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35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焰弹质量检验方法》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07. 060CCS A 47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XX XXXXX-XXXX焰弹质量检验方法Quality inspection method of pyrotechnic projectil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XX-XX 实施XXXX -XX-XX 发布中国气象局 发布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 通用要求15技术要求检验2参考文献18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2、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8)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 理处、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卫平、钱尧、唐修雄、曹烤、谢勇、袁有根、何光明、姚金华、万俊、周建 中、彭霓、景晓磊、陈霞。焰弹质量检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r焰弹质量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焰弹质量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3、/T 4087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GB/T 408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GB/T 4089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GB/T 488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GB/T 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二项分布可靠度单侧置信下限 二项分布参数的估计与检验 泊松分布参数的估计与检验 正态性检验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WJ 231震动试验机QX/T 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QX/T 360碘化银类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静态检测规范QX/T XXX人工影响天气焰弹性能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QX/T 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通用要求4.1 试验方法在

4、焰弹的研制或生产中,应根据QX/T XXX人工影响天气焰弹性能技术要求,按本文件第5章检 验方法进行试验检验。4.2 仪器、设备和装置检验试验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装置应能满足检验试验要求,并应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 用于检验试验。4.3 检验试验的环境条件除各单项检验试验方法另有规定外,所有测量和检验试验均应在15 35 C、相对湿度(RH) 20%80%、当地大气压力下进行。试验期间应记录实际的环境情况。4.4 试样应按各单项检验试验方法的规定准备试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要求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和稳定化 处理。当要求预处理时,应先建立预处理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时间,检验试验应在

5、该条件 下开始。当要求稳定化处理时,试样应在规定条件下保持规定时间。4. 5不合格品处置对于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应隔离存放,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4.6 安全防护检验试验应在对人员和设备有合适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检验试验操作应遵守安全守则;对可能发生 的误操作和意外燃烧、爆炸应有应急措施。4.7 检验试验数据处理4. 7. 1除另有规定外,检验试验数据应根据其统计分布按GB/T 4087、GB/T 4088、GB/T 4089,或GB/T 4882、GB/T 4883的规定处理。5. 7. 2数据修约应按GB/T 8170的规定进行。6. 8检验试验报告检验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验试验目

6、的和依据;b)试样名称或代号、批号;c)检验试验项目;d)检验试验方法名称和标准号或其他有关文件资料;e)检验试验条件;f)检验试验结果;g)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h)检验试验日期;i)检验试验、审核和批准人签字。5技术要求检验5.1外观和标示检验5.1.1 目的检验焰弹类产品的外观和标示,评价其外观和标示检验能否达到技术要求。5.1.2 仪器、设备和装置照明设备:可提供类似20 W40 W防爆日光灯光照条件下的照明。5.1.3 检验条件在符合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的环境内进行外观和标示检验。5.1.4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如下:a)取出规定量的产品放置在专用检验台上;b)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外观和标

7、示进行目视检验,并进行记录;c)对照技术要求或外观样品判断产品外观和标示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或有疑问处应进行 标示,并将其隔离放置在安全地点。5.1.5 结果评定外观和标示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将允许返检的产品返回普检工序进行返检。返检完成后,可再次进行检验,但 返检一般不允许超过2次。5. 2尺寸检验5.1.1 目的检验焰弹类产品的尺寸,评价产品尺寸是否达到技术要求。5. 2.2仪器、设备和装置照明设备:可提供类似20 W40 W防爆日光灯光照条件下的照明。检验装置:宜尽可能使用检定合格的专用量具;没有专用量具时可使用通用量具,其精度不低于测 量值误差

8、的(1/31/10)。检验装置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其选用应符合产品安 全规定和尺寸检验的范围、精度要求。7. 2.3检验条件在符合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的环境内进行尺寸检验。8. 2.4检验程序检验程序如下:a)取出规定量的产品放置在专用检验台上。b)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尺寸检验并进行记录。9. 2.5结果评定产品尺寸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2. 6注意事项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将允许返检的产品返回普检工序进行返检。返检完成后,可再次进行检验,但 返检一般不允许超过2次。5. 3质量检验5. 3. 1目的检验焰弹类产品及焰弹药柱质量,评价产品和焰弹药柱质量

