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土地利用.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2214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7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土地利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土地利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土地利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土地利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土地利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土地利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土地利用.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土地 的定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表明它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又与人类的劳动和需求的多元化密切相关,土地利用,土地持续利用应该 满足的条件:,土地利用是以维护或重建生态平衡为基础的,以土地利用技术发展和更新为前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要依靠科学的政策和土地管理来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优化出发。,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分布:,耕地分布:在沿海东部季风区,即大约在年均降水量 400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水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水量800

2、mm等值线以南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林地分布:东半部的山地地区,草地分布:西半部的内陆地区,旱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耕地分布:在沿海东部季风区,即大约在年均降水量 400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400mm,耕 地 分 布 图,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水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水量800mm等值线以南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800mm,水 田 分 布 图,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旱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旱 地 分 布 图

3、,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林地分布:东半部的山地地区,林 地 分 布 图,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草地分布:西半部的内陆地区,草 地 分 布 图,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现有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分类,表4.2.1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见表4.2.1,1)已利用和可利用一类:,耕地、牧场、人工营造林、经济、竹林、果林及内河湖泊,耕地的利用 水田占耕地面积的28.85%,旱地占面积的71.15%.,林地的利用 目前全国有林地仅1.22108hm2,占土地面积的12.8%,其中比较集中成片的有: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牧地包括草原和

4、草场,总面积2.86108hm2,其中可利用面积约2.23108hm2。,内陆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沼泽等,总面积约0.27108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8%,利用特点各部相同。,2)难以利用的一类:,我国沙漠面积0.6108hm2,戈壁面积0.56108hm2,分别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3%和5.8%。在乌鞘岭、贺兰山一线以西,占有全国戈壁面积的97%和沙漠面积的93%,且75%属流动沙丘。,沙漠、戈壁、石山、珊瑚礁,沙化土地因要恢复过去的自然属性需要相当长的 演替过程,目前也难以利用。,四、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一)农业开发的战略思想:,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

5、然的组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必须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农业开发的区域差异及其开发的重点类型区,东北区:,内蒙古地区、及长城沿线地区:,本区平原宽广,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数量大、质量好,本区以内蒙古高原中温带半干旱草原为主,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气候温和,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耕地、林地比例少,土壤副、肥力低;、草原季节不平衡,冬春草场严重不足。,黄淮海区:,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比较高,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

6、季风气候,光热组合较好,雨热同期,但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频率高,水资源相对不足,河川径流丰枯变化大,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平原辽阔,耕地比重高,但盐碱土、风沙土等具有严重限制因素的低产土壤面积较大,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黄土高原区,本区地貌复杂,地势高亢,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今后本区农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治理与开发并重”的方针。,晋陕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建设,渭北陇东旱原的农业开发,汾渭平原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长江中下游区:,本区水热资源丰富,光热水的季节分配较好。,本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本区的开发重点类型区是:

7、,太湖平原农村经济的综合开发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江淮地区的治理和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湘赣红壤丘陵盆地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南岭山地的用材林基地建设,1,2,3,4,5,西南区,本区山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复杂,水资源丰富,川盆地综合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秦巴山地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川滇高原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农业综合发展,黔桂高原石灰岩地区的综合治理与建设,2)海南热带作物基地建设;,3)华南西部甘蔗区的建设;,本区农业开发的重点类型有:,华南区,闽粤沿海平原经济综合发展与创汇农业基地建设.,2)海南热带作物基地建设;,3)华南西部甘蔗区的建设;,本区农业开发的重点类型有:,

8、海南热带作物基地建设,华南西部甘蔗区的建设,本区山地多平地少,林地较广,海岸线长,海域宽广,热量丰富,常夏无冬,秋春相连,降水丰沛,台风暴雨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外向型生产条件好,农村经济发达,甘新区,农业开发的重点类型是:,天山北坡综合农业基地的建设;,河西走廊商品粮食基地的巩固;,引黄灌区的治理与开发。,塔里木盆地棉花生产的发展;,伊犁地区牧业基地的建设;,土地资源数量多质量差,农林用地少,光热资源多,降水稀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雨水严重不足,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过程强烈,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交通闭塞,乡镇企业不发达,1,2,3,4,5,青藏区,本区农业开发的重点区是:,藏“一江两河”地区粮食基地的巩固与发展,青甘川边缘牧区的建设。,地势高亢,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而热量不足,土地资源以草地为主,林地为次,耕地数量极少但分布相对集中,水资源异常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的矿化度高,利用难度较大,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名贵中药材、珍惜动植物繁多,地广人稀交通闭塞,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