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0851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是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果;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的具体内容;学会当年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深刻理解现在和平宽裕的生活以及国家独立来之不易,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知识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2)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的具体内容能力目标:(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

2、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是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果(2)学会当年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价值观要求:(1)深刻理解现在和平宽裕的生活以及国家独立来之不易。(2)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2 .基本理论点(1)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3)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

3、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6)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教学重难点(1)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4.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本讲的教学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是教学重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教学难点。因为,对总路线以及基本纲

4、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决定学生是否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第三章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列为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产生新旧两个民主主义革命的困惑。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列为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三大法宝如何帮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更是难以理解。解决这两个难题,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另一方面让学生更用心去关注那一段革命史。为了突破以上重点难点,本讲的教学运用了视频、图片、案例、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的教学素材,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距离今天已经很远,而且九零后的学生普遍很少关注历史,史

5、论结合的讲授法为本讲的主要教学方法。5.教学媒体及资源媒体资源类型媒体资源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备注视频毛泽东提供事实,建立经验;设难置疑,引起思辨设疑-播放-讲解2分钟图片辛亥革命设难置疑,引起思辨播放-提问-讲解;1分钟视频井冈山创设情景,引发动机播放-提问-讲解;2分钟案例华为企业的“狼”文化演绎原理,启发思维播放-提问-讲解;2分钟视频秋收起义呈现过程,形成表象边播放、边讲解4分钟文献资料三大法宝设难置疑,引起思辨;设疑-播放-讨论2分钟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创设情景,引发动机;举例验证,建立概念;提供示范,正确操作;呈现过程,形成表象;演绎原理,启发思

6、维;设难置疑,引起思辨;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归纳总结,复习巩固;IL其他。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设疑-播放-讲解;设疑-播放-讨论;讲解-播放-讨论;讲解-播放-举例;播放-提问-讲解;播放-讨论-总结;边播放、边讲解;边播放、边讨论;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其他。6.教学过程示例教学步骤教师学生设计意图时间一、课程导入,引起注意呈现视频:“毛泽东”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带来了哪些人间巨变?中国什么样的历史造就了毛泽东这个伟人?毛观看视频,思考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辨,集中学生注意力。为讲授2分钟泽东如何根据这样的历史改变了中

7、国革命?导入正题。新民主主义理论作准备。二、展示教学目标L呈现本讲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观要求:2.简单介绍本讲的主要内容。1.观看幻灯片上展示的学习目标;2.结合老师的介绍,对本讲内容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本次课学习的主要任务。直接向学生展示和陈述本讲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讲内容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有清醒的认识。2分钟三、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学习复习: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L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结合教师讲解,理解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通过讲解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引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问题3分钟知识点1: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L展示辛亥

8、革命图片并提出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为什么会失败?2.结合教材和资料内容,概要性讲解近代中国国情是辛亥革命产生的必然,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自身原因导致了旧民主主义失败,从而产1 .结合PPt呈现的图片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2 .认真听取老师讲解,结合教师讲解和教材内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原因以及历史进程。通过图片及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教师深刻的讲解,向学生呈现知识点1的主要内容,使学生18分钟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为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知识的准备。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1.认真观看视频井冈山对于命理论的形成是中国革和思考问题,

9、并认学生来说是命实践和经验总结的结真听老师讲解很熟悉的名果字,通过问1.展示视频井冈山2.结合教师讲解题的思考以并提出问题:共产党为和教材内容,理解及教师深刻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讲解,向据地?理论形成的历史学习生呈现222.结合视频内容和教必然性。知识点2的分材,重点讲解中国革命主要内容,钟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使学生更深是如何形成的。刻的理解后面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把握本讲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知识点3:新民主主义革L认真阅读案例学生对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和思考问题,并认我国优秀企1.展示案例华为企业真听老师讲解业华为已经25分钟的“狼”文化并提出有一定程度问题:华为的狼性文化2.结

10、合教师讲解的认知,通是如何促进华为的发和教材内容,理解过案例呈现展,有哪些基本要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华为的狼性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的总路线和基本的企业文功依赖的理论核心要点是什么?2.结合案例内容,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华为的成功是一样的基本的核心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并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纲领内容的基本要点。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个组织的理论及文化对其成功的积极影响。从而顺势而为地引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知识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 .展示视频秋收起义并提出问