9、是否达到技术要求。5. 3.2仪器、设备和装置照明设备:可提供类似20 W40 W防爆日光灯光照条件下的照明。检验装置:架盘天平或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子天平,其精度不低于测量误差的5%o应经过计量检定 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并应符合产品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的范围、精度要求。安全防护装置:应选用符合产品安全规定的有效安全防护装置。5. 3.3检验条件在符合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的环境内进行质量检验工作。5. 3.4检验程序检验程序如下:a)取出规定量的产品或药柱放置在专用检验台上;b)把待检验产品或药柱放置于质量检验装置上,读取稳定显示的数值。c)对产品或药柱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记录。5. 3. 5结果评定

10、产品及药柱质量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3.6注意事项对于焰弹药柱的质量检验,建议检验与成品同一批次的焰弹药柱作为检验样品;如确需对成品 进行拆解,应在有相关符合要求的拆解工艺下进行操作。5.4 桥路直流电阻测定1. 4.1目的检查和测定灼热桥丝和桥带型电点火焰弹产品的桥路直流电阻,以探测产品的电阻缺陷。5. 4.2仪器、设备和装置电阻测量仪:精度不低于测量误差的2%。6. 4.3检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温度:20 5 ;c)测量电流:不大于IOmA或产品最大不发火电流的10%,取两者中较小者;d)测量时间:不大于60 S07. 4. 4检验程序检验程序如下:a

11、)将试样在20 +5 C的条件下存放2 h后待用;b)接通电阻测量仪,待其稳定后进行校准调试;c)在规定的安全防护下,将试样接入测量回路;d)接通测量开关,测量试样电阻并记录测量值;e)断开测量开关,取下试样,放到安全处。8. 4.5结果评定桥路电阻的测量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9. 4. 6 注意事项10. 4. 6.1试验前应检查电阻测量仪的测量电流不大于规定值。11. 4. 6. 2测量电阻的频次宜尽可能的少,测量电阻的时间不应超过60 s。12. 4. 6. 3确保测量回路的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小至可以忽略的程度。13. 4. 6.4测量过程应在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内进行。

12、5.5 短路电阻检测5.5.1 目的检查和测定电点火焰弹产品的短路直流电阻,以探测产品的短路状态是否存在缺陷。5. 5.2仪器、设备和装置电阻测量仪:精度不超过测量值的2%。5. 5.3检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温度:20 5 ;b)测量电流:不大于IOmA或产品最大不发火电流的10%,取两者中较小者;c)测量时间:不大于60 So检验程序如下:a)将试样在20 C 5 的条件下存放2 h后待用;b)接通电阻测量仪,待其稳定后进行校准调试;c)在规定的安全防护下,将试样接入测量Pl路;d)接通测量开关,测量试样电阻并记录测量值;e)断开测量开关,取下试样,放到安全处。5. 5.5结果

13、评定短路电阻的测量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5. 6注意事项5. 5. 6.1试验前应检查电阻测量仪的测量电流不大于规定值。5. 5. 6. 2测量电阻的时间不应超过60 s。5. 5. 6. 3确保测量回路的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小至可以忽略的程度。5. 5. 6.4测量过程应在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内进行。5. 6 2 m跌落试验5.6.1目的模拟焰弹在搬运和装卸过程中的意外跌落,考核焰弹经受跌落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 6. 2跌落方式跌落方式可以考虑采用针对焰弹产品的裸跌方式和针对包装状态的包装状态跌落方式,亦可同时采 用两种方式分别跌落。5. 6.3仪器、设备和装置跌落装

14、置:可采用任何满足2 m跌落高度要求的塔架或建筑物横梁等装置。导向装置:应能保证被试品撞击钢板时的撞击角度符合要求,导向装置的下端距离钢板应有一定的 距离,以免妨碍被试品的自由落下和回跳。辅助装置:可采用卡钳、电动提升机、磁控释放机构完成被试品的吊挂、提升和释放。撞击钢板:最小厚度为75 mm,硬度不低于200 HB;应水平固定在厚度不小于61Omm的混凝土基 座上;钢板的表面应平整,其长宽尺寸至少是被试品最大尺寸的1.5倍;钢板周围应用一定高度和强度 的挡板围栏,以防止被试品弹出。试验夹具:应能使装入的被试品具有规定的落下方向,并应保证装入的试样不松动。5. 6.4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每次

