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085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上) .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网络专项规划,2009年2月,规划目的,为了适应管理体制的调整(由北方事业部管理变更为集团统一管理),提出针对现有基础网络、平台部署等明确的优化调整的方案,适应新体制下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网络对固移融合的支撑能力,形成支撑全业务运营的网络架构体系,为企业转型和全业务运营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北方九省(区、市)规划期目标,数据网络,完成IP省网内承载的VPN业务(固网软交换、DCN网络)至CN2网络的迁移;去掉IP省网与地市城域网的背靠背连接,九省(除天津外)形成大城域网&重点地市直挂ChinaNet汇聚路由器的网络架构;CN2业务路由器覆

2、盖96个地市,可靠有效的承载移动网络、固网软交换、DCN网络,并可提供跨地市、跨省的IP VPN业务;持续推进城域网的优化改造,一、二类地市按集团公司的规范完成城域网的优化改造;,传输网络,完成区域环拆分工作,各省二干传输系统在省内独立组网;通过新建二干系统,至规划期末完成二干业务从一干WDM系统分离;根据区域环拆分和业务分离进度,逐步将原天津网管中心的二干系统网管功能迁移到各省传输网管上;,集中平台,九省(区、市)建设独立的DNS系统,满足固网移动业务的发展;九省(区、市)建设独立的、移动固网融合的认证系统(AAA);建设省集中、满足集团城域网网管规范的IP网络管理系统;,北方九省(区、市)

3、规划期目标(续),交换网络,2009年全面实现DC1软交换与省内软交换间,以及实现省内各软交换间的互通,形成扁平化的软交换网络架构;至规划期末,省际长途话务软交换分流比例不低于50%,省内长途话务软交换分流比例不低于60%;34个地市建设一对独立综合关口局(软交换架构),负责疏通电信与其他运营商的网间话务;71个地市设置单点关口局,移动关口局由当地或异地管辖的MGW兼做;固网关口局仍由当地固定关口局负责;,业务网络,实现ISMP-M 对包括短信、彩信、WAP、彩铃、定位、流媒体、下载、Pushmail 等平台的统一管理;完成WAP门户的统一,整合彩铃门户、电子渠道等,实现SSO;完成短信、彩铃

4、、短信业务网关等平台的固移融合;规模扩容全球眼平台,监控终端数2011年达到2.6万个,拓展中小企业和家庭监控市场;,接入网络,规划期末,接入带宽能力达到4M以上的用户占95.4%,达到2M以上的用户占98.5%。积极推进EPON的发展,ADSL在已有容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FTTX+LAN作为补充。规划期末北方九省PON宽带端口数量达到177万线;加大WLAN热点覆盖力度。规划期末北方各省WLAN热点数量目标:北方大省覆盖1500个热点,北方小省覆盖900个热点,共达到11100个热点,业务网络,实现ISMP-M 对包括短信、彩信、WAP、彩铃、定位、流媒体、下载、Pushmail 等平台的统

5、一管理;完成WAP门户的统一,整合彩铃门户、电子渠道等,实现SSO;完成短信、彩铃、短信业务网关等平台的固移融合;规模扩容全球眼平台,监控终端数2011年达到2.6万个,拓展中小企业和家庭监控市场;,主要汇报内容,数据骨干网传输网交换网业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网络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北方九省(区、市)IP网络如何扁平化;现有省网承载的MPLS VPN业务如何迁移;CN2网络定位问题,CN2对各类业务的承载方案;ATM网络如何发展;IP网管系统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案;原北方事业部集中建设的宽带认证系统下一步如何发展;原北方事业部集中建设的DNS下一步如何发展;,北方骨干网络图,网络现状-ChinaN

6、et,北方九省(区、市)ChinaNet骨干网在原有北方电信所属九省区市的主要城市建设了15个节点,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沈阳、郑州、济南、天津、石家庄、太原、哈尔滨、呼和浩特和长春。考虑到网络的异地冗余与不同地域业务发展的不平衡,在九省(区、市)中的选取部分城市作为所在省的第二出口节点,其包括:大连、唐山、洛阳、青岛、吉林、通辽。,网络现状,现存问题-ChinaNet,北方九省(区、市)ChinNet网络存在层次较多(分为省网和本地网两级架构)、骨干路由器和省网核心路由器、部分地市省网核心与城域网核心两个层面背靠背问题,网络扩容投资压力大,设备槽位紧张,未进行扁平化改造;ChinaNet出口流

