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073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权总论法学类讲课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老师:,学校:安徽工业大学,专业:法律硕士,作者:,物权总论,物权的变动,指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从主体上说也就是权利人的物权的取得、变更和丧失,物权的产生,原始取得:非根据他人既存之权利而取得。多数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先占、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生产、收取孳息、没收、善意取得、时效取得等)继受取得:基于他人既存之权利而取得物权,又称传来取得,如继承、买卖、赠与:创设取得:因在他人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之上设定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而取得物权转移取得: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取得他人的物权,即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物权从一主体转移给另一主体,(二)物权的变更,物权主体的变更属于物权的取得和消灭物权的变

2、更狭义上指:物权的客体变更:作为物权客体的物权的标的物发生部分改变,使物权人的支配范围或扩大或缩小,因此物权客体的变更实际上是物权量的增减物权内容的变更质的变更:指在不影响物权整体属性的情形下物权的内容方面的改变,如用益物权期限的增减、抵押权顺位的变更、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的减少、未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物权经登记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等。,(三)物权的消灭,指权利人丧失物权绝对消灭:物权已不可能存在,不仅权利人丧失物权,他人也不会取得该物权,如物权因标的物的灭失而消灭,他物权因期限届满而消灭,如标的物灭失 相对消灭:原物权人丧失物权但该物权由他人取得,如物权人将物权转让给他人,其物权丧失,但

3、该物权由他人取得实质上是物权主体的变更:权利移转,或者权利抛弃,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原则公信原则,物权公示是指以一定的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阅的形式展示物权存在的情况因为物权具有支配性、对世性和排他性,物权的状态如不能以一定的方式公开、透明,则既不利于明确物权人的权利并加以保护,也不利于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难免会对交易安全造成极大妨害,因此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公示于众,公信原则,公信原则,是指以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不存在或内容有异,但对于信赖该公示方法所表示的物权而为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而为保护的原则。以不动产物权为典型。例如,在房产登记部门登记A为

4、房屋所有人,B信赖该登记而向A购买房屋,并且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即使A不是真正的所有人,但法律上仍按A为真正的所有人处理、使B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第三人受登记公信力保护的条件,其一,登记的错误不能从登记簿中发现。其二,第三人须为善意。其三,第三人取得权利须依法律行为的方法。除无权处分外,该法律行为应为有效的。其四,须无异议登记。,善意保护效力-公信原则的体现,指法律对因信赖物权公示而从公示的物权人处善意取得物权的第三人,予以强制保护,使其免受任何人追夺的效力在公示的物权人与真实的物权人不一致的情况下,对于信赖公示的权利而与公示的物权人进行的交易行为,法律承认其产生其与真实的物权人进行交易的相

5、同效果非真正的不动产物权人处分登记在其名下的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占有人处分其所占有的他人的动产时,善意第三人可以从其受让而取得该项物权,即推定动产占有人依法有做出此种行为的权利善意取得制度,2.物权的变动原因,任何权利的变动都须有相应的法律事实物权变动的原因,即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包括民事行为和非民事法律行为:(一)引起物权变动的民事行为(二)引起物权变动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一)引起物权变动的民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民事行为包括:单方民事行为:指物权人依其消灭物权的意思抛弃物权的行为双方民事行为:当事人基于使物权变动的合意转移物权或者设立物权,(二)引起物权变动的非民事行为,指民

6、事行为以外的其他法律事实,包括:事实行为:建造的事实行为司法行为: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裁决行政行为:公用征收而消灭所有权其他法律事实:继承而取得物权,基于合法事实行为发生取得物权,“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非法的事实行为不能取得物权,但不法行为可导致物权消灭,如非法毁损他人之物使该物权灭失,该物上的物权就消灭建造房屋的建造行为,房屋建成即为建造行为成就,基于司法行为发生物权变动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起物权变动依征收等行政行为发生物权变动的,自征收决定等生效时物权发生变动,基于司法行为或者行政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一)物权的取得,能够引起物权取得

