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18511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2010-015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二一年四月项目名称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委托单位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单位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目 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评价依据11.2.1法律11.2.2法规21.2.3规章21.2.4规范性文件21.2.5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划文件21.2.6参考基本资料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31.4特别说明42基本情况52.1建设项目概况52.1.1地理位置52.1.2建设缘由52.1.3建设规模52.1.4设计高程特征值52.1.5建设方案62.2河道基本情况

2、92.2.1 河道概况92.2.2气象水文特征102.2.3河道边界条件112.3工程地质122.3.1地形、地貌122.3.2工程地质122.4地震142.5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152.5.1防洪工程152.5.2防洪标准及防洪设计水位162.5.3护岸工程162.5.4其他设施情况182.6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83河道演变20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20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213.2.1进口段及成德洲汊道段演变综述223.2.2章家洲太阳洲汊道段233.2.3铜陵河段出口单一段253.2.4黑沙洲河段进口单一段263.2.5铜陵河段河道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273.3拟建工程区局部河床稳

3、定性分析293.3.1平面变化293.3.2横断面变化303.3.3近岸河床演变分析小结343.4 河道演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344防洪评价计算354.1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354.1.1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354.1.2数学模型率定验证计算404.1.3 工程影响计算分析414.1.4 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小结484.2堤防渗流稳定计算分析494.2.1基本资料494.2.2计算模型514.2.3计算成果514.2.4渗透稳定计算分析524.3边坡稳定计算分析524.3.1码头前沿岸坡稳定计算分析534.3.2堤防边坡稳定计算分析545防洪综合评价575.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

4、响分析575.2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57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58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585.5对现有防洪、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595.6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605.7建设项目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606防治与补救措施617结论与建议627.1结论627.2建议63附件:1.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铜发改基础函20103号)关于同意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铜陵市交通运输局文件(铜交港2009123号)关于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使用岸线选址的复函附图:图1 拟建码头工程位置图图2

5、拟建码头工程所在河段河势图图3 拟建工程附近护岸工程位置图图4 拟建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图图5 拟建码头工程结构图图6 拟建码头工程区地质图图7 铜陵河段历史变迁图图8 章家洲天然洲段河床平面变化图图9 章家洲天然洲段河床横断面变化图图10 拟建码头工程区近岸河床平面变化图图11 拟建码头工程区近岸河床横断面变化图图12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图图13 拟建码头工程区现场照片1概述1.1项目背景江苏旋力集团组建于1992年12月。2000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司改制为“江苏旋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旋力集团新设立益成特钢、旋力钢管、旋力置业等三个专业下属集团,现有二十八家成员

6、企业,三千多名员工。2008年公司总资产5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销售总额52亿元,利税2.7亿元。江苏旋力集团根据铜陵港总体规划,利用沿江滩涂资源、纵深腹地资源及水陆交通便捷等优势,拟在铜陵港永丰港区投资建设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发展港口物流业,稳步提升公司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拟建码头工程初步选址在铜陵河段出口单一段右岸,铜陵国电大件码头上游460m处,占用长江岸线453m,对应东联圩江堤桩号17+32017+785,建设5000吨级泊位3个,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由码头平台和两座引桥及后方陆域组成。铜陵市交通运输局关于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使用岸线选址的复

7、函(铜交港2009123号),同意该项目的岸线选址,码头的靠泊能力不得低于5000吨级。依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07号),受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工作。1.2评价依据1.2.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1.2.2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2)安徽省实施办法(2003年)(3)安徽省实施办法(1999年)(4)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2005年)1.2.3规章(1)安徽省实施办法(省政府1991第25号令)1.2.4规范性

8、文件(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07号)(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3)安徽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省水利厅皖水管2005107号)1.2.5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划文件(1)防洪标准(GB50201-94)(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3)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4)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1996年)(5)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国务院国函200862号)1.2.6参考基本资料(1)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工程可

9、行性研究报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2)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铜陵工程勘察院,2010年3月;(3)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1:10000水下地形测图及水文测验资料,安徽长江河道测绘研究院,2010年3月;(4)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1:1000水下地形测图,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6月。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受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针对工程建设方案,我院开展了本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工作。本报告依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进行编制,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开展防