7、量不均衡。,现存问题-网络结构,现存问题-ChinaNet,北方九省(区、市)均在省网上启用了MPLS VPN,IP省网承载软交换、DCN、IP VPN业务。由于北方九省(区、市)均没有专用的业务PE,软交换承载网VPN与DCN网VPN共用PE,且各地市为单点配置且设备性能滞后,承载网的可靠性上不足,省内话务分流量增加后无法保证业务质量。,现存问题-VPN业务承载,改造思路-ChinaNet扁平化改造,方案一在整体上更具有优势,且其结构、发展趋势也符合集团公司IP网络扁平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北方九省(区、市)未来的业务发展以及网络结构的演进,建议采用方案一推进网络扁平化改造工作,取消接入节点,

8、优化和调整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实现整体流量合理分布,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北方九省(区、市)进行ChinaNet网络扁平化改造,必须提前将现有省网上承载的MPLS VPN业务进行迁移,包括DC2软交换、DCN、跨地市IP VPN业务。,推荐方案,近两年宽带流量增长迅猛,2007年北方九省(区、市)省网出口总带宽由240G扩容到460G,2008年出口总带宽由460G扩容到820G,网络流量近似每年翻一番,省网出口的背靠背连接导致网络扩容的投资压力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网络结构调整以提高投资效益。,改造思路-ChinaNet扁平化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将ChinaNet汇聚路

9、由器与省网核心路由器合设,保留省网原有公有自治域,合设的路由器处于两个自治域中;对于地市,省网边缘接入设备与城域网核心合设。,方案一说明,将ChinaNet汇聚路由器和省网核心路由器共同担当ChinaNet汇聚路由器,去掉省网原有公有自治域,省网边缘设备全部纳入AS4134;对于地市,省网边缘设备与城域网核心合设(省网边缘设备处于ChinaNet自治域和城域网私有自治域中)。,方案二说明,改造思路-ChinaNet扁平化改造,方案二在整体上更具有优势,其结构、发展思路更加适合北方九省(区、市)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也符合集团公司对于ChinaNet网络的发展要求,故建议采用方案二实施北方九省(区

10、、市)ChinaNet网络扁平化改造。,推荐方案,改造方案-ChinaNet扁平化改造,方案一,方案二,分布式调整方案对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如二、三、四类地市),可与邻近地市保持原有大城域网网络结构,业务量较大的本地网(如北方九省一类地市)可以从大城域网的结构中独立出来,设置城域网私有AS号,直接上联ChinaNet汇接节点设备。,方案一,一次性调整方案;将ChinaNet汇聚路由器和省网核心路由器共同担当ChinaNet汇聚路由器,去掉省网原有公有自治域,省网边缘设备全部纳入AS4134;对于地市,省网边缘设备与城域网核心合设(省网边缘设备处于ChinaNet自治域和城域网私有自治域中)。,

11、方案二,改造方案-ChinaNet扁平化改造,综合考虑到北方九省(区、市)业务量,建议规划期内依然维持大城域网架构,采用分布式调整方案逐步将部分重点地市的城域网直挂D设备;同时考虑到业务发展的差异性,各省采用不同的扁平化进度;业务发展相对较好、业务量相对较大的省份(如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首先进行扁平化调整(选择省会城市和第二大城市);其余省份,如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随业务量增加再进行分布式的扁平化改造。,推荐方案,注:各省的迁移进度会受省网内承载的MPLS VPN业务的迁移进度影响,改造方案-ChinaNet扁平化改造,ChinaNet扁平化改造,2010,2011,2009,考虑到

12、扁平化改造需迁移现有省网上承载的MPLS VPN业务,建议09年首先进行业务迁移。考虑到北方九省(区、市)业务发展的差异性,建议各省采用不同的扁平化进度。,迁移业务,启动扁平化1、上半年完成省网承载VPN业务的迁移2、下半年启动业务量相对较大省份的扁平化改造,持续推进网络扁平化1、启动其余省份网络扁平化改造;2、业务量较大的城域网直接接入D(相对于已改造省份),完成IP网络扁平化维持大城域网架构、重点地市直挂D的IP网络结构,改造投资-ChinaNet扁平化改造,备注:北方九省(区、市)ChinaNet扁平化改造以各省分布实施进度以及流量测算为基础,估算出相关设备升级、板卡扩容投资,各省具体建

