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0708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承百年底蕴 续世纪华章,沧州市第一中学校训提炼的思考,百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十五载,承前启后,续写华章。沧州市第一中学即将迁入新校,学校的搬迁将为一个学校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启提供契机,因此,对目前的校园文化的重新审视成为学校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介斗成果、开辟发展新路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学校的理念系统中,校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反映了当时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足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价值观、创新意识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但是,这个校训与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没有联系起来,没有个性特征,与很大中小学的校训校风表达雷同,语言表达太抽象,不适应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精练。建议重新提炼

2、。,众所周知 沧州一中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迄今已走过一百零一个春秋。物换星移,风雨沧桑。在其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乃至宝贵的生命。沧州一中铸就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笔珍贵的教育资源。今天,沧州一中正在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为校园精神,以“育人为本,重在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质量一中、特色一中、活力一中、和谐一中、人文一中”为办学目标,坚持理念引领,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沧州一中必将打造成为渤海之滨的一艘新型教育航母。“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中百年光阴,百年传承,无尽求索,无尽福祉,沧州一中以她的赤子之诚、百家之学,开启民智,造福民生。扎根于广袤的沧州大地,深植于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之中。“一中人”应当对沧州文化和学校百年历史上成功的办学经验,认真地加以挖掘、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把沧州一中打造成一所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中学教育品牌。这正是我们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沧州地方文化背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荟萃,人才辈出的沧州,被外界誉为“狮城”。沧州有世界上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这块人才辈出的热土

4、,孕育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众所周知的扁鹊、孙膑、徐福、纪晓岚、张之洞等都出自沧州这片热土。举世闻名的吴桥杂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劳动和战争,吴桥境内考古发现的,距今已经1500年的壁画中就有了倒立、马术这样的杂技场面,为吴桥杂技的存在和兴盛提供了最真实也是最形象的佐证。沧州铸造业历史悠久,铸造技术精湛。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沧州铁狮子,又称作“镇海吼”,是我国大型的惊巧铸铁工艺,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身长6.30米,高5.35米,宽3.0米,重约40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大运河孕育了沧州独特的文化,大运河纵穿沧州境,令其成为交通要冲、商品集

5、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沧州人尚武、豪侠的民俗令来往船只有了“镖不喊沧”的武林行规;顺着大运河,河北梆子、木板大鼓等地方艺术传播南北。,校训基本含义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文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简单说 校训是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成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的延伸与具象。,校训提炼的基本原则1、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教育目标,所以校训应该与办学理念保持一致。应从

6、价值层面上反映学生成长的追求。但同时,应比办学理念更具体的表达学生的价值追求,换句话说,就是训育的功能要明显。2、要反映学校的特点。目前的中学校训有很多是雷同的,有些虽然字面上看不同,实际上意思是差不多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忌高、大、全。只能择其一两个方面的教育要求。3、必须根据学校的文化传统,要有持久性、稳定性。如果没有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那么就等于对学生有成长要求从头开始,否定过去的教育成果。完全时代化的要求也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过境迁,很快就会过失。4、时代性。虽然我们强调要有特色,要承接传统,但同时也应与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也才能成被广大师生、社会所接受。5、字面上要简短,便于

7、记忆。表达应通俗易懂,既有别于小学生的直白,也应有别于大学的晦涩。,校训提炼的背景及建议 背景:1、传统文化:博雅精神:“从1913年运河东畔的第一声钟铃响起,沧州一中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这所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中国百强中学、中国中学百年名校,用一百年的时间完善着管理模式,用一百年的时间钻研着教育方法,用一百年的时间强化着硬件建设,用一百年的时间浸染着名校的精神文化。”根正苗红,为当时的革命而创立。这个精神的时代内核应该是:信念一切为革命的坚定信念,拼搏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公民意识为人民服务。2、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应该是多方面的,如知识基础、知识和社会生活

8、能力基础、心理品质基础、身体基础等。3、学校特色:已沉淀下来的博雅精神。4、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合作意识(社会关系)、开拓精神(事业品质)、公民意识(权利、责任)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沧州一中的校训应该以博雅精神为载体来表达,在内容上取博雅精神与时代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并应符合学生可持续成长的基础要求。,建议:从历史的角度来概括,对沧州一中中学的校训应该有:“知”、“行”、“积”、“发”儒家教育思想道家精髓之意。从时代及未来的角度来概括,应该有,珍惜年华、畅想未来、光明中华、敢于创新之意。为此,可考虑用:1、博雅三年,莲香一生”来表达:三年是一生的基础,有一中特色,有文学韵味,缺点是对学生的要

9、求用“博雅”二字表达太抽象,不具体。2、“知圆行方 厚积薄发”来表达:有传统特色,有指导意义;有无方圆不成世界,无方圆不成团体,无方圆不成人才;只有智圆行方,才能戴圆履方;无厚积不能薄发,只有今天的厚重积累,才能在明天顶天立地,驰骋世界。,园理念文化创意“博雅”(博文约礼、追求高雅)博、雅文化解读1“博”和“雅”是沧州一中文化积淀的内涵与特色,凝聚了百年老校的光荣与传统,承载着“一中人”的激情与梦想,铸就了“一中人”博文约礼、志趣高雅的取向与追求。“博”,博大、博仁、博文。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

