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833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五首(整理)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杜甫草堂-四川成都,作者简介,“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

2、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

3、,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

4、想,但命途多舛。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与李白合称“李杜”。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月夜,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hun,f,hung,思考:1、全诗的诗眼是哪几个词?为什么?2、请说说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什么情感?,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

5、虚幌,双照泪痕干。,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妻子的望月之久,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意在言外,渴望团圆),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思考探究:,1、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1、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闺中的妻子。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于曲笔的一种。“对写法”,就是明明主人公对对方有所

6、举动,作者并不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换一种提问方式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解析:这是一道手法鉴赏题。答题时的步骤:1、先要点明手法,2、再结合诗的内容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3、再点明这样写的效果。答题示例:1、诗人采用想象,从对方设想的手法,以虚写实,曲笔抒情,2、不说自

7、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说妻子在鄜州望月怀念自己,比直写自己思念之情多了曲折含蓄,3、更能表现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痛,牵挂之深。构思奇特,让人回味无穷。,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明确:“湿”,沾湿。“寒”,生出寒意。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高高的发髻。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生寒了。“湿”和“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思考:你认为“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句哪些字词最具表现力?,“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

8、”字。“独看”与“双照”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诗人在“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是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四海升平的理想。,小结: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以虚写实,表达主题效果显著。,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拓展迁移,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9、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拓展迁移,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拓展迁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拓展迁移,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李白),杜 甫,哀江头,朗读全诗,读准字音。,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

11、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p,jio ni,明题意:,“哀”,悲痛、悲伤之意。“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江头,点明了悲伤的地点,更是点出了述写的所在地。,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写作背景,哀江头 杜 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

12、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一、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二、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三、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眼前,从前,现实,全诗写作思路:,先是写哀,触景伤情,有物是人非之感(眼前)极度之乐,回忆李杨二人荒淫无度的豪奢生活(从前)乐极生悲,写出时代变幻的深哀巨痛。(现实),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

13、江今日的“游人”!行人哭,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冷落,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显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南苑即曲江之南

14、的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了,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

15、”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这一层表面上写昔日之“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一笑”二字颇有深意,使人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更让人想起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可见“一笑”又含蓄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唐可笑,与前“同辇”讽刺唐明皇的

16、荒淫可笑一脉相承。“正坠双飞翼。”已暗含玄宗、贵妃马嵬死别。,杨玉环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明眸皓齿今

17、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纵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

18、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诗歌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主旨: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总结,“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哀”是诗人爱国真情的体现,哀国破,哀家亡,哀君王之出逃,哀杨妃之

19、罹难。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总结:,1、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2、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佚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3、强烈的对比效果,以回忆李、杨的乐衬亡国的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艺术特色:,主 旨,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咏史

20、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 统治者昏庸腐朽,骄

21、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艺术手法:(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 情。(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 衬。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蜀相,杜 甫,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i,l,读准字音、节奏。,chng,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

22、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简介,蜀 相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临古地),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思古人)。第五句写先主问计,第六句写诸葛亮丰功伟绩和忠心,(忆其事)第七句写诸葛亮出师未捷,第八句写英雄泪满襟。(抒己志),小结:,结构思路:临古地思古人忆

23、其事抒己志,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用得妙,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1分)“自”,是空之意,即是说青草自绿,无人光顾;“空”是徒然之意,意思是说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1分)景中更含有诗人对知音少的感慨。(1分)这是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1分),融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2、

24、辅助刘备开创蜀汉。3、辅助后主刘禅巩固帝业,深沉叹惋感伤,称颂崇敬仰慕,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宏伟业绩,“长使”即“永远使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六出祈山,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将崇敬、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千古名句。,主旨:诗人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未酬,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予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深沉而复杂的感慨。(借古抒怀),小结:本诗题目为蜀相,却直写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人对

25、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伟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又呈吴郎,杜 甫,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释:扑枣:打枣,“打”字显猛烈,“扑”字,有打得短促、量少之意 任:放任不管宁:哪 转:更加防:提防 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 征求:指官吏征收的苛捐杂税,诗歌鉴赏:,改写,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从不干涉。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

26、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鉴赏,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自叙以前事以启发吴郎,委婉劝吴郎,民苦的根源,妇人:,我:,吴郎:,鉴赏,妇人处境艰难:无食无儿、困穷、贫到骨,自己以前做法:任西邻,插疏篱,打枣,规劝吴郎,人物

27、,事件,虽多事、却任真,泪盈巾,忧国忧民,(民苦的根源),征求、戎马,思想,普通的打枣小事,人民的水深火热,老泪纵横,说明:,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渡难关!,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陕西民歌,杜 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全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ch,xun,读:正音、节奏。,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

28、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写作背景,背景,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强调登楼的喜悦,分裂。磅礴气势,漂浮。宏伟壮阔,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忧国忧民的体现,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甚喜,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探究,景,情,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

29、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诗人凭栏遥望北方,想到国难家仇(当时吐蕃侵扰西北边疆),因而悲从中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回忆高一学过的登高),亲朋音信皆无;年老体衰而又病魔缠身;生活艰难,唯有一叶扁舟顺流漂泊,困顿潦倒之状令人凄然。,颈联:(个人景况),(身世之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尾联:(国家现状),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

30、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景,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情,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衰暮之年仍 的博大情怀。运用了 和 的 手法。,主旨:,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忧国忧民,课堂小结:,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宋 刘须溪,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1、。,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隐居,指张九龄,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与录用。,比较赏析,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写景:,主题思想:,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

32、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登临诗,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登临诗常用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比兴。,登临诗常见情感:1、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借此抒发作者的登临的愉悦之情如登鹳雀 唐-王之涣。2、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生死的思考)或抒发自己的追求,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抒怀励志。抒发作者的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如望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

33、、悲羁旅流离之愁,抒思乡怀亲之苦。抒发作者思乡怀人或孤寂感伤的情感,相见欢李煜。5、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怀古抒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如杜甫 登岳阳楼。,迁移拓展,(2009广东卷高考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问: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月”是本诗

34、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对时局国事的忧虑;,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的词语。,提示1.“草枯鹰眼疾”的“疾”在此是敏锐之意。“鹰眼疾”是说“鹰眼”因“草枯”而特别敏锐。“雪尽马蹄轻”的“轻”是轻快的意思,“马蹄”因“雪尽”而无滞碍,所以轻快。以上两字透出了射猎之乐趣与猎获之丰厚的意蕴。2“少陵野老吞声哭”的“吞声”是不敢出声之意。“春日潜行曲江曲”的“潜行”是暗暗地行。这两字写出了叛军占领下的长安还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与“空”,既对仗又同义,都有空有、徒然有的意思。这两字是用美景衬托了悲情。这儿碧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光,但这美景仅仅烘托着武侯祠,祠中的武侯已长眠多年了,而武侯生前所建立的盖世功业也已为人们所淡忘。真可谓时光悠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见,这两字既写景,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4“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的意思是:那寡妇疑惑你(吴郎)将不让她打枣,这当然未免出于多虑;但你一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就使她当真了。“虽”与“却”构成转折关系,侧重点在后句,委婉地对吴郎提出了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