;(2)创造性表演游戏的特点:(1)表现性;(2)自娱性;(3)自创性2、规则性游戏:智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体育游戏(增进体格发展)音乐游戏(自怡作用)五、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1、准备工作 2、游戏中的观察 3、教师介入

41、游戏(一)、方法:1、准备工作(准备时、地、材料等)2、观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表现、需要、作出合理的指导)3、介入游戏 平行 合作指导,(二)、各类游戏的指导1、角色游戏的指导(概括为如下八点)丰富游戏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使幼儿愉快得结束游戏。根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2、结构游戏的指导A:定型材料游戏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有

42、目的地独立地进行构造,能按顺序建造内容比较丰富的物体,进而把单个结构物组合成较复杂的整体。教幼儿爱护结构材料和构造后果,整齐地收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B: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 掌握基本的玩法 建立必要的规则,3、表演游戏的指导(教师指导时应该注意4个问题)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又便于表演的作品。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并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不会做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先做示范表演,然后教会几个幼儿表演,再教会其他幼儿表演。4、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但注意4点)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教师应有示

43、范,把游戏名称、玩法、规则、结果介绍清楚。对技能性的游戏,教师应教幼儿技能。可分组会或个别教学。在幼儿独立开展有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施行因材施教,给予很好的提高。,作业1、游戏的含义?2、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有哪些?(列表格)3、幼儿游戏的特点有哪些?4、幼儿游戏的作用有哪些?5、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划分为几类?6、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步骤是什么?附表 国外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 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第二章 基本理论,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

44、夫认为:,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思考:1.曹操运用了什么理论?为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短语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的短语,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见钟情、爱屋及乌、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惊弓之鸟、望梅止渴等,幼儿教育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泛化,研究

45、者的实验:当一个小孩与白兔玩耍时,给他一个恐惧的声音,几次以后,小孩形成了对白兔的恐惧反应。不仅如此,小孩还对其他的带有白色皮毛的物品,如皮帽子、白鼠、白胡子等也产生了同样的恐惧反应。,案例:,某幼儿因在幼儿园中与其小伙伴玩耍、打闹而受到老师的严厉训斥,此后,该幼儿不仅害怕与小伙伴玩耍,也害怕进入幼儿园。,比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 泛化的表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现,第二章 基本理论,(二)、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学习理论,斯金纳箱,思 考:,1.决定老鼠行为产生的关键是什么?2.实验中能提高老鼠行为概率的刺激物是什么?,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定反应能否建立

46、的关键。强化物: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理论,理论认为: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典型的强化物:食物、糖果、玩具、小红花等物质以及言语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等。,【案例1】,我的女儿湘湘相对其他孩子来说,还算比较独立,不太娇气。比如,平时如果不小心摔倒了,除非是比较严重的,一般湘湘是不哭的,爬起来拍拍身子继续玩。很小刚开始学走路时,湘湘也经常摔倒,摔倒时也经常哭,甚至有时赖在地上不起来。有一次可能是摔得比较轻,湘湘没有哭,于是我就在她的手上贴了一个贴图,并表扬了她。以后只要她摔倒不哭,我都会给她一个小贴图,以示奖励,如此反复一段时间后,慢

47、慢地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摔倒了不哭,而是自己爬起来。有一天,湘湘自己爬茶几时,不小心从茶几上滚下来,掉到地上后,她条件反射地马上咕噜爬起来,站起来后一会儿才想起脚碰疼了这才哭了起来。这说明孩子的良好行为已成为习惯了。,【案例2-买糖果与发脾气】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都挺乖,可是当他看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在这个例子中,小家伙“运用”强化的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妈妈买糖果的行为:妈

48、妈学会了及时地给他买一块糖,因为她想避免孩子发脾气。,思考: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案例3】,3岁的皮皮很容易闹。一天又要闹着出去玩耍,但他不是好好和妈妈商量,而是在门边大声哭喊。由于妈妈在忙,没有理他。一会儿,他走到妈妈跟前,拽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好不好?”这时,妈妈发现孩子有所变化,便赶紧说:“皮皮懂事了,妈妈陪你出去。思考: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哭闹这个行为是不应该强化的,妈妈强化的是皮皮拽衣服和“妈妈我要出去玩”这句话,显然今后在类似情景下,皮皮就更可能用拉妈妈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这些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妈妈在皮皮哭闹的时候和他出去玩,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不良

49、行为。,小 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要求同学重点掌握各自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幼儿教育过程中该理论的应用。,总结,一、联结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 刺激反应(理论)即SR(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RS(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观点 主张 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 业:,1.什么是强化物?根据你的观察,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作用如何?2.尝试着对幼儿的某一恰当行为进行强化。观察幼儿行为的变化,并分析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二、认知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一)

50、早期顿悟学习理论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二)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在已有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学习。认知学习理论观点:认为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认为 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第四节 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一、学习与幼儿的生理发展(一)依存性(美 心理学家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二)促进作用(理森的研究)eg;伤仲永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