15、跌落均应按照以下条件进行试验:a)跌落高度:2. 0 m0. 1 m;b)跌落姿态:按被试品的输出端向上、向下和水平三个方向。5. 6.5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将试样按规定的姿态装入试验夹具中;b)将试样挂在吊装设备上,提升至试验高度;c)释放试样,使其自由下落,撞击在钢板上;d)等待至少5 min以上,确认没有异常后,收回被试品;e)检查被试品是否有损伤,若完好或损伤不影响性能,可以进行下一次试验。否则应报告专业 人员进行处理。5. 6. 6结果评定被试品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火、结构不损坏且试验后的试样满足功能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6.7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禁止在跌落装置

16、下滞留,以避免由于物品意外跌落而造成的人身伤害。5.7 震动试验1. 7.1目的模拟焰弹以内包装状态在公路运输过程中可能经受的震动应力,评定焰弹在经受震动后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5. 7.2仪器、设备和装置震动试验机:应符合WJ 231规定。时间继电器或计时器:大于1 h时,误差不大于1 min;小于等于1 h时,误差不大于0. 5 min。6. 7.3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落高:150 mm2 nun:b)震动速率:(601)次每分钟;c)震动时间:按产品技术要求规定;d)震动方向:按产品输出端向上、向下和产品轴向水平三个方向进行震动。7. 7.4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

17、下:a)按要求对试样进行试验前的检查并记录;b)将试样按内包装状态,按照要求的方向将其装入震动箱内;c)将装有试样的震动箱固定在震动试验机的上板上;d)启动震动试验机并开始计时;e)达到要求的震动时间时关闭震动试验机,卸下震动试验箱,取出试样;f)按要求对试样进行试验后的检查并做好记录。8. 7.5结果评定试样的检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9. 7.6注意事项10. 7. 6.1震动试验中若出现燃烧、爆炸时应立即关闭震动试验机。11. 7, 6, 2试样应以内包装状态在试验箱内用纸板固定。12. 7. 6. 3震动试验应连续进行,如遇意外情况中断时可以累计计时,但应记录。5

18、.8 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5. 8. 1目的验证焰弹在经受规定的不发火刺激条件下是否不发火和性能不降低。5. 8.2仪器、设备和装置恒定电流源:输出电流幅度可调节满足1%的精度要求,电流持续时间大于5 min,小于5 min、30 s; 电流的建立时间小于1 ms,调整时电流过载小于5 mo5. 8.3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温度:20C5C;b)试样不应安装在有散热的装置上。试验程序如下:a)接通电源,待其稳定后进行校准调试:b)在规定的安全防护下,将试样接入试验回路;c)接通测量开关对试样施加试验条件规定的电流;d)施加电流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断开测量开关,待产品稳定后,按产品技术要

19、求对产品进行检查;e)记录试样的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和检查结果情况。5. 8.5结果评定试样在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中全部不发火,并且在后续的其他性能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判 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8. 6注意事项5. 8. 6.1试验前应明确规定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后检查的项目以及是否合格的判据。5. 8. 6. 2经过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后的样品,其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对同一样品只进行 一次安全电流不发火试验。5.9 抗人体静电放电试验5.9.1 目的验证焰弹对抗模拟人体静电放电的安全性。5.9.2 仪器、设备和装置静电感度仪:应有0.4 kV-50 kV且连续可调的正负极性输

20、出电压;空载高压输出稳定性在30 kV 以下时,30 min漂移不大于5乐应有球形放电开关,并应有控制放电开关闭合的装置,放电开关未接通 时,漏电不应大于充电电压的5虬5.9.3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环境温度:15 C30 ;b)相对湿度:不大于65%;c)电容器容量为500pF25pF或产品规范规定的其他容量,耐压不低于30kV;d)电阻器为无感电阻器,阻值为5.0k Q 0. 25k。或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其他阻值,功率适于试 验要求;e)放电回路的电感(含产品发火脚线)不大于5 u H。5.9.4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试验准备:试样应在温度15 30 C;相对湿度不大

21、于65%的环境下放置至少2 h;按对试 样要求静电放电的发火模式(例如脚一脚、脚一壳或双桥的桥一桥等)对要试验的所有试样 进行引线连接(脚一脚和桥一桥发火模式的引线为试样的发火线;脚一壳发火模式的引线为 试样的发火线和与试验壳体连接的线;引线的长度不应超过200 mm,超过部分应剪去);b)在规定的安全防护下,将准备好的试样接入静电放电电路;c)接通静电感度仪电源开关,给电容充电至规定电压(除产品技术要求另有规定外,应为25kV+ 0.5 kV);d)接通静电感度仪的球形放电开关对试样放电;e)记录试样是否发火;f)将电压调至最低后断开电源开关和球形放电开关,试样未发火时,取下试样,进行相应检