13、设规模及投资估算参见附件“163规模及投资”。,网络现状-CN2,中国电信CN2网络工程在天津设置北方九省(区、市)的汇接节点,配置2台A类路由器,在石家庄、唐山、呼和浩特、通辽、沈阳、大连、长春、吉林、济南、青岛、郑州、洛阳分别设置1个节点,每个节点各配置1台B类路由器。在太原、哈尔滨分别设置2个节点,各配置1台B类路由器。在2008年C网建设之前,15个地市各配置2台业务路由器,使得北方CN2网络每个接入节点都具备双业务路由器。,网络现状,网络现状-CN2,2008年为了承接C网业务,对北方九省(区、市)启动了C网配套CN2扩容工程,补点原则为:如果C网在地市建设有MGW,则此地市建设一对

14、PE路由器负责核心网络的接入,新建PE通过双2.5G上联骨干P路由器。,网络现状,统计:北方九省(区、市)105个地市中15个地市部署P节点,84个地市部署了PE节点,21个地市未部署CN2落地点,现存问题-CN2,北方九省(区、市)只有省会城市的业务路由器(PE)承载DC1软交换业务、169业务转网、部分国际大客户业务割接试点,CN2网络的使用效率上明显不足;各省的IP省网核心节点已经陆续完成了与CN2 P设备的对接工作,但未完成省网业务路由器和CN2 业务路由器的对接;开通跨地市IP VPN业务能力匮乏;2008年北方各省的CN2补网建设仅满足了北方地区移动网络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市IP V

15、PN接入的能力,未实际解决CN2网络在北方区域的落地问题:各地市城域网无法将高质量的客户割接到CN2网络。,示例:山东省C网配套工程后全省CN2网络拓扑图,现存问题,改造思路-CN2目标架构,CN2 网络定位于承载有QoS 保证需求的业务和中国电信自身的关键盈利业务,包括企业互联、软交换、3G移动网、IPTV、新视通、全球眼、高质量大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等业务。伴随PE路由器补网的建设,逐步将省内DCN网、DC2层面软交换由目前省网承载迁出,以解决省网承载的各类业务不可靠性问题;规划期内暂不考虑增补P设备,可考虑采用PE兼作P或者城域网直连P的方式,将城域网流量疏导至CN2,未来目标网络可通过在

16、业务量大的地市增补P设备的方式实现流量分流。同时,根据北方九省(市、区)业务发展需求,按照原有C网在建设有MGW的地市补点建设一对PE路由器负责核心网络接入的建设原则,在规划期内可考虑对未建PE的地市进行补点建设。,改造思路,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DCN,方案二在整体上较方案一略有优势,其结构、发展思路更加适合北方九省(区、市)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也符合集团公司对于CN2网络的发展要求,故建议采用方案二将DCN的承载网迁移到CN2网络。,推荐方案,ChinaNet实施网络扁平化改造后,对于DCN业务可以通过两种方案进行承载,一种是通过建立DCN专网的方式,即各地市DCN出口路由器通过传输专

17、线连接。另一方案就是通过CN2承载,即各地市利用C网配套工程增加的CE路由器或省内新增CE路由器上联至CN2 PE的方式接入CN2。,方案说明,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DCN,目标承载方案,过渡承载方案,MBOSS系统省集中建设,各地市DCN网由IP 省网的MPLS VPN调整为CN2 的MPLS VPN承载;地市部署CN2 PE和CE路由器,DCN出口路由器直联本地CE;地市未部署CN2 PE,但部署CE路由器,DCN出口路由器直联本地CE;地市无CN2 PE也无CE路由器,DCN出口路由器采用传输方式连至相邻地市CN2 PE(以节省传输资源、缩短传输路由为原则);MSS、BSS、OSS通