11、题:秋收起义是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攻打长沙?此后,毛泽东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2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重点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如何形成的,依据和内容是什么?L认真阅读案例和思考问题,并认真听老师讲解。2.结合教师讲解和教材内容,梳理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的原由认识不够清楚,通过一个秋收起义的视频,让学生深刻的明白当时选苏联的革命道路不合适中国国情,进而启发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2分钟选择的必然性可行性。知识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

12、义1 .展示材料三大法宝并提出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要求有哪些?2 .结合展示的教学材料和教材,重点讲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1 .认真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并认真听老师讲解。2 .结合教师讲解和教材内容,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材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了解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经验总结,通过学生了解三大法宝,明白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成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22分钟四、提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1 .幻灯片展示提问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遇到

13、了哪些困难?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有何启示?2 .安排小组学习和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积极思考,自由发言,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了解他人与自己观点的异同,最终形成对问题比较全面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使其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完善自己对该问题7分钟的认识。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学生学习L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2.引导小组协作学习,听取小组成果汇报,并给予评价。积极思考发言,并结合老师评价,了解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其了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是否准确、深入。5分钟六、总结1.总结本讲内容,

14、形成理论框架2.总结学生表现,提出建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小结。让学生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5分钟七、促进学生学习与迁移安排课后思考题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前进行的革命斗争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布置习题作业: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2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课后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本讲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分钟7 .热点问题(1)、中国革命与近代中国国情的关联。近几年有一种否定中国革命的错误思潮,否定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意义,提出要“告别

15、革命,这种“告别革命”论思潮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认为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他们的结论是:一切志士仁人发动的历次革命都是错误的;孙中山为封建帝制、创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会发动的辛亥革命是错误的;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则更是错误的。然而,“告别革命”论是错误的。列宁曾经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7页。)由此,革命不是主观随意选择的结果,是由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16、社会,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使近代中国统治阶级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也无法再生活下去了,除了革命,别无其它选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改良与革命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变革社会的目的而采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改良是一种温和的不流血的改革与修复;革命则是一种暴力的行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究竟采取哪一种方式,则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历史、阶级矛盾发展的趋势,取决于具体的国情。实践证明,革命不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而是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当通过改良不能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

17、碍时,只能通过革命手段来解决。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极其尖锐化的结果。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J(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他指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

18、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J(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0页。)他还说:“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应该发展的,中国应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国家、富强的国家。这就要解放生产力,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

19、强的。没有独立,那就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没有民主,那就还是受封建势力的压迫,那还有什么统一?(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2页。)因此,近代中国必须采取暴力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分两步走?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特定的时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社

20、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毛泽东:“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者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提出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

21、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告一个段落”,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民主革命中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反对资产阶级并列起来,扩大了打击面,排斥了同盟者。这就造成了政治上的盲动主义、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毛泽东同志批评这种观点纯属主观的空想,对革命是有害的。右的“二次革命论”是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由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的。他们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

22、“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也照搬这种理论。他们认为,民主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就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力量雄厚,也有能力领导,因而应当一切权力归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获得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无产阶级比较成熟的时候,才可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

23、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二次革命。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放弃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实质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投降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同样会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8 .学习策略建议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建议:就本讲内容而言,可以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有何启示?”这一问题开展讨论,协作学习。课后自主学习建议:就本讲内容而言,学生可以史论结

24、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内容的理解,即,学生可以关键事件来结点,罗列本章内容的历史事件年份,形成时间线索,形成知识的整体感。然后,根据这些关键的历史年份,整理历史事实与相应的理论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明白理论的历史必然性。课时安排:3学时9 .参考资料书籍(1)【加】陈志让著: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2004年第二版。(3)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4)任振杰:毛泽东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5)中央

25、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8)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9)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长征一一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10)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11)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2)许庆朴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上下),齐鲁书社

26、,2002年8月第1版。文章(1)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4)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5)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1927年),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7)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1948

27、年),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杨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城市政治思想析论,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6期。(9)欧阳恩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10)谭献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2期。(11)李跃乾、周新国:论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一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5期。(12)李良明、沈贞伟: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3)杨振保: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案例:华为企业的“狼”文化10 .示范性完整教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