7、的法律事实主要有:民事行为买卖互易赠与为他人设定抵押权、地役权、质权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时效取得征收或者没收取得法律规定取得(如留置权)合法生产、建造取得孳息的所有权取得法律文书取得,物权消灭的原因,民事行为:抛弃合约:当事人以合意消灭物权 撤销权的行使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标的物灭失 他物权存续期间届满混同 因法定原因撤销物权 他人因时效取得物权 担保物权所担保之主债权消灭 标的物被征收或没收 动产因添附而消灭,非因民事行为而是因其他法律事实发生的物权变动,登记或者交付并不是物权变动的要件也就是说,基于非民事行为的原因发生物权变动的,不经登记或者交付即可直接生效,物权变动的模式,基于民事法律行为

8、产生的物权变动-三种,采取意思主义的立法例,又称债权意思主义、债权合意主义。以法日民法典为代表。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仅须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而不须以登记或交付为其成立或生效的要件。在此立法例下:其一,发生债权的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二者合一。其二,使物权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仅须当事人的行为即可完成,登记或交付为其对抗要件,例1,村民甲承包了本村的一块耕地用来种植蔬菜,并且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等其要种植的时候,发现这块土地被本村的村民乙种植了棉花。后来,到村委会了解才知村民乙也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不过该合同的签订与生效均在甲的合同之后。再者,二人均未进行登记。请

9、问:此时,甲乙二人谁享有该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还是都不享有?,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须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以及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才能成立或生效。在此立法例下:其一,发生债权的意思表示与发生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分开。其二,使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除物权合意外,还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程序。其三,物权行为具有独立性与无因性。,例2,2007年11月22日,徐先生通过“七彩尾房

10、超市”,将自己位于丰台区草桥欣园的一套住房出售给买家张先生。三方为此共同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居间合同,约定房屋成交价为145万元,并由买方张先生承担居间服务费36000元。合同同时规定:如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支付居间服务费。12月5日,徐先生和张先生到房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却意外发现该房屋已经被法院查封了。经到法院了解,原来,半年前徐先生曾与吴先生就此房签订了买卖合同,但事后吴先生要求变更购买人,遭到徐先生的拒绝,最终没有达成交易,吴先生认为徐先生违约在先,便告上法院,并申请法院将徐先生的这套房产查封。,折衷主义(债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除债权的意思表示(债权合意)外,仅须

11、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即可生效。在这种立法例下(了解):其一,发生债权的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二者合一。其二,使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外,还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其三,不发生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问题。,我国原则上采债权形式主义,原则上,物权变动生效,需要物权变动的债权意思表示,加上登记(不动产)或交付(动产)。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与否,并不影响物权变动合同的效力。例外,如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物权法第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

12、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第二十三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五、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1、不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变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其生效不以登记为要件,但非经登记处分不生物权效力。我国物权法限于第28条至第30条规定的情形。2、原因继承、强制执行、公用征收和法院判决。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先占、取得时效、添附等。,夫妻二人结婚多年,有住房一套,归二人共同所有,但登记在丈夫

13、的名下。另外,还有电脑、电视机等财产若干。后来,夫妻二人由于感情不和经常吵架,随后,妻子搬回娘家居住,至此二人长期分居,丈夫把门锁换掉。多年后,妻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法院判决准予离婚,房子、电视机等财产归妻子所有,丈夫则获得现金补偿。妻子何时获得房子、电视机的所有权?妻子在变更登记之前,能否将房子卖给第三人?,3、物权法的几项规定,其一,法院或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物权变动效力的发生,为相关文书生效之时。其二,继承或遗赠。物权变动,自继承开始之时发生效力。其三,事实行为。如建房、拆房等。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物权法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

14、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三十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第三十一条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物权行为理论,指物权变动原因的法律行为,物权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依此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为登记,动