18、过不同VPN承载,进行逻辑隔离。,方案说明,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软交换DC2,目标承载方案,过渡承载方案,各地市DC2软交换由IP 省网的MPLS VPN调整为CN2 的MPLS VPN承载;地市已部署CE路由器,本地软交换直接上联至本地CE;地市未部署CE路由器,本地软交换通过传输方式上联至相邻地市CN2 PE;话务流、信令流、网管流通过不同VPN承载,进行逻辑隔离;逐步打通省内话务流和省级话务流,实现固网软交换扁平化。,方案说明,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城域网业务,目标承载方案,过渡承载方案,针对大客户流量的分流有以下几种场景:对于有新增CN2 P设备补点的地市,城域网大客户业务流

19、量的分流可通过城域网出口设备上联至本地市新增的CN2 P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在过渡阶段,可通过城域网出口设备上联至本地市原有的CN2 PE设备(兼作P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对于无新增CN2 P设备补点的地市,城域网大客户业务流量的分流可通过城域网出口设备上联至邻近地市新增CN2 P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在过渡阶段,可通过城域网出口设备上联至邻近地市原有CN2 PE设备(兼作P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方案说明,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城域网业务,目标承载方案,过渡承载方案,针对城域网内VPN业务的分流有以下几种场景:对于有CN2 P

20、E设备补点的地市,城域网VPN业务流量的分流可通过城域网内的ASBR-PE上联至本地市CN2 PE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对于无CN2 PE设备补点的地市,城域网VPN业务流量的分流可通过城域网内的ASBR-PE上联至邻近地市(以节省传输资源、缩短传输路由为原则的邻近地市)CN2 PE设备的方式分流至CN2网络进行承载。,方案说明,改造思路-CN2业务承载-移动业务,北方九省(区、市)CN2网络通过各地市C网配套新增的CE汇聚移动网元,承载核心网的信令流、媒体流、网管流;对于省会城市CE,汇聚全省移动分组域流量分流至163网。,方案说明,网络现状-基础数据网,北方九省(区、市)所有

21、省会城市设置ATM节点,同时在大连、青岛也设置了ATM节点。北方九省(区、市)的ATM网以北京为网络核心,除了长春、哈尔滨、大连连接到沈阳节点,青岛连接到济南节点外,其它节点均连接到北京。北方电信在骨干网采用的设备均为北电网络公司的Passport系列ATM交换机,各个节点均由一台多业务核心交换机Passport 15000和一台多业务边缘交换机Passport 7480组成(部分节点采用2台多业务边缘交换机Passport 7480)。,目前九省均未建设DDN、FR网络,基础业务在本地网的延伸采用的长途传输电路MSTP城域网接入用户的方式,浪费了部分骨干ATM节点的业务端口。,现存问题,网络

22、现状,改造思路-基础数据网,基础数据网络的发展遵循“充分挖潜,适度发展”的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基础数据网的发展,在保持网络现有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础数据网的资源利用效率。考虑到未来基础数据业务增长减缓并逐步萎缩,北方九省(区、市)仍维持现有网络结构,不再新增ATM节点,主要通过省内传输网络解决基础数据专线业务电路延伸,必要时可在省内集中部署综合接入设备解决大客户的电路延伸需要。对于部分省份155M链路带宽利用率过高、设备板卡资源紧缺的情况,可新增用于155M拆分至2M的ATM分插复用接入设备,充分利用ATM资源。同时,并逐步引导客户采用IP VPN方式提供接入和互联需求;,改造

23、思路,网络现状-城域骨干网,山东省青岛市,辽宁省鞍山市,北方九省(市、区)城域网建设情况差异性比较大山东和吉林存在省网和城域网出口背靠背连接;城域网中BRAS以小容量MA5200F为主,有少量的MA5200G。城域网均未部署组播;QoS部署的地市较少。,网络现状,业务差异化承载不强,QoS功能较弱;现网部分接入设备对VLAN、QoS支持能力有限,影响了QoS的部署;现网小容量BRAS设备功能弱,业务识别控制能力有限;部分地市以多层交换机作为汇聚层,未实现路由型的改造;对网络的流量流向、QOS、IP VPN的监控手段有待完善,现状分析,优化思路-城域骨干网,IP城域网优化发展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