22、查 后放置到安全处;g)重复b)3 ,将所有试样完成试验。5.9.5 结果评定试样在抗人体静电放电试验中不发火,且进行相应检查(如电阻检测)合格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 格。5.9.6 注意事项脚一壳模式的静电放电试验应将试样的脚线接入静电放电线路的负极性端。5.10 运输包装振动试验5.10.1 目的用于评定运输包装件和单元货物在正弦变频振动或共振情况下的强度及包装对内装物的保护能力。5.10.2 试验原理将试验样品置于振动台上,在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加速度值及扫频速率在3 HZ100 HZ之间来回 扫描;随后可在3 z-100 HZ之间的主共振频率的10%范围内经受预定时间的振动,必要时可在试

23、验 样品上添加一定载荷,以模拟运输包装件处于堆码底部条件下经受正弦振动的环境。5.10.3 仪器、设备和装置振动台:具有充分大的尺寸、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其结构应能保证振动台台面在振动时 保持水平状态,其最低共振频率应高于最高试验频率;平放,与水平之间的最大角度变化为S3。;可 配备:a)低围框:用以防止试验样品在试验中向两端和两侧移动;b)高围框或其他装置:用以防止加在试验样品上的载荷振动时移位;c)用以模拟运输中包装件的固定方法的装置。测试仪器:包括加速度计、脉冲信号调节器和数据显示或存储装置,用于测量和控制在试验样品表 面上的加速度值;测试仪器的响应精确到试验规定的频率范围的5乳

24、监控包装容器和内装物响应的仪器:使用传感器记录与振动台的受迫振动有关的内装物或可能在包 装外表面的振动速率、振幅和频率。5.10.4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记录试验场所的温湿度;b)将试验样品按预定的状态放置在振动台上,试验样品重心点的垂直位置尽可能接近实际振动 台平台的几何中心;如果试验样品不固定在台面上,可以使用围栏,必要时可在试验样品上 添加负载;c)方法A为:1)使振动台以选定的加速度作垂直正弦振动,频率以每分钟二分之一倍频程的扫频速率, 在3 Hz-100 HZ频率之间进行扫频试验;2)使用加速度计测量时,将加速度计尽可能紧贴到靠近包装件的振动台面上,但要有防护 措施以防止加速度

25、计与包装件相接触;3)当存在水平振动分量时,由此分量引起的加速度峰值不大于垂直分量的20%;d)方法B为:1)按方法A的程序进行试验,在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扫描周期内,采用一个合适的低加速度 值(典型的在0.2 /0.5 g范围内)做共振扫频,并记录在试验样品及振动台上的加速度 值;2)在主共振频率的10%范围内进行共振试验,也可在第二和第三共振频率的10%范围内 进行试验,振动持续时间见附录A。e)试验后检查包装及内装物的损坏情况,并分析试验结果;f)振动持续时间一般由产品标准根据运输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规定,若未规定时,推荐:1)扫频试验:3 Hz100 HZ3 Hz,重复两次;2)共振试验:在

26、共振频率上停留15 min.5.10.5 结果评定试样的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 11振动试验5.1.1 目的模拟焰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经受的振动应力,评定焰弹在经受振动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1.2 仪器、设备和装置振动台:满足试验条件要求,与操作间之间有有效的安全隔离,周围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振动试验系统:包括随机振动试验系统和正弦振动试验系统,其中正弦振动试验系统在整个试验频 率范围内,控制点的振动量值容差应满足以下要求:a)扫描时间:3%;b)振动频率:低于25 Hz时为5%;其他频率时为2%;c)振动振幅或加速度:土10双振动夹具:应满足以下要求:a)能保证试

27、样在规定的轴向上进行振动;b)能模拟实际安装情况,若不能做到,需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振动台的运动正确的传导至试 样;c)振动夹具的设计尽量使夹具装载试样后在质量分布上是对称的,以使不平衡载荷减至最小;d)振动夹具的固有频率至少为试验最高频率的三倍。5.1.3 试验条件正弦振动试验条件见表1。表1正弦振动试睑条件频率范围/Hz51111 3737 5252 500振幅mm101.0加速度/g2. 505. 00一次扫描时间min30 (5 Hz-500 Hz-5 HZ)扫描方式对数变化振动方向轴向对称的试样为输出端向下和水平,非轴向对称的产品为三个相互垂直轴的每一个轴每方向振动时间/h6注:“一