10、洪评价工作。(1)根据防洪评价要求进行实地查勘,收集整理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等相关资料。(2)根据现有历年来的实测水文、水下地形测量等资料,分析工程所在河段河道演变特点、演变趋势以及拟建工程区局部河床演变特性。(3)利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典型水文条件下工程涉水建筑物的壅水影响及流速场的改变,从而分析拟建工程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等方面的影响。(4)利用二维渗流、边坡稳定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对所在堤防渗透稳定及岸坡稳定的影响。(5)结合河道演变分析结论及防洪评价计算分析成果,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所在河段的河势、防洪和

11、相关工程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要求,针对项目建设对所在河段的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有关水利工程运行、有关规划工程的实施、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以及其它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6)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提出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利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1.4特别说明本报告除特别注明之外,均采用黄海高程基准,冻结吴淞高程=黄海高程+1.93m=1985国家高程+1.857m。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2.1.1地理位置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金牛渡至荻港单一段右岸,下游距铜陵国电大件码头460m,对应东联圩江堤桩号17+32017+785。(见附图1)2.1.2

12、建设缘由(1)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建设生态山水铜都的需要,在铜陵港永丰港区建设货运码头可以减少货运穿过城区的运输量,尤其可以减少对城区污染较大的散货运输量,因此,建设永丰港区协成码头正是落实建设生态山水铜都的需要;(2)本工程的建设是适应铜陵县城区东移的规划和解决解决铜陵港永丰港区现有通过能力不足的需要;(3)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铜陵港东部地区企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的降低。2.1.3建设规模(1)设计年吞吐量:445万吨;(2)泊位数量:5000吨级泊位3个;(3)平台尺寸:平台长453m,宽25m;(4)设计船型:件杂货5000吨级江海轮,散货船10000吨级海轮。2.1.4设计高程特征值码头设计

13、高水位:12.78m码头设计低水位:1.04m码头平台顶面高程:13.60m码头位置堤防设计洪水位:13.65m 码头汽车引桥梁底高程:12.4013.80m码头皮带机引桥梁底高程:12.4019.50m所在堤防堤顶高程:14.80m2.1.5建设方案根据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码头工程建设方案,从码头总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装卸工艺、施工方案等方面分述如下:(1)总平面布置拟建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由码头平台、汽车引桥、皮带机栈桥及后方陆域组成,码头采用连片式码头作业平台加引桥接堤的平面布置型式。码头平台前沿布置在等高线-10.0m附近,与水流流向基本一致,

14、平台长453m,宽25m。码头作业平台通过两座引桥与江堤相接,上游引桥为汽车引桥,长363.3m,宽12m;下游引桥由汽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组成,长367.3m,宽21m。引桥排架顺水流布置,汽车引桥与大堤采用等高平交。在上下游引桥之间距上游引桥127.0m平台后沿处设置一座变电所平台,平台尺寸1927m。对应汽车引桥与堤防衔接段背水侧堤坡上各设置一条傍堤道路连接后方厂区,道路宽9.0m。后方厂区按功能分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近堤侧为生产辅助区,布置有机修间、综合楼、污水处理站及停车场等辅助生产设施,辅助区内设施距堤脚距离大于50.0m;生产区内布置有散货堆场、件杂货堆场及变电所等。(总平面布置

15、见附图4)(2)水工建筑物拟建码头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码头作业平台、引桥及变电所平台等。码头平台码头平台长453m,宽25m,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平台顶面高程13.60m,基础采用1000PHC桩和1000钢管桩,横向排架间距8.0m,每榀排架设1对叉桩和5根直桩,桩基伸入园砾土层。引桥前方码头平台通过两座引桥与堤防及后方陆域连接。a.上游引桥上游引桥为汽车引桥,长363.3m,宽12m。引桥采用高桩梁板结构,桩基采用1000PHC桩和1200钻孔灌注桩,排架标准跨距20.0m,引桥梁底高程12.4013.80m。b.下游引桥下游引桥由汽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组成,长367.3m,宽21m。桩基

