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030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体系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讲座PPT.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 源 管 理 体 系 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邱智伟-201322232757,一.我国的节能形势 二.企业面临的能源管理压力 三.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四.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介绍,目 录,一、我国的节能形势,1、我国能源状况,1)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淡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由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率加快,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大幅上升,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再一次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地球上矿物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由于人类

2、无限制地开采,它终有一天会趋于枯竭。,我国能源消耗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较,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两高一低,4)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并且还呈现出不合理的快速上升趋势。,5)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进口50%);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进口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二、企业面临的能源管理压力,国家推进节能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要改变工业企业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现状,需要配套一系列能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手段来达成,企业的能源使用受

3、到外部越来越多的限制。,(一)企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形势,1.与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越来越多;(节能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准入制度、限额标准、能效标识制度、强制淘汰高耗能工艺及设备等)2.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3.能源价格越来越贵;4.政府节能监控越来越严格。,(二)近年来与企业有关的国家节能措施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法的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十一五规划”下达节能指标;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机制(CDM);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管理;能源审计、能源监察;节能技术项目改造奖励制度等。,(三)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冲击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

4、的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四)企业能源管理状况,企业能源管理状况,较多企业对能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跑、冒、滴、漏”、“大马拉小车”、不合理用能、高品质余能未回收、设备陈旧耗能高等现象在很多企业随处可见;企业的能源管理以能源统计为主,能源管理有关工作标准、管理文件较少,有效开展能源定额管理的企业不多;,4.很少有企业对日常用能规范性进行检查,企业的能源管理科学性、系统性、长远规划性不强。5.一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只关注技术改造,未关注内部管理挖潜。,企业能源管理状况,三、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5、,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能源管理体系模式,管理承诺,策 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能源方针,作用1:系统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并持 续改进能源绩效,作用2:包含节约用能管理

6、及政府要求的全部节能活动,作用3: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 模式,避免过度投入,避免浪费管理资源 在充分挖掘节能潜力的同时,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合理开展各项工作,由于整个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避免出现管理资源浪费。避免极左的节约,作用4:优化用能管理水平,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凭经验、责任心,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按策划、制度,传统,现代,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提供保障。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作用

7、4:优化用能管理水平,四、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讲解,4.2.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提供证据:a)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b)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c)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d)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e)进行管理评审。,4.2.2 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其:a)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b)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

8、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c)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d)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e)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能源方针案例,我国能源方针: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某公司能源方针:按需采购 严控使用 强化意识 树立标杆 勇于创新 加强推广 节约为本 创造效益,4.3 策 划,4.3.1 能源因素4.3.2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4.3.5 能源管理方案,4.3.1 能源因素,1.能源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是成功与否的关键;2.能源因素识别 a)地理位置范围:组

9、织体系覆盖范围地理位置以内的区域;b)识别对象 识别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活动:生产、动力提供、电力供应、余热回收、相关方用能等;产品:电脑和电视的待机功率、空调制冷效率、汽车每百公里耗油量、工序能耗、产品能耗等;服务:运输、宾馆大厅的室内温度,4.3.1 能源因素,c)特别关注变化的识别对象 纳入计划的:战略规划、新生产区搬迁、新项目建设等 新开发的: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用等 变化的:工艺改造、产品改良、设备淘汰等 d)能源因素案例 然气管道泄漏、燃烧架天然气接管操作不当造成泄漏、锅炉的煤消耗、高温烟气的排放等 3.能源因素评价结果 a)区分优先控制与一般控制 b)优先控制能源因

10、素的分类 c)形成文件,确保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的、颁布的能源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节能标准等。其他要求:如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及相关方的要求等。如:千家企业节能实施方案 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 组织非法规性质的实施规范、准则 组织的政策、规程、自发性的节能承诺 与政府或公共性组织签署的协议 相关方的要求,4.3.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建立基准,适用时建立标杆,并形成文件;基准的建立:1.采用近期比较正常年度的能源数据为基准;2.根据行业特点可从以下能源数据信息确定能源基准:单位产品能源消

