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266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质量评价学习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农用地定级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类型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是相对于某种用途土地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质量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综合鉴定,以显化土地质量差异等级。土地质量评价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 土地质量评价类型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

2、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和适宜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为高度适宜(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不适宜(n)。,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三、评价方法,(一)基本方法 一般常用指数法,也就是综合定量的方法,它可以将定性比较转化为定量比较,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转化为同一的计量单位

3、(或无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的单目标,再根据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具体的说,应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就是先对每个项目打分,再把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项目的分数加总乘以权重以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最后据以评价土地质量等级。,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不等权两种情况。,(二)确定权重的方法,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特尔斐法)、等差法、回归系数法等。,1.经验法2.等差法 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等)把土地评价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为作用序列,然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个公差(d)。公差(d)可按等差级数公差计算公式求得,

4、即 式中an为末项,a1为首项,n为项数。计算时假设an=0,a1=100,带入公式计算公差,所得公差d为负值。,(三)回归系数法,回归系数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Y)与土地评价因子(X)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式中,Y为应变量(土地质量),x1、x2 xn 为自变量(评价因子),1、2 n为回归系数。,依据回归系数标准化公式计算标准回归系数为:,/1、/2/n,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可比权重:,水稻用地 土地用途(水稻),水稻用地评价因子,1.有机质(x1),2.非毛细管孔隙(x2),3.土壤质地(x3),4.排水能力(x4),5.水源保证度(x5

5、),6.地面高程(x6),0.85-1.60 11.61-2.35 22.36-3.10 33.11-3.85 4,7.0-4.23 14.24-5.75 25.76-7.28 37.29-8.80 4,36.4-29.7 129.6-22.7 222.8-15.8 315.7-8.7 4,414-626-838-104,414-626-83 8-104,15.212.0111.99.028.95.835.7254,W1=15.1,W2=14.0,W3=10.4,W4=25.3,W5=17.2,W6=18.0,X1=3.0X2=4.5X3=20 x4=9x5=8x6=10,X1=2.5X2=5

6、.3X3=18.3x4=6x5=2x6=12,甲地块(评价单元),乙地块(评价单元),15.1 x 314.0 x 210.4 x 325.3 x 417.2 x 318.0 x 2,评价权数,评价指数,15.1 x 314.0 x 210.4 x 325.3 x 217.2 x 118.0 x 1,=293.3,=190.3,水稻用地评级表,级别划分 分数 级别500-400 1级400-300 2级300-200 3级200-100 4级100以下 5级,第三节农用地定级,农用地定级(农用地定级规程),1.自然因素1)局部气候差异2)地形3)土壤4)水资源,2.经济因素1)基础设施2)耕地

7、便利条件3)土地利用状况,3.区位因素1)区位条件2)交通条件,评价单元 三图叠置(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评价方法 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定级方法 加权求和法(综合指数法),式中,Hi单元i土地总分值 wjj因素权重 fiji单元因素分值,因素,因子,权重,特尔菲法,第四节城市土地定级,市地质量评价(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定级规程),1.商服繁华程度1)商服繁华影响度,2.交通条件(B)1)道路通达度2)公交便揭度3)对外交通便利度,3.基本设施状况1)基础设施完善度2)公用设施完备度,4.环境条件(D)1)局部气候差异2)地形3)土壤4)水资源,方面因素,权重 0.2-

8、0.4 0.1-0.3 0.1-0.3 0.03-0.2(特尔菲法),评价单元 10m 10m 方格因素作用方式 点线面(商服中心)(交通)(环境)定级方法 综合评分法 即,式中,Sj单j元的土地总分值,Fijj单元的i因素分值i=1,2,3n Wii因素的权重,n因素数目,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一)土地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用途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和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土地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产潜力评价和非农用地生产

9、潜力评价,按其利用状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的潜力评价。,(二)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理论计算法。1.经验公式法 迈阿密模型是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公式为:,式中,Y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t年平均温度(),p年降水量(mm)。,2.理论计算法 土地生产潜力是由光、热、水、养分等土地肥力因子与作物本身的光和作用过程形成的,因此可将土地生产潜力分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农业自然生产潜力。(1)光合生产潜力 根据光合理论计算可能获得的产量,公式为:Y=0.154Q,式中Y光合生产潜力(克/平方米日),Q到达地面的

10、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焦耳/平方厘米)。光合生产潜力在目前大田生产条件下是达不到的,只有在植物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控制条件下方能实现,因此光合生产潜力是作物产量的上限。,(2)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是采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光能和温度条件可能获得的产量。(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是在实际存在的气候条件下,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所能获得的产量,它是旱地作物的产量上限。(4)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是在大田条件下的现实生产力,是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肥力因子订正。,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一、土地人口承

11、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的数量。是制定人口政策和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产与生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它是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土地生产潜力为核心,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熔评价、规划、预测为一炉的综合研究。,二、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的程序,2025,2000,4富余区,3临界区,2超载区,1严重超载区2000年和2025年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的省际差异,三、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确定方法 1.粮食产量法 它是通过计算一定地区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能够养活的人数来推算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其公式为:,式中,p土地人口承载数量,Y该地区土地可生产的粮食总产量,L人均粮食消费量。,2.农业生态区法 它是通过对每一个具有相同气候和土壤的同质农业生态区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估算来确定在不同投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条件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3.系统动力学法 它是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今后发展规划,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的策略下人口变化和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