24、支撑宽带经营的“规模化”和“差异化”,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的综合承载,结合网络和业务实际,分步实施。北方九省应加快城域网的优化改造进度。逐步取消核心层级联,简化网络结构,推进网络扁平化;分重点、分阶段完成城域骨干网完成路由型网络的改造,部署差分服务机制(QoS);持续推进大容量、高性能BRAS的替换,实现BRAS直挂方式,下线BRAS设备下移利旧使用;增强网络运营维护管理功能,增强网络的流量流向、QOS、IP VPN的监管能力,优化思路,业务承载-城域骨干网,优先采用单边缘架构组网;在BRAS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多边缘组网;在业务量不大时,城域网出口路由器兼PE-ASBR,跨域与CN2的

25、PE对接,业务量大时设置独立成对的PE-ASBR;具有QoS、VPN能力后,AG设备下移(原直连省网PE);规划专门的、连续的IP地址端为大客户使用,通过策略路由实现CN2分流;,网络现状-IP网管系统,原有北方电信在集团指导下建设九省统一的 IP 省网(大城域网)核心设备综合网络管理系统,集中管理IP省网设备以及163的D路由器,各省公司拥有分权终端,可以管理本省内设备。山东、辽宁、河北、吉林分别独立建设了各自的网管系统,管理范围为各省IP省网设备以及各地市城域网的三层设备,目前均主要使用自建网管系统。,网络现状,原有北方电信公司机构撤销后,北方各省成立省公司,运营主体发生变化,网络管理系统

26、存在以省为单位进行建设和维护的需求。河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天津需新建各省独立的IP网管系统;山东、辽宁、河北、吉林已建网管系统,普遍存在无QoS管理功能、无宽带接入故障网管功能、对MPLS管理功能较差、设备管理范围较小等问题,需要对软件进行升级完善,满足集团公司对于网络“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面向业务、面向客户”的管理要求。,现存问题,改造思路-IP网管系统,建议原北方九省(区、市)IP网管系统不再进行扩容和软件功能升级,管理功能随扁平化改造下放到省公司;目前各省可通过分权管理的方式使用原IP网管系统,对于扁平化改造后的省网边缘设备建议统一纳入省内IP网管系统中;对于进行扁平

27、化改造过渡阶段的省份,建议保持原有IP网管模式,各省通过分权管理的方式使用原北方九省(区、市)IP网管系统。对于已建设IP网管系统的省份完善现有网管功能,加强对QoS和VPN的管理,提高网络的集中监控和业务管理能力。对于未建设IP网管系统的省份以省为单位建设省集中IP网网管系统。新建网管系统需统一软硬件平台,采集服务器可以分散放置在各地市,但分析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等核心部分要相对集中,全省统一考虑进行设置。各地市公司拥有分权终端管理本城域内设备与业务,但不再独立进行IP 城域网网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改造思路,改造方案及投资-IP网管系统,对于未建设IP网管系统的省份以省为单位建设集中IP城

28、域网网管系统,省公司层面实现城域网出口设备以上集中管理,地市公司进行接入层面的管理。新建网管系统在省会统一建设软硬件平台,各地市公司拥有分权终端,可以管理本城域内设备与业务。对于已建IP网管系统的省份,在增加软件Lience和扩容硬件设备的同时,应加强软件功能的升级完善,重点加强对QoS和VPN的管理功能;加强对宽带接入故障网管功能和告警自动呈现功能,提高系统的故障管理和预警能力。,改造方案,备注:北方九省(区、市)新建或扩容网管系统都应逐渐扩大网元管理范围,应至少能够管理用户接入点设备(接入层DSLAM设备、园区接入交换机等设备)、城域网汇聚设备(汇聚层交换机等设备)、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B

29、RAS和业务路由器等设备)、城域网核心/出口路由器(城域网核心路由器、城域网出口路由器、ChinaNet边缘接入设备等)。,网络现状-宽带认证系统,天津网管中心,山东省,天津建设有集中认证、计费系统,主要满足北方九省(区、市)窄带用户的认证、计费需求。04年山东电信认证计费系统平台的两台服务器SUN V480纳入到天津的平台中,作为天津认证计费平台的异地容灾备份认证服务器。窄带、宽带、VPDN用户均进行集中认证计费,用户管理、业务开通和合帐通过与业务支撑系统的接口在支撑系统中实现;,网络现状,注:1、天津中心容量:412万宽带用户规模,注册361万,卡51万;2、山东备份的系统仅能满足山东省宽