28、”表示无。5. 11.4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初始检测:按产品技术要求对试样的外观、结构、电阻和其他相关的性能进行检测,并记录 检测结果;b)安装试样:将试样按实际使用的安装方式直接或通过夹具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台台面上,所有 连接件(如导线、导管等)对试样的限制尽可能与实际情况一致,以避免附加的支撑和约束; c)安装传感器:将测量和控制振动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刚性地安装在振动台台面上(或夹具上), 安装位置尽量靠近中心位置;d)按规定条件,将振动要求输入振动控制系统,由振动试验系统完成对振动台的控制(在振动 过程中尽可能通过观察窗或监控系统观察振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试验);e)振动程序执

29、行完成后等待15 min,卸下试样,按产品技术要求检查试样,并分析和记录试验 结果。5.11.5 结果评定试样的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1.6 注意事项5.11.6.1 一般情况下,振动控制点可选择靠近振动台台面中心的固定点进行单点控制;但当试样较大 或夹具刚性对控制点影响较大时,可采用试样预期的或使用中测得的典型响应值的部位作为控制点;必 要时,也可采用多点控制技术。5. 11.6.2当重力对试样有重要影响时,试样安装应保证重力作用方向与使用状态一致。5.11.6.3 若无特殊产品技术要求时,允许累计每个轴向的振动时间。5.11.6.4 如需在试验期间对试样进行

30、监测和检查,则应在安装试样之前预先安装监控和检查系统。5.12湿热试验5.12.1 目的确定焰弹在温度和湿度环境应力共同作用下的适应性。5.12.2 常温吸湿试验5.12.3 2.1仪器、设备和装置可采用恒温恒湿试验箱或干燥器。a)温恒湿试验箱应符合以下要求:1)试验条件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箱内有监控试验条件用的温湿度传感器;2)采取适当措施保障有冷凝水滴落在试样上;3)采用蒸镭水或去离子水,其PH值为6. O7. 3;4)有观察窗和照明装置。b)干燥器应符合以下要求:5)尺寸大于产品最大尺寸L 2倍以上,顶盖可加防滑圈,并用中性凡士林密封盖口;6)周围有防爆安全措施。5.12. 2.2试验

31、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 试验温度:15 C30 ;b)相对湿度:不低于95%;c) 试验时间:可选择6 h, 24 h, 48 ho5. 12. 2.3试验程序5.12.2. 3.1恒温恒湿试验箱法试验程序如下:a)初始检将随机抽取的试样裸露放置于试验箱内,按试验条件规定设定试验箱温度和湿度,待 箱内试验条件达到稳定后开始计时,并保持至规定时间;b)取出试样,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 h;c)检验试样是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5.12. 2. 3.2干燥器法试验程序如下:a)在清洁的干燥器中注入高于试验温度3 5 的蒸储水或去离子水,水面低于网状隔板约 2 cm;b)将随机抽取的

32、试样裸露放置于干燥器中,用中性凡士林密封盖口,15 min后开始计时,保持 至规定时间;c)检验试样是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5.12.3恒温湿热试验5.12. 3.1仪器、设备和装置恒温恒湿试验箱:应符合5. 12. 2.1 a) c5. 12.3.2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温度:40 2 ;b)相对湿度:90%95%;c) 试验时间:可选择24 h, 48 h, 96 h, 240 h。5. 12. 3.3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将随机抽取的试样裸露放置于试验箱内,按试验条件规定设定试验箱温度和湿度,待箱内试 验条件达到稳定后开始计时,并保持至规定时间;b)取出

33、试样,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 h;c)检验试样是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5. 12.4结果评定试样的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5.13高温试验5.13.1 目的确定焰弹在高温条件下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性能的影响。5.13.2 仪器、设备和装置试验用高温试验箱:a)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试验条件选择试验箱的温度范围和控温精度;b)有观察窗和照明装置;c)能连续记录试验箱内温度的测量值;d)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3 C/miri,以免造成温度冲击。1.1.1 13.3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准备好试样;b)将试验箱的环境温度调节到规定的试验条件,放入试样,待温度稳定后

