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概述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概述PPT.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第一节 行政,一、公共行政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范授权的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依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一)主体国家行政机关法律规范授权的组织(二)客体 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事务(三)目的 公共利益,二、公共行政的范围,(一)形式意义的行政 公行政与私行政: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有特定含义的,专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国家或者授权组织进行的管理活动;私行政指企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管理的活动。目的不同;手段不同;范围不同;救济途径不同;法律依据不同。,(二)实质意义的行政,具体性:与立法的区别主动性:与司法的
2、区别创造性:,第二节 行政法,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的组织、活动、程序、监督和救济等方面所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行政法的渊源,形式上来看指行政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分析哪些是可以用来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活动的规范。行政法的渊源是在形式上和实质上规范行政活动的法规总称。问题:党的规章制度是否行政法渊源?,(一)宪法;(二)法律: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分为 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两种;(三)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权力机关的特别授权,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立法,有别于法定立法。一般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四)地方性法规和自
3、治条例、单行条例1、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较大的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2、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省市县三级)依照法定权限,结合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五)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的决定、命
4、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地方政府规章指省级政府及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全国人大特别授权的经济特区市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六)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条约或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协定中涉及国内行政管理内容的,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七)法律解释(八)非正式渊源:判例和法的一般原则,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经行政法调整的,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因行政职权的配置、行使与监督而形成的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行政机关与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一,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实现国
5、家行政职能过程中发生的,与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有密切的联系。第二,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并非全部都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有那些受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行政关系才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所以,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关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第三,行政法律关系是发生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即包括权利义务的主体与客体和法律关系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基本要素。,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即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1.行政主体:即处于管理一方的主体(或
6、代表公共利益的一方主体),是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行政相对人:即处于被管理一方的主体(或享受个人利益的一方主体),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又可称之为行政管理相对人。3.行政第三人:与行政行为仅具有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权力 物 智力财富 行为,(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1.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职权和职责 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
7、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职责:依法行政等。2.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参与权、行政受益权、行政救济权等。3.行政第三人的权利义务,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一)行政法律关系变动的条件(二)行政法律事实1.行政法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具体条件和事实根据。,2.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法律行为(1)法律事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法律行为:行政法主体有意志的行为 相对人的行为往往要与行政主体的行为相联系,但也可以引起一种不作为的法律关系 法律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案例】原告莫某系经营烟草专卖业务的
8、个体工商户,他根据某省烟草专卖局的要求,向被告某烟草专卖局申请换领新的烟草专卖许可证,但被告不予办理,也不予答复。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责令被告给予换发新证并赔偿停业期间的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履行向原告换证的法定职责,并赔偿其因无新证而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2600元。本案中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原因是什么?,第四节 行政法学,一、行政法学的概念与体系 研究行政法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法学学科二、历史发展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大陆法系国家学者认为,行政法的作用在于通过利用公共权力的手段去实现公共服务的公益目的,因此一般从公共管理角度把行政法解释为调整行政活动的公法。在英
9、美法系国家,学者们从保护私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把行政法概括为控制行政权力的法。它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行使的权力,强调行使权力的程序,对违法行政的行政救济等。,我国学术界的代表观点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罗豪才)所谓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姜明安),行政法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管理论”流行于原苏联、东欧各国和早期的我国。该说认为,行政法就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或调整行政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法,行政法的原则就是国家管理的原则,行政权就是行政机关适用法律规范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行政行
10、为就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法律体系就由管理者、管理活动和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管理活动的监督等三部分法律规范构成等等。前苏联B.M马诺辛等著:苏维埃行政法(中译本),黄道秀译、江平校,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控权论”控权论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界,该理论认为,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以及当行政权被滥用时如何予以补救的法,主要是指行政程序法。英H.威廉。韦德:行政法(中译本),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法传统控权理念基本观点可以大致概括如下:1、行政法的宗旨和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自由权利,制止国家行政机关干预或限制个人自由和权利。2、行政法最重要的
11、内容就是独立的司法权对行政行为予以司法审查,从而达到其限制和控制行政权的目的。3、行政机关权力的范围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其管理只限于国防、外交、财政、治安等少数领域,最大可能地排斥自由裁量权。4、行政法治(依法行政)原则包括对一切行政活动的总括性要求-“无法律则无行政”,这个要求非常严格,任何没有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行为,都不具有公民必须服从的正统性而归于无效。,“平衡论”平衡论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持该论的学者认为:古代行政法本质上是“管理法”;近代行政法总体上是“控权法”;现代行政法实质上是“平衡法”。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载中国法学
12、1993年第1期。,“服务论”认为现代行政法实质上是服务行政法。它的价值取向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法治社会。该学说又称为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保障民权,但同时兼具服务与授益的功能。它的基本含义是:为了使政府能够更有效地为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福利,法律授予其各种必要的职权,使其能够凭借该职权积极处理行政事务;但是行政职权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授权的范围,更不得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造成侵害。应松年、朱维究、方彦: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载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另见陈泉生:论现代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5期。,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从注重“权力”的行使到注重“权利”的保障;从依靠“命令”到依靠“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