30、带认证需求,实际上未起到备份的作用,宽带认证系统建设方案,优势,劣势,方案一:分省建设,与北方网络现状以及现有管理体制相一致,需重新进行认证系统建设,对现网调整大,工程割接难度较大建设投资较大,不满足固定移动融合的趋势;面临系统二次融合的问题,与现有较小的用户规模相适应,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方案二:网络扩容,与现有的运营管理体系相冲突;,综合考虑上面讨论的各种因素,因此建议2009年维持现有认证系统现状,暂不建设分省的宽带认证系统,2009年宽带认证系统扩容工程由集团统一负责,满足九省宽带用户发展的需求。待固网和移动融合的认证系统成熟后,各省宽带认证系统纳入到各省分组域认证系统中。建设内容:

31、2009年现有天津和山东认证系统进行License扩容和硬件升级扩容,并增加Wlan用户漫游认证支持,两省合计投资估算约为510万元;,推荐方案,注:九省规划中仅山东省提出了扩容License以及硬件升级需求(500万),其余省份未拟定建设项目。,网络现状-DNS,北方九省在天津和济南节点各有一套DNS 系统,以主备和负载分担的方式实现DNS 域名解析服务。,现有DNS系统日常访问量较大,目前配置仅为满足至2008年底宽带用户的需求。以辽宁为例:用户通过IP网访问北方的DNS服务器,时延2050ms,用户打开网页时间延迟约100ms,天津,济南,网络改造思路-DNS,九省单独分建DNS系统,承

32、接各省内DNS功能原有DNS系统划归天津和山东,利旧扩容DNS系统下挂于省会城市的城域网出口路由器,各地市通过城域网上联骨干网访问省内DNS服务器,建 议,分省新建新建系统,规模小,周期快网络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各省独立维护建设,权责明晰,维持现状,集中扩容需满足九省扩容需求,对原系统大规模扩容跨省访问网络结构复杂,时延大,响应速度慢集中维护建设,责权归属复杂,改造方案和投资估算-DNS,2009年:北方七省(区)新建DNS系统,山东在原有系统上扩容,天津利旧,暂不扩容;,2009,2010,2011,注:九省规划中河南新建DNS投资300万,山东DNS扩容192万,其余省份未拟定建设项目。,

33、主要汇报内容,数据骨干网传输网交换网业务网络基础设施,北方九省传输网现状概述(1/3),原北方九省传输网分为区域网和本地网(城域网)两层结构。北方区域网由5个区域网构成,分别为山东区域网、辽宁区域网、津冀区域网、黑吉区域网、蒙晋豫区域网.区域网建设时利用了在北方的一干传输网(西北环、东北环、东部环)的相关段落,为北方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通道。,北方九省传输网现状概述(2/3),长途光缆网,北方九省(区、市)于2002年开始干线传输光缆的建设,主要以省行政区划分为主,在资源有限的部分地区向省行政区外延伸,与相邻省份统一组网,利用了一干光纤和波道资源,并通过自建部分光缆和租用纤芯波道,目前已经建成

34、通达北方地区106个地市的干线光缆网。,长途WDM网,与一干波分系统相结合,北方九省(区、市)按照五个区域环的组网方式,基本完成了覆盖绝大多数地市的2.5G波分传输网络。在2008年中,随中国电信C网建设全面展开,各省(区、市)根据C网建设中对长途传输电路的需求,分别在部分资源紧张的段落新建10G波分系统。,长途SDH网,SDH系统主要利用WDM系统提供的波道的建设,条件不具备的少量地市直接通过光纤组建SDH网络,采用2.5G SDH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或2.5G 1+1 MSP自愈环,覆盖了北方的106个地市。,传输网管,原北方电信在天津设置网管中心,负责对整个北方地区内所有干线设备管理和电路的

35、分配调度。在各省配置带部分网络管理功能的网元级网管系统,负责对本省干线设备管理和电路的分配调度,在各地市配置远程终端X-Terminal 和LCT。在2008年C网建设中,各省在建设10G波分系统的同时,分别建设传输网管系统。,北方九省传输网现状概述(3/3),长长中继,北方九省(区、市)目前已经在部分地市,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建设了长长中继光缆、波分、SDH系统,以解决同一城市内两个长途核心楼之间的传输电路需求,一类地市本地传输,普遍已经建立起以三层架构的本地传输网,建有10G核心环,具有完备的保护机制,开始向ASON网络演进,部分核心环已经部署了ASON设备。,二类地市本地传输,以二层架构为