34、记录开始时间;c)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在观察窗外对试样进行观察,记录试验情况;d)当高温试验时间结束后,在确定试样稳定的条件下取出试样;e)对试样进行全面的目视检查和工作性能检测,记录检查和检测结果。5.13.4 结果评定试样经过高温试验后的检查和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3.5 注意事项5.13. 5.1对于试验过程中的意外中断,在确定原因并判断试样仍可继续试验的条件下,应使试样重新 稳定到规定的试验温度后继续试验。中断期间的时间不记入总试验时间。5.13. 5.2除有特殊规定外,试样附近的风速不宜超过L 7 m/s。5.13 . 5. 3对于威力超过试验箱和周边安全

35、承受范围的试样,高温试验时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防爆箱 装载试样。5.14 .5.4试验过程中,应对产品的取放采取妥当措施,以保证安全操作。5. 14低温试验5.14.1 目的确定焰弹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性能的影响。5.14.2 仪器、设备和装置试验用低温试验箱:a)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试验条件选择试验箱的温度范围和控温精度;b)有观察窗和照明装置;c)能连续记录试验箱内温度的测量值:d)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3 Cmin,以免造成温度冲击。5.14.3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准备好试样,根据需要做好防霜处理;b)将试验箱的环境温度调节到规定的试验条件,放入试样,待温

36、度稳定后记录开始时间;c)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在观察窗外对试样进行观察,记录试验情况;d)当低温试验时间结束后,在确定试样稳定的条件下取出试样;e)试样进行全面的目视检查和工作性能检测,记录检查和检测结果。5.14.4 结果评定试样经过低温试验后的检查和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4.5 注意事项5.14.6 5.1对于试验过程中的意外中断,在确定原因并判断试样仍可继续试验的条件下,应使试样重新 稳定到规定的试验温度后继续试验。中断期间的时间不记入总试验时间。5.14.7 5. 2除有特殊规定外,试样附近的风速不宜超过1. 7 ms5.14.8 5.3试验过程中,应对产品

37、的取放采取妥当措施,以保证安全操作。5.14.9 温度冲击试验5.15.1 目的确定焰弹在经受周围大气温度的急剧变化(温度冲击)时,是否产生物理损坏或性能下降。5.15.2 仪器、设备和装置试验箱:包括建立并保持试验条件的两个试验箱(室),或者是一个双室试验箱;除另有规定外, 具备被试验样品在转换后的10 min内试验箱内的试验条件可以重新温度的能力;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搬运的办法实现被试验样品在两个试验箱之间进行转换;具备监测试验样品周围空气层试验条件的辅助 仪表。安全防护装置:必要时对试验样品进行有效防护后放入符合要求的试验箱内。5.15.3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将试样在试验室条件下

38、至少放置2 h;b)按照产品的技术要求对试样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符合试验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c)检查试验设备和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将试验设备各参数调整至试验要求;d)待试验箱达到要求的温度后,将试样放入稳定的低温箱(室)中保持4 h;e)待低温箱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后,开始记录时间,每隔30 Inin记录一次温度;f)低温保持达到4 h时,将试样在5 min内转移至已经稳定达到高温温度的高温箱内;g)待高温箱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后,开始记录时间,每隔30 Inin记录一次温度;h)重复d)g),直至试样完成三个循环为止;i)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放在试验室条件下恢复2 ho5.15.4 结果评定

39、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试验数据进行评定,符合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5.5 注意事项5.15. 5.1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和装置应经过计量管理部门计量合格后方可用于试验。5. 15. 5. 2试验前应有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应急预案。5.15.5.3试验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安全防护装置。5.16温度-湿度-高度试验5 . 16. 1目的确定焰弹在机载飞行期间中承受温度、湿度及高度应力影响下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性能的综合影 响。6 .16.2仪器、设备和装置使用能够提供试验所需的综合环境应力的试验设备,建议使用具有连续记录试验参数变化的试验设 备。5. 16.3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将试样

40、在试验室条件下至少放置2 h;b)按照产品的技术要求对试样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符合试验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c)检查试验设备和装置是否符合要求;d)将试验设备各参数调整至试验要求后放入试样;e)待试验箱内的温度和气压达到要求并稳定后,记录试验开始时间;f)试验结束后,按照试样规定的高度变化速率,调节试验箱内的空气压力,使之恢复到标准大 气压力;g)目视检测试样,检测其工作性能,并记录检测结果。h)试验参数及试验程序见表2。表2温度-湿度-高度试验参数及程序步骤时间 min温度高度湿度130从试验室温度到-509试验室高度环境湿度2240-50 4C试验室高度环境湿度310-50 4C从试