15、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占有物权的公示方式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得由当事人约定物权公示原则,1.动产交付交付是标的物占有的移转。2.交付在法律上产生的效果交付对抗主义(法日)与交付要件主义(德国),动产物权变动中的登记,在一般情况下,交付既是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也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例外:法律规定有登记制度的动产物权的变动情形对于设有登记制度的动产物权,交付虽也是动产物权变动 的生效要件,但不是动产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未经登记的物权变动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交付的方式现实交付与观念交付。,(1)现实交付现实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将其对于动产的直接管领力,现实地移转于受让人,实际上也就是占

16、有的现实移转。(2)观念交付,是指动产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而非现实移转。观念交付包括,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其一,简易交付。,简易交付,是指以当事人双方转移物权的合意代替该动产现实移转占有的支付。例如,甲占有乙的电视机,其后甲、乙约定将该电视机卖与甲,自当事人双方买卖合同成立(生效)之日起,该电视机的所有权即转移归甲。第二十五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其二,占有改定。,占有改定,是指让与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仍直接占有标的物,但由受让人间接占有该标的物。例如,甲、乙约定,将乙的电视机卖与甲,但乙需要再借看数日才交给甲,而所有权自合同

17、订立(生效)时起移转给甲。第二十七条 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其三,指示交付,指示交付,是指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让与人将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现实交付。例如,甲将出租给乙的一台设备卖与丙,依通常情形,甲应取回该设备再将其现实交付给丙。但现甲并不现实交付设备给丙,而是将其对乙的返还租赁物的请求权让与丙,以代交付。第二十六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其四,拟制交付,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交给受让人。,交付的效力,在我国,原则上,非经交付不

18、生动产物权让与的效力。因而我国原则上采交付生效要件主义而非交付对抗要件主义。对于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包括债权人。但交付仍为生效要件。,民法通则72条,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142条,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2.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物权变动事项登载在国家主

19、管机构的登记簿上。效力:登记对抗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托伦斯登记制度,15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这一条可以说确立了物权变动的民事行为与物权变动后果相区分规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民事行为发生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仅须有当事人变动物权的意思表示,还须依法登记依民事行为变动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更的生效要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上规定的“另有规定的除外

20、”情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动宅基地使用权的变动地役权的变动这三种用益物权依民事行为发生变动的,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即不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所谓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自登记时发生效力,是指于登记时起不动产物权才发生变动的后果,而并非指当事人间变动不动产物权的合意不发生效力不能以不动产物权未变动而认为民事行为无效,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1、原则其一,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法律的另外规定,为上述原则的例外。效力发生的时点为,记载于登记簿之时。其二,登记制度的例外。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其三,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登记的申请,其一,受理申请的机构

21、。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其二,应提交的申请材料。申请人应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其三,不动产有关情况的进一步证明。如有需要,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登记机构,其一,登记机构的职责。(1)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2)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3)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其二,所不得为的行为。(1)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2)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3)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不动产登记簿,(1)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了解)。(2)登记簿的管理机构为登

22、记机构(了解)。(3)不动产权属证书(了解)。其一,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其二,记载的事项应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如不一致,除非有证据证明登记簿确有错误,应以登记簿为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的相关权利,其一,对登记资料的查询、复制。权利主体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义务主体登记机构。其二,更正登记。申请主体: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事由: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的情形:A、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B、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其三,异议登记。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得申请的前提: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十五日内起诉的要求:申请

23、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房屋异议登记的效果:,异议登记期间,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处分房屋申请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权利人处分房屋申请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但尚未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前,第三人申请异议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中止办理原登记申请,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土地异议登记的效果:异议登记期间,未经异议登记权利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异议不当的赔偿:首先,权利人应有损害造成;其次,权利人应向申请人主张。,房屋登记办法第七十六条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屋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而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持登记