36、主,建有2.5G或622M SDH环,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三、四类地市本地传输,以二层架构为主,一般包含一个骨干环,多个接入环和接入链。,北方传输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1/2),一干光缆的引接:南北拆分后,一干光缆有部分县级站(在WDM传输系统中为光跳站或光放站)没有引接,光缆终端还在网通机房,在WDM传输系统新建时,必须与网通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容易导致延误工期,且装机位置等条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部分省市原有的光缆引接采用“T型”引接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干光缆薄弱:部分省(区)二干光缆资源较为薄弱,部分段落现为租用光缆,其纤芯资源已经耗尽,给省内波分组网以及新建10G波分系统带来困难。

37、跨省组网:现有蒙晋豫和黑吉区域网均为跨省组网,但是随着北方公司的撤销,运营主体发生变化,跨省组网的方式给工程扩容建设、调度和维护管理造成较大困难;一、二干共用WDM段落:原北方九省存在大量一、二干共用WDM段落,波道占用率高;2008年,各省份根据C网建设需求,在大多数共用段落新建了二干波分系统,满足了C网业务需求。但目前仍存在少量一干、二干共用WDM段落,这些共用段落普遍波道资源较为紧张,扩容压力大;,长途传输网,北方传输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2/2),目前北方九省(区、市)的本地网光缆资源相对薄弱,本地网SDH系统存在部分链状系统,导致本地传输网不够完善,不利于移动网络的承载;本地传输网安全

38、性不高,很多都是星型或链型结构,没有环路保护,出局光缆单路由较多,汇聚层以上节点较少,覆盖区域不足;接入层面光缆资源匮乏,设备端口占用率较高;联通划转了部分传输设备和光缆资源,需要结合本地传输网络情况进行整合,网管系统在过渡期暂不能和本地传输网管系统统一;,本地传输网,区域网现状分析-山东区域环、辽宁区域环,山东、辽宁原先即为本省独立建网,因此不存在跨省组网问题;,区域网现状分析-津冀区域网,原津冀区域网为河北与天津共用。由于天津作为直辖市,只是一个本地网,不存在二干业务需求;河北在2008年新建80*10G WDM平面时,已经跳过天津,由本省11个地市独立组网目前河北已完成本省独立建网,不存

39、在跨省组网问题。,区域网现状分析-黑吉区域网,原黑龙江与吉林联合组网,共用黑吉环。在2008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分别新建80*10G WDM系统;黑龙江已经建成覆盖全部地市的第二波分平面;吉林建成覆盖除延吉外其他地市的第二波分平面;其中第二波分平面的长春-松原-白城段与黑吉环长春-松原-白城段采用不同光缆;现阶段新增省内业务主要承载在第二波分平面上,并利用黑吉环长春-松原-白城段作为备用;规划期内,吉林将逐步新建白城-(太平川)-四平段WDM系统,使第二波分平面成环,实现省内独立成环;,区域网现状分析-蒙晋豫区域网,原内蒙古、山西、河南三省联合组网,构成蒙晋豫区域网。其中内蒙古和山西共用蒙晋豫环

40、,山西和河南共用蒙晋豫环VI;2008年C网建设后,内蒙古可利用联通划分光缆解决跨省组网问题。河南、山西受限于光缆和WDM系统条件,现阶段仍需要靠跨省组网,才能满足其省内业务需求。,区域网建设方案及目标,干线光缆的使用不强调一干、二干,建议在考虑到寿命预留足够的芯数后,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其它剩余纤芯可灵活充分地加以利用。,长途光缆网,为了网络管理和维护方便,适应业务网络的发展,建议北方各省在原有区域网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光缆情况,结合现有WDM系统利用情况,采用新建部分段落光缆和波分系统的方式,实现省内干线独立组网。各省在二干波分系统新建或扩容时,充分考虑一二干共用段落波道的二干业务倒换的需求,分批次完成业务倒换,至规划期末,完成省内业务从一干WDM系统分离工作。,长途WDM网,现有北方九省SDH网络构建在WDM区域环上,建议北方各省根据WDM区域环的调整,逐步调整本省长途SDH环网,实现省内独立组网。,长途SDH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