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234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人:潘丽君QQ邮箱:课程微信公众号:广西演艺思政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起点,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结束,历时30年。,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中国的国情为依据,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第

2、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显著的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博大、影响深远。,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5世纪中西方航海大竞赛,东方:14051433年,大明王朝的郑和船队先后7次出海远航,相继访问沿岸亚非国家达30多个,最远抵达今天的非洲东海岸地区。,西方:半个世纪后,在遥远的欧洲接连出现3个著名航海人物: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它们各自率领小船队,向东或向西航行,发现美洲

3、大陆,认证了地球是圆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对比:郑和下西洋每次船只260余艘,人员2.7万人,宝船载重量1500吨。哥伦布远航探险初期仅3艘帆船,最大规模时17艘,人数最多时1500人,船只最大载重量200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作用却远不如哥伦布们的“地理大发现”显著。郑和船队带来的更多是虚幻的天朝上国威严,而“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是欧洲人的海权时代和西方开始主宰东方的全新格局。,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当古老中国日益走向衰落之际,西方却正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下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扩张,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与威胁。,19世纪英国的工厂与中

4、国的手工作坊,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鸦片战争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加深),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半封建: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5、。,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开办的工厂,1900年唐新余在上海建立的仁昌螺丝厂,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美国支持蒋介石,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半殖民地是指中国在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不独立或依附;,租界地内的“国中国”,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政 治,经济,文 化,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旧中国农民的生活,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逃难的灾民,饿死街头的灾民,1935年旧上海的集体婚礼,第一节 新民主主

6、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根本任务,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两大矛盾,就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分水岭:1919年 五四运动,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7、(1)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旧民主主义革命,1851-1864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898.6-1898.9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899-1900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911.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

8、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

9、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中国革命必须有一个新的阶级来领导,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1)国民革命的实践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中共一大:宣布党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共四大:提出无产

10、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土地革命的实践形成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3)抗日战争的实践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4)解放战争的实践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围绕着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的较量。,第

11、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领导阶级,革命动力,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前途,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大资产阶级竭力扩

12、张官僚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外患):第一个、最凶残的敌人,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压迫者,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南京条约日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战争赔款,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侵犯中国主权,勾结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基督教长老会教堂,天主教烟台教区主教府,帝国主义在思想上、

13、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只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中华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内忧),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

14、路线和基本纲领,在不同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

15、路线和基本纲领,(2)农民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依靠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民族

16、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一是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最彻底;二是高

17、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三是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形成工农联盟。,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私有财产。,新的时代: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前途:社会主义。,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前途:社会主义社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18、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毛泽东),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

19、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第二节 新

20、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的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使新的人民民主政权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决定的。新民

21、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133页,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它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性是指它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和客观真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众性是在指它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

22、服务的,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1)大革命前后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对发动农民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缺乏足够认识。,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全体代表合影,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大革命时期,党没有认

23、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党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中共中央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抢上山了。”(1945年,毛泽东与陈立夫谈话),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9月29日,毛泽东带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及时进行了三湾改编,其后辗

24、转来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三湾改编,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分别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19371947年,农村包围

25、城市理论进一步完善的时期。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著作中论述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条件。,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探索中的曲折,毛泽东“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共产国际认可和党中央的重视。,你们中共的注意力“需要放到我们应该而且可能夺取城市的问题上”。(斯大林),面对共产国际的压力:,面对党内“左”的错误压力,中共红军长期呆在农村会把老百姓最后一只老母鸡吃光。“天下决不能有无城市的政权长期存在的事实。”(布哈林),“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

26、”。“不特别重视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极错误的观念”。(李立三),1931年后,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工作中心放在农村,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

27、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无法进行议会罢工等合法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进行土地革命,发动和武装农民,获得农民的支持和参加,才能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土地革命),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共产党人要积聚发展革命力量必须到农村中去,把落后的农村改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根据地建设),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8、(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下群众基础较好,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在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战略阵地,主要形式和有力保证,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

29、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方法论的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0、,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和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一致的。,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民主革命不同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政治、组织、思想),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采

31、取区别对待的方针,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武装斗争,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人民军队应坚持的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孟良崮战役(粟裕),晋中战役(徐向前),淮海战役(粟裕、刘伯承)

32、,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核心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巨大威力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解放战争时期:歌谣:把最后一粒米送到前线当军粮,把最后一块布送给解放军做军装,把最后一床老棉被盖在战士的担架上。,“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世界关注,几乎所有论述战争、和平与革命的重要著作,都提到毛泽东的名字,德国:7次再版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理论,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2030年代初,毛泽东把蒋介石弄得苦恼不堪;10年后,毛泽东以游击战和运动战,打败日本人;40年代后期,毛泽东的运动战征服了中国;5

33、0年代,毛泽东的部队在朝鲜的阵地战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十 大 元 帅,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党的建设,(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古田会议提出发展党员条件:牺牲精神、不赌博,为保证党员的质量,决议在党的六大规定的入党资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后发展新党员的条件:“(一)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忠实;(三)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不吃鸦片,不赌博。,第三

34、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上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瓦窑堡会议决议:,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是一个大熔炉。,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党风集中反映了党的世界观,体现着党的形象和党的性质,表明党对马克

35、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态度。,延安整风运动,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革命的胜利和执政党的地位。,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七届二中全会,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同意展现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个有

36、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一、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革命的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

37、阶级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帝反殖斗争,有力地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讲人:潘丽君QQ邮箱:课程微信公众号:广西演艺思政教研室,谢 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