24、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房屋登记簿记载错误的证明文件等材料申请异议登记。第七十七条房屋登记机构受理异议登记的,应当将异议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房屋登记办法第七十八条异议登记期间,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处分房屋申请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权利人处分房屋申请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但尚未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前,第三人申请异议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中止办理原登记申请,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七十九条异议登记期间,异议登记申请人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其诉讼请求的,异议登记申请人或者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持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相应的证明文件等材料申请注销

25、异议登记。,其四,预告登记,预告登记,是一种在不动产的登记簿中登记的担保手段,是为了保障债权人实现其进行物权权利变更的债权请求权,使债权人在出让人违反义务进行处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物权。(1)预告登记的对象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2)目的保障将来实现物权。,3)申请的基础和受理机构申请的提出基于当事人间的约定;受理的机构为登记机构。(4)预告登记的效力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而针对不动产的处分,不发生物权效力。(5)预告登记失效的情形其一,债权消灭;其二,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7、两种赔偿情形(1)提供虚假材料而申请登记如给他人造成损害,提供虚假材料的

26、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错误登记如造成他人损害,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后,登记机构对造成登记错误的人可行使追偿权。8、登记费用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款的比例收取。,物权的保护,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物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财产行使占有、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1.物权的民法保护,指在物权受到侵害时,依据民法规定恢复物权的圆满支配状态或对权利人提供其他法律救济使其得到价值上补偿。物权的保护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之分。公法保护:表现为刑法保护和行政法保护私法保护:表现为民法保护物权的民法保护,可分为物权方法的保护和债权方法的保护。,物权的民法保护体系,物权法

27、的保护,债权法的保护,物权民法保护的原则,(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针对不同民事主体的物权(二)对所有权与他物权适用相同的保护方法(三)优先适用物权方法予以保护物权的保护方法“此物是我的,请走开!”债权的保护方法“请把你的东西给我。”两者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物权保护方法之一物权确认请求权,指利害关系人在物权归属和内容发生争议时,请求确认物权归属、明确物权内容的权利。物权的确认是保护物权的前提确认请求权的行使(第33条):行使主体:与物权的归属或内容有利害关系之人。行使方式: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请求,如请求登记机构办理更正登记向人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物权保护方法之二物上请求权,(一)物上请求权的含义物上

28、请求权,又称“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得请求妨害人除去妨害或防患于未然,以回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广义的物上请求权,还包括占有人的占有保护请求权。(物权法第245条),物上请求权的内容,1、返还原物请求权(第34条)适用条件:请求人:失去对物占有的所有权人或他物权人前提:原物还存在相对人:无权占有人(包括直接占有人和间接占有人)2、排除妨害请求权(第35条 包括停止侵害)适用:非法妨害客观存在;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3、消除危险请求权(第35条)4、恢复原状请求权(第36条)适用:原物遭受毁损,有恢复可能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物上请

29、求权是以物权为基础的一种请求权:1、物上请求权是请求权(不是物权本体)。2、物上请求权是物权的效用。它以恢复物权的支配状态为目的,在物权存续期间不断的发生。3、物上请求权附属于物权(命运同其物权)通常认为: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债权方法保护损害赔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债权请求权。(第37条)适用条件:物权人因物权受侵害而遭受损失,且损失无法通过物权请求权的行使而弥补。损失的形态:标的物损失与非标的物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财产损失与精神损害精神损害限于具有人格纪念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物权方法保护和债权方法保护的区别,(1)根据不同前者以物权的存在为前提,适用关于物权

30、的规定;后者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适用关于债的规定。(2)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只适用于对物权的侵害,不管侵害是否造成实际损失;后者还可适用于对债权的侵害,已造成实际损失为适用前提(3)目的不同前者旨在恢复物权人对物权的圆满支配;后者旨在补偿受害人因不法侵害而遭受的财产损失。以上物权的民法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第三十三条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第三十四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第三十五条 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第三十六条 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第三十七条 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