10、可以弗畔矣夫。“雅”,正雅、高雅、儒雅。道德高尚,行为纯正;举止文雅,落落大方;学识渊博,涵养深厚。雅传承了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精髓。正所谓:“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博为雅之蕴,雅为博之姿。这是沧州一中永恒的旋律。,博、雅文化解读2儒家的博雅教育观念【1】博雅教育,绝非一个舶来品。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起源于古希腊,本义是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教育,从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模式,罗马时代兴起的自由

11、人教育,中世纪欧洲教会学校倡导的“七艺”,近代重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育,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及欧洲通识教育理念的勃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从教育的内容而言,博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它试图通过人的性格培养来促进个性的发展,人是自由的人,教育是自由的教育。这一来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正相吻合,“博雅”一词作为教育改革的全新理念备受教育理论界关注。但当我们真正认真去领会“博雅”的具体内涵和这种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时,我们发现“博雅”教育思想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而是一个地

12、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重要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校训文化创意 知圆行方 厚积薄发校训阐释 校训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浓缩性词语,概括性地提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知(智)圆行方,厚积薄发”基本涵盖了这种思想。字斟句酌,意味深长。知人者智【2】,知而获智【3】,变“知”为“智”【4】。“知(智)圆行方”的概意为既有雄才大略又品正方行,并且为行为智略,实现德才的完美结合;“厚积薄发”则是经过综合素质的厚重积累,在不久的将

13、来对所积累才智与道德品质的充分发挥与展现。,“智圆行方”最早出自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后来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与唐代孙思邈亦先后有“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之说。辞海对“智圆行方”的解释:“谓智虑要圆通灵活,行为要方正不苟。”淮南子主术训:“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圆)而行欲方”。又:“智员(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这里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知行统一的崇高追求。“智圆”彰显了我们对教育对象在智育方面的期待,“智”字首意为“聪明”,亦涵盖了“知识”、“智慧”与“智谋”,在现

14、代意义上并可引申为使学生掌握比较广博全面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与智慧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圆”字浑厚,辞海释其有“丰满”、“圆满”、“饱满”之意,亦有“运转无穷”之意,还可为“天”的代称(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故以圆为天的代称。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在现代意义上可引申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心智能力,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所期盼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智圆行方”才能“戴圆履方”顶天立地;只有具备完整渊博的知识结构和聪明才智,才能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下纵横世界、驰骋天下!“行”,辞海解释为“行为、造诣”,如“品行、德行”。现代意义可引

15、申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行;“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辞海释例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志行忠方”);亦有“规矩、原则”之意(孟子离娄上:“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还有“方法、方略”之意。现代意义上可引申为为人处事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策略。“行方”可以概括为品正方行,引申为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传统文化和社会的道德规范、符合国家意志和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厚”取意“深重”,“宽厚”。“积”,取“集聚”、“储蓄”之意(诗周颂载芟:“有实其积,万亿及秭”。有实,充裕的样子;亿、秭,数量名)。“厚积”是指综合素质的厚重积累;“薄”取“迫近”、“将要”、喷薄欲出之意,“发

16、”则有“奋起”、“兴起”、“显现”之意。,凸显了德才兼备的素质教育思想。从整体理解上可以看出,厚重地积累卓越的道德品质、博深的知识与智慧,以利于人生的终身发展,既是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进取精神的高度结合。人们可以想象到一个个具有高尚道德、满腹经纶、踌躇满志、身心健康的儒雅之士正在临沂一中造就,甚至可以想见他们在沧州一中厚重的积累后那喷薄欲出的英姿。无论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学校,都具有目标性和指导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通俗易懂而不直白,内涵丰富而不晦涩。对仗工整,妙在其中。“圆”对“方”,“智”对“行”,“厚”对“薄”,“积”对“发”,语言具有回

17、环之美,讲来既顺口,又令人回味无穷。虽然取意不同,但字面对仗严整。细细品味,犹如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无方圆不成世界,无方圆不成团体,无方圆不成人才;只有智圆行方,才能戴圆履方;无厚积不能薄发,只有今天的厚重积累,才能在明天顶天立地,驰骋世界。,几点建议,1.系统工程,顶层设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创立、发展和成熟过程中长期积淀,潜滋暗长而成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持续建构和长期坚守。知名学校的强校之路充分证明,自觉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维护、涵养十分必要。“建和不建不一样,主动建设和自然形成更不一样”。就像中央提出不唯GDP论,和河北的强调绿色崛起一样,未来学校的发展及

18、对学校发展成效的评价,一定是基于独特、稳定的学校文化的。2.由虚入实,潜移默化。学校的文化建设看似虚,难以显性考量,但文化建设又是实的,一草一木都是文化的载体,一言一行都是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强化“设计”意识,让文化建设由虚入实,长期浸润学子心灵,滋养一方土地。,3.强调“校长”思维,突出独特风格。优秀的学校文化亦是基于优秀的校长,如北大与蔡元培,如李云龙所说一支部队精神的建构与首任长官的价值追求的关系。所以,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首倡者,设计者,应该更多尊重校长的思维。4.宁缺毋滥,突出主题。万勿每座楼、馆都定名,如果处处有名,且繁文华彩,给人感觉则斯文顿减,无可识记。一定要主题明确,仅将标志性建筑命名即可。且命名时,每一处都要扣准主题:人文一中、知行一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一中已经展开了温暖的怀抱。我们决心让美丽的一中成为传播知识、传播爱心的乐土,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精品学校。,致谢,致谢。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