41、验室高度降到57 kPa环境湿度430-50 57 kPa环境湿度510以不低于10 *Cnin的速率升高到 32 C以不低于100kPamin的速率回升 到试验室高度以不低于7 RJI/min的 速率升高到95 RH63032 试验室高度95 RH715以不低于5 r/min的速率升高到试验室高度以不低于5 RHZmin的71 tC速率降到小于30 RH812071 试验室高度30 RH注:试验循环10个周期。对应达到57 kPa大气压值的高度。5. 16.4结果评定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试验数据进行评定,符合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6.5注意事项5.16. 5.1试验所用的仪器、

42、设备和装置应经过计量管理部门计量合格后方可用于试验。5. 16. 5. 2试验前应有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应急预案.5.16. 5. 3试验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安全防护装置。5. 17冲击试验5.17.1 目的检验焰弹处于空中及地面运载工具中,在出现坠撞时可能经受的冲击应力,评定焰弹经受冲击后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5.17.2 仪器、设备和装置冲击试验设备:产生的冲击脉冲波形、峰值加速度和持续时间应符合试验要求。工装和夹具:应满足试验要求,并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5.17.3 试验条件5. 17. 3. 1 冲击脉冲采用后峰锯齿脉冲,后峰锯齿脉冲的波形和允差如图1所示,波形图应显示大约3。时间长度的时间

43、历程,脉冲大致位于中心。锯齿脉冲的峰值加速度是只 持续时间为九 测量的加速度脉冲应在虚线界 线以内,测量的速度变化量(可通过加速度脉冲积分得到)应处在X0.1的范围之内,其中/是理想 脉冲的速度变化量,等于0. 5A尸。确定速度变化量的积分区间应从脉冲前的0. 4%延伸到脉冲后的0. 1况图1后峰锯齿波形参数和允差冲击试验参数见表3,其响应谱如图2所示。试验程序峰值加速度Tv频率折点冲击试验40g15 ms23 ms45 Ilz图2冲击响应谱5.17. 3.2试验严酷度采用有效冲击持续时间(Te)为15ms23ms;最小峰值(P)取40 g;沿试样的三个正交轴的每 个方向进行2次冲击。5. 1

44、7.4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下:a)试验准备:按试样的技术要求对其外观、结果、电阻或其他有关性能进行检测,并记录试验 结果;用试样或试样的模拟件作为调校试样,按要求的方式将调校试样和传感器安装在冲击 试验设备上,通过调整下落高度或速度、撞击面材料以及材料的厚度和硬度对设备和试验条 件进行调校,直至连续两次冲击均能满足试验要求为止;b)安装试样:将试样按实际使用的安装方式直接或通过夹具牢固的安装在冲击试验设备上,所 有连接件对试样的限制尽量与实际情况相似,以避免附件的支撑和约束;c)安装传感器:将监测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刚性地安装在测量点上,并连接冲击试验测量系统; 测量点应靠近冲击试验设备台面的中心,

45、不应靠近冲击设备中心时用选取有代表性的测量点。d)按规定的试验条件,对试样进行冲击试验;e)试验结束,按试样技术要求对试样的外观、结构、电阻或其他想关性能进行检测,并记录检 测结果。5. 17.5结果评定试样的最终检测结果与试样的初始检测结果的差值符合试样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17.6注意事项5.17. 6.1在试验过程中,如果监测和控制的冲击脉冲波形、峰值加速度和持续时间超差,则此次试验 无效。5.18. 6.2当试样一个方向上的冲击次数在两次或两次以上时,相邻两次冲击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五倍 的冲击脉冲时间,以免相邻两次的冲击脉冲在试样上的响应发生相互影响。5.18地面静态发火试验5.18.1 目的测定焰弹在地面静止状态下的发火性能及发火后的功能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5.18.2 仪器、设备和装置发火试验仪:满足焰弹发火输出的能量要求。测距装置:满足测量焰弹发射距离。可以使用卷尺、测距仪等满足测量范围和精度的通用测量装置。测时装置:满足测量焰弹从发射到燃烧完成的测时。可以使用秒表等满足测量范围和精度的通用测 量装置。发M固定装置:根据产品不同的发射要求,制作相应的地面发射固定装置,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和试 验安全要求。5.18.3 试验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