16、采用1000PHC桩和1200钻孔灌注桩,排架标准跨距20.0m,汽车引桥梁底高程12.4013.80m,皮带机引桥梁底高程12.4018.30m。汽车引桥与江堤采用等高平交,与堤防搭接处设置钢筋砼桥台,桥台下设素砼垫层。皮带机引桥采用钢引桥一跨过堤,钢引桥长56.0m,梁底高程19.50m,与堤顶道路净空4.70m。变电所平台变电所平台位于码头上下游引桥之间平台后沿,平面尺寸2719m,每榀排架设4根1000PHC桩,排架间距5.0m,变电所基础平台梁底高程13.70m。下堤道路对应汽车引桥与堤防衔接段背水侧堤坡上各设置一条傍堤道路连接后方厂区,路面宽9.0m。下堤道路采用土方填筑,路面结构

17、为30cm厚碎石基层和30cm厚C30砼面层,侧面设置30cm厚块石护坡。(码头结构型式见附图5)(3)装卸工艺1#泊位配置2台16t-30m门座起重机。件杂货和钢材的水平运输采用牵引车平板车,散货堆场设备装卸采用斗轮堆取料机,件杂堆场设备装卸采用轮胎式起重机。2#泊位配置1台1000t/h装船机和1台16t-30m门座起重机。散货物料从后方堆场经斗轮堆取料机转入引桥皮带机再转入码头平台上皮带机再经移动散货装船机装船。3#泊位配置2台800t/h桥式抓斗卸船机。桥式抓斗卸船机从散货船上卸煤于码头平台上带式输送机再转入引桥带式输送机送至陆域第一个转运站。(4)施工方案码头结构施工方法如下:桩基F

18、1000PHC桩及F1000钢管桩在预制厂预制,用船运至施工现场,水上采用打桩船锤击沉桩。为防止桩身开裂和变位,对沉桩到位的基桩及时进行夹桩处理。陆上钻孔灌注桩采用常规方法施工。横梁码头平台横梁及引桥横梁均为现浇构件,在现场进行浇注。预制构件的预制和安装纵梁、面板、靠船构件等预制构件,在预制厂预制,用船运至施工现场,采用起重船吊运、安装。砼面层安装预制砼面板后现场浇注砼面层。2.2河道基本情况2.2.1 河道概况拟建工程位于长江铜陵河段出口金牛渡至荻港单一段右岸东联圩。铜陵河段上起羊山矶,下迄荻港镇,全长约59.05km。河段上、下段为窄深单一段,进出口河宽均为1.1km,中间为展宽段,最大河

19、宽达12.2km,江中沙洲(滩)众多,有成德洲、章家洲、太阳洲、太白洲、铜陵沙等顺列江中,形成极其复杂的鹅头型多汊河段。水流由上游大通河段经羊山矶进入本河段后,贴右岸石油库、海螺码头一带下行,至铜陵市横港附近在成德洲头前分为左右两汊。左汊为主汊,多年分流比60%左右;右汊为支汊,多年分流比40%左右。成德洲右汊水流行至新沟附近,在章家洲头前再次分成两汊,一少部分水流进入章家洲右汊南夹江,南夹江多年分流比5%,绝大部分水流进入中汊(成德洲与章家洲间汊道),中汊多年分流比35%。中汊水流下行至左岸土桥附近,与成德洲左汊水流汇合,贴左岸下行至刘家渡,在太白洲、太阳洲头前再分为三汊。其中太白洲与太阳洲

20、之间汊道于1992年封堵,1995年大水后被冲开。太阳洲右汊为主汊,主流贴太阳洲右缘下行至洲尾逐渐向右岸过渡,与南夹江出流汇合,再贴右岸金牛渡、坝埂头、皇公庙一带下行至荻港镇,流出本河段。河段左岸属安庆市枞阳县、巢湖市无为县管辖,沿江筑有枞阳江堤和无为大堤。右岸属铜陵市、铜陵县、繁昌县管辖,沿江筑有铜陵市江堤和东西联圩江堤和庆大圩江堤。2.2.2气象水文特征2.2.2.1气象拟建工程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较长,季风气候明显。历年平均气温16.2,历年最高气温41,历年最低气温-11.9。年平均降雨135.8天,年平均降雨量1370mm,多集中在57月份,