11、耗数据;产品综合能耗数据 主要生产工序、辅助生产工序能耗数据;行业关键能源绩效数据等 3.建立基准时应充分考虑组织定额管理指标;4.国家对水泥、合成氨、电解铝等22类高耗能产品制定了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值标准指标,对电机、家电、计算机等46类终端产品规定了最低能效指标,基准指标不应低于上述指标要求。,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a)在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b)在建立、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

12、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4.3.5 能源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用于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能源管理方案,其内容应包括:a)有关职能与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b)技术方案、实施方法和财务措施等;c)时间进度安排。适用时,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4.4.5 记录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4.4.1 资 源,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特别是:a)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能

13、力的人员;b)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c)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d)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e)配套充分的资金。,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a)确保所有从事能源管理有关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保存相关的记录。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b)确定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c)对与能源管理工作有重大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并保存适当的记录;d)组织应采取措施,使全体人员都意识到:1)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2)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给组织

14、带来的效 益,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能带来的能源绩效;3)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4.2 条款理解,理解要点:强调员工具备能力和胜任工作;范围包括所有从事能源管理有关的人员;培训需求的对象是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提出满足培训需求的方式不仅是提供培训,可采取其它措施,如招聘、转岗;对于重点用能岗位的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应保持相关的记录。,4.4.3 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旨在就有关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沟通:a)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回应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能源因素以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与外部进行交流,

15、如果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应将其决定形成文件,规定交流方式并予以实施。,4.4.3 条款理解,一、内部沟通 1.目的 充分沟通,协调合作,提升绩效。2.常见交流方式:生产协调会;填报能源报表;定额考核;日常交流(电话、面谈);宣传(看板、内部刊物、节能宣传等);,4.4.3 条款理解,二、外部沟通 1.外部沟通是其持续改进的动力;2.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主动的沟通能源因素的信息 3.常见外部沟通方式 统计报表、节能规划、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接受政府职能部门节能监察、日常检查;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参加外部培训、会议、行业对标活动等;享受政府各种奖励政策;收集各种法规、政策、标准、信息、技术等。,

16、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b)组织为确保能源管理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c)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4.4.5 记录控制,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管理绩效。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和处置。所有记录均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策划与所确定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对缺乏文

17、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应制定、提供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或操作指导书;b)在运行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和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c)当这些运行控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或)减少随之产生的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理 解 要 点,1应急情况分类 能源供给不能满足

18、要求,比如限电、天然气供应紧张等;能源发生意外泄露/损耗,如天然气或水管爆管,大风将露 天储存煤粉吹走。2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制定应急措施或预案。3应急措施应确保安全和环境优先的原则。4.必要时更新,可行时演练。,4.5 检查与纠正,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 内部审核,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以下方面的监视、测量和评价:a)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日常运行情况;b)对照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c)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d)定期对适

19、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和评价结果的记录。,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其造成的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避免重复发生;c)对于潜在的不符合,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若需要,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f)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涉

20、及到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4.5.3 内部审核,1.内审的目的:判断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频次:按策划时间间隔进行;3.审核方案策划 应根据对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的影响和过去内审结果进行;4.审核员的选择:可以是外部的,但要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确保内审核员的能力 确保审核公正性5.审核按程序实施,4.6 管理评审,4.6.1 总则4.6.2 评审输入4.6.3 评审输出,4.6.1 总 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4.6.2 评审输入,

21、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内部审核结果;b)与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与反馈;c)组织的管理承诺和能源管理绩效;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e)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f)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g)能源管理体系的客观变化;h)改进的建议。,4.6.2 条款理解,理解:内审结果和合规性评价结果与外部相关方的交流能源管理成效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上次管理评审的措施的落实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法规、标准、节能技术等的变化改进的建议,4.6.3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a)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节约的持续改 进措施;b)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c)资源需求。,4.6.3 条款理解,理解:体系改进措施新的节能项目或采用新能源的决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基准和标杆变更资源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