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基础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现代物流业 当今,物流业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行业,物流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一,物流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得原材料、燃料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同时不断将产品运送给不同的需要者,以使这些需要者的生产力、生活得以正常运行。20世纪90年代以后,物流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个独立的、综合的业种现代物流业。,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物流活动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当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便有了原始的物流。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在二十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
2、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而现代物流概念在西方国家出现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的,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几年才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各方面对物流的关注。,我国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并且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大体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49至1965年)。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国民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倾向。物流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在生产和流通部门建立了为数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
3、的仓库;运输业处于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78至1990年)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国家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物流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情况。物流理论的研究和物流实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国物流的发展,第三阶段:较快发展阶段(1978至199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国民经济特别是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1991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工
4、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出了新的物流需求,我国经济界开始把发展物流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在此期间,我国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促使其向标准、国际化方向进展。,物流管理概述,“管理”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对象实施一定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考核等的活动。物流管理就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包括对物流活动诸环节(运输、包装、储存、装卸、流通加工)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人、财、物、设备、方法、信息)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的管理。,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的原则,1.服务性原则 物流属于
5、服务业,物流管理必须以用户为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纵深发展,用户对物流活动更重视高效率、低消耗的效果。所以现代物流业必须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在承担中长距离运输的同时,还要注意满足用户小批量、多批次、短距离、时间准的要求。,物流管理的原则,2.通用性原则 采用通用化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就能降低物流成本。如: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标准化;规定最小的集装单元的尺寸是600mm*400mm等都是通用性的具体表现。,物流管理的原则,3.合理化的原则 物流企业要降低物流成本,就要考虑按最优模式设计它的作业,对它的各个作业环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进行合理组织。需
6、要注意的是,在物流的作业环节中,存在着相互制约问题,即“背反现象”。比如:按小批量进货,可以降低储存成本,但要增加采购次数,又使采购费用增加。因此,物流管理应遵循合理化的原则,要进行周密的考察,衡量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影响程度等,确定得到较折中的处理方法,使综合效益最大。,物流概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物流活动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例如:生产企业生产的机械、家用电器等产品,只有通过运输等环节运到消费地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使用价值,这就是物流创
7、造的空间效益。又如,粮食的种植和收获都是有季节性的,但对消费者而言,粮食作为食品,每天都要被消耗,必须进行必要的储存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使用以实现其使用价值,这就是物流创造的时间价值。,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我国物流标准对物流的定义明确提出: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物流、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业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传统物流,不仅有实现物品实体空间位移的运输要素和实现物流高效率的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物流系统化,物流是指从生产供应到消费资料废
8、弃的一个范围很广的系统。这里主要就其中有关从生产到消费的范畴来研究所谓的物流系统化研究问题,即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子系统)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一)运输,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是物流主要功能要素之一,物流过程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运输实现的。,运输合理化的原则,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与费用。1.避免运力选择不当运力选择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1)弃水走陆(2)铁路或大型船舶的
9、过近运输(3)“大马拉小车”即对运输工具的承载能力选择不当,等等。,运输合理化的原则,2.避免不合理运输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程空驶(2)舍近求远(3)无效运输 必须善于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使之互相配合衔接、扬长补短,从而圆满完成运输任务。,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1)保障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等需要运输的物品从生产地运到生产部门。(2)运输可以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将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用。因此,合理组织运输能有效的节约物流费用。,(二)储存,储
10、存是指保护、管理储存的物品。储存是指通过仓库等场所实现在库物品的储存,是一种静态仓储,可以称之为“蓄水池”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也具有创值与增效的功能。,(三)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由备货、理货和送货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每个环节又包含着若干项具体的、枝节性的活动。,配送的特点,配送需要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它包 括以下特点:1.配送不仅仅是送货2.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3.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4.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配送中心概述,配
11、送中心的定义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形节点。在配送中心中,为了能做好送货的编组准备,必然需要采取零星的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因此它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更高水平地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比较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由此可见,如果说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那么,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可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四)信息处理,物流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采购、运输、库
12、存以及销售等活动在企业内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物流系统通过物流的流动、所有权的转移和信息的接受发送与外界不断作用,实现对物流的控制。整个系统的协调性越好,内部损耗越低,物流管理水平越高,企业就越能从中受益。而物流信息在其中则充当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可以对物流活动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物流系统各节点间的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地缩短定货提前期,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搬运和运输效率,减少递送时间,提高订货和发展精度。,物流系统化的目标(5S),(1)服务性(Service)在为客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便宜。(2)快捷性(Speed)要求将货物
13、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因此要利用有效地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等手段。(3)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应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等。,物流系统化的目标(5S),(4)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虽然我国土地费用比较低,但也在不断上涨。对仓储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考虑。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14、(5S),上述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简称为“5S”,要发挥以上物流系统化的效果,就要进行研究,把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货物量作为一贯流通的物流量来看待,依靠缩短物流路线,使物流作业合理化、现代化,从而降低其总成本。,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改善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ERP系统与仓库保管员的关系,物料管理系统是E
15、RP系统的基础模块之一。对物料的出库、入库、转移、盘存等处理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库管人员,关键是要了解一下ERP的库存管理模块,如出入库管理、库存预警、盘点储存等。该库存管理模块,以货物货位、货物流程及操作规程管理为重心,全面推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严格、完善的商品出入库、库存商品管理的仓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场地利用率。,ERP系统与仓库保管员的关系,通过数字仓储管理系统,能帮助客户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大幅度降低仓储货场内货物异位移动的差错率。并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场内装卸设备单位吞吐运行成本,并且可以延长设备的大修周期和实际使用寿命,帮助客户逐步实现
16、由传统仓库向现代物流仓储中心的转变。,条码管理,条码系统采用条形码作为标识,以条形码为数据源,使用数据采集终端扫描条码标识,进行数据采集。系统从级别、类别、货位、批次、单件等不同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以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控制库存业务各方面的准确情况和数据。,RFID 自动识别技术,仓库管理系统是基于条码和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现代化仓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仓库流程和空间进行管理,实现批次管理、快速出入库和动态盘点。RFID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灵蛙仓库管理系统,灵蛙仓库管理系统是上海灵蛙开发的基于条码和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
17、现代化仓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仓库流程和空间进行管理,实现批次管理、快速出入库和动态盘点。通过运用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记录并跟踪物料在企业内部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帮助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配料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利用仓库存储空间,提高仓库的仓储能力,在物料的使用上实现先进先出,最终提高企业仓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及企业物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上述仓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本方案还涵盖了对物料出库上线生产和成品的基本物流管理,以期建立原料批次与成品的对应关系,实现成品到原料的质量追溯。,RFID 自动识别技术,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