21、占全年的40.7%左右。全年常风向为东北风,次常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s。2.2.2.2水文拟建码头上游距大通水文站约71公里,下游距芜湖水位站约53公里。大通至芜湖站间主要支流北岸有巢湖水系入汇,南岸主要有漳河、青弋江水系入汇。据统计,两站间长江支流入汇水量极为有限,因此大通站径流特征基本可以代表工程河段径流特征。本河段的水文分析计算以大通水文站和芜湖水(潮)位站为依据站。大通水文站1922年10月设立,大通水文站是长江干流下游最后一个径流、泥沙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170.5万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的94.7%。该站水尺基面为冻结吴淞基面,1951年至1972年

22、转换关系为冻结基面减去1.938m等于黄海基面,1973年以后为冻结吴淞基面-1.932m=黄海基面,冻结吴淞-1.863m=85基面。芜湖水位站位于芜湖市弋矶山,上距大通站124km。芜湖站水尺基面为冻结基面,与黄海基面的转换关系1963年以前为冻结基面减去1.880m等于黄海基面,1964年以后为冻结基面减去1.911m等于黄海基面。两站水位特征值见表2.2-1,两站多年月平均水位见表2.2-2,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见表2.2-3,大通站多年月均来水来沙统计见表2.2-4。 表2.2-1 大通、芜湖站水位特征值表 项 目大通站芜湖站水位发生日期水位发生日期历史最高水位(m)14.

23、701954.08.0110.991954.8.25历史最低水位(m)1.251961.02.030.231959.1.22多年平均水位(m)6.77195020074.8819502007 表2.2-2 大通、芜湖站多年月平均水位统计表 单位:米站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均统计年限大通2.963.134.285.947.919.0810.669.859.268.035.973.876.771950-2007芜湖1.93 2.06 2.91 4.03 5.58 6.51 7.76 7.41 6.97 6.07 4.54 2.72 4.881950-2007表2

24、.2-3 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表项 目特征值发生日期统计年份流量(m3/s)历史最大926001954.08.0119502007历史最小46201979.01.3119502007多年平均2840019502007含沙量(kg/m3)历史最大3.241959.08.0619512007历史最小0.0161999.03.0319512007多年平均0.45319512007输沙量(108t)历史最大6.78196419512007历史最小0.846200619512007多年平均4.0319512007表2.2-4 大通站多年月均来水来沙统计表项 目年 均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25、8月9月10月11月12月流量(m3/s)28400110001190016200238003350040100499004380040100328002280014200含沙量(kg/m3)0.4530.0970.0930.1400.2270.3140.3870.7110.6790.6460.4750.2860.171输沙率(kg/s)12773112411842436565111335160713495929055257311579865082424说 明流量统计系列19502007,输沙率及含沙量统计1951、19532007;2.2.3河道边界条件工程河段发育在无为凹陷,地处磨子潭至桐

26、柏断裂以及荻港至赤沙镇两条断裂与长江下游破碎带相交段,由地质构造决定了本河段的总流势由北东走向急转为近北西走向。河段两岸边界条件不一,左岸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大都为壤土和沙壤土,抗冲能力较差,属第四纪全新统冲积物组成。地面往下50m深呈河床相,表层是粉质粘土、壤土,厚23m,中间夹有黑色淤质粘土,含较重的腐植质,厚约212m。其下是壤土、粉砂。地面10m以下埋有灰色细砂,细砂厚约2040m。卵石层埋在地面50m以下,厚度0.50.1m。基岩一般位于-35-38m高程;河段右岸羊山矶新沟附近多山地丘陵,间有网纹红土,抗冲能力较强。新沟以下属第四纪全新统淤泥,河岸多由亚砂土粉细砂组成。江中沙洲均为河

27、床演变过程中的泥沙成型堆积体组成。2.3工程地质2.3.1地形、地貌拟建码头栈桥段江堤比较顺直,栈桥下游段江堤有一折向偏北方向拐弯,堤顶高程14.8m左右,宽度约8.0米。滩地上有一道封闭子堤,堤顶高程12.012.6m,子堤与江堤间为一沟塘,沟塘宽约170m,底部高程约4.5m。堤外滩地宽度在230270m之间,地形起伏较大,高程为6.511.0m。场地前缘为长江河床及河漫滩地貌单元,岸坡以上属长江河漫滩地貌单元。(工程区现场照片见附图13)2.3.2工程地质根据2010年3月铜陵工程勘察院所编制的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区外滩地前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为7

28、层,各土层的土性特征及其分布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层耕(填)土:普遍分布,该层层厚0.404.20米,层底标高-29.368.70米,呈灰褐色,湿,结构较松散,其成份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少量植物根茎。江中水域部分有厚0.51.0米的抛石。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大部分分布,该层层厚0.401.30米,层底标高4.907.90米,呈灰褐色,湿,可塑状,腊状光泽,无摇震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4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0.56Mpa,属中偏高压缩性土。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普遍分布,该层层厚1.5025.00米,

29、层底标高-27.504.20米,呈灰色,饱和,软塑状,夹单层厚25 cm的薄层粉细砂,局部为互层状,腊状光泽,稍具摇震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35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0.40Mpa,属高压缩性土。2层粉细砂:局部分布,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间,该层层厚2.505.80米,层底标高-4.000.00米,呈灰色,饱和,稍密状,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89击/30cm,属中等压缩性土。层粉细砂夹薄层粉质粘土:部分分布,该层层厚0.7018.10米,层底标高-30.96-0.2

30、0米,呈灰色,饱和,稍密状,夹有厚0.20.5米的粉质粘土,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1015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3.92Mpa,属中等压缩性土。1层粉细砂夹薄层粉质粘土:大部分分布,该层层厚1.4011.00米,层底标高-27.00-7.10米,呈灰色,饱和,中密状,局部夹有厚0.20.5米的粉质粘土,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1922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7.71Mpa,属低压缩性土。2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部分分布,该层层厚1.2019.30米,层底标高-29.500-12.90米,呈灰色,湿,可塑状,夹薄层粉细砂,部分地

31、段粉质粘土与粉细砂呈互层状,局部夹有粉细砂透镜体,腊状光泽,无摇震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711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4.13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层硬塑状粉质粘土夹薄层砾砂:部分分布,该层层厚5.3014.50米,层底标高-39.60-30.20米,呈灰色,稍湿,硬塑状,夹薄层砾砂,局部层中夹有中密状砾砂透镜体或与薄层砾砂呈互层状,腊状光泽,无摇震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实测值)为1728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7.68Mpa,

32、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层圆砾土:普遍分布,该层未揭穿,灰黄黄色,饱和,中等密实密实状,砾石含量5065,粒径一般220mm不等,最大约80mm,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呈圆状及次圆状,中粗砂充填,其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 (实测值)为2249击10cm,属低压缩性土。(地质情况见附图6)2.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5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2.5.1防洪工程工程所在河段左岸属枞阳县、普济圩农场及无为县管辖,沿江筑有枞阳江堤和无为大堤;右岸属铜陵市、铜陵县和繁昌县管辖,沿江筑有铜陵江堤和庆

33、大圩江堤。(1)枞阳江堤:上起枞阳县幕旗山脚,下至无为县红土庙,与无为大堤相连,全长83.95km,为级堤防,保护面积748km2、耕地66.5万亩、人口94.2万人。(2)无为大堤:上起无为县果合兴,下讫和县方庄,全长124.5km,为级堤防,保护巢湖流域七县、二市600多万人口、427万亩耕地及国家重要交通、电力、军工等设施的防洪安全。该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堤顶超设计洪水位2.5m。堤防现状标准断面为:丘陵区堤顶宽8m,堤身内外坡比为1:3;平原区堤顶宽10m,堤外坡为1:3,内坡在堤顶以下3.5m处设宽为6m的戗台,戗台上下坡比分别为1:3和1:5,堤内外坡已实施草皮

34、护坡、块石护坡或砼护坡。(3)铜陵江堤:上起羊山矶,下至黄浒河,由城区江堤、西联圩圈堤和东联圩圈堤三部分组成,全长63.77km。保护总面积235.6km2,耕地17.86万亩,人口30.92万人。城区江堤为级堤防,长12.3km;西联圩圈堤为级堤防,长17.7km;东联圩圈堤为级堤防,是由江堤、新桥河、顺安河右堤及黄浒河左堤构成的独立防洪体系,从湖城铁路桥开始经张村站、永丰站至钟鸣竹林园棵为止,全长33.77km,其中江堤段长10.41km,新桥河、顺安河右堤长12.25km,黄浒河左堤长11.11km。拟建码头位于东联圩圈堤江堤段,该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堤顶超设计洪水位

35、1.0m。拟建码头处堤防现状标准断面为:堤顶宽8.0m,迎水侧边坡1:3.0,背水侧在堤顶以下3.0m处设平台,平台宽2.0m,平台以上边坡1:3.0,平台以下边坡1:4.5。该段江堤迎水侧堤脚平台宽10.0m,平台中心高程8.0m,背水侧堤脚平台宽20.0m,平台中心高程8.0m,平台末端与地面均以1:5.0的边坡相接。 (4)庆大圩江堤:上起东联圩拐,下至黄鳝涵,全长4.4km,为级以下堤防。保护耕地0.44万亩,人口0.31万人,目前该堤未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2.5.2防洪标准及防洪设计水位2.5.2.1防洪标准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长江中下游干流

36、堤防以1954年(型)洪水作为防御目标,工程所在东联圩江堤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洪水。2.5.2.2防洪设计水位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及堤防加固工程相关批复文件,坝埂头的设计洪水位为15.60m(吴淞基面),荻港站的设计洪水位为15.40m(吴淞基面)。拟建工程码头平台对应桩号17+32017+785,内插计算得拟建工程处设计洪水位15.58m(吴淞基面),约合黄海高程13.65m。2.5.3护岸工程拟建工程段上下游主要护岸工程有安定街太白洲护岸工程、太阳洲护岸工程、石板隆兴洲护岸工程以及东西联圩护岸工程。(1) 安定街太白洲护岸工程位于铜陵河段汀家洲左汊弯道凹岸

37、,因主流常年贴岸冲刷,1954年大水该段发生剧烈崩退。自19561982年安定街太白洲头实施护岸长10.81km,护坎6.26km,沉排70块,面积4l万m2,完成石方量87.93万m3,投资1221万元。(2) 太阳洲护岸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左汊反“S”形弯道上段,因上游安定街太白洲头守护后,崩岸向下游发展,太阳洲右缘受冲后退。自19871998年共护长6.819km,抛石62.0万m3,砌石2.14万m3,完成土方17.48万m3,投资2290.77万元。19992002年间,长江委在铜陵河段整治及无为大堤加固工程中,实施了安定街、太阳洲河岸防护工程,抛石33.22万m3,护坎块石3.1万m3

38、,碎石1.19万m3。(3) 石板隆兴洲护岸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反“S”形弯道段,2002年长江委对石板隆兴洲实施护岸长1.60km,抛石10.24万m3,护坎干砌石1.48万m3。(4) 东西联圩护岸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反“S”形弯道下段,1958年至1969年开始在北埂王、坝埂头一带守护(1+0005+500),1969年以后多在上游北埂王、和下游皇公庙一带守护,在坝埂头实施部分加固。1958年至1988年实护长度7.411km,抛石59.28万m3,国家投资601.15万元。1989年至1990年底对北埂王、皇公庙进行新建护岸长140m,抛石加固长1421m,完成石方量5.5324万m3

39、,工程投资129.05万元。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太阳洲右缘崩岸加剧,上弯道曲率加大,太阳洲尾挑流增强,下弯道崩岸向上游金牛渡发展,为此,西联圩护岸随之逐年向上游进行。1991年初1997年共守护岸线长1.2565km,下游皇公庙护坎603m,完成石方量5.462万m3(含砌石0.381万m3),沉树5311组,完成投资229.66万元。由于太阳洲下段崩岸所形成的凸嘴再次崩失,1997年汛后下弯道顶冲位置再次下移至北埂王且发生崩窝,故1998年对北埂王未护区实施治窝工程,护长340m,抛石1.94万m3,沉树4000组,工程总投资105.3万元(含自筹30万元)。1998年中央预算内水利建设基金国债

40、项目投资432.4万元用于金牛渡崩窝治理、陈家墩抽槽加固以及皇公庙崩岸应急守护等,新护长455m,加固长955m,抛石7.755万m3(含皇公庙加固长200m,抛石1.08万m3)。1989年1998年实护长2.192km,累计完成石方量20.65万m3,沉树9311组,完成投资896.41万元。东西联圩自1958年至1998年累计护岸长9.61km,护坎长2.32km,完成石方量计82.90万m3,沉树12061组,完成经费计1497.55万元。(护岸工程位置见附图3)2.5.4其他设施情况拟建工程上游1.15km有坝埂头站(闸),拟建工程下游390m910m分别建有国电铜陵电厂取水口、大件

41、码头和排水口,正在建设中的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位于拟建码头工程下游2.26km。2.6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编制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铜陵河段属一类重点整治河段。其治理规划是:上段维持现状,稳定成德洲汊道分流比,使之成为稳定的微弯分汊河道;下段结合护岸工程,守护顶冲部位。其治理工程方案为:在太阳洲下段和顺安河口上下处实施护岸工程,守护顶冲部位。其主要目的是经过实施整治工程,守护太阳洲下段岸线,减缓刘家渡太阳洲一带的防洪压力,稳固顺安河口坝埂头一带的岸线。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设计水位为:大通17.1

42、0m(吴淞)、芜湖13.40m(吴淞)。本河段左岸无为大堤和右岸铜陵江堤均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实施了加固工程。 3河道演变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铜陵河段自古以来,江水即流经大通至铜陵一带。近百年来,其上下游河道走向与今基本相似。河段内河道弯曲,江面宽阔,洲滩纵横,属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段。左岸姚家厂至土桥一带江岸临近山丘,土桥镇位于山麓之下,滩地较窄。明清以来,土桥一直滨江。自土桥经安定街、李家花园、刘家渡至姚沟镇一带,为泛滥平原,地势低洼,土质疏松,抗冲能力差。历史上,江岸曾受长江水流顶冲影响,大幅度崩退。据统计15061783年间,相继筑有胥坝、郑公坝、陈公坝等,屡建屡坍,左岸不断北

43、移,直至现在位置。近百年来,安定街至李家花园江岸崩塌幅度达2000m左右。右岸自羊山矶、横港、扫把沟、十里长山至新沟,历史上岸线无大的变化,江岸相对稳定。左传有:“昭王五年,楚以诸侯伐吴,吴败楚人于鹊岸”,今十里长山即鹊头山。可见春秋以来,十里长山一直滨临大江。成德洲位于十里长山以西江中,明嘉庆年间已有记载,清同治年间长江图说就有关于“仁德洲、复兴洲”的记载,1858年航道图上有此沙洲。至1912年两沙洲相连而称成德洲。章(汀)家洲位于成德洲尾右侧,明嘉庆无为县志记载“自前明时期涨发新洲、横亘江心,至江水折而北趋”。1858年测图显示,章家洲在当时已有宝塔和寺庙等建筑物标志。在章家洲左缘向左淤

44、长过程中,被水流切滩形成了铜陵沙。太阳洲又名环北洲,由雪花洲、大兴洲合并而成。1858年航道图上太阳洲紧靠章家洲北部,太阳洲北为主汊。1912年受长江主流变化影响,太阳洲以南变为主汊,太阳洲北移。受主流顶冲和弯道环流作用,该洲右缘不断崩退,汊道日渐弯曲。太白洲又名泰北洲,1934年出水,位于太阳洲北原主汊中,与太阳洲交错排列。洲体出水后,相对稳定。从卫星相片上看,长江主流在北移过程中,右岸遗留下来两条古河道。一条是从章家洲、朱家嘴、管材、钟仓、渡船口至洪家村,在荻港以上与大江相接。一条是南夹江,它形成于左岸大崩退时期,1858年航道图上注有“夏日轮船可行此水道”,其后该汊日趋萎缩。总之,历史上

45、本河段上段右岸羊山矶至十里长山一带江岸相对稳定,变化不大,主要是该段主流贴岸、土质抗冲能力较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左岸中下段安定街、李家花园、刘渡至姚沟镇一带变化剧烈,河道主流摆动幅度较大,主要是该段地势低洼,土质抗冲能力差,从而造成洲滩消长、岸线冲淤变化等。江中沙洲均为河道演变过程中的泥沙成型堆积体。(见附图7)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拟建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单一段东联圩,该段与下游黑沙洲河段进口段形成长约18km的微弯单一段,章家洲汊道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铜陵河段出口段的变化,因此本节重点分析铜陵河段章家洲汊道段至黑沙洲河段进口段的河势演变情况。本次铜陵河段采用1976年11月、1986年04月、1991年11月、1998年09